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防护门防倾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5079发布日期:2019-03-22 18:56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防护门防倾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防护门防倾倒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隧道防护门防倾倒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防护门是为抵抗列车在隧道内同行所带来的气压,使内部设备完好,不受气压冲击波危害。隧道防护门具备优越的防爆性能,抗爆达到0.11Mpa(110Kpa),同时要兼备防火性能。

传统的隧道防护门,不具有滑动卸风压与传动控制支撑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传统隧道防护门不具有使门滑动将风压力转化为摩擦力来达到滑动卸风压的功能,容易对防护门造成损坏;

(2)传统隧道防护门不具有传动控制支撑的功能,使用较繁琐。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防护门防倾倒装置,包括门主体,所述门主体中部固定安装有门扇页,所述门扇页上端中部与转动杆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左右两端与活动窗上端转动连接,所述门主体左右两侧上部与第二滑块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于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滑槽底部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门主体左右两侧下部与第一滑块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一滑槽底部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门主体下方固定安装有主滑槽,所述主滑槽与门主体下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中固定安装有传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有第一弹簧、连接杆、螺纹杆,齿轮、圆形滑槽和弧形滑块,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螺纹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上部右侧内表面与弧形滑块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滑块与圆形滑槽相匹配,所述圆形滑槽设置于齿轮上,所述齿轮固定安装于螺纹杆左端下方,所述齿轮与螺纹杆相匹配,所述齿轮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滑块右端与第二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槽顶端固定连接。此种结构可实现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滑动可带动整个门体的滑动,可通过滑动卸风压。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有传动杆、支撑板和支撑架,所述传动杆左端与齿轮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右侧与支撑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此种结构可实现通过传动结构的传动带动支撑结构的支撑。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门主体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滑块,在门主体左右墙体上固定安装滑槽,滑槽与滑块相匹配,同时在门主体下方的地面上固定安装有主滑槽,主滑槽与门主体底端滑动连接,同时门主体的门扇页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活动窗,当风压力较小时,门主体可通过活动窗的开合来对风压力进行卸压处理,当风压力较大时,活动窗不能够起到很好的卸风压效果时,此时多余的风压力会推动门主体,门主体带动滑块在滑槽中进行运动,将风压力转化为摩擦力与门主板的动力,可以起到很好的卸风压效果,同时保护了门主体,在第一滑槽内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的有第一弹簧,在第二滑槽内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的有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在门主体不受风压时,将主门体拉回原位,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隧道防护门不具有滑动卸风压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滑槽内部与第一滑块一侧固定连接的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螺纹杆固定连接,螺纹杆与固定安装于滑槽下方的齿轮相匹配,齿轮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传动杆、支撑板和支撑架,传动杆一端与齿轮中部固定连接,传动杆另一侧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的结构,在门主体受到风压作用时,会通过滑块在滑槽中向内运动,滑块的向内运动带动连接杆的向内运动,连接杆的向内运动带动螺纹杆的向内运动,当螺纹杆运动到与齿轮相接触时,继续运动,螺纹杆会带动次轮转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传动杆的转动,传动杆带动支撑板的支起,支起的支撑板与向内运动的门主体形成一定角度,可对门主体上的风压进行卸入大地,保护了门主体,在风压消失后,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会拉动滑块向外运动,滑块的向外运动通过连接杆带动螺纹杆向外运动,螺纹杆带动齿轮转动,使支撑结构收回,完成一次风压的冲击,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隧道防护门不具有传动控制支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部分左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部分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门主体;2、门扇页;3、转动杆;4、活动窗;5、主滑槽;6、第一滑槽;7、第一滑块;8、第二滑槽;9、第二滑块;10、第二弹簧;11、第一弹簧;12、连接杆;13、螺纹杆;14、圆形滑槽;15、齿轮;16、弧形滑块;17、传动杆;18、支撑板;19、支撑架;20、传动结构;21、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一种隧道防护门防倾倒装置,包括门主体1,门主体1中部固定安装有门扇页2,门扇页2上端中部与转动杆3两端固定连接,转动杆3左右两端与活动窗4上端转动连接,门主体1左右两侧上部与第二滑块9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滑块9设置于第二滑槽8内,第二滑槽8底部与墙体固定连接,门主体1左右两侧下部与第一滑块7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7设置于第一滑槽6中,第一滑槽6底部与墙体固定连接,门主体1下方固定安装有主滑槽5,主滑槽5与门主体1下端滑动连接,第一滑槽6中固定安装有传动结构20。

