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9663发布日期:2019-06-11 22:4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投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投球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开采中,随着开采程度的深入,油井的产能和渗透率会逐渐降低,为了提高油井的产量,通常会采用压裂技术。现有压裂技术有很多种工艺方法,各种工艺方法均有与之配套的压裂工具,投球压裂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压裂工艺。具体做法是,在井口位置安装投球器,控制投球器中压裂球释放到井管中,并且依靠地面的高压泵车车组将流体高速注入井中,借助井底憋出的高压环境,使油层岩破裂产生裂缝,压裂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裂缝与地层中原有裂缝连通形成庞大的裂缝网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产油面。

申请公布号CN10664001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平井分层压裂自动投球器,该自动投球器包括主体法兰盖、压裂球、双头活塞杆、液压缸缸体、前缸盖、后缸盖、前导向套、后导向套、投球器主体等,其中投球器主体底端法兰与压裂井口树的液控旋塞阀连接,其顶部法兰与主体法兰盖连接,液压缸缸体安装在投球器主体两侧,双头活塞杆前端光杆区通过投球器主体侧面的工作孔进入中部的通腔。当需要投球时,通过液压控制柜远程控制双头液压缸工作,推动双头活塞杆后行,从而实现释放压裂球,之后压裂球依靠重力落到压裂井口中,然后随压裂液进入井中,打开井中滑套完成压裂。

但是,在使用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投球装置时,需要将投球装置整体安装在压裂井口树上,与井口密封安装配合的操作比较麻烦,并且从井口树卸下投球装置后,如果运输还需要相应的支架结构对其支撑,否则在运输中容易引起投球装置的损坏,存在安装运输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球装置,以解决现有投球装置存在安装运输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投球装置的技术方案是:

投球装置包括投球器主体,投球器主体具有进球口和出球口,投球器主体的出球口处设有用于连接在压裂主管路上的连接接头,连接接头具有用于与压裂主管路连接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投球装置还包括底座,连接接头转动配置在底座上以调整投球器主体进球口的高度,投球器主体的转动行程中具有工作位置和收起位置,底座上还设有用于对转动至工作位置的投球器主体支撑的支撑件,支撑件铰接在底座上以便投球器主体在支撑件收起后转动至收起位置。

有益效果:投球器主体转动安装在底座上,工作时,先将压裂球安装在投球体主体的主腔体内,确保压裂球处于两个相邻阀门之间以及投球器主体的进球口密封,将投球器主体转动至设定倾斜角度的工作位置,将连接接头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接通在压裂主管路上,压裂主管路中通有高压的压裂液,打开处于压裂球下端的阀门,使压裂球凭借自身重力落至出球口,并随压裂液的流动进入井中,完成压裂作业,该方案中的投球装置安装在压裂主管路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安装在井口树上的操作更加简单,无需直接与井口密封配合,在地面上找到合适在安装位置接通在压裂主管路上即可;完成压裂工作后需要运输时,将投球装置从压裂主管路上拆卸下来,投球器主体转动至收起位置,投球装置的整体体积缩小,而且由于底座的支撑不易发生翻滚,保护了投球装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解决了现有投球装置存在安装运输困难的问题。

在投球器主体在转动过程中,为了防止连接接头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造成干涉,避免引起连接接头的损坏,对连接接头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接头为与投球器主体可拆固定的三通接头,进液口与出液口同轴设置,连接接头绕进液口与出液口所在的中心轴线转动配置在底座上。

为了简化投球装置的结构,对底座的结构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槽,连接接头转动配置在安装槽内。

为了简化结构,对安装槽进一步限定,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立柱,限位立柱与底座围成所述安装槽。

