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巷道钻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5947发布日期:2019-11-19 21:5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巷道钻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巷道钻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巷道钻车。



背景技术:

巷道钻车是在井下巷道顶板或侧帮中钻凿锚杆孔并完成部分或全部安装锚杆工序的自移式设备。随着矿山井巷、隧道等地下工程锚杆支护作业的普及与发展,巷道钻车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对钻车的自动化水平以及工作空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国内外出现了一些功能较全的钻车,但是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003202a的发明中公开的一种钻车,虽然其钻杆能在竖直面内旋转,但是其立柱不能在竖直面内进行旋转即立柱不能折叠至与行走机构贴合,其所占的空间大小还有很大的缩小空间,因此当前急需一种可以立柱折叠、所占空间较小且自动化程度较高、便于拆装的巷道钻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巷道钻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钻车体积较大、不易进入空间较小巷道、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低巷道钻车,包括:行走底盘,所述行走底盘用于驱动所述低巷道钻车行走;

执行装置,所述执行装置包括支撑柱、气缸、导轨、旋转主机,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侧面转动设置在所述行走底盘上,所述支撑柱绕横向转动设置,所述气缸固定端转动设置在所述行走底盘上,所述气缸的活动端与支撑柱的下端底部铰接,所述导轨中部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导轨旋转轴与所述支撑柱垂直,所述旋转主机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

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行走底盘上,所述动力装置用于为执行装置提供工作动力。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轨通过竖直旋转装置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竖直旋转装置包括固定轴和旋转套,所述固定轴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支撑柱垂直,所述旋转套转动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旋转套上,所述导轨与所述旋转套轴线垂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轴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固定轴沿所述支撑柱轴向滑动设置,所述执行装置还包括动力装置一,所述动力装置一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动力装置一的活动端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撑柱长部和支撑柱短部,所述支撑柱短部转动设置在所述行走底盘上,所述支撑柱长部下端与所述支撑柱短部上端同轴通过法兰紧固连接,所述固定轴沿支撑柱长部轴线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长部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沿所述支撑柱轴线方向滑动,所述固定轴设置在所述滑动套上,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所述支撑柱平行,所述滑动套上设置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开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柱滑动设置,所述动力装置一的固定端与所述滑动套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长部的顶端和所述支撑柱短部的底端均转动设置有稳定座,所述稳定座上设置有稳定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竖直旋转装置还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驱动马达,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轮轴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的减速器外壳与所述旋转套固定连接,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杆轴与所述驱动马达输出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行走底盘作为驱动机构驱动低巷道钻车移动,纵向为行走底盘的行走方向,横向为水平面内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使用时,利用行走底盘驱动低巷道钻车移动到需要打孔的位置,利用气缸驱动支撑柱绕支撑柱的旋转轴旋转至打孔所需要的角度,然后将导轨及旋转主机旋转至打孔所需要的角度,再沿导轨移动旋转主机进行进给,开始打孔,打孔作业完毕后,将旋转主机移动至初始位置,将导轨旋转至与支撑柱平行的位置,最后利用气缸驱动支撑柱旋转至与底座贴合,采取上述的方式,可使低巷道钻车体积更小,更有利于在空间较小的巷道中作业,采用气缸驱动支撑柱进行旋转、采用动力装置对执行装置进行驱动提高了钻车的自动化水平。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轴、旋转套将导轨和支撑柱转动连接在一起,在拆装时可分别对固定轴与支撑柱、固定轴与旋转套、旋转套与导轨这三对配合连接进行拆卸,每一个连接关系都非常简单、易于拆卸,这三者之间固定轴与旋转套的转动配合最易损坏,损坏时无需更换、维修价格较高的支撑柱和导轨,只需对固定轴或旋转套进行更换、维修即可,大大减少了本实用新型的维护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动力装置一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如:液压缸、气缸或任意一种可以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一的固定端与固定轴固定连接,动力装置一的活动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对动力装置一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设置可以使得动力装置一与支撑柱整体所占空间最小,节约了安装空间,使得钻车可以进入空间较小的巷道,通过旋转套与固定轴这一组合巧妙的将导轨与支撑柱之间建立了转动的连接关系,并且通过驱动旋转套旋转即可实现导轨与支撑柱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得导轨与支撑柱之间运动驱动得到了简化。

4、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将一根支撑柱分为支撑柱长部和支撑柱端部的设置方式,由于支撑柱长部、支撑柱短部每一部分的重量都比一根整体的支撑柱要轻,这就使得安装工人在对支撑柱进行安装时更加省力,更易控制,使得安装精度更易得到保证。

5、本实用新型中,滑动套安装在支撑柱并且可以沿支撑柱轴线进行滑动,固定轴安装在滑动套上,滑动套侧壁上安装有导向座,导向座上开有导向孔,支撑柱上安装有导向柱,导向柱与支撑柱平行,导向孔套设在导向柱上,当滑动套沿支撑柱移动时,导向柱和导向孔的组合可以对滑动套起到导向作用,可以保证滑动套的移动精度。

