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7169发布日期:2019-06-26 00:5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



背景技术:

深层水泥搅拌桩是一种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桩机在地基将软土或沙等和喷入土体的固化剂强制拌和,使固化剂与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高强度优质地基。因而适用于淤泥、砂土、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等软基处理,效果显著,处理后可成桩、墙等。水泥搅拌桩按主要使用的施工做法和深层搅拌桩机的钻杆数量分为单轴、双轴、多轴搅拌桩。

作为多轴搅拌桩的一种,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泥土搅拌桩打桩机,该水泥土搅拌桩打桩机的钻杆传动结构包括具有内腔的驱动箱体,驱动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与主钻杆相连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连接有能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结构,其中,主动齿轮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两个与副钻杆相连的从动齿轮,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设有当主动齿轮转动时能使至少一个从动齿轮相对于主动齿轮反向转动且能使剩余的从动齿轮相对于主动齿轮同向转动的齿轮传动结构。

从动齿轮包括若干设置在主动齿轮周向外侧的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的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一一交错设置且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均以主动齿轮为圆心周向分布且形成直径不同的环形结构;所述的齿轮传动结构包括与主动齿轮相连且当主动齿轮周向转动时能驱动第一从动齿轮相对于主动齿轮反向转动的第一传动组件以及设置在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之间且当主动齿轮转动时能使第二从动齿轮相对于主动齿轮同向转动的第二传动组件。

由于水泥土搅拌桩打桩机的钻深要求较高,在钻削过程中,随着钻深的增加,驱动箱体会跟随主钻杆一体下沉至地表以下,由于驱动箱体横截面积过大,导致钻削区域内的混合物(包含细小颗粒状破碎体和流体)流动性大幅减弱,在钻杆的进钻或退钻过程中,因而会造成严重的轴向挤压混合物,因而桩基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效率低。

又如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结构新颖的打桩机,打桩机的钻杆分布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钻杆架,所述的钻杆架下端连接有沿钻杆架轴向设置且在主钻杆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周转动的主钻杆,所述的主钻杆上设有若干自上向下依次错位分布的传动箱体,所述的传动箱体在主钻杆横截面上的投影以主钻杆的中心线为圆心呈周向向外发散分布设置,且所述的主钻杆依次贯穿于各个传动箱体的内端,且传动箱体外端分别连接有与主钻杆相平行的副钻杆,所述的副钻杆以主钻杆为中心周向分布且任意两个横截面与主钻杆的横截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副钻杆和主钻杆组成三角形结构。

采用上述钻杆分布结构的多轴搅拌桩虽然且减小了前述驱动箱体的体积。但是,由于主钻杆和各副钻杆间还是由尺寸较大的动力箱传动连接,因此在多轴搅拌桩进钻或退钻的过程中存在的钻削区域内混合物(包含细小颗粒状破碎体和流体)流动性改善有限,这就导致进钻或退钻阻力依然较大,严重消耗桩机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多轴搅拌钻存在因动力箱体或传动箱体横截面尺寸过大严重影响钻削区域内混合物流动性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具有如下特征,包括主钻体和至少一根平行于所述主钻体的次钻体;

其中,所述主钻体包含:刚性外管,轴向贯穿所述刚性外管的主钻杆,以及置于所述刚性外管顶部并驱动所述主钻杆旋转的第一动力头;

所述次钻体包含:与所述刚性外管枢接的第二动力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动力头下方并与所述刚性外管枢接的环状物,以及贯穿所述环状物且由所述第二动力头驱动旋转的次钻杆。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第二动力头朝向所述刚性外管伸出第一耳板,所述刚性外管朝向所述第二动力头伸出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由销轴枢接;

和/或所述环状物朝向所述刚性外管伸出第三耳板,所述刚性外管朝向所述次钻杆伸出第四耳板,且第三耳板与第四耳板之间配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三耳板由一根销轴枢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四耳板由两根相平行的销轴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主钻体和所述次钻体间的中心距L1小于所述主钻体的切削半径R1和所述次钻体的切削半径R2之和;

