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污染的液压立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8380发布日期:2019-03-08 23:5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污染的液压立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液压立柱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污染的液压立柱结构。



背景技术:

井下工作环境恶劣,液压立柱在安装和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人为或环境等原因使煤岩粉尘等硬质颗粒物随乳化液一起进入液压立柱内部。活塞及活塞上的密封件外部与缸体内壁间存在间隙,煤岩粉尘进入间隙后不断堆积并随着液压立柱的伸缩不断摩擦缸体内壁及密封圈等密封件,划伤缸体内壁或使其内部密封件损坏,从而引起液压立柱失效,不仅给井下作业人员带来伤亡的危险,也为深部开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污染的液压立柱结构,有效防止混入乳化液的硬质颗粒物进入密封元件与缸体内壁形成的间隙处,防止缸体内壁和密封件的划伤,解决液压立柱失效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污染的液压立柱结构,包括缸体和在所述缸体内上下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尘圈和第二防尘圈,用于防止煤岩粉尘进入密封件和缸体内壁间隙;

所述活塞的下端靠近缸体缸底,活塞的下端安装有大外卡键,所述第二防尘圈安装在所述大外卡键上;

所述第一防尘圈和第二防尘圈的内侧均安装有防尘过滤环。

进一步的,所述防尘过滤环由两个“z”字形半圆环结构拼接构成,用于使乳化液通过圆环间隙进入密封件和缸体间隙的同时将煤岩粉尘从乳化液中过滤。

进一步的,所述防尘圈的外沿和缸体的内壁重合,用于使其能够随着缸体的伸缩刮除缸体内壁上的煤岩粉尘。

可选的,所述活塞的中间位置的外壁和缸体的内壁之间设有鼓型密封圈;

所述鼓型密封圈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挡圈和大外卡键之间设有大支撑环。

可选的,所述大外卡键内嵌有导向环,该导向环露出所述大外卡键的一面靠在所述缸体的内壁上。

由上,本发明的抗污染的液压立柱结构能有效防止混入乳化液的硬质颗粒物进入密封元件与缸体内壁形成的间隙处,防止缸体内壁和密封件的划伤,解决液压立柱失效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的抗污染的液压立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抗污染的液压立柱结构的防尘过滤环沿圆周方向的平面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在所参照的附图中,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

本发明的抗污染的液压立柱结构用于煤矿液压支架系统的液压立柱,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活柱(活塞杆)1、缸体2、位于缸体2内的中缸体3、在所述缸体2内上下移动的活塞4、位于缸体2底端的缸体缸底5、分别位于所述活塞4的上端和下端的第一防尘圈7和第二防尘圈13、安装在所述第一防尘圈7和第二防尘圈13内侧的防尘过滤环6、14,其中,所述活塞4的下端安装有大外卡键12,所述活塞4的中间位置的外壁和缸体2的内壁之间设有鼓型密封圈9,所述鼓型密封圈9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挡圈8和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和大外卡键12之间设有大支撑环10,所述大外卡键12内嵌有导向环11,该导向环11露出所述大外卡键的一面靠在所述缸体2的内壁上。

如图2所示,在活塞4的上端和大外卡键12上增加了防尘圈7、13和防尘过滤环6、14,随着缸体的伸缩,防尘圈7、13可以将缸体2内壁上附着的煤岩粉尘刮除,防止煤岩粉尘进入密封件与缸体内壁间隙,有效预防液压立柱因污染物失效。

图3为本发明的防尘过滤环6、14沿圆周方向的平面展开图,其展开图呈“z”字型,两个“z”字型半圆环拼接在一起组成环形结构,在连接处形成“z”字形间隙,乳化液易通过,而煤岩粉尘不易通过。其由多孔材料制成,具有耐高温高压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过滤精度小于10μm,只起过滤作用,可使乳化液通过,保证防尘圈两侧无压差,防止防尘圈损坏。

本发明的第一防尘圈7安装在活塞4的上端,第二防尘圈13位于活塞4的下端,并安装在大外卡键12上,防止煤岩粉尘进入密封件和缸体内壁间隙。本发明的防尘圈的形状与活塞杆防尘圈不同,防尘圈7、13的外沿和缸体2的内壁重合,使其能够随着缸体的伸缩刮除缸体2内壁上的煤岩粉尘。在防尘圈7、13内侧安装有防尘过滤环6、14,防尘过滤环6、14由两个“z”字形半圆环结构拼接构成,可以使乳化液通过圆环间隙进入密封件和缸体间隙的同时将煤岩粉尘从乳化液中过滤。

乳化液经缸体2外侧进液口进入缸体缸底5,推动活塞4向上运动,活塞4上端的第一防尘圈7随着液压立柱的伸出可以将缸体2有杆腔内壁上的煤岩粉尘刮除。当液压立柱缩回时,活塞4下端的第二防尘圈13可以将外缸体2无杆腔内壁上的煤岩粉尘刮除。活塞4两端的防尘圈7、13和防尘过滤环6、14共同作用,防止煤岩粉尘进入密封件与缸体间隙,有效的降低了液压立柱的失效率。

本发明的抗污染的液压立柱结构能有效防止混入乳化液的硬质颗粒物进入密封元件与缸体内壁形成的间隙处,防止缸体内壁和密封件的划伤,解决液压立柱失效问题。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污染的液压立柱结构,包括缸体和在所述缸体内上下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尘圈和第二防尘圈,用于防止煤岩粉尘进入密封件和缸体内壁间隙;所述活塞的下端靠近缸体缸底,活塞的下端安装有大外卡键,所述第二防尘圈安装在所述大外卡键上;所述第一防尘圈和第二防尘圈的内侧均安装有防尘过滤环,所述防尘过滤环由两个“Z”字形半圆环结构拼接构成,所述防尘圈的外沿和缸体的内壁重合。本发明的抗污染的液压立柱结构能有效防止混入乳化液的硬质颗粒物进入密封元件与缸体内壁形成的间隙处,防止缸体内壁和密封件的划伤,解决液压立柱失效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卓;东杨;王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1.03
技术公布日:2019.03.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