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深大溜井放矿系统二次修复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89592发布日期:2019-09-29 18:31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适用深大溜井放矿系统二次修复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深大溜井放矿系统二次修复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振动放矿机是一种以振动电机为激振源的颠振型惯性振动出矿设备,是矿石及其它物料的放出,给料或装车的理想设备。由于振动放矿机位于溜井井底,深大溜井一般深度超过500m,岩石从井口下落到井底时具有强大的冲击力,长期承受巨大的冲击力造成振动放矿机产生裂纹、损伤、故障等,需要及时修复。

但当振动放矿机故障需要修复时,由于所在溜井较深,工人直接在溜井井底进行振动放矿机修复工作,可能出现井口岩石跌落、井壁岩石剥落等不安全因素,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深大溜井放矿系统二次修复的施工方法,设计合理,可有效保障境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深大溜井放矿系统二次修复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用凿岩爆破的方式,从运输大巷内开凿一条斜坡道,作为措施巷,措施巷的出口设在溜井的储矿段上方;

步骤s2:使用风镐凿岩的方式,分别从措施巷出口处两帮墙角开始,沿溜井的内壁水平开凿一段弧形沟槽,弧形沟槽的开口朝向溜井中心;

步骤s3:预制若干段曲率半径与弧形沟槽外径一致的弧形槽钢;

步骤s4:预制长度不等的若干段槽钢,并将每段槽钢两端倾斜加工呈一定角度,加工成内接于弧形沟槽外圈的梯形槽钢;

步骤s5:取两段弧形槽钢,分别从措施巷出口处两侧放入弧形沟槽内,弧形槽钢的开口朝向溜井中心并紧贴岩壁放置;

步骤s6:选取若干段梯形槽钢,若干段梯形槽钢开口向下并紧密铺设,每段梯形槽钢的两端均卡在弧形沟槽内,架空于溜井内;

步骤s7:将所有弧形槽钢和梯形焊接成一个整体,形成稳固的工作平台;

步骤s8:施工人员在步骤s7中形成的工作平台上继续朝措施巷出口处两侧分别开凿一段弧形沟槽;

步骤s9:重复步骤s5到步骤s8的过程,直至弧形沟槽合拢形成环形沟槽,整个工作平台稳固完全覆盖溜井截面形成挡板;

步骤s10:从溜井底部清除储矿段矿石,修复振动放矿机;

步骤s11:振动放矿机修复完成后,回撤出所有梯形槽钢,保留弧形槽钢,关闭措施巷出口。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所述措施巷坡度为16%,措施巷的出口位于储矿段上方2m处,措施巷的出口处设有5m的水平段。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开凿的弧形沟槽的宽度为30cm,高度为30cm,长度为1m。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所述弧形槽钢的弧长为1m,曲率半径为2.8m。

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若干段梯形槽钢的长度从3.2m至5.6m。

进一步的,在步骤s8中,继续开凿的弧形沟槽的长度为1m。

进一步的,在步骤s9中,工作平台的施工划分为多个循环,每个循环依次为开凿沟槽、放入弧形槽钢、铺设梯形槽钢以及槽钢焊接,一次循环为下一次施工提供工作平台,逐次扩大施工范围,直至整个工作平台完全覆盖溜井截面形成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在溜井储矿段上方开凿水平环形沟槽,并插入弧形槽钢进行加固,以此作为着力点,紧密铺设水平梯形槽钢形成挡板,阻挡溜井上方的掉落石块,确保溜井底部进行振动放矿机修复工作的人员人身安全;修复完成后,回撤出梯形槽钢,保留弧形槽钢,关闭措施巷出口,以便下一次振动放矿机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修复,缩短修复工期,减少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储矿段上方挡板的主视构造示意图;

图3是储矿段上方挡板的侧视构造示意图;

图4是储矿段上方挡板的俯视构造示意图;

图5是梯形槽钢铺设前示意图;

图6是弧形槽钢铺设前示意图;