和/或所述第一动力头的最大横截面长度小于所述主钻体的切削直径D1;

和/或所述第二动力头的最大横截面长度小于所述次钻体的切削直径D2。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中,还具有如下特征: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次钻体,在所述组合钻的横截面内,各所述次钻体和所述主钻体呈“L”形排列或沿一直线排列;

或者,包括至少三根环绕所述主钻体间隔设置的次钻体,在所述组合钻的横截面内,各所述次钻体和所述主钻体呈“T”形排列,或各所述次钻体环绕所述主钻体呈星形排列星形排列。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主钻杆包含:轴向贯穿所述刚性外管且由第一动力头驱动旋转的空心传动轴,轴向套装在所述空心传动轴的下轴段并随所述空心传动轴一体旋转的空心钻杆;

其中,所述空心传动轴的下轴段沿轴向间隔开设有上出料口和下出料口;所述空心钻杆沿轴向间隔设置上喷嘴和下喷嘴;

所述空心钻杆可相对于所述空心传动轴轴向往复移动,当进钻时,所述下出料口和所述下喷嘴相导通;当退钻时,所述上出料口和所述上喷嘴相导通。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上喷嘴和所述下喷嘴之间的间距为距离L2,所述上出料口和所述下出料口之间的间距为距离L3,所述上出料口的口径为直径D3,且距离L3与直径D3之和等于距离L2;

所述空心钻杆沿轴向开设有腰型孔,所述下轴段沿径向安装有贯穿所述腰型孔的挡杆,所述挡杆在所述腰型孔内的往复移动距离等于所述直径D3。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空心钻杆的外周壁上均布有若干第一搅拌叶片,且第一搅拌叶片绕空心钻杆中轴线的最大回转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空心钻杆的最大钻削直径;

所述次钻杆的外周壁上均布有若干第二搅拌叶片,且第二搅拌叶片绕次钻杆中轴线的最大回转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次钻杆的最大钻削直径。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中,还具有如下特征:在所述主钻体上,每两根至五根第一搅拌叶片环绕空心钻杆的中轴线排列形成一第一径向搅拌叶片组,且各第一径向搅拌叶片组沿空心钻杆的中轴线间隔排列;

在所述次钻体上,每两根至五根第二搅拌叶片环绕次钻杆的中轴线排列形成一第二径向搅拌叶片组,且各第二径向搅拌叶片组沿次钻杆的中轴线间隔排列。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中,还具有如下特征:在所述主钻体的轴向上,所述次钻杆上相邻两个第二径向搅拌叶片组的间距L4大于所述第一径向搅拌叶片组轴向长度L5和所述上出料口口径D3之和。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中,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刚性外管的底部与所述上轴段间由滑动套或轴承活动连接;

所述刚性外管的上端周面开设至少一个径向通道,且刚性外管的内周壁上开设连通所述径向通道的环形凹槽;

所述空心传动轴开设连通自身轴心孔和所述环形凹槽的径向孔,或者,所述第一动力头的输出轴具有连通所述空心传动轴中轴心孔的轴向孔,且所述输出轴开设有连通所述环形凹槽和所述轴向孔的径向孔;

或者,所述刚性外管与所述第一动力头间由筒状物衔接,所述筒状物的内周壁开设有一环形槽,筒状物沿径向开设连通自身外周壁和所述环形槽的径向孔,贯穿所述筒状物的输出轴具有连通所述空心传动轴中轴心孔的轴向孔,且所述输出轴开设有连通所述环形槽和所述轴向孔的径向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由于主钻体和次钻体均采用独立的动力头,因而主钻杆和次钻杆间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传动箱体传动连接,从而减小了组合钻在任一横截面处的横截面面积之和,这就在组合钻进钻或退钻的时候,留有较大的空间供钻削区域内的混合物(包含细小颗粒状破碎体和流体)流动,从而大幅减小进钻或退钻时混合物施加的轴向阻力,有利于提高进钻或退钻速度,降低桩机能耗,提高施工效率,并且还有利于延长组合钻和钻机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主钻体和次钻体均采用独立的动力头,因而减少现有多轴搅拌桩中钻杆之间相互传动的动力损耗,各动力头之间将动力输出至对应的钻杆,传动效率高。

