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及其行走转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26344发布日期:2019-08-03 11:07阅读:1327来源:国知局
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及其行走转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一种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及其行走转向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施工二次衬砌时,需要二衬模板台车提供内侧模板与初期支护形成封闭来进行混凝土浇筑。传统二衬模板台车采用轨道式行走系统,在每次台车行走前,需要在台车行走方向进行轨道铺设,待台车行走到铺设位置后将前一组轨道拆除,为下一组铺设作准备。

传统的轨道式二衬模板台车行走耗时长、效率低。行走过程中至少需要8人进行配合。铺轨过程需测量人员指导,工序繁琐。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脱轨、滑轨的风险。另一方面,传统的二衬模板台车均存在在小半径隧道二衬施工中横向移动(包括横向整体移动二衬模板台车或转向)半径过大、过程复杂、费时费力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及其行走转向方法,能用简单的结构解决目前二衬模板台车存在的不足,具有结构简单,行走和横向移动方便灵活,省时省力,成本低,施工质量好,安全性好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为此,本发明的一种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包括底梁、门架、模板液压杆、上顶架、顶模板和侧模板,其中:

配合移动支撑装置:用于二衬模板台车的支撑和配合行走装置使二衬模板台车移动。组成门架两侧边的数根竖支撑柱的下端呈间隔距离并排固定在呈间隔距离并排设置的两底梁的中部上端面上,各根竖支撑柱的上端与上顶架的两侧边固定为一体。两侧底梁的两端分别竖向设有底梁缸座。四根底梁钢柱分别滑配在四个底梁缸座内。各底梁钢柱的下端分别通过底座连接法兰盘与位于底梁缸座下端的承重底座的上端连为一体,各底梁钢柱的上端分别与位于底梁缸座上端的竖直液压杆的下端连为一体,各竖直液压缸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对应底梁缸座上端的竖支撑柱的竖支撑座上。

行走装置:用于二衬模板台车的直行。行走装置位于底梁缸座之间的底梁下端中部,所述的行走装置由前行走柱、后行走柱、连接杆、加长柱座、行走液压缸和行走液压杆所构成。底梁为工字钢梁。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杆连接法兰盘与对应的前、后行走柱的前、后侧面中部连成一体。前、后行走柱的上端设有凹槽。底梁下端两侧的凸轨沿位于凹槽内。凹槽内两侧的凸轨沿上端面上分别呈间隔距离前后设有两上轮辊,各上轮辊的中心部内轴设有上轴杆,上轴杆的外侧端与对应部的凹槽侧边固接。底梁下端面的凹槽内呈间隔距离前后设有两下轮辊,各下轮辊的中心部内轴设有下轴杆,下轴杆的两侧端与对应部的凹槽侧边固接。底梁下端面的中部固定有梁底连接耳。

行走液压缸的底部通过固定在后行走柱前侧面中部的柱连接耳和螺栓轴与后行走柱轴接,顶出行走液压缸的行走液压杆前端与梁底连接耳轴接;或行走液压缸的底部通过固定在前行走柱后侧面中部的柱连接耳和螺栓轴与前行走柱轴接,顶出行走液压缸的行走液压杆前端与梁底连接耳轴接。

加长柱座的上端设有柱座连接法兰盘。前、后行走柱的下端设有走柱连接法兰盘,各加长柱座的上端能通过柱座连接法兰盘和走柱连接法兰盘与各前、后行走柱的下端对接。

横向移动装置:用于二衬模板台车的横向移动和转向。横向移动装置由移顶装置和转向接座所构成。所述的移顶装置是底梁外侧边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移顶柱。移顶液压缸的后端通过移顶液压缸轴与移顶柱前端轴接,移顶液压杆前端设有顶板。所述的转向接座是转向接座的上端设有接座连接法兰盘。前、后行走柱的下端设有走柱连接法兰盘,各转向接座的上端能通过接座连接法兰盘和走柱连接法兰盘与各前、后行走柱的下端对接。转向接座的下端设有滚球座,滚球座的下部内呈间隔距离密布有众多个滚球瓦槽,带孔封球板将众多个滚球的上部轴封在滚球瓦槽内。

所述的连接杆的长度与底梁的长度比为6~7∶12。所述的前、后行走柱与对应侧的承重底座之间的间距为1.6m~2m。所述的承重底座的上端顶持在对应底梁的下端,承重底座的高度大于位于底梁下端的前行走柱和后行走柱的高度。所述的底梁下端的一个前或后行走柱和一个加长柱座或一个转向接座的高度之和大于承重底座的高度。所述的前或后行走柱沿底梁下端的移动范围为1.5m~1.6m。

