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隧洞二次注浆的平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4916发布日期:2019-04-09 21:33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盾构隧洞二次注浆的平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盾构隧洞二次注浆的平台装置。



背景技术:

盾构隧洞掘进施工时,为了防止管片位置发生移动产生错台而影响管片的拼装质量,需要进行同步注浆(水泥砂浆)。因同步注浆伴随着大范围的空腔等不可或缺的质量缺陷,致使管片产生集中荷载,增加了隧洞安全风险。为了保证管片的整体受力,需要对管片壁后及时的进行二次注浆(水泥浆),将管片壁后的空腔填满。进行二次注浆施工时,需要配备搅拌机、双液注浆机等设备以及储水箱、水玻璃、袋装水泥等施工材料的存放空间,这样一套二次注浆系统所占的空间相对较大,盾构机后配套拖车没有设置相应的二次注浆系统,而盾构隧洞内空间狭小,二次注浆施工只能在人行通道上进行。往往在进行二次注浆施工时,洞内的人员通行将受到很大干扰,不利于洞内作业的安全管理,而且很容易造成通道及其周围设备的污染,破坏洞内整洁的文明施工形象。

因此,有必要在盾构机后配套拖车尾部设置一个二次注浆平台,使二次注浆作业与洞内安全通道分开,满足洞内的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实用的盾构隧洞二次注浆的平台装置,使二次注浆作业与洞内安全通道分开,减少对盾构隧洞内进行的其他作业的干扰,保证作业环境的整洁,能节约成本,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盾构隧洞二次注浆的平台装置包括注浆平台架1、底部行走轮2、侧向支撑轮3、踢脚板4、镀锌钢管栏杆5、储水桶6、爬梯7,所述的注浆平台架1的底部后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底部行走轮2,其中一个底部行走轮2的支架及注浆平台架1上固定安装有爬梯7,储水桶6安装在注浆平台架1的底部,注浆平台架1的底部前侧安装有一个倾斜设置的侧向支撑轮3,注浆平台架1顶部后侧安装有镀锌钢管栏杆5与踢脚板4,踢脚板4位于镀锌钢管栏杆5的下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注浆平台架1采用HW150×150mm的H型钢焊接制作。

作为优选,两个底部行走轮2与一个侧向支撑轮3呈三角形布置,并且倾覆力矩为0。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部行走轮2是直径为350mm的凹型钢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侧向支撑轮3为直径为150mm的硬质塑料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提高了洞内狭小空间的利用,降低了洞内作业的安全风险;减少了洞内其他作业对二次注浆作业的干扰,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了盾构施工进度,节约大量的工期;取消了后期专门为二次注浆施工而搭设的施工平台,减少了人工、材料投入,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注浆平台架的示意图。

图中,1-注浆平台架、2-底部行走轮、3-侧向支撑轮、4-踢脚板、5-镀锌钢管栏杆、6-储水桶、7-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3所示,所述的盾构隧洞二次注浆的平台装置包括注浆平台架1、底部行走轮2、侧向支撑轮3、踢脚板4、镀锌钢管栏杆5、储水桶6、爬梯7,所述的注浆平台架1的底部后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底部行走轮2,其中一个底部行走轮2的支架及注浆平台架1上固定安装有爬梯7,储水桶6安装在注浆平台架1的底部,储水桶6的直径为600mm,配备储水桶6有效避免了作业面管线凌乱的现象。注浆平台架1的底部前侧安装有一个倾斜设置的侧向支撑轮3,两个底部行走轮2与一个侧向支撑轮3呈三角形布置,并且倾覆力矩为0,大大的提高了作业环境的安全性。注浆平台架1顶部后侧安装有镀锌钢管栏杆5与踢脚板4,踢脚板4位于镀锌钢管栏杆5的下部,在注浆过程中,能够通过踢脚板4脚底的水泥浆踢处。

所述的注浆平台架1采用HW150×150mm的H型钢焊接制作。

所述的底部行走轮2是直径为350mm的凹型钢轮。

所述的侧向支撑轮3为直径为150mm的硬质塑料轮。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如下:

1)注浆平台架1制作加工:注浆平台架1采用HW150×150mm的H型钢焊接制作,先对各组成部件进行切割下料,再将各H型钢部件焊接成整体,最后将花纹钢板焊接在平台架1上。

2)底部行走轮2加工:二次注浆平台架1上的底部行走轮2使用直径为350mm的凹型钢轮、HW150×150mm的H型钢和20mm厚的钢板制作,20mm厚钢板切割成尺寸为180mm×390mm的矩形(4件),H型钢切割长度520mm(2件),再组合焊接成整体(2个)。

3)侧向支撑轮3加工:侧向支撑轮3使用直径为150mm的硬质塑料轮和20mm厚钢板制作,20mm厚钢板切割成尺寸分别为390mm×100mm,230mm×100mm的矩形各一件,以及下底230mm上底120mm,高80mm的直角梯形一件,再组合焊接成整体。

4)将加工成型的各部件使用洞内电瓶车运至盾构机后配套拖车的尾部,使用拖车尾部尾架上的吊杆结合手拉葫芦进行吊装,根据需要的安装位置,暂时将注浆平台架1点焊在拖车的尾部暂时固定,再进行注浆平台架1底部的两个底部行走轮2及一个侧向支撑轮3的焊接,根据轨道及管片内弧面位置把底部行走轮2和侧向支撑轮3焊接好后,再松开尾架的吊杆和手拉葫芦,最后安装注浆平台架1底部的储水桶6及焊接注浆平台架1上部高度为1.2m高的镀锌钢管栏杆5和尾部的小爬梯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两个底部行走轮2与隧洞内的轨道匹配,侧向支撑轮3与隧洞的侧壁接触,与两个底部行走轮2形成三角承重结构,保证整个平台装置的稳定性,从而也保证了注浆平台架1保证在相对水平的状态,在工作时,工作人员在注浆平台架1上即可进行二次注浆工作。

通常在地铁隧道及一些断面较小的隧道,盾构机内设备多空间小。二次注浆通常采用单液注浆机或双液注浆机,同时二次注浆通常需在盾构机内部进行拌制,即二次注浆设备、材料需要较大的注浆空间来实现,与盾构机的狭小空间产生矛盾。为此,本发明主要借助后配套拖车轨道与盾构机连接形成单独的注浆台车,在盾构机掘进的过程中同时移动实现二次注浆及时跟进。

本实用新型使得二次注浆作业场地与洞内安全通道分开,充分利用盾构隧洞内的狭小空间,降低洞内的其他作业对二次注浆作业的干扰;同时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洞内作业环境,保证了盾构隧洞内的安全文明施工形象;能够跟随盾构机后配套拖车一起往前走,不影响盾构机后配套拖车轨道、轨枕拆除的重复使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