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消除系统柔度的推拉开关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6683发布日期:2019-08-17 02:3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消除系统柔度的推拉开关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拉开关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压致裂测量装置中能够消除系统柔度的推拉开关组件。



背景技术:

水压致裂法是一种地应力测量方法,测量使用的设备即为水压致裂测量装置。测量时首先对基岩进行钻孔,然后用上下封隔器将相应压裂段上下两端密封起来。随后注入加压液体,直到岩层破裂,并记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能够计算获得地应力的情况。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希望更多的了解破裂的方位等情况以便更加准确的获得地应力的状态,因此使用印模系统或井下电视来对破裂情况进行观测。观测后再根据记录的破裂压力、关泵压力等测量参数结合破裂方位等破裂信息,利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柔度是力学的一个概念,指构件在轴向受力的情况下,沿垂直轴向方向发生变形的大小,水的柔度即水被挤压时特定方向所发生变形的大小,其反映了水提及的变化。由于在所述水压致裂测量装置内部,水道内的高压水将受到力的作用,因此在通过压裂段实现水压致裂并对压裂段内的水压进行测量时,高压水的柔度会造成压力测量结果的不稳定,例如,会使得获取地应力测量值的关键参数重张压力等不能准确代表真实裂隙重张时的压力值。除此之外,现有技术在水压致裂过程中对压裂段内水压测量时,会一直将所述测量装置中的水道与高压水源连接,持续为所述测量装置提供所需的高压水,然而,由于高压水源可以提供的水流量相对较大,这就容易导致在测量过程中水压瞬间增大,难以实现压裂过程中的精确测量。因此,面对现有技术往往造成测试结果不可靠的问题,需要对水压致裂测量装置进行改进,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的推拉开关组件通过对推拉开关水道的改进,增加推拉阀芯内部水道封闭的结构,以减少水的柔度对整个装置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在推拉开关上进一步增加了与压裂水道相连通的水道开口,使得所述推拉开关能够通过不同的水道开口或不同的连接方式与所述压裂水道相连通,以实现不同方式向所述压裂水道内提供高压水。整体效果上,所述推拉开关组件能够通过相对简单的结构,在测量过程中减少水压致裂测量装置中高压水的柔度对测量所带来的误差,能够显著提高测量精度;同时,能够在所述水压致裂测量装置的压裂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提供所需的测量水压,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为,一种推拉开关组件,包括,推拉阀芯和推拉开关,所述推拉阀芯能够与套设在其外侧的所述推拉开关相互紧密配合,所述推拉阀芯能够沿轴线方向与所述推拉开关相对运动;所述推拉阀芯的内部中部沿轴线方向设置有推拉阀芯中心水道;通过所述推拉阀芯在所述推拉开关内部的运动,能够实现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与所述推拉开关上设置的至少两个不同水道接口之间的切换连通;当所述推拉阀芯在所述推拉开关内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能够被密封,且不与所述推拉开关上的任何水道连通。

优选为,所述推拉阀芯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拉阀芯横向水道,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一端与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连通,另一端从所述推拉阀芯的外侧壁上贯通,与所述推拉阀芯的外侧连通;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用于实现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与所述推拉开关上设置的至少两个不同水道接口之间的切换连通。

优选为,所述推拉阀芯与所述推拉开关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间隔的密封圈,当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运动至所述至少两组间隔的密封圈之间时,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被所述至少两组间隔的密封圈密封,以使得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能够被密封,且不与所述推拉开关上的任何水道连通。

优选为,所述推拉开关侧壁上形成有转接侧水道,所述转接侧水道具有至少一个转接侧水道接口,所述转接侧水道接口一端与所述转接侧水道相连通,另一端从所述推拉开关的内壁穿出,能够与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相连通。

优选为,所述推拉开关侧壁上形成有两个所述转接侧水道接口,且所述两个转接侧水道接口间隔设置在所述推拉开关的侧壁上;其中,相对位于上侧的接口为转接侧水道上接口,相对位于下侧的接口为转接侧水道下接口。

优选为,所述转接侧水道上接口位于所述至少两组间隔的密封圈上侧,所述转接侧水道下接口位于所述至少两组间隔的密封圈下侧。

优选为,所述转接侧水道下接口的内径小于所述转接侧水道上接口的内径。

优选为,所述转接侧水道下接口的内径的大小设置为,能够使得当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与所述转接侧水道下接口相连通时,与所述转接侧水道相连通的压裂水道内的水压只能以缓慢变化的方式增大或减小。

