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8020发布日期:2019-04-24 00:13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钻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



背景技术:

钻机广泛用于地质资料的勘探,现有技术的钻机在装卸钻杆时,都是手工操作,不具备自动更换钻杆的功能,特别是在卸钻杆时,要将两节通过螺纹连接的钻杆卸开,用手工通过扳手拆卸,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装卸快捷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高、节省人力物力的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包括夹持座、连接板和夹紧模块,其中,所述夹持座顶端固定设置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中间设置有钻杆通孔,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设置有所述夹紧模块,所述夹紧模块包括活塞筒、活塞、夹持块和端盖,所述活塞筒整体为大致的圆柱状结构,所述活塞筒中间部分为空心结构且中间部分两侧设置有方形开口,所述活塞筒两端设置有与所述活塞相适配的空腔,所述活塞筒两端的空腔和中间的空心部分相连通,所述活塞筒两端的空腔内设置有所述活塞,两个所述活塞的内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夹持块,所述活塞筒的两端还设置有端盖,所述活塞筒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两个所述端盖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进油孔和第四进油孔。

所述夹持座底端为弧形的夹持箍,所述夹持箍的两端设置有安装耳,所述夹持箍上方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顶端固定设置有半圆形的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顶盖的直边处还开有半圆形开口。

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板和顶盖通过安装孔和所述顶盖上的螺栓孔连接在一起。

所述活塞剖面为大致的T字型结构,所述活塞的小头端的两侧设置有V字型卡槽,所述活塞的大头端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螺纹孔为盲孔。

所述夹持块整体为方块型结构,所述夹持块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活塞的V字型卡槽相对应的卡接口,所述夹持块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半圆形的夹持口,所述夹持口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所述活塞筒和端盖之间以及活塞和活塞筒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之间通过油管连接,所述第三进油孔和第四进油孔之间通过油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座的设置将整个装置固定在钻机上,通过在活塞筒内设置活塞,在活塞筒内设置有与活塞油腔配合的通油口和通油通道,采用高压油推动活塞的移动,而在活塞上卡接有夹持块,通过活塞的移动带动夹持块的移动,从而实现对钻杆的夹紧和松放;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装卸快捷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高、节省人力物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夹紧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夹紧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夹紧模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活塞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活塞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活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活塞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持座 11、夹持箍 12、安装耳 13、弧形板 14、顶盖 15、半圆形开口 2、连接板 21、钻杆通孔 3、夹紧模块 31、活塞筒 311、第一进油孔 312、第二进油孔 32、活塞 321、V字形卡槽 322、螺纹孔 33、夹持块 331、卡接口 332、夹持口 34、端盖 341、第三进油孔 342、第四进油孔 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一种卧式钻机用钻杆自动装卸装置,包括夹持座1、连接板2和夹紧模块3。

其中,如图1所示,夹持座1顶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2,连接板2中间设置有钻杆通孔21,连接板2上固定设置有夹紧模块3。

其中,如图3所示,夹持座1整体为大致的空心半圆柱状结构,夹持座1底端为弧形的夹持箍11,夹持箍11的两端设置有安装耳12,夹持箍11上方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3,弧形板13顶端固定设置有半圆形的顶盖14,顶盖14上设置有螺栓孔,该螺栓孔为带有内螺纹的盲孔,顶盖14的直边处还开有半圆形开口15,将两个夹持座1通过安装耳12固定在一起,由两个半圆形开口15组成的圆形开口可用于钻杆通过。

其中,如图1、图4所示,连接板2为圆形板状结构,连接板2中间设有的钻杆通孔21可供钻杆通过,在连接板2上设置有安装孔,连接板2和顶盖14通过安装孔和顶盖14上的螺栓孔连接在一起。

其中,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夹紧模块3包括活塞筒31、活塞32、夹持块33和端盖34,在活塞筒31和端盖34之间以及活塞32和活塞筒31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4。

其中,如图9、图10所示,活塞筒31整体为大致的圆柱状结构,活塞筒31中间部分为空心结构且中间部分两侧设置有方形开口,活塞筒31两端设置有与活塞32相适配的空腔,活塞筒31两端的空腔和中间的空心部分相连通,活塞筒31两端的空腔内设置有活塞32,两个活塞32的内端分别连接有夹持块33,活塞筒31的两端还设置有端盖34。

其中,在端盖34和活塞筒31上还分别设置有进油孔,在活塞筒31两端空腔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油孔311和第二进油孔312,两个端盖34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进油孔341和第四进油孔342,其中,第一进油孔311和第二进油孔312外部之间通过油管连接后共同接通进油管,第三进油孔341和第四进油孔342外部之间通过油管连接后共同接通进油管,这样可以实现两个夹持块33同步进行运动,实现夹紧和松放。

其中,如图11所示,活塞32剖面为大致的T字型结构,活塞32的小头端的两侧设置有V字型卡槽321,活塞32的大头端设置有螺纹孔322,且螺纹孔322为盲孔,螺纹孔322的设置,可方便活塞32在活塞筒31内的装卸,在具体安装实施时,活塞32的带有V字型卡槽321的一端位于活塞筒31的内侧。

其中,如图14所示,夹持块33整体为方块型结构,夹持块33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活塞32的V字型卡槽321相对应的卡接口331,夹持块33的另一侧设置有半圆形的夹持口332,夹持口332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两个夹持座1通过安装耳12固定在卧式钻机卡盘外壁上,夹持座1上固定设置连接板2,连接板2上固定设置夹紧模块3,夹紧模块3位于卡盘上方,工作时,外接液压装置,包括液压站、液压阀和油管等,高压油通过进油口进入活塞筒31内的活塞油腔,使得活塞油腔中充满高压油,在需要夹紧钻杆时,从第一进油孔311和第二进油孔312进油,此时第三进油孔341和第四进油孔342回油,推动活塞32向前移动,活塞32推动夹持块33进行移动,夹紧钻杆;在需要松开钻杆时,从第三进油孔341和第四进油孔342进油,此时第一进油孔311和第二进油孔312回油,推动活塞32向后移动,活塞32带动夹持块33进行移动,松开钻杆,实现钻杆的取放。

其中,当钻杆运行至卡盘与夹紧模块3之间时,打开夹紧模块3的油路截止阀,夹紧模块3夹紧钻杆,同时卡盘按工作旋转方向进行顺时针旋转,拧开钻杆丝扣,从而实现不用人工而自动卸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