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综合管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9879发布日期:2019-01-29 18:1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综合管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地下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盾构隧道是指使用盾构机,一边控制开挖面及围岩不发生坍塌失稳,一边进行隧道掘进、出渣,并在机内拼装管片形成衬砌、实施壁后注浆,不扰动围岩而修筑的隧道。

公告号为CN20540074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综合管廊,其包括隧道管片、管片预埋钢板、底板门框、底板、中柱、中板以及管线支架;其中,隧道管片内形成收容空间;管片预埋钢板埋设于隧道管片上;底板门框浇筑于隧道管片内的底部;底板连接于底板门框顶部和管片预埋钢板之间;中柱竖直连接于底板上;中板连接于中柱和管片预埋钢板之间,以及中柱和中柱之间;管线支架分别安装于底板门框、底板、中柱和中板上。

虽然解决了管廊内可独立布置不同管线,并对管线进行保护,便于后续维修,但是电缆管道在输送电力时因电阻的作用会产生部分热能,使得电缆的温度升高,当电缆温度长时间超过45℃时,会加速电缆外包层绝缘材料的老化,减少电缆的整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综合管廊,具有改善该大直径盾构隧道综合管廊内整体通风环境从而对电缆降温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综合管廊,包括隧道,还包括两个水平设置将隧道分割成三个腔的承重板,三个腔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设置为导风仓,所述导风仓靠近地面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内设置有用于向导风仓内输送风的风机,所述隧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两个与外界连通的排风管,所述排风管设置在通风管的两侧;

第二层设置有两个竖直的分隔墙,两个所述分隔墙将第二层分隔为三个腔室,依次为污水仓、强电仓和弱电仓,所述强电仓设置在中间,第一层与第二层间的承重板上沿隧道轴线方向开设有贯穿承重板的通风槽,所述通风槽设置在强电仓的正上方;

所述分隔墙上均设置有导风口,且导风口靠近第一层与第二层间的承重板设置;

第一层与第二层间的承重板上设置有两组出风孔,两组所述出风孔分别设置在隧道轴线的两侧,且出风孔分别与污水仓和弱电仓连通;

第三层内设置有隔离墙,第三层通过隔离墙分隔为多个腔室。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降温时,风机转动将外界的空气输送至隧道内,此时风进入导风仓,进入导风仓的风从通风槽进入强电仓内,进入强电仓内的风对强电仓内的电缆进行降温,完成降温后的风从导风口处进入弱电仓与污水仓,随后从出风孔处回到导风仓,并从排风管处排至外界,将强电仓和弱电仓内的电缆进行降温减少了电缆的温度较高的现象发生,增加的电缆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出风孔靠近隧道的侧壁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出风孔靠近隧道的侧壁设置延长了风在弱电仓和污水仓内停留的时间,使得弱电仓的电缆降温的更加彻底。

进一步,所述分隔墙上设置有倾斜的导风板,导风板的较高端与分隔墙连接,分隔墙与导风板的连接处靠近导风口设置且连接处设置在导风口的正上方,所述导风板远离强电仓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导风板的设置使得进入弱电仓与污水仓的风能够到达弱电仓或污水仓的底壁,减少了风进入弱电仓或污水仓后直接从出风孔离开弱电仓或污水仓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所述通风槽处设置有格栅。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格栅的设置减少了操作人员踩入通风槽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进入强电仓维修的人员的安全性。

进一步,第一层与第二层间的承重板沿其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向两侧向下倾斜,所述倾斜的较低端设置有排水沟且排水沟的轴线平行于隧道的轴线设置,所述排水沟设置在出风孔与承重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之间。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层与第二层间的承重板倾斜设置减少了导风仓的水从通风槽处进入强电仓的现象发生,排水沟的设置使得进入导风仓内的水能够被集中导出。

进一步,第一层与第二层间的承重板上设置有两个平行于隧道轴线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设置在排水沟的上边沿上且靠近出风孔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的设置减少了水从出风孔处进入弱电仓或污水仓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第一层与第二层间的承重板倾斜的坡度为1%~2%。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层与第二层间的承重板坡度较小减少了对进入导风仓检修的操作人员的影响。