优选为,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的底部开口位置处设置有堵头,所述堵头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部开口位置,用于可拆卸地密封所述底部开口。

优选为,所述推拉开关由推拉开关上部,推拉开关中部及推拉开关下部构成;所述推拉开关中部的侧壁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沿轴线方向设置的推拉开关中部侧水道,所述推拉开关中部侧水道上端设置有推拉开关中部侧水道接口,以使得所述推拉开关中部侧水道能够与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相连通;所述推拉开关下部的侧壁内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转接侧水道;在所述推拉阀芯与所述推拉开关之间相对运动时,能够实现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分别与所述推拉开关中部侧水道接口或者转接侧水道接口其中的一个水道接口连通,并同时密封推拉开关中的其他水道接口。

优选为,所述推拉开关中部的内壁还形成有至少一个横向设置的泄水水道接口,所述泄水水道接口连接泄水水道并贯穿所述推拉开关中部的侧壁,所述泄水水道接口能够使得所述泄水水道与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相连通,所述泄水水道的另一端从所述推拉开关中部的侧壁向外穿出。

优选为,所述泄水水道位于所述推拉开关中部外壁上的开口位置附近,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用于阻止所述开口外部的泥沙进入到所述泄水水道内。

优选为,所述过滤装置为一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泄水孔,所述泄水孔中设置有过滤部件。

优选为,在所述推拉阀芯与所述推拉开关之间相对运动时,能够实现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分别与所述推拉开关中部侧水道接口、泄水水道接口、转接侧水道上接口或者转接侧水道下接口其中之一连通,并同时封闭推拉开关中的其他水道接口。

优选为,所述推拉开关下部内部具有一分隔梁,所述分隔梁将所述推拉开关下部内部的腔体分隔为上下两部分;其中,所述腔体的上部用于容纳所述推拉阀芯在所述推拉开关下部中滑动;所述腔体的下部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并与其他部件连接。

优选为,所述转接侧水道能够与所述凹槽内部连通。

优选为,所述推拉开关下部侧壁内部还形成有至少一个沿轴线方向设置的推拉开关下部侧水道,所述推拉开关下部侧水道能够与所述推拉开关中部侧水道相连通。

优选为,所述推拉开关上部、推拉开关中部和推拉开关下部之间,能够可拆卸地密封连接。

优选为,所述转接侧水道与压裂水道相连通,所述压裂水道用于实现水压致裂效果。

优选为,所述推拉开关下部侧水道与座封水道相连通,所述座封水道用于使封隔器或印模组件的表层膨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推拉开关水道的改进,在测量过程中减少水压致裂测量装置中高压水的柔度所带来的误差,能够显著提高测量精度。同时,并能够为在所述水压致裂测量装置的压裂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提供所需的测量水压,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推拉开关组件处于密封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推拉开关组件处于连接测量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a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4:b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5:c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6:d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推拉开关组件如图1-6所示,为以下描述方便,根据所述推拉开关组件处于封闭状态及连接测量状态两个状态,为方便体现细节,在附图中将处于封闭状态的所述推拉开关组件分为ab两个部分,将处于所述连接测量状态的所述推拉开关组件分为cd两个部分,并在以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涉及的推拉开关组件1,包括,推拉阀芯1100和推拉开关1200,所述推拉阀芯1100能够与套设在其外侧的所述推拉开关1200相互紧密配合,所述推拉阀芯1100能够沿轴线方向与所述推拉开关1200相对运动;所述推拉阀芯1100的内部中部沿轴线方向设置有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通过所述推拉阀芯1100在所述推拉开关1200内部的运动,能够实现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与所述推拉开关1200上设置的至少两个不同水道接口之间的切换连通;当所述推拉阀芯1100在所述推拉开关1200内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能够被密封,且不与所述推拉开关上的任何水道连通。

由此可以使得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内部的高压水能够与下游水道之间实现完全的隔绝,以避免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及上游的高压水的柔度影响到所述水压致裂测量装置的压裂水道中水压的测量结果,从而提高压裂段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3-6所示,所述推拉阀芯1100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一端与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连通,另一端从所述推拉阀芯1100的外侧壁上贯通,与所述推拉阀芯1100的外侧连通;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用于实现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与所述推拉开关1200上设置的至少两个不同水道接口之间的切换连通。

