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移动排水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73657发布日期:2020-05-08 17:3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井下移动排水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井下移动排水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属于煤矿排水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仓是指位于井底车场水平以下的一般由两条相互独立、断面相同的一组巷道组成的贮水巷道(硐室),亦称为主要水仓。它由主仓和副仓(或称为内水仓与外水仓)组成。水仓入口一般位于井底车场巷道标高的最低点,末端与水泵房吸水井或配水井相连。水仓内铺设轨道和其他清理污泥的设备。水仓的作用是贮存全矿井井下涌水和沉淀涌水泥沙等。井下综采工作面在回采阶段因为巷道不断往回收缩,采空区的水涌出后需要掘水仓接替进行排水,掘水仓会花费时间和人力,还需派人定期清挖煤泥等作业,这样会大大影响综采工作面的回采进度,增大工人的劳动强度,因此需要一种无需挖掘水仓的设备以提供回采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井下移动排水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作简单、成本低、适应矿井巷道地形的井下移动排水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井下移动排水装置,包括容器本体、设置在容器本体内的潜水泵设置在容器本体外的离心泵,容器本体的两侧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握把,容器本体的下方设有若干个可调节支撑腿,容器本体的一个内侧面上设有吸水管,在容器本体的外侧,吸水管的管口上设有法兰盘,法兰盘与离心泵通过管道相连,离心泵和/或潜水泵用于将容器本体内的积水输送至工作面的固定大水仓或盘区水仓。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管内设有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支腿包括第一调节管、第二调节管和支脚,第一调节管和第二调节管上设有多个过孔,第一调节管可活动的套入在第二调节管内,第一调节管和第二调节管通过螺栓固定,支脚为一两端向上弯曲的金属板,支脚设置在第二调节管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本体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拼接部,u型的拼接部用于联结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一箱体相连,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二箱体相连,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之间夹有一层橡胶层,第一连接片、橡胶层和第二连接片通过螺丝紧固。

一种井下移动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两个没有上盖的箱子水平并在一起,将中间重叠部分用割枪切除,留出的框边分别作为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

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夹入u型的橡胶层,并用螺丝紧固,形成容器本体;

在容器本体的两侧焊接握把;

在容器本体每一个边角的下方焊接可调节支撑脚;

在容器本体的一个侧面开孔,将吸水管穿入开孔,将吸水管焊接在容器本体的侧面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可调节支撑腿,能够调方便的调整容器本体的姿态,根据不同巷道地形调整可调节支撑腿使容器本体处于水平状态。

2.本发明中的握把便于人员抬运,也可以作为吊点,便于运输。

3.本发明中的拼接部采用橡胶层夹层,能够使容器本体保持密封不漏水。

4.使用本发明采空区的积水可以直接排进容器本体内,在由容器本体将水输送至巷道内的大水仓,并且可随回采进度往外移动,不用在花费时间掘水仓及安装水泵等作业,大大提高综采队回采的速度,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下移动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下移动排水装置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调节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下移动排水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容器本体,2-滤网,3-握把,4-可调节支撑脚,5-吸水管,6-拼接部,7-法兰盘,8-潜水泵,9-离心泵,11-第一箱体,12-第二箱体,41-第一调节管,42-第二调节管,43-支脚,44-螺栓,61-第一连接片,62-橡胶层,63-第二连接片,64-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发明一种井下移动排水装置,包括容器本体1和设置在容器本体1内的潜水泵8,容器本体1的两侧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握把3,容器本体1的下方设有若干个可调节支撑腿4,容器本体1的一个内侧面上设有吸水管5,在容器本体1的外侧,吸水管5的管口上设有法兰盘7,法兰盘7与离心泵9通过管道相连,采空区的积水通过工作面布置的水泵泵送至容器本体1内,采空区的积水也可通过管道自流至容器本体1内,离心泵9和/或潜水泵8用于将容器本体1内的积水输送至工作面的固定大水仓或盘区水仓。

为了过滤积水中的泥沙杂质,吸水管5内设有可拆卸的滤网2。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调节支腿4包括第一调节管41、第二调节管42和支脚43,第一调节管41和第二调节管42上设有多个过孔,第一调节管41可活动的套入在第二调节管42内,第一调节管41和第二调节管42通过螺栓44固定,支脚43为一两端向上弯曲的金属板,支脚43设置在第二调节管42的底部。支脚43采用弯曲金属板,可以随第二调节管42进行旋转,以便于适应带有坡度和不平的巷道地面。

容器本体1包括第一箱体11、第二箱体12和拼接部6,u型的拼接部6用于联结第一箱体11和第二箱体12。如图4所示,拼接部6包括第一连接片61和第二连接片63,第一连接片61与第一箱体11相连,第二连接片63与第二箱体12相连,第一连接片61与第二连接片63之间夹有一层62橡胶层62,第一连接片61、橡胶层62和第二连接片63通过螺丝64紧固。这样能够保证两个箱体密封的连接,扩大容纳体积。容器本体1的尺寸为2m×1.3m×0.85m。第一箱体11和第二箱体12都采用没有上盖的钢板箱。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井下移动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两个没有上盖的箱子水平并在一起,将中间重叠部分用割枪切除,留出的框边分别作为第一连接片61和第二连接片63。

第一连接片61和第二连接片63夹入u型的橡胶层62,并用螺丝紧固,形成容器本体1。

在容器本体1的两侧焊接握把3。

在容器本体1每一个边角的下方焊接可调节支撑脚4。

在容器本体1的一个侧面开孔,将吸水管5穿入开孔,将吸水管5焊接在容器本体1的侧面上。

以上步骤中,握把3和可调节支撑脚4焊接的步骤可以在井上车间完成,然后将其余部分装车下井,在井下实际使用时再进行拼装。

本发明在现场使用时,水泵安装要求则根据水量大小来确定使用何种功率的水泵进行排水作业。例如:离心泵9可以用功率为22kw的水泵,潜水泵8可以采用功率为15kw或30kw的水泵。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