一种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的行走转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设计在二衬模板台车的两侧底梁的两端分别竖向固定底梁缸座,四根底梁钢柱分别滑配在四个底梁缸座内,各底梁钢柱的下端分别通过底座连接法兰盘与承重底座的上端连为一体。各底梁钢柱的上端分别与位于底梁缸座上端的竖直液压杆的下端连为一体。各竖直液压缸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对应底梁缸座上端的竖支撑座上。

在同一底梁缸座之间的底梁下端中部安装行走装置,制备好加长柱座和转向接座。在底梁的两端外侧边设有移顶柱,移顶液压缸的后端通过移顶液压缸轴与移顶柱前端轴接,移顶液压杆前端设有顶板。

(2)准备好固定螺栓、垫片和固定螺母。

(3)用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在隧道内进行二衬模板施工浇筑砼时,竖直液压杆缩入竖直液压缸内,底梁两端的底梁缸座分别顶持在底梁缸座下端的各承重底座上,各前、后行走柱悬空。

(4)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在隧道内的直行:包括,二衬模板台车向前直行和向后直退。

二衬模板台车向前直行步骤是:

(a)完成顶模板和侧模板的脱模,使二衬模板台车的顶模板和侧模板与隧道二衬砼浇筑层分离。

将行走液压缸的底部通过固定在后行走柱前侧面中部的柱连接耳和螺栓轴与后行走柱轴接,顶出行走液压缸的行走液压杆前端与梁底连接耳轴接。

(b)启动四个竖直液压缸使四个竖直液压杆同步顶出,带动四根底梁钢柱沿对应的底梁缸座向下运行,从而延长四个承重底座上端面与底梁下端面的长度,底梁下端面上升使前、后行走柱同时抬升直至离开地面一定高度,锁闭四个竖直液压缸;

(c)在各前、后行走柱下端加接一个加长柱座。

(d)启动两底梁下端的行走液压缸,使行走液压杆缩入行走液压缸内,同时带动各带有加长柱座的前、后行走柱同步沿底梁下端的凸轨沿向前进方向移动。

(e)当前、后行走柱同步移动完成一个步距后,停止行走液压缸运行。二衬模板台车整体不动,启动四个竖直液压缸将竖直液压杆逐步收入竖直液压缸内,从而使各承重底座向上抬升,待前、后行走柱下端的加长柱座落至地面承重后,停止竖直液压缸运行,各承重底座悬空。

(f)启动行走液压缸,将行走液压杆顶出行走液压缸内,从而带动两底梁及整体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以前、后行走柱凹槽内的上、下轮辊为滚轴向前进方向移动完成一个步距。

(j)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行走一个步距后,启动四个竖直液压缸使四个竖直液压杆同步顶出,从而带动四根底梁钢柱沿对应的底梁缸座向下运行,从而延长四个承重底座与底梁下端面的长度,底梁下端面上升使前、后行走柱及其加长柱座同时抬升,直至离开地面,锁闭四个竖直液压缸。

(h)依次重复本步骤(d)(e)(f)和(j),直至完成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在隧道内的直行。

二衬模板台车向后直退的步骤是:

(a)完成顶模板和侧模板的脱模,使二衬模板台车的顶模板和侧模板与隧道二衬砼浇筑层分离。

将行走液压缸的底部与后行走柱后侧面中部的柱连接耳分离,再将行走液压缸的底部通过固定在前行走柱后侧面中部的柱连接耳和螺栓轴与前行走柱轴接,顶出行走液压缸的行走液压杆前端与梁底连接耳轴接。

其余步骤除反向外与二衬模板台车向前直行步骤相同。

(5)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在隧道内的横向移动和转向:包括,

(a)完成顶模板和侧模板的脱模,使二衬模板台车的顶模板和侧模板与隧道二衬砼浇筑层分离。

(b)启动四个竖直液压缸使四个竖直液压杆同步顶出,带动四根底梁钢柱沿对应的底梁缸座向下运行,从而同时延长四个承重底座与底梁下端面的长度,底梁下端面上升使前、后行走柱同时抬升,直至离开地面。

(c)在各前、后行走柱下端加接一个转向接座。

(d)启动两底梁下端的行走液压缸,使行走液压杆缩入行走液压缸内,同时带动各带有转向接座的前、后行走柱同步沿底梁下端的凸轨沿向前进方向移动;