当所述推拉阀芯1100在所述推拉开关1200内部沿轴线方向运动时,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能够与所述推拉开关1200侧壁上形成的各水道接口之间实现选择性的唯一连接;即随着所述推拉阀芯1100的运动,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能够与各水道接口之中的某一个相连通,并同时与其他水道接口相互封闭不能连通。优选为,所述推拉阀芯1100与所述推拉开关1200之间能够相互紧密配合。

进一步,所述推拉阀芯1100与所述推拉开关1200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间隔的密封圈,如附图4所示,当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运动至其中某两组间隔设置的第一密封圈1207之间时,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被所述第一密封圈1207密封。此时,所述来自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中的高压水从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向所述推拉阀芯1100外部排出时,上下两侧均被所述第一密封圈1207密封。由此使得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被密封,其内部的高压水不能通过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与其他任何水道相连通,即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不能与所述推拉开关上的任何水道相连通。优选为,所述第一密封圈1207设置在所述推拉开关1200的内侧壁上,能够与所述推拉阀芯1100进行相对运动,且能够密封所述推拉阀芯1100与所述推拉开关1200之间的缝隙。

此时,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1207、推拉阀芯1100以及推拉开关1200之间的以上设置,与高压水源相连通的及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中的高压水,以及与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相连通的上游水道内的高压水,与下游水道之间相互隔绝,以消除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及其上游水道内部的高压水的柔度对下游水道测量结果带来的影响。

所述推拉开关1200侧壁上形成有转接侧水道1204,所述转接侧水道1204具有转接侧水道上接口1205及转接侧水道下接口1206。所述转接侧水道上接口1205从位于所述两组第一密封圈1207的上侧的内壁上穿出,所述转接侧水道下接口1206从位于所述两组第一密封圈1207的下侧的内壁上穿出,当所述推拉阀芯1100相对于所述推拉开关1200沿轴线方向相对运动时,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能够分别与所述转接侧水道上接口1205或转接侧水道下接口1206相连通。优选为,位于所述转接侧水道上接口1205上侧的内壁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214;所述转接侧水道下接口1206下侧的内壁位置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215。所述第二密封圈1214和第三密封圈1215用于密封所述推拉阀芯1100与所述推拉开关1200内壁之间的缝隙,以保证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能够单独与所述转接侧水道上接口1205或转接侧水道下接口1206其中之一单独连通。

进一步优选为,参见附图4和6,所述转接侧水道1204沿平行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推拉开关1200侧壁上,所述转接侧水道1204的下端能够与下游压裂水道相连通,所述下游压裂水道用于通过压裂段对待测位置的井下岩壁施压,实现水压致裂效果。优选为,所述转接侧水道1204下端与上封隔器2的上封隔器中心水道201相连通,所述上封隔器中心水道201沿中心轴线设置在所述上封隔器2的上封隔器中心杆202内。由此,所述转接侧水道1204能够与下游的压裂段的内部水道连通,用于通过压裂段实现对井下待测位置的水压致裂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侧水道下接口1206的内径小于所述转接侧水道上接口1205的内径。由此使得所述推拉开关组件1能够通过不同内径的所述转接侧水道上接口1205和转接侧水道下接口1206,实现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与压裂段内部水道之间不同方式的连接。在对井下待测位置进行测量时,优选为通过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与所述转接侧水道下接口1206连通,以通过相对较小的水量向所述压裂段提供高压水,从而实现所述井下待测位置水压测量值的缓慢增加,以获得井下待测位置岩壁信息的精确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沿其中心轴线贯穿所述推拉阀芯1100两端,在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的底部开口位置处设置有堵头1103,所述堵头1103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部开口位置,用于可拆卸地密封所述底部开口。优选为,所述堵头1103与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底部接口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所述堵头1103优选为一螺钉,所述螺钉可以通过与所述底部开口内侧的螺纹实现相互密封连接,以实现密封所述底部开口的作用。

由于所述水压致裂测量装置是在井下对岩壁性质进行测量的装置,因此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内部容易淤积有泥沙,若淤积的泥沙过多将影响所述水压致裂测量装置的正常使用。所述堵头1103能够可拆卸地密封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的底部开口,当移除所述堵头1103时,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两端均有开口,方便清洗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