另外,由于主钻体和次钻体均采用独立的动力头,即使单根或部分钻杆不能回转也不会影响其他正常钻体的回转运行,利于组合钻损坏情况下退钻后维修跟换部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一中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主钻体和次钻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主钻体和不同根数次钻体在不同排列组合状态下的仰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主钻体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主钻体的正体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次钻体的正体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次钻体的轴向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下轴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一中空心钻杆的轴向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一中主钻体的轴向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字母A对应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0中字母B对应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实施例二中空心钻杆和下轴段的连接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三中上轴段和刚性外管顶部的连接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三中第一动力头和刚性外管顶部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

100、组合钻;

1、主钻体;11、刚性外管;111、支承端部;112、径向通道;113、环形凹槽;12、主钻杆;121、空心传动轴;121a、上轴段;121b、下轴段;121c、上出料口;121d、下出料口;121e、挡杆;121f、轴心孔;121g、仿形孔;121h、弧形罩;121i、径向孔;121j、斜楔面;121k、紧固件;121m、平直面;122、空心钻杆;122a、上喷嘴;122b、下喷嘴;122c、腰型孔;122d、第一搅拌叶片;123、切削部;123a、钻尖;123b、切削刃;123c、螺旋翼;123d、铲齿;13、第一动力头;131、输出轴;131a、轴向孔;131b、径向孔;14、滑动套;15、筒状物;151、环形槽;152、径向孔;16、轴毂;

2、次钻体;21、第二动力头;22、环状物;221、滑动套;222、抱箍;23、次钻杆;231、传动杆;232、下钻杆;233、第二搅拌叶片;234、螺旋翼;235、铲齿;236、轴毂;

3a、第一耳板;3b、第二耳板;3c、第三耳板;3d、第四耳板;

4a、销轴;4b、销轴;4c、销轴;

5、拉杆;

6、密封件;

7、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3(f)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100,该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100具体可用于施工制作水泥土搅拌桩或钻孔灌注桩等,该组合钻100包括:一根主钻体1和四根依次环绕主钻体1等间隔排列的次钻体2,各次钻体2平行于主钻体1,且四根次钻体2呈星形排列。主钻体的1钻削区域和次钻体2的钻削区域部分重叠。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由于次钻体2的数量较多,各次钻体2的第二动力头21高低错落布置,即各次钻杆23的轴向长度不一。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减少组合钻某一横截面处的面积之和便于钻削区域内的混合物(包含细小颗粒状破碎体和流体)流动,进一步减小组合钻100进钻或退钻时的轴向阻力。还能够避免因为第二动力头21尺寸较大而影响各次钻杆23的间距,也提供了有效的装配空间。

如图2所示,主钻体1和次钻体2间的中心距L1小于主钻体1的切削半径R1和次钻体2的切削半径R2之和。为了在组合钻100进钻时平衡力矩以稳定组合钻100,主钻体1和次钻体2的旋转方向相反。

当然,如图2和图3(a)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100中,包括只有一根平行于主钻体1的次钻体2。或者,如图3(b)和图3(c)所示,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100中也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次钻体2的在组合钻100的横截面内,各次钻体2和主钻体1呈“L”形排列或沿一直线排列。如图3(d)和图3(e)所示,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100还包括三根环绕主钻体1间隔设置的次钻体2,在组合钻100的横截面内,各次钻体2和主钻体1呈“T”形或星形排列。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100中包括至少一根主钻体1和至少一根次钻体2。

如图4、图5以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主钻体1包含:刚性外管11、主钻杆12以及第一动力头13,其中,主钻杆12轴向贯穿刚性外管11并能旋转,第一动力头13置于刚性外管11顶部并驱动主钻杆12旋转。第一动力头13的最大横截面长度小于主钻体1的切削直径D1。