(e)当前、后行走柱同步移动完成一个步距后,停止行走液压缸运行,二衬模板台车整体不动,将竖直液压杆逐步收入竖直液压缸内,各承重底座向上抬升待前、后行走柱下端的转向接座落至地面承重后,停止竖直液压缸运行,各承重底座悬空。

(f)启动行走液压缸,将行走液压杆顶出行走液压缸内,带动两底梁及整体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以前、后行走柱凹槽内的上、下轮辊为滚轴向前进方向移动完成一个步距。

(j)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的横向移动和转向:

其中转向是:将与转方向相反向对面底梁平行的一个移顶柱上的移顶液压杆前端的顶板置在相反向对面隧道壁上或隧道地面上,启动移顶液压缸使移顶液压杆顶出,移顶液压杆通过移顶柱带动底梁及二衬模板台车在转向接座下端众多个滚球配合作用下,向转方向移动,完成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的转向;

或将与转方向相反向对面底梁平行的一个移顶柱上的移顶液压杆前端的顶板置在相反向对面隧道壁上或隧道地面上,和与转方向同侧后端底梁的一个移顶柱上的移顶液压杆前端的顶板置在后端同侧隧道壁上或隧道地面上,同时启动两移顶液压缸使两移顶液压杆顶出,两移顶液压杆的通过移顶柱带动底梁及二衬模板台车在转向接座下端众多个滚球配合作用下,向转方向移动。

其中横向移动是:将与横移动方向相反向对面底梁两端的两个移顶柱上的移顶液压杆前端的顶板分别置在相反向对面隧道壁上或隧道地面上,启动两移顶液压缸使两移顶液压杆同时顶出,两移顶液压杆通过移顶柱带动底梁及二衬模板台车在转向接座下端众多个滚球配合作用下,向横移动方向整体移动,完成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的横向整体移动。

(6)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在隧道内移动到位后,启动四个竖直液压缸使四个竖直液压杆同步顶出,带动四根底梁钢柱沿对应的底梁缸座向下运行,同时延长四个承重底座与底梁下端面的长度,底梁下端面上升使前、后行走柱及其加长柱座或转向接座同时抬升,直至离开地面,锁闭四个竖直液压缸运行,卸下位于前、后行走柱下端的加长柱座或转向接座,再次启动四个竖直液压缸使四个竖直液压杆同步缩入竖直液压缸内,底梁两端的底梁缸座分别顶持在底梁缸座下端的各承重底座上,各前、后行走柱悬空,进行二衬模板浇筑砼施工。

所述的底梁下端面上升使前、后行走柱同时抬升直至离开地面的高度大于加长柱座或转向接座的高度。所述的转向接座下端可设厚度1~4cm,面积大于转向接座移动长度的铁板。所述的转向接座能取代加长柱座。

上述方法和装置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能用简单的结构解决目前二衬模板台车存在的不足,具有结构简单,行走和横向移动方便灵活,省时省力,成本低,施工质量好,安全性好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无需循环铺设轨道,可随时进行前、后移动并且移动距离不受限制,由于小半径隧道净空有限,有时需要将台车退出洞外进行机械位置调整,本发明能随时前进后退的特点具有较大优势。本发明在隧道内的横向移动和转向十分方便灵活,本发明在隧道内的可实现横向平移,利于方便整体调整各车居中位置及模板位置,且较小的转向半径(20~30m),利于方便整体移动台车。

本发明行走速度较传统有轨台车大大提高,每小时可行走15m,是传统有轨台车速度的3倍。台车行走时操作简单,只需2人即可完成台车行走,所需人工是传统有轨台车的四分之一。因无需受轨道限制,大幅度降低了台车的运营成本,台车行走和定位过程中没有脱轨和滑轨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底梁与后行走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转向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转向接座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转向时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包括底梁9、门架4、模板液压杆5、上顶架7、顶模板1和侧模板3,其中:

配合移动支撑装置:用于二衬模板台车的支撑和配合行走装置使二衬模板台车移动。组成门架两侧边的数根竖支撑柱11的下端呈间隔距离并排固定在呈间隔距离并排设置的两底梁的中部上端面上,各根竖支撑柱的上端与上顶架的两侧边固定为一体。顶模板位于上顶架的上端,侧模板通过模板液压杆位于门架两侧面上。使用时,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位于隧道地面10上,两侧模板和顶模板与隧道壁2之间形成涛筑二衬砼空间。本发明与传统的二衬模板台车在门架、模板液压杆、上顶架、顶模板和侧模板的结构中相同,故不再累述。

