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大工作阻力薄煤层掩护式液压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3342发布日期:2019-05-15 22:3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矿用大工作阻力薄煤层掩护式液压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掩护式液压支架,尤其是涉及矿用大工作阻力薄煤层掩护式液压支架。



背景技术:

我国薄煤层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如薄煤层储量:山东省占41%,四川省占54.8%,贵州省占46%,其他产煤省份如河南、山西、内蒙古、河北、吉林等地区有丰富的薄煤层资源。在已探明的矿区中,有84%的矿区有薄煤层,储量约620亿吨,约占我国总储量的20%,而产量只占总产量的7%左右,远低于储量占比。经过多年的开采,很多矿井的中厚煤层已近枯竭,因此,薄煤层的开采正规模化就成为当务之急。发展薄煤层机械化对开发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开采年限,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薄煤层中,由于受煤层薄、人员活动空间小等限制,在采煤方法的选择上是一个难题。在开采技术上薄煤层属于难采煤层,机械化水平一直比较低。传统的采煤工艺通常采用工作面打眼放炮落煤方法,产量低,安全性差。要提高单产水平和工作面效率,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必须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但受煤层薄、空间狭小、材料强度低、伸缩比要求大、设备配套尺寸大等限制,研发适应矿压显现剧烈的综采工作面的大工作阻力高可靠性的薄煤层支架具有较大难度,也成为国内外各大煤矿机械装备公司研发的一项重要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用大工作阻力薄煤层掩护式液压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大工作阻力薄煤层掩护式液压支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内进液双伸缩立柱,所述内进液双伸缩立柱顶端与所述顶梁的柱窝相铰接;顶梁后部与掩护梁相铰接;所述掩护梁下部通过前连杆、后连杆与底座相铰接;内进液双伸缩立柱底端与底座柱窝相铰接;底座内主筋内侧铰接有抬底千斤顶及抬底靴构成的抬底机构,顶梁为前端上翘的整体结构;所述顶梁柱窝、底座柱窝分别设置成为适应大工作阻力薄煤层掩护式液压支架的大工作阻力、大伸缩比而采取的内凹曲面结构;顶梁与掩护梁之间设置有缸径为Φ200mm的平衡千斤顶,掩护梁后部为与推杆尾部相连接的中凸结构,中凸结构可以起到保护推杆尾部的作用,所述前连杆、后连杆为双前连杆、双后连杆结构。

所述大工作阻力薄煤层掩护式液压支架的电控系统为内嵌式布置在所述顶梁上。

所述推杆具有自复位功能。

所述内进液双伸缩立柱的第一伸缩立柱缸径为Φ360mm;所述顶梁的所述柱窝到顶梁前、后端的长度比为2.8:1,实现支架工作阻力9200kN、支架最小支护高度0.9m。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支架工作阻力可达9200kN,支护强度可达1.06MPa以上,支架高度可达1.8米。缸径为Φ200mm平衡千斤顶的设置,起到了调节支架合力作用点位置、改善顶板控制效果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用大工作阻力薄煤层掩护式液压支架,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内进液双伸缩立柱2,内进液双伸缩立柱2的第一伸缩立柱缸径为Φ360mm,顶梁3的柱窝4到顶梁3前、后端的长度比为2.8:1,内进液双伸缩立柱2顶端与顶梁3的柱窝4相铰接;顶梁3后部与掩护梁5相铰接,掩护梁5下部通过双前连杆6、双后连杆7与底座1相铰接;内进液双伸缩立柱2底端与底座柱窝8相铰接;底座1内主筋内侧铰接有抬底千斤顶及抬底靴构成的抬底机构9;顶梁3为前端上翘的整体结构,为适应大工作阻力、大伸缩比,顶梁柱窝4、底座柱窝8均为内凹曲面结构;顶梁3与掩护梁5之间设置有缸径为Φ200mm的平衡千斤顶12,掩护梁5后部为保护推杆10的尾部而设置的中凸结构,推杆10具有自复位功能。

大工作阻力薄煤层掩护式液压支架的电控系统11为内嵌式布置在顶梁3上,支架工作阻力9200kN,支架最小支护高度为0.9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