进一步,所述通风管上方设置有与通风管固定连接的防尘板,所述防尘板为具有尖顶的折弯板且折弯板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遮盖通风管与排风管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防尘板的设置减少了外界的杂质进入通风管内的现象,同时减少了雨天时雨水从通风管进入隧道内的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风孔靠近隧道的侧壁设置延长了风在弱电仓和污水仓内停留的时间,使得弱电仓的电缆降温的更加彻底;

二、格栅的设置减少了操作人员踩入通风槽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进入强电仓维修的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隧道;11、通风管;12、风机;13、排风管;2、承重板;21、通风槽;22、格栅;23、排水沟;24、挡水板;25、出风孔;3、导风仓;4、污水仓;5、强电仓;6、弱电仓;7、分隔墙;71、导风口;72、导风板;8、隔离墙;9、防尘板;91、连接杆;9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综合管廊,包括隧道1和两个水平设置将隧道1分割成三个腔的承重板2,三个腔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

如图1所示,第一层设置为导风仓3,导风仓3靠近地面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通风管11,通风管11内设置有用于向导风仓3内输送风的风机12,隧道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两个与外界连通的排风管13,排风管13设置在通风管11的两侧,通风管11远离隧道1的一端通过连接杆91连接有防尘板9,防尘板9为具有尖顶的折弯板且折弯板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遮盖通风管11与排风管13设置,本实施例中两排风管13间的连线垂直于隧道1轴线设置,防尘板9靠近隧道1的侧壁上设置有将排风管13的端口与通风管11的端口隔开的挡板92。

如图1所示,第二层设置有两个竖直的分隔墙7,两个分隔墙7将第二层分隔为三个腔室,依次为污水仓4、强电仓5和弱电仓6,强电仓5设置在中间,第一层与第二层间的承重板2上沿隧道1轴线方向开设有贯穿承重板2的通风槽21,通风槽21设置在强电仓5的正上方且通风槽21处设置有遮挡通风槽21的格栅22。格栅22的设置减少了操作人员因意外脚踩入通风槽21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进入强电仓5维修的人员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分隔墙7上均设置有导风口71,且导风口71靠近第一层与第二层间的承重板2设置,在污水仓4与弱电仓6内还设置有倾斜的导风板72,导风板72的较高端与分隔墙7连接,且连接处设置在导风口71的正上方,导风板72的设置使得进入弱电仓6与污水仓4的风能够到达弱电仓6或污水仓4的底壁,使得风能够对弱电仓6底壁处的电缆进行降温。

如图1所示,第一层与第二层间的承重板2上设置有两组出风孔25,两组出风孔25分别设置在隧道1轴线的两侧,且出风孔25分别与污水仓4和弱电仓6连通。第一层与第二层间的承重板2沿其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向两侧向下倾斜且坡度为2%,减少了导风仓3的水从通风槽21处进入强电仓5的现象发生。出风孔25与通风槽21间设置有平行于隧道1轴线的排水沟23,排水沟23靠近出风孔25设置,且排水沟23靠近出风孔25的上边沿上设置有挡水板24。排水沟23的设置使得进入导风仓3内的水能够被集中导出,挡水板24的设置减少了水从出风孔25处进入弱电仓6或污水仓4的现象发生。

如图1所示,第三层内设置有隔离墙8,第三层通过隔离墙8分隔为多个腔室,本实施例中分为三个腔室,且分别为预留仓、供水仓和燃气舱。

风在隧道1内的循环过程:风机12转动将外界的空气输送至隧道1内,此时风进入导风仓3,进入导风仓3的风穿过通风槽21进入强电仓5内,进入强电仓5内的风对强电仓5内的电缆进行降温,完成降温后的风从导风口71处离开强电仓5,离开强电仓5的风在导风板72的作用下进入弱电仓6与污水仓4,风与弱电仓6或污水仓4的底壁接触后向弱电仓6或污水仓4的顶壁方向移动,随后从出风孔25处回到导风仓3,并从排风管13处排至外界,完成循环。将强电仓5和弱电仓6内的电缆进行降温减少了电缆的温度较高的现象发生,增加的电缆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