如图5、图10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主钻杆12包含空心传动轴121和空心钻杆122,进一步的,空心传动轴121包括由轴毂16轴向对接的下轴段121b和上轴段121a。空心传动轴121轴向贯穿刚性外管11且由第一动力头13驱动旋转。具体来说,第一动力头13的输出轴131与上轴段121a由轴毂轴向连接,空心钻杆122轴向套装在空心传动轴121的下轴段121b并随空心传动轴121一体旋转,且空心钻杆122可相对于空心传动轴121轴向往复移动。

如图4和图5所示,空心钻杆122的下端设置有切削部123,切削部123跟空心钻杆122的下端优选可拆卸连接,当然亦可焊接固定。切削部123包含钻尖123a和至少一圈螺旋翼123c,具体的,钻尖123a形成有切削刃123b,切削刃123b的螺旋角为5°~85°。螺旋翼123c配置于空心钻杆122外周面上且靠近钻尖123a,螺旋翼123c的回转直径优选大于或等于第一动力头13横截面上的最大直线长度。主钻体1的钻削区域由切削部123的最大回转直径确定。

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螺旋翼123c于靠近钻尖123a的径向端面上排列有多个可拆卸的铲齿123d。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100中,螺旋翼123c于靠近钻尖123a的径向端面上形成连续状的切削刃。

如图2、图6以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次钻体2包含:第二动力头21、环状物22以及次钻杆23,其中,第二动力头21与刚性外管11枢接,环状物22位于第二动力头21下方并与刚性外管11枢接,次钻杆23贯穿环状物22且由第二动力头21驱动旋转。第二动力头21的最大横截面长度小于次钻体2的切削直径D2。

如图2、图6以及图7所示,进一步的,第二动力头21朝向刚性外管11伸出第一耳板3a,刚性外管11朝向第二动力头21伸出第二耳板3b,第一耳板3a和第二耳板3b由销轴4a枢接。环状物22朝向刚性外管11伸出第三耳板3c,刚性外管11朝向次钻杆23伸出第四耳板3d,且第三耳板3c与第四耳板3d之间配置有拉杆5,拉杆5的一端部与第三耳板3c由一根销轴4c枢接,拉杆5的另一端部与第四耳板3d由两根相平行的销轴4b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次钻杆23平行于主钻杆12而不会倾斜。

如图6以及图7所示,详细来说,次钻杆23包含轴向对接的传动杆231和下钻杆232,传动杆231位于第二动力头21和下钻杆232之间用于将第二动力头21的动力输出传递至下钻杆232,下钻杆232的钻尖部位固定有至少一圈螺旋翼234,螺旋翼234于靠近钻尖的径向端面上排列有多个可拆卸的铲齿235,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100中,螺旋翼234于靠近钻尖的径向端面上形成连续状的切削刃。

如图8至图10所示,空心传动轴121于下轴段121b的外周壁具有至少一平直面121m,空心钻杆122于顶部端面沿轴向开设匹配下轴段121b的仿形孔121g。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防止空心钻杆122相对于空心传动轴121周向转动,从而确保空心钻杆122与空心传动轴121一体旋转。

如图8至图10所示,为了实现在作业过程中喷设流体(如水泥浆或压缩空气),空心传动轴121的下轴段121b沿轴向间隔开设有上出料口121c和下出料口121d,上出料口121c和下出料口121d分别径向贯穿下轴段121b的内壁和外周壁。空心钻杆122沿轴向间隔设置上喷嘴122a和下喷嘴122b,上喷嘴122a和下喷嘴122b分别径向贯穿空心钻杆122的内壁和外周壁。本实施例中,优选上出料口121c和下出料口121d规格相同,上喷嘴122a和下喷嘴122b规格相同。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当组合钻100进钻时,在被切削体的阻力作用下,空心传动轴121相对于空心钻杆122轴向下移使得下出料口121d和下喷嘴122b相导通,而上出料口121c和上喷嘴122a被隔离;当组合钻100退钻时,在空心钻杆122的自重作用下,空心钻杆122相对于空心传动轴121轴向下移使得上出料口121c和上喷嘴122a相导通,而下出料口121d和下喷嘴122b被隔离。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喷嘴122a和下喷嘴122b之间的间距为距离L2,上出料口121c和下出料口121d之间的间距为距离L3,上出料口121c的口径为直径D3,且距离L3与直径D3之和等于距离L2;这样的结构尺寸设计,能够保证在组合钻100进钻时下出料口121d和下喷嘴122b对准,在组合钻100退钻时上出料口121c和上喷嘴122a对准。