该实用新型在门主体1中部固定安装有门扇页2,门扇页2左右两侧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转动杆3固定连接有活动窗4,当该实用新型装置受到较小的风压时,可通过活动窗4进行卸压处理,当风压较大时,活动窗4无法起到良好的卸压效果时可通过门主体的滑动来进行卸压,门主体1下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7,门主体1下部左右两侧墙体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滑槽6,第一滑槽6与第一滑块7相匹配,同样在门主体1上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9,门主体1上部左右两侧墙体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滑槽8,第二滑块9与第二滑槽8相匹配,在门主体1的下方地面固定安装有主滑槽5,主滑槽5与门主体1底部滑动连接,当所受风压力较大时,风压对门主体1作用,门主体1带动第一滑块7与第二滑块9在相匹配的滑槽中向内运动,可将较大的风压力转化为摩擦力和门主体1运动的动力,可对门主体1形成有效保护。

实施例2:

请参考图2-5,基于实施例1,其不同在于,传动结构20包括有第一弹簧11、连接杆12、螺纹杆13,齿轮15、圆形滑槽14和弧形滑块16,第一弹簧11的一端与第一滑块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1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6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7的另一端与连接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12的另一端与螺纹杆13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一滑槽6上部右侧内表面与弧形滑块16左端固定连接,弧形滑块16与圆形滑槽14相匹配,圆形滑槽14设置于齿轮15上,齿轮15固定安装于螺纹杆13左端下方,齿轮15与螺纹杆13相匹配,齿轮15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结构21,第二滑块9右端与第二弹簧10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0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槽8顶端固定连接。

支撑结构21包括有传动杆17、支撑板18和支撑架19,传动杆17左端与齿轮15中部固定连接,传动杆17右侧与支撑板18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板18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9。

在使用该新型装置时,当所受风压力较大时,门主体1带动第一滑块7和第二滑块9向内运动,第一滑槽6内固定安装有传动结构20,传动结构20包括有第一弹簧11、连接杆12、螺纹杆13、齿轮15、圆形滑槽14和弧形滑块16,在第一滑槽6中第一滑块7的向内运动会带动连接杆12的向内运动,连接杆12的向内运动会带动螺纹杆13的向内运动,当螺纹杆13运动到固定安装于第一滑槽6内侧底部置于螺纹杆13左侧下部的齿轮15上方时,螺纹杆13的继续运动会带动齿轮15的转动,齿轮15的转动会带动与齿轮15中部固定连接的传动杆17的转动,传动杆17的转动会带动与传动杆17右端固定连接的支撑板18的支起,支撑板18的支起会与向内运动的门主体1相接触,支撑板18与门主体1成一定角度,与支撑板18内部的支撑架19一同对门主体1形成支撑作用,将门主体1带来的巨大风压导入地面,对门主体1形成保护,当门主体1上的风压消失后,一端与第一滑块7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11和一端与第二滑块9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10,通过拉动第一滑块7和第二滑块9拉动门主体1向外运动,第一滑块7的向外运动带动连接杆12的向外运动,连接杆12的向外运动带动螺纹杆13的向外运动,螺纹杆13向外运动再次带动齿轮15的转动,齿轮15的转动带动传动杆17的转动,传动杆17的转动带动支撑板18的收回,当门主体1回收到之前位置时则完成一次风压的卸除,对于隧道内的电器设备,对于门主体1都形成有效的保护,且有效的防止隧道防护门的倾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在元件前的“一个”一词不排除包括“多个”该元件。产品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的多个元件也可以由一个元件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