图7是梯形槽钢与弧形槽钢铺设过程示意图一;

图8是梯形槽钢与弧形槽钢铺设过程示意图二。

图中:

1-溜井;2-措施巷;21-措施巷入口;22-措施巷出口;23-水平段;3-运输大巷;31-运输大巷出口;32-运输大巷出口;4-挡板;41-环形沟槽;42-弧形槽钢;43-梯形槽钢;5-储矿段;6-井底漏斗;7-振动放矿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发明一种适用深大溜井放矿系统二次修复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用凿岩爆破的方式,从运输大巷3内开凿一条斜坡道,作为措施巷2;措施巷2坡度为16%,措施巷2的出口22设在溜井的储矿段上方2m处,防止高空作业以及减少措施巷工程量;措施巷的出口22处留5m水平段23,用于临时放置材料和设备;

步骤s2:使用风镐凿岩的方式,分别从措施巷出口22处两帮墙角开始,沿溜井1的内壁水平开凿一段弧形沟槽,弧形沟槽的开口朝向溜井中心,用于提供着力点,便于后续水平铺设槽钢;弧形沟槽的宽度为30cm,高度为30cm,长度(弧长)为1m;

步骤s3:预先使用切割机切割出若干段长度为1m的槽钢,再使用卷板机将槽钢弯曲为弧形,形成弧形槽钢42,弧形槽钢42的曲率半径与弧形沟槽的外径一致,均为2.8m;

步骤s4:预先使用切割机切割出长度从3.2m至5.6m不等的若干段槽钢,并将每段槽钢两端倾斜加工呈一定角度,加工成内接于弧形沟槽外圈的梯形槽钢43;

步骤s5:取两段步骤s3预制好的弧形槽钢42,两段弧形槽钢42分别从措施巷出口22处两侧放入弧形沟槽内,弧形槽钢的开口朝向溜井1中心并紧贴岩壁放置;

步骤s6:选取若干段步骤s4预制好的梯形槽钢43,若干段梯形槽钢43开口向下并紧密铺设,每段梯形槽钢43的两端均卡在弧形沟槽内,架空于溜井1内;

步骤s7:将所有弧形槽钢42和梯形焊43接成一个整体,形成稳固的工作平台;

步骤s8:施工人员在步骤s7中形成的工作平台上继续朝措施巷出口处两侧分别开凿一段弧形沟槽,继续开凿的弧形沟槽的长度为1m;

步骤s9:重复步骤s5到步骤s8的过程,直至弧形沟槽合拢形成环形沟槽41,整个工作平台稳固完全覆盖溜井1截面形成挡板4;

步骤s10:从溜井1底部清除储矿段矿石,修复振动放矿机;

步骤s11:振动放矿机修复完成后,回撤出所有梯形槽钢,保留弧形槽钢,关闭措施巷出口,以便下一次振动放矿机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修复,缩短修复工期,减少经济损失。

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槽钢42与梯形槽钢43均采用20号槽钢。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9中,由于施工的长度范围有限,工作平台的施工划分为多个循环,每个循环依次为开凿沟槽、放入弧形槽钢、铺设梯形槽钢以及槽钢焊接,一次循环为下一次施工提供工作平台,逐次扩大施工范围,直至整个工作平台完全覆盖溜井截面形成挡板。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针对非煤矿山地下溜井运输,振动放矿机故障需要修复时,由于所在溜井较深,可能出现井口岩石跌落、井壁岩石剥落等不安全因素,威胁溜井底部进行振动放矿机修复工作的人员人身安全。在溜井储矿段上方开凿水平环形沟槽,并插入弧形槽钢进行加固,以此作为着力点,紧密铺设水平槽钢形成挡板,阻挡溜井上方的掉落石块,确保溜井底部进行振动放矿机修复工作的人员人身安全。修复完成后,回撤出梯形槽钢,保留弧形槽钢,关闭措施巷出口,以便下一次振动放矿机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修复,缩短修复工期,减少经济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