两侧底梁的两端分别竖向设有底梁缸座16。四根底梁钢柱15分别滑配在四个底梁缸座内。各底梁钢柱17的下端分别通过底座连接法兰盘26与位于底梁缸座下端的承重底座25的上端连为一体,可在承重底座的上端固定与底座连接法兰盘对接的连接法兰盘,用螺栓及螺母连固两连接法兰盘,实现底梁钢柱的下端与承重底座的上端固定为一体结构。

各底梁钢柱的上端分别与位于底梁缸座上端的竖直液压杆15的下端连为一体,各竖直液压缸14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对应底梁缸座上端的竖支撑柱的竖支撑座13上。固定结构同上,故不再累述。

行走装置:用于二衬模板台车的直行。行走装置位于同一底梁缸座之间的底梁下端中部。所述的行走装置由前行走柱24、后行走柱18、连接杆23、加长柱座6、行走液压缸20和行走液压杆21所构成。底梁为工字钢梁。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杆连接法兰盘29和固定螺栓28与对应的前、后行走柱的前、后侧面中部连成一体。在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焊接)杆连接法兰盘,用固定螺栓穿过在杆连接法兰盘周边设有的螺孔使连接杆的两端与对应的前、后行走柱的前、后侧面中部连成一体。

前、后行走柱的上端设有凹槽32。底梁下端两侧的凸轨沿91位于凹槽内。凹槽内两侧的凸轨沿上端面上分别呈间隔距离前后设有两上轮辊31,各上轮辊的中心部内轴设有上轴杆36,上轴杆的外侧端与对应部的凹槽侧边固接。底梁下端面的凹槽内呈间隔距离前后设有两下轮辊37,各下轮辊的中心部内轴设有下轴杆27,下轴杆的两侧端与对应部的凹槽侧边固接。底梁下端面的中部固定有梁底连接耳22。

行走液压缸的底部通过固定在后行走柱前侧面中部的柱连接耳19和螺栓轴与后行走柱轴接,顶出行走液压缸的行走液压杆前端与梁底连接耳轴接;或行走液压缸的底部通过固定在前行走柱后侧面中部的柱连接耳和螺栓轴与前行走柱轴接,顶出行走液压缸的行走液压杆前端与梁底连接耳轴接。可在行走液压缸的后端设带轴孔的凸耳,带轴孔的凸耳位于带轴孔的柱连接耳内,并用螺栓轴穿过两轴孔,实行走液压缸的底部与前或后行走柱轴接。顶出行走液压缸的行走液压杆前端与梁底连接耳轴接亦采用上述方法轴接。

加长柱座6的上端设有柱座连接法兰盘62。前、后行走柱的下端设有走柱连接法兰盘30,各加长柱座的上端能通过柱座连接法兰盘和走柱连接法兰盘与各前、后行走柱的下端对接。用螺栓及螺母穿固位于柱座连接法兰盘及走柱连接法兰盘周边的螺栓孔61,实现前、后行走柱的下端与各加长柱座的上端固定为一体结构。

横向移动装置:用于二衬模板台车的横向移动和转向。横向移动装置由移顶装置和转向接座69所构成。所述的移顶装置是底梁外侧边的两端各向外固定有一个移顶柱12。移顶液压缸8的后端通过移顶液压缸轴35与移顶柱前端轴接。移顶液压杆33前端设有顶板34,顶板的作用是在横向移动时,方便移顶液压杆与移顶柱对应侧端的隧道壁顶持或该侧地面顶持;不用时,移顶液压缸绕移顶液压缸轴向上翻置在移顶柱上端的底梁上,以免影响施工。

所述的转向接座63是:转向接座的上端设有接座连接法兰盘68。前、后行走柱的下端设有走柱连接法兰盘,各转向接座的上端能通过接座连接法兰盘和走柱连接法兰盘与各前、后行走柱的下端对接。用螺栓及螺母穿固位于连固接座连接法兰盘及走柱连接法兰盘周边的螺栓孔,实现前、后行走柱的下端与各转向接座的上端固定为一体结构。转向接座的下端设有滚球座65,滚球座的下部内呈间隔距离密布有众多个滚球瓦槽67,带孔封球板66将众多个滚球64的上部轴封在滚球瓦槽内,从而使转向接座的下端面的滚球能带动转向接座向任意方向滚动。可在带孔封球板的下端周边设螺孔69,螺栓穿过螺孔使带孔封球板与滚球座下端固定为一体。