如图8至图11所示,为了防止空心钻杆122和空心传动轴121轴向脱离,空心钻杆122沿轴向开设有腰型孔122c,下轴段121b沿径向安装有贯穿腰型孔122c的挡杆121e,挡杆121e跟随空心钻杆122相对于空心传动轴121轴向往复移动,即由挡杆121e和腰型孔122c组合成防脱离装置。但需要保证的是,挡杆121e在腰型孔122c内的往复移动距离等于直径D3,这样的尺寸设计能够保证当组合钻100进钻时,下出料口121d和下喷嘴122b完全导通;退钻时,上出料口121c和上喷嘴122a完全导通。

如图9至图11所示,为了防止桩基础施工时破碎体和/或粘性体进入腰型孔122c内影响挡杆121e往复移动的行程,挡杆121e还可以安装贴近空心钻杆122外周壁的弧形罩121h,弧形罩121h跟随挡杆121e同步移动,且无论挡杆121e位于腰型孔122c的哪一端,弧形罩121h均能有效遮盖腰型孔122c。当然,弧形罩121h和挡杆121e之间优选由紧固件121k可拆卸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即使有部分微小破碎体和/或粘性体进入腰型孔122c,也能定期拆卸弧形罩121h后进行清理维护。

如图11所示,更为优选的,在空心钻杆122的轴向上,弧形罩121h的两端部设计成斜楔面121j,即弧形罩121h的两端部具有刃体,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在弧形罩121h往复移动的同时铲除附着在空心钻杆122外周壁上的破碎体或粘性体。

如图5、图10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刚性外管11的底部与上轴段121a间由滑动套14或轴承活动连接。刚性外管11与第一动力头13间由筒状物15衔接,具体的,刚性外管11的上端部为径向扩大的支承端部111,支承端部111与筒状物15之间由紧固件轴向紧固连接,筒状物15与第一动力头13的壳体由紧固件紧固连接,第一动力头13优选为减速电机,第一动力头13的输出轴131贯穿筒状物15后与空心传动轴121轴向连接。输出轴131与筒状物15之间具有微小的径向活动间隙以保证输出轴131能够相对于筒状物15自由旋转,筒状物15的内周壁开设有一环形槽151,筒状物15沿径向开设连通自身外周壁和环形槽151的径向孔152,贯穿筒状物15的输出轴131具有连通空心传动轴121中轴心孔121f的轴向孔131a,且输出轴131开设有连通环形槽151和轴向孔131a的径向孔131b。为了防止流体进入导致干涉第一动力头13的正常运行和空心传动轴121相对于刚性外管11的活动自由度,筒状物15在环形槽151的轴向两侧分别嵌设有密封件6。密封件6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并且,各密封件6的材质、结构可以不同。

如图5、图10以及图12所示,上述结构情形下,当组合钻100进钻时,流体(气体或水泥浆)依次经由径向孔152、环形槽151、径向孔131b、轴向孔131a、轴心孔121f以及下出料口121d后输送至下喷嘴122b排出主钻体1;当组合钻100退钻时,流体(气体或水泥浆)依次经由径向孔152、环形槽151、径向孔131b、轴向孔131a、轴心孔121f以及上出料口121c后输送至上喷嘴122a排出主钻体1。

如图5、图10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组合钻100进钻时,经由下喷嘴122b排出主钻体1的流体为水泥浆;在组合钻100退钻时,经由上喷嘴122a排出主钻体1的流体均为气体(如压缩空气)。当然,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钻100时,组合钻100进钻或退钻过程中,经由上喷嘴122a31或下喷嘴122b32排出主钻体1的流体均为水泥浆。