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为,如图3和5所示,所述水压致裂测量装置具有上接头3,所述上接头3具有上部开口301,所述上部开口301用于与高压水源连接。优选为,通过钻杆或井杆提供所述上部开口301与所述高压水源之间的连接。所述上接头3内部的中部沿轴线方向具有上接头中心水道302,所述上接头中心水道302一端与所述开口301连通。所述上接头3能够与所述推拉阀芯1100的上端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当所述上接头3与所述推拉阀芯1100相互连接时,所述上接头3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相连通,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沿其中心轴线贯穿所述推拉阀芯1100的两端。

如图3-6所示,所述推拉阀芯1100的外侧套设有推拉开关1200,所述推拉开关1200整体呈圆柱套筒状结构,具有能够容纳所述推拉阀芯1100的内腔。所述推拉阀芯1100的外侧壁能够与所述推拉开关1200的内侧壁之间紧密配合,所述推拉阀芯1100能够沿轴线方向与所述推拉开关1200相对运动。

所述推拉开关1200包括推拉开关上部1201、推拉开关中部1202及推拉开关下部1203。所述推拉开关上部1201的上端附近具有向内侧凸出的限位凸缘1208,所述限位凸缘1208的内径略小于所述推拉阀芯1100外壁上的限位凸台1104的外径。因此,当将所述推拉阀芯1100相对于所述推拉开关1200向上提拉时,所述限位凸缘1208能够与所述推拉阀芯1100外壁上的限位凸台1104相互抵接,限制所述推拉开关1200与推拉阀芯1100的最大拉出位置。

所述推拉开关上部1201下端附近的内侧壁上具有螺纹,用于与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上端附近的外侧壁上的螺纹相啮合,以实现所述推拉开关上部1201与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推拉开关上部1201的内壁上,位于所述螺纹上侧的位置,形成有一圈横向平台1209。当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与所述推拉开关上部1201通过彼此啮合的螺纹锁紧时,所述推拉开关上部1201的横向平台1209与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的上侧端面1210之间能够形成沿轴线对称的环状空间,所述环状空间形成推拉开关上部环状水道1211。所述推拉开关上部1201位于所述推拉开关上部环状水道1211附近的内侧壁上形成有环状凹槽1212,推拉开关中部1202位于所述推拉开关上部环状水道1211附近的内侧壁上形成有环状凹槽1213,所述环状凹槽1212和1213形成推拉开关中部侧水道接口,用于扩大与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对应的水道面积,以提高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与所述环状水道1211相互连通时的容错空间,方便在推拉所述推拉阀芯1100以实现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与所述环状水道1211之间的连通。所述环状凹槽1212上侧,所述推拉阀芯1100与所述推拉开关上部120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第四密封圈1216;所述环状凹槽1213下侧,所述推拉阀芯1100与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五密封圈1217。

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整体呈圆柱套筒状结构,在其侧壁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沿轴线方向贯通的推拉开关中部侧水道1218,所述推拉开关中部侧水道1218的上端开口与所述推拉开关上部环状水道1211连通,所述推拉开关中部侧水道1218的下端开口与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与所述推拉开关下部1203之间形成的推拉开关下部环状水道1219相连通。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的侧壁中部位置附近,形成有至少一个横向设置的泄水水道1220,所述泄水水道1220与所述推拉开关中部侧水道1218不相互连通。所述泄水水道1220横向贯穿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的侧壁,在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内壁一侧的开口形成泄水水道接口,所述泄水水道接口能够使得所述泄水水道与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相连通,所述泄水水道1220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拉开关中部的外部连通。当所述推拉阀芯1100移动至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与所述泄水水道1220相连通时,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中的水能够从所述泄水水道1220向外排出。位于所述泄水水道1220上侧的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内壁位置上设置有所述第五密封圈1217,位于所述泄水水道1220下侧的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内壁位置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圈1214。

优选为,所述泄水水道1220位于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外壁上的开口位置附近,设置有过滤装置1221。所述过滤装置1221优选为一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泄水孔1222,所述泄水孔1222中设置有过滤部件。

