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井用减振短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1968发布日期:2019-03-02 02:4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井用减振短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钻井辅助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钻井用减振短节。



背景技术:

在钻井过程中对钻柱振动和冲击的控制是井眼轨道优化设计、钻井参数优选、提高钻速及实现智能钻井的重要基础。在深水、超深水,深井、超深井,页岩气硬脆性地层及气体钻井作业中,采用直井施工,由钻柱振动和冲击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加,严重的钻柱振动及冲击对钻铤、随钻测井系统(LWD)、随钻测量系统(MWD)、随钻压力温度测量系统(PTWD)以及钻头等昂贵钻井设备带来的危害尤为突出。现场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从钻具组合和激振源角度控制振动,通过优选钻井参数和改变钻柱结构避开共振频率,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安装减振器。常用的减振器有两种,一种是弹簧式减振器,其核心组件为碟形弹簧,其核心原理是当钻压过大时,弹賛压缩产生机械摩擦力将钻压吸收,当钻压过小时弹簧伸长释放能量给钻头;另一种是液压减振器,其原理是通过改变液压油的体积实现减振。这两种减振器普遍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工具易坏,且减振参数范围小,控制能力固定,对强冲击没有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井用减振短节,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的随钻减振短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井用减振短节,包括圆柱状的本体,本体的端面中心贯穿设置有流道,本体一端内表面设置有锥形的上连接端,本体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锥形的下连接端,本体内围绕流道设置有环形腔,环形腔的开口朝向上连接端,环形腔的开口处向外依次设置有密封圈、环形垫片、下密封块和上密封块,还包括装在在环形腔内的减振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减振元件包括设置在环形腔底部的垫片,环形腔内还设置有刚性小球,刚性小球位于所述垫片的上方。

垫片的直径与环形腔的宽度相同,刚性小球的直径不大于环形腔宽度的二分之一。

减振元件包括设置在环形腔底部的减振垫片,环形腔内还设置有多个刚性垫片,刚性垫片位于减振垫片的上方。

减振垫片和刚性垫片的直径均与环形腔的宽度相同。

上密封块、下密封块、环形垫片和密封圈的中心均设置有通孔,通孔的直径与流道的直径相同。

环形垫片与流道接触的端面边缘为凸台设置,且凸台卡接在所述流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钻井用减振短节,结构简单,在不改变现有钻柱组合的条件下,有效实现了减小钻柱振动及冲击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钻井用直井减振短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钻井用大斜度井减振短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连接端,2.上密封块,3.下密封块,4.环形垫片,5.密封圈,6.环形腔,7.刚性小球,8.本体,9.垫片,10.下连接端,11.流道,12.减振垫片,13.刚性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钻井用减振短节,如图1所示,包括圆柱状的本体8,本体8的端面中心贯穿设置有流道11,本体8一端内表面设置有锥形的上连接端1,本体8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锥形的下连接端10,本体8内围绕流道11设置有环形腔6,环形腔6的开口朝向上连接端1,环形腔6的开口处向外依次设置有密封圈5、环形垫片4、下密封块3和上密封块2,还包括装在在所述环形腔6内的减振元件;减振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腔6底部的垫片9,环形腔6内还设置有刚性小球7,刚性小球7位于垫片9的上方,垫片9的直径与环形腔6的宽度相同,刚性小球7的直径不大于环形腔6宽度的二分之一;如图2所示,在有斜度的钻井情况时,减振元件包括设置在环形腔6底部的减振垫片12,环形腔6内还设置有多个刚性垫片13,刚性垫片13位于减振垫片12的上方,减振垫片12和刚性垫片13的直径均与环形腔6的宽度相同,上密封块2、下密封块3、环形垫片4和密封圈5的中心均设置有通孔,通孔的直径与流道11的直径相同,环形垫片4与流道11接触的端面边缘为凸台设置,且凸台卡接在流道11内。

本实用新型一种钻井用减振短节在使用时,可以直接连接到钻柱中的随钻测井系统(LWD)、随钻测量系统(MWD)或随钻压力温度测量系统(PTWD)的下端,或者在上连接端1和下连接端10分别与一个钻杆螺纹连接,当钻杆旋转产生振动或冲击时,振动或冲击随钻杆传到减振短节,环形腔6内装有刚性小球7,环形腔6内的刚性小球7朝钻柱或钻头运动的向反方向运动,抵消部分相应的振动或冲击,从而起到减振的作用;或者在环形腔6底层装减振垫片12,并在减振垫片12上层安装多层刚性垫片13,减振垫片12和刚性垫片13可以保证短接内部重量分布均匀,从而取得更好的减振效果。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钻井用减振短节,结构简单,在不改变现有钻柱组合的条件下,有效实现了减小钻柱振动及冲击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