如图5所示,为了能够在组合钻100作业过程中进行充分均匀搅拌,空心钻杆122的外周壁上均布有若干第一搅拌叶片122d,且第一搅拌叶片122d绕空心钻杆122中轴线的最大回转直径小于或等于空心钻杆122的最大钻削直径。在主钻体1上,每两根至五根第一搅拌叶片122d环绕空心钻杆122的中轴线排列形成一第一径向搅拌叶片组,且各第一径向搅拌叶片组沿空心钻杆122的中轴线间隔排列。

如图6所示,次钻杆23的外周壁上均布有若干第二搅拌叶片233,且第二搅拌叶片233绕次钻杆23中轴线的最大回转直径小于或等于次钻杆23的最大钻削直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次钻体2上,每两根至五根第二搅拌叶片233环绕次钻杆23的中轴线排列形成一第二径向搅拌叶片组,且各第二径向搅拌叶片组沿次钻杆23的中轴线间隔排列。

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保证次钻杆23上的第二径向搅拌叶片组和主钻杆12上的第一径向搅拌叶片组互不干涉,在主钻体1的轴向上,次钻杆23上相邻两个第二径向搅拌叶片组的间距L4大于第一径向搅拌叶片组轴向长度L5和上出料口121c口径D3之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如图13所示,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100还包括弹性元件7,弹性元件7内置于仿形孔121g内,且弹性元件7的两端分别抵接仿形孔121g的孔底和下轴段121b的下端部。当组合钻100进钻时,空心传动轴121下压弹性元件7使其轴向缩短,在此情形下,下出料口121d和下喷嘴122b相导通。

相对于实施例一,弹性元件74的作用在于:在组合钻100退钻时,弹性元件7所承受的轴向挤压力消除后自身轴向延长,进而弹性元件7的两端部分别抵推仿形孔121g的孔底和下轴段121b的下端部,有助于空心钻杆122相对于空心转动轴轴向下移,满足上出料口121c和上喷嘴122a相导通的条件。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7优选为压簧,当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钻100中,弹性元件7还可以是由聚氨酯等具有弹性性能材料制成的可伸缩的弹性圈。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如图14所示,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100还具有这样的结构:刚性外管11的上端周面(即支承端部111的端周面)开设至少一个径向通道112,且刚性外管11的内周壁上开设连通径向通道112的环形凹槽113;空心传动轴121(上轴段121a部分)开设连通自身轴心孔121f和环形凹槽113的径向孔121i;

此种结构设计下,当组合钻100进钻时,流体(气体或水泥浆)依次经由径向通道112、环形凹槽113、径向孔121i、轴心孔121f以及下出料口121d后输送至下喷嘴122b排出主钻体1;当组合钻100退钻时,流体(气体或水泥浆)依次经由径向通道112、环形凹槽113、径向孔121i、轴心孔121f以及上出料口121c后输送至上喷嘴122a排出主钻体1。

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组合钻100省略了筒状物15,能够使得钻体100结构更紧凑。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如图15所示,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桩基施工的组合钻100还具有这样的结构:刚性外管11的上端周面(即支承端部111的端周面)开设至少一个径向通道112,且刚性外管11的内周壁上开设连通径向通道112的环形凹槽113,第一动力头13的输出轴131具有连通空心传动轴121中轴心孔121f的轴向孔131a,且输出轴131开设有连通环形凹槽113和轴向孔131a的径向孔131b;

此种结构设计下,当主钻体1进钻时,流体(气体或水泥浆)依次经由径向通道112、环形凹槽113、径向孔131b、轴向孔131a、轴心孔121f以及下出料口121d后输送至下喷嘴122b排出主钻体1;当组合钻100退钻时,流体(气体或水泥浆)依次经由径向通道112、环形凹槽113、径向孔131b、轴向孔131a、轴心孔121f以及上出料口121c后输送至上喷嘴122a排出主钻体1。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或等同替换,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