一种挖煤开采的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8903发布日期:2019-01-13 16:45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挖煤开采的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挖煤开采的机械手。



背景技术:

现在因科技的发展,让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多,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和自然资源的日益消耗,科技的发达现在挖煤也采用机械挖煤,传统的挖煤是采用人工挖煤,人工挖煤的工作效率低,也让工人的工作劳累等,传统的人工挖煤也具有工作效率低等问题,现在采用机械挖煤,现在基本的机械挖煤也具有工人在操作机械,让机械启动挖煤的过程,现在缺少一种自动挖煤的机器,自动挖煤让工人具有节省和减少劳累的作用,自动挖煤的机器,让挖煤工程减少人员和增加效率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手一端设有挖斗,另一端连接设置轴承的底架,挖斗设有顶架,且周边设置钢管连接顶架,顶架内上部设有第二驱动机连接挖斗顶部设置的斗齿,斗齿通过轴架连接顶架,轴架为圆弧连接斗齿周边,让斗齿通过第二驱动机转动时具有更方便挖煤的作用,斗齿周边通过轴架紧密连接,让斗齿具有减少微粒渗入到顶架的作用,机械手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底架,底架内分别设置具有电机、第一驱动机和控制器,电机通过线管分别连接第一驱动机、第二驱动机和控制器,让机械手具有电能启动的作用,控制器通过线管连接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让机械手具有自动运行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挖斗和底架,所述挖斗设置于机械手一端,且由机械手连接底架,该挖斗设有顶架,且挖斗周边设有钢管连接顶架,该挖斗由顶架设有斗齿,所述顶架内上部设有第二驱动机,内下部设有填充腔,所述底架顶部设有轴承,且由轴承连接机械手另一端,所述轴承设置的转轴设于底架顶部,所述底架两侧对称设有固钉,该底架内部分别设有电机、第一驱动机和控制器,所述电机由线管连接第一驱动机、控制器和第二驱动机,所述第一驱动机连接转轴,该第一驱动机由线管连接控制器,所述第二驱动机与电机线管连接处设有钢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斗齿通过轴架连接第二驱动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第二驱动机连接填充腔,所述填充腔由硬质塑料构成,且填充腔内部填充有弹性塑料柱。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轴架顶部连接斗齿,且轴架顶部由钢铁实体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挖斗顶部设有顶架,且挖斗通过顶架设有斗齿,顶架内部设有第二驱动机和填充腔,第二驱动机通过挖斗周边设有钢管放置线管连接底架内设置的电机和控制器,电机通过线管连接电源,让连接的第二驱动机具有启动的作用,第二驱动机启动让主轴连接斗齿具有转动的作用,挖斗设置的斗齿转动,让挖斗更方便深入煤坑的作用,让机械手方便挖煤的效果,斗齿通过轴架紧密连接周边,轴架顶部构成实体紧密连接斗齿周边,让斗齿通过轴架紧密连接具有减少微粒渗入到顶架的作用,再加上轴架顶部由实体构成,让斗齿连接的轴架具有紧密连接的作用。

进一步,底架内分别设置电机、第一驱动机和控制器,电机通过线管分别连接第一驱动机、第二驱动机和控制器,第一驱动机同机械手具有挖煤的作用,第二驱动机具有让机械手更方便挖煤的作用,控制器连接第一驱动机,让第一驱动机连接的机械手具有自动挖煤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挖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斗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械手;2-挖斗;3-斗齿;4-轴承;5-转轴;6-底架;7-固定;8-钢管;9-顶架;10-填充腔;11-第二驱动机;12-轴架;13-电机;14-第一驱动机;15-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包括挖斗2和底架6,挖斗2设置于机械手1一端,且由机械手1连接底架6,挖斗2设有顶架9,且挖斗2周边设有钢管8连接顶架9,该挖斗2由顶架9设有斗齿3,机械手1一端连接挖斗2,另一端连接底架3构成一体,机械手1通过设有的挖斗2具有挖煤的作用,机械手1通过电机13、第一驱动机14和控制器15实现自动运行,且机械手1通过顶架9设有斗齿3,顶架9内设有第二驱动机11和填充腔10,第二驱动机11通过挖斗2周边设置的钢管8放置线管连接电机13,让斗齿3具有转动的作用,斗齿3转动让机械手1具有更方便挖煤的作用。

如图2所示,顶架9内上部设有第二驱动机11,内下部设有填充腔10,顶架9内上部设有的第二驱动机11连接填充腔10,填充腔10由硬质塑料构成,且填充腔10内部填充有弹性塑料柱,顶架9内上部设有的第二驱动机11通过螺丝等固定连接填充腔10周边,填充腔10通过硬质材料构成狂阶,让填充腔10可以通过螺丝的固定连接第二驱动机11的作用,填充腔10由框架构成的空腔内放置弹性塑料,第二驱动机11通过填充腔10构成的硬质塑料连接弹性塑料,让挖斗2运行时第二驱动机11通过填充腔10具有缓解冲击力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驱动机11采用卧龙IE系列2级卧式电机高效节能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型号为2极IE2系列卧式电机。

如图2所示,挖斗2设有轴架12连接设置于顶部的斗齿3,斗齿3通过轴架12连接第二驱动机11设有的主轴,挖斗2通过顶架9设有第二驱动机11转动斗齿3,斗齿3转动让机械手1挖煤时具有更方便挖煤的作用,轴架12顶部连接斗齿3,且轴架12顶部由钢铁实体构成,轴架12顶部全体连接斗齿3,让斗齿3通过轴架12具有贴近连接的作用,轴架12顶部构成钢铁实体连接斗齿3,轴架12顶部由实体构成,让轴架12具有紧密连接斗齿3的作用,轴架12的作用是防止微小的煤粒渗入到顶架9的作用。

如图1和图4所示,底架6顶部设有轴承4,且由轴承4连接机械手1另一端,轴承4设置的转轴5设于底架6顶部,底架6两侧对称设有固钉7,固定7让底架6固定连接地下的作用,底部6顶部设有转轴5连接轴承4,第一驱动机14设有主轴连接转轴5,轴承4通过转轴5具有转动的作用,机械手1连接具有转动的轴承4,让机械手1也具有转动的作用,转轴5的转动是底架6内设置的第一驱动机14启动运行,让机械手1具有转动挖煤和挖煤后放下煤的作用,机械手1自动运行挖煤,机械手1挖煤后将挖斗2挖出来的煤放在底架6设置的煤框架。

如图4所示:底架6内部分别设有电机13、第一驱动机14和控制器15,电机13由线管连接第一驱动机14、控制器15和第二驱动机11,电机13通过线管连接外面设置的电源,让电机13线管第一驱动机14、第二驱动机11和控制器15具有电能启动的作用,第一驱动机14由线管连接控制器15,第二驱动机11与电机13线管连接处设有钢管8,第一驱动机14通过线管连接控制器15,让第一驱动机14运行的机械手1具有控制运行的作用,底架6内设有电机13、第一驱动机14和控制器15,让机械手1具有自动运行的作用,第一驱动机14采用德国ELEKTRA电机,型号为9AA132M4 7.5KW,控制器15采用STM32F100C8T6B ST意法32位内存ARM微控制器MCU微处理器,型号为STM32F100C8T6B,电机13采用为500KW重庆康明斯发电机组,型号为KTAA19-G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