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的两端外壁上均设有螺纹,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上端的螺纹用于与所述推拉开关上部1201下端部内壁上的螺纹相连接,在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与推拉开关上部1201的螺纹连接位置附近,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下端的螺纹用于与所述推拉开关下部1203上端部内壁上的螺纹相连接,在所述推拉开关中部1202与推拉开关下部1203的螺纹连接位置附近,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推拉开关下部1203的侧壁内部形成有推拉开关下部侧水道1223,所述推拉开关下部侧水道1223在所述推拉开关下部1203的侧壁内,沿平行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推拉开关下部侧水道1223能够与下游座封水道相连通,所述座封水道用于使封隔器或印模组件的表层膨胀。优选为,所述推拉开关下部侧水道1223上端与所述推拉开关下部环状水道1219连通,下端则连通上封隔器内部水道203连通,用于使所述上封隔器2的表层膨胀。

参见附图4和6所示,所述推拉开关下部1203的内部具有一分隔梁1224,所述分隔梁1224将所述推拉开关下部1203内部的腔体分隔为上下两部分。其中,所述腔体的上部用于容纳所述推拉阀芯1100在所述推拉开关下部1203中滑动,所述腔体的下部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并与其他部件连接。优选为,所述凹槽用于与上封隔器2连接。

由此可知,参见附图3-6,当所述推拉阀芯1100在所述推拉开关1200内滑动至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与所述推拉开关上部环状水道1211相连通时,来自所述高压水源的高压水依次由上接头中心水道302、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流经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进而通过所述推拉开关上部环状水道1211、推拉开关中部侧水道1218、推拉开关下部侧水道1223进入所述座封水道,用于使封隔器或印模组件的表层因所述高压水的压力而膨胀。此时,所述推拉阀芯1100以及所述推拉阀芯1100的外壁与所述推拉开关1200的内壁之间设置的各密封圈,确保其他水道接口均处于封闭状态,即确保其他水道均处于封闭状态。

参见附图3-6,当所述推拉阀芯1100在所述推拉开关1200内滑动至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与所述泄水水道1220连通时,位于所述上接头中心水道302、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内的水,将通过所述泄水水道1220和泄水孔1222排泄到所述水压致裂测量装置的外部,以排出所述装置内部多余的水。

当所述推拉阀芯1100在所述推拉开关1200内滑动至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与所述转接侧水道上接口1205相连通时,来自所述高压水源的高压水依次由上接头中心水道302、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流经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和所述转接侧水道上接口1205进入所述压裂水道。高压水通过压裂段并向外界排出,注入压裂段外部待测空间内,以实现对周围岩壁的水压致裂效果。

当所述推拉阀芯1100在所述推拉开关1200内滑动至所述两组第一密封圈1207之间的间隔位置时,即当所述推拉阀芯1100移动至附图3和4所示位置时,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的上下两侧均被所述两组第一密封圈1207所密封,因此所述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内部的高压水无法向外界排出,即此时所述接头中心水道302以及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内的高压水被封闭在水道内。由此,所述推拉开关1内部水道及其上游水道内的高压水与下游水道之间被所述两组第一密封圈1207所隔断,所述推拉开关1内部水道及其上游水道内的高压水的柔度不会对下游压裂水道内的水压产生影响。若此时对所述压裂水道内的水压进行测量,能够避免上游水道内的高压水柔度的影响,即可获得相对精确的测量结果。

当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与所述转接侧水道下接口1206相连通时,来自所述高压水源的高压水依次由上接头中心水道302、推拉阀芯中心水道1101,流经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和所述转接侧水道下接口1206,可再次进入所述压裂水道。高压水可再次通过压裂段并向外界排出,注入压裂段外部待测空间内。优选为,所述转接侧水道下接口1206的内径小于所述转接侧水道上接口1205的内径,因此当所述推拉阀芯横向水道1102与所述转接侧水道下接口1206相连通时,所述压裂水道内的水压会缓慢上升,能够提高整个测量过程的测量结果的精度及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对推拉开关中水道的改进,增加推拉阀芯内部水道封闭的结构,以减少整个装置中水的柔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在推拉开关上进一步增加了与压裂水道相连通的水道开口,使得所述推拉开关能够通过不同的水道开口或不同的连接方式与所述压裂水道相连通,以实现不同方式向所述压裂水道内提供高压水。整体上,所述推拉开关组件能够通过相对简单的结构,在测量过程中减少水压致裂测量装置中高压水的柔度所带来的误差,能够显著提高测量精度,并能够在所述水压致裂测量装置的压裂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提供所需的测量水压,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上面所述的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由于对相同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改动,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