为了便于施工人员操作调整投球器主体的工作位置和收起位置,所述支撑件为铰接在底座上的支撑杆。

为了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对支撑杆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杆上与铰接端相背的另一端设有与处于工作位置的投球器主体支撑配合的定位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投球装置的具体实施例1中投球器主体处于收起位置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该投球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投球装置的具体实施例1中投球器主体处于工作位置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中:1-投球器主体、10-直角三通接头、11-第一液控旋塞阀、12-第二液控旋塞阀、13-液压管线、14-指示箭头、15-进球口、2-底座、20-转动撑杆、201- 角铁、21-第一支柱、22-第二支柱、23-挂钩、3-压裂主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投球装置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该投球装置包括管式的投球器主体1以及底座2,投球器主体1的一端为进球口15,另一端为出球口,其中投球器主体1的上端口为用于放入的压裂球的进球口15,该投球器主体1还包括设置在出球口位置的直角三通接头10、沿投球器主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液控旋塞阀11和第二液控旋塞阀12。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接头是直角三通接头10,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接头可以是四通接头,四通接头上的其中三个接口分别对应接通在出球口以及压裂主管路3上,或者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三通接头,再或者是直角三通接头10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处的轴线垂直于投球器主体1的转动轴线设置。投球器主体1可转动安装在底座2上,底座2 为由型材焊接而成的框形架,底座2上间隔设置有竖向向上的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直角三通接头10的主接头与出球口连接,直角三通接头10的两个同轴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在压裂主管路3上,该投球器主体1的直角三通接头 10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卡接在第一支柱21和第二支柱22之间,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投球器主体1绕进液口和出液口所处的中心轴线进行相应角度的转动。

底座2上还铰接有转动撑杆20,转动撑杆20可以向上转动以支撑投球器主体1,使投球器主体1在设定的倾斜角度保持工作位置固定,转动撑杆20上与铰接端相背的另一端设有角铁201,通过角铁201对投球器主体1起到更稳定的支撑。如图3所示,压裂施工时,将底座2稳定放置在现场地面上,根据施工要求将投球器主体1转动至工作位置,并通过转动撑杆20对其稳定支撑,开启位于压裂球下端的第二液控旋塞阀12使压裂球进入下端的直角三通接头10中。直角三通接头10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接通在压裂主管路3上,压裂主管路3中通入有高压的压裂液,压裂球在流动压裂液的推动作用下进入地下井管中与滑套配合完成压裂作业。本实施例中的角铁201是定位结构,其他实施例中,定位结构可以用于卡嵌在投球器主体1上并与之支撑配合的U型卡头。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液控旋塞阀11和第二液控旋塞阀12均通过液压管线13 与液压控制柜进行连接,通过操作液压控制柜控制液压管线13中的液压油来开启或关闭阀门,而且第一液控旋塞阀11和第二液控旋塞阀12上设置有用于显示阀门启闭状态的指示箭头14,方便位于高压危险区以外的工作人员观察相应阀门的启闭状态。其他实施例中,液控旋塞阀可以替换成其他控制阀门,如电磁阀等。

使用时,先将投球器主体1转动至工作位置,压裂球放置在进球口15,确认第一液控旋塞阀11关闭,打开第二液控旋塞阀12,由于投球器主体1的处于倾斜角度,压裂球受重力进入投球器主体1的主腔体中第一液控旋塞阀11和第二液控旋塞阀12之间的位置。关闭第二液控旋塞阀12,将直角三通接头10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接通在压裂主管路3上,确认投球器主体1的进球口15完全密封,保证压裂主管路3中的高压流体不能泄漏,然后开启第一液控旋塞阀11,此时压裂球进入直角三通接头10中,高压压裂液的流通带动压裂球进入井管中。先关闭第二液控旋塞阀12再开启第一液控旋塞阀11同样是为了防止压裂主管路 3中的高压流体喷出危害现场工人的安全。本实施例中的压裂球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投球器主体1中,其他实施例还可以采用相应的泵压装置通过高压流体将压裂球压入其中。

完成压裂作业后需要运输时,将转动撑杆20转动至放平位置,再转动投球器主体1使之平放在底座2上,此时即为投球器主体1的收起位置,投球器主体 1收起后投球装置的整体体积缩小,而且由于底座2的支撑不易发生翻滚,方便运输和装卸。底座2上前后两端还设置有挂钩23,挂钩23上可设置相应的连接带,通过连接带拉动该投球装置在施工现场移动,或者通过连接带将投球器主体 1栓紧在底座2上,防止运输中因震动损伤投球器主体1。

本实用新型的投球装置的具体实施例2,与具体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连接接头可以通过相应的轴承转动配置在底座上,将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安装在轴承的内圈上,轴承的外圈固定在底座上,转动角度的精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投球装置的具体实施例3,与具体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用于支撑投球器主体的支撑杆可替换成其他支撑结构,比如:设置在底座上距离投球器主体下端较近的螺栓,旋进螺栓可以顶起投球器主体向上转动,相应地,朝相反方向旋出螺栓可以使投球器主体放平在底座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结构还可以是通过插拔安装在底座上的销轴,从而实现支撑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