所述的连接杆的长度与底梁的长度比为6~7∶12。所述的前、后行走柱与对应侧的承重底座之间的间距为1.6m~2m。

所述的承重底座的上端顶持在对应底梁的下端,承重底座的高度大于位于底梁下端的前行走柱和后行走柱的高度。以使在浇筑砼时,能使承重底座承受整体台压力。

所述的底梁下端的一个前或后行走柱和一个加长柱座或一个转向接座的高度之和大于承重底座的高度。所述的前或后行走柱沿底梁下端的移动范围为1.5m~1.6m。

一种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的行走转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设计在二衬模板台车的两侧底梁的两端分别竖向固定底梁缸座,四根底梁钢柱分别滑配在四个底梁缸座内,各底梁钢柱的下端分别通过底座连接法兰盘与承重底座的上端连为一体。各底梁钢柱的上端分别与位于底梁缸座上端的竖直液压杆的下端连为一体。各竖直液压缸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对应底梁缸座上端的竖支撑座上。

在同一底梁缸座之间的底梁下端中部安装行走装置,制备好加长柱座和转向接座。在底梁的两端外侧边设有移顶柱,移顶液压缸的后端通过移顶液压缸轴与移顶柱前端轴接,移顶液压杆前端设有顶板。

(2)准备好固定螺栓、垫片和固定螺母,连接工具等。

(3)用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在隧道内进行二衬模板施工浇筑砼时,竖直液压杆缩入竖直液压缸内,底梁两端的底梁缸座分别顶持在底梁缸座下端的各承重底座上,各前、后行走柱悬空。本发明中所述的各液压缸为各液压杆运行提供动力,各液压缸的动力由二衬模板台车的自备液压设备提供,为传统结构,故不再累述。

(4)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在隧道内的直行:包括,二衬模板台车向前直行和向后直退。

如图2所示:二衬模板台车向前直行步骤是:

(a)完成顶模板和侧模板的脱模,使二衬模板台车的顶模板和侧模板与隧道二衬砼浇筑层分离,为传统方法,故不再累述。

将行走液压缸的底部通过固定在后行走柱18前侧面中部的柱连接耳和螺栓轴与后行走柱轴接,顶出行走液压缸的行走液压杆(行走液压杆顶出行走液压缸为最大量)前端与梁底连接耳轴接。

(b)启动四个竖直液压缸使四个竖直液压杆同步顶出,带动四根底梁钢柱沿对应的底梁缸座向下运行,从而延长四个承重底座上端面与底梁下端面的长度,底梁下端面上升(使二衬模板台车整体上升)亦使前、后行走柱同时抬升直至前、后行走柱离开地面一定高度,锁闭四个竖直液压缸。

(c)在各前、后行走柱下端加接一个加长柱座。

(d)启动两底梁下端的行走液压缸,使行走液压杆缩入行走液压缸内,同时带动各带有加长柱座的前、后行走柱同步沿底梁下端的凸轨沿向前进方向移动。

(e)当前、后行走柱同步移动完成一个步距后,停止行走液压缸运行。二衬模板台车整体不动,启动四个竖直液压缸将竖直液压杆逐步收入竖直液压缸内,从而使各承重底座向上抬升,待前、后行走柱下端的加长柱座落至地面承重后,停止竖直液压缸运行,各承重底座悬空。

(f)启动行走液压缸,将行走液压杆顶出行走液压缸内,从而带动两底梁及整体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以前、后行走柱凹槽内的上、下轮辊为滚轴向前进方向移动完成一个步距。

(j)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行走一个步距后,约1.5m~1.6m。启动四个竖直液压缸使四个竖直液压杆同步顶出,从而带动四根底梁钢柱沿对应的底梁缸座向下运行,从而延长四个承重底座与底梁下端面的长度,底梁下端面上升(使二衬模板台车整体上升)亦使前、后行走柱及其加长柱座同时抬升,直至前、后行走柱及其加长柱座离开地面,锁闭四个竖直液压缸。

(h)依次重复本步骤(d)(e)(f)和(j),直至完成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在隧道内的直行。

二衬模板台车向后直退的步骤是:

(a)完成顶模板和侧模板的脱模,使二衬模板台车的顶模板和侧模板与隧道二衬砼浇筑层分离。

将行走液压缸的底部与后行走柱后侧面中部的柱连接耳分离,再将行走液压缸的底部通过固定在前行走柱后侧面中部的柱连接耳和螺栓轴与前行走柱轴接,顶出行走液压缸的行走液压杆前端与梁底连接耳轴接。

其余步骤除反向外与二衬模板台车向前直行步骤相同。

(5)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在隧道内的横向移动和转向:包括,

(a)完成顶模板和侧模板的脱模,使二衬模板台车的顶模板和侧模板与隧道二衬砼浇筑层分离。

(b)启动四个竖直液压缸使四个竖直液压杆同步顶出,带动四根底梁钢柱沿对应的底梁缸座向下运行,从而同时延长四个承重底座与底梁下端面的长度,底梁下端面上升使前、后行走柱同时抬升,直至离开地面。

(c)在各前、后行走柱下端加接一个转向接座。

(d)启动两底梁下端的行走液压缸,使行走液压杆缩入行走液压缸内,同时带动各带有转向接座的前、后行走柱同步沿底梁下端的凸轨沿向前进方向移动;

(e)当前、后行走柱同步移动完成一个步距后,停止行走液压缸运行,二衬模板台车整体不动,将竖直液压杆逐步收入竖直液压缸内,各承重底座向上抬升待前、后行走柱下端的转向接座落至地面承重后,停止竖直液压缸运行,各承重底座悬空。

(f)启动行走液压缸,将行走液压杆顶出行走液压缸内,带动两底梁及整体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以前、后行走柱凹槽内的上、下轮辊为滚轴向前进方向移动完成一个步距。显然,所述的转向接座能取代加长柱座,实现二衬模板台车向前直行及后直退。

(j)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的横向移动和转向:

其中转向是:将与转方向相反向对面底梁平行的一个移顶柱上的移顶液压杆前端的顶板置在相反向对面隧道壁上或隧道地面上,启动移顶液压缸使移顶液压杆顶出,移顶液压杆通过移顶柱带动底梁及二衬模板台车在转向接座下端众多个滚球配合作用下,向转方向移动,完成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的转向。适用转弯半径较大(大于等于40m)转弯。

或将与转方向相反向对面底梁平行的一个移顶柱上的移顶液压杆前端的顶板置在相反向对面隧道壁上或隧道地面上,和与转方向同侧后端底梁的一个移顶柱上的移顶液压杆前端的顶板置在后端同侧隧道壁上或隧道地面上,同时启动两移顶液压缸使两移顶液压杆顶出,两移顶液压杆的通过移顶柱带动底梁及二衬模板台车在转向接座下端众多个滚球配合作用下,向转方向移动。适用转弯半径较小(小于40m)转弯。

其中横向移动(如需调整两侧隧道壁的二衬浇筑空间的宽度)是:将与横移动方向相反向对面底梁两端的两个移顶柱上的移顶液压杆前端的顶板分别置在相反向对面隧道壁上或隧道地面上,启动两移顶液压缸使两移顶液压杆同时顶出,两移顶液压杆通过移顶柱带动底梁及二衬模板台车在转向接座下端众多个滚球配合作用下,向横移动方向整体移动,完成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的横向整体移动。

所述的转向接座下端可设厚度1~4cm,面积大于转向接座移动长度的铁板,众多个滚球压在铁板上,以防止滚球压坏隧道地面,且利于转向。

(6)自行走转向式二衬模板台车在隧道内移动到位后,启动四个竖直液压缸使四个竖直液压杆同步顶出,带动四根底梁钢柱沿对应的底梁缸座向下运行,同时延长四个承重底座与底梁下端面的长度,底梁下端面上升使前、后行走柱及其加长柱座或转向接座同时抬升,直至离开地面,锁闭四个竖直液压缸运行,卸下位于前、后行走柱下端的加长柱座或转向接座,再次启动四个竖直液压缸使四个竖直液压杆同步缩入竖直液压缸内,底梁两端的底梁缸座分别顶持在底梁缸座下端的各承重底座上,各前、后行走柱悬空,再进行二衬模板浇筑砼施工。

所述的底梁下端面上升使前、后行走柱同时抬升直至离开地面的高度大于加长柱座或转向接座的高度。

总之,本发明能用简单的结构解决目前二衬模板台车存在的不足,具有结构简单,行走和横向移动方便灵活,省时省力,成本低,施工质量好,安全性好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