6、本实用新型中,当支撑柱工作时,利用支撑柱长部顶端的稳定座和支撑柱短部底端的稳定座与巷道内壁进行接触,其中转动设置的稳定座在顶紧过程中能够与巷道内壁更好的接触,同时在稳定座上安装了稳定锥,与巷道接触时,稳定锥可以扎进巷道内壁从而使得支撑柱两端的定位更牢靠,与没有稳定锥或没有稳定座的支撑柱相比,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支撑柱支撑的稳定性、可靠性。

7、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先将支撑柱进行旋转,使支撑柱的两端分别顶紧巷道的内壁,然后利用驱动马达驱动蜗杆转动,由于支撑柱两端分别撑紧巷道内壁,可以将固定轴看做是近似固定,即固定轴、蜗轮是固定不动的,这样蜗杆就会在驱动马达的带动下与减速器外壳一起绕蜗轮转动,就会带动旋转套、导轨整体绕固定轴转动,在上述过程中通过驱动驱动马达的转动即可驱动旋转套绕固定轴进行转动,即可以通过驱动驱动马达的驱动将导轨与支撑柱之间的角度旋转至打孔所需的位置,这就使得导轨与支撑柱之间角度控制的自动化程度与传统的手动驱动方式相比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蜗轮蜗杆还具有自锁功能,当导轨与支撑柱旋转至工作所需的角度后,停止驱动马达驱动,导轨将与支撑柱保持角度固定不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时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行走底盘,21-支撑柱,211-支撑柱长部,212-支撑柱短部,22-气缸,23-导轨,24-旋转主机,251-固定轴,252-旋转套,26-动力装置一,27-滑动套,271-导向柱,272-导向座,3-动力装置,5-稳定座,51-稳定锥,6-蜗轮蜗杆减速器,61-驱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低巷道钻车,包括:行走底盘1,行走底盘1用于驱动低巷道钻车行走;

执行装置,执行装置包括支撑柱21、气缸22、导轨23、旋转主机24,支撑柱21的下端侧面转动设置在行走底盘1上,支撑柱21绕横向转动设置,气缸22固定端转动设置在行走底盘1上,气缸22的活动端与支撑柱21的下端底部铰接,导轨23中部转动设置在支撑柱21上,导轨23旋转轴与支撑柱21垂直,旋转主机24滑动设置在导轨23上;

动力装置3,动力装置3设置在行走底盘1上,动力装置3用于为执行装置提供工作动力。

本实施例中,行走底盘1作为驱动机构驱动低巷道钻车移动,纵向为行走底盘1的行走方向,横向为水平面内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使用时,利用行走底盘1驱动低巷道钻车移动到需要打孔的位置,利用气缸22驱动支撑柱21绕支撑柱21的旋转轴旋转至打孔所需要的角度,然后将导轨23及旋转主机24旋转至打孔所需要的角度,再沿导轨23移动旋转主机24进行进给,开始打孔,打孔作业完毕后,将旋转主机24移动至初始位置,将导轨23旋转至与支撑柱21平行的位置,最后利用气缸22驱动支撑柱21旋转至与底座贴合,采取上述的方式,可使低巷道钻车体积更小,更有利于在空间较小的巷道中作业,采用气缸22驱动支撑柱21进行旋转、采用动力装置3对执行装置进行驱动提高了钻车的自动化水平。

进一步:导轨23通过竖直旋转装置转动设置在支撑柱21上,竖直旋转装置包括固定轴251和旋转套252,固定轴251沿支撑柱21轴向滑动设置在支撑柱21上,固定轴251与支撑柱21垂直,旋转套252转动套设在固定轴251上,导轨23设置在旋转套252上,导轨23与旋转套252轴线垂直。

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轴251、旋转套252将导轨23和支撑柱21转动连接在一起,在拆装时可分别对固定轴251与支撑柱21、固定轴251与旋转套252、旋转套252与导轨23这三对配合连接进行拆卸,每一个连接关系都非常简单、易于拆卸,这三者之间固定轴251与旋转套252的转动配合最易损坏,损坏时无需更换、维修价格较高的支撑柱21和导轨23,只需对固定轴251或旋转套252进行更换、维修即可,大大减少了本实施例的维护成本。

进一步,所述固定轴251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1上,所述固定轴251沿所述支撑柱21轴向滑动设置,执行装置还包括动力装置一26,动力装置一26的固定端设置在支撑柱21上,动力装置一26的活动端与固定轴25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一26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如:液压缸、气缸或任意一种可以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动力装置3,动力装置一26的固定端与固定轴251固定连接,动力装置一26的活动端与支撑柱21固定连接,对动力装置一26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设置可以使得动力装置一26与支撑柱21整体所占空间最小,节约了安装空间,使得钻车可以进入空间较小的巷道,通过旋转套252与固定轴251这一组合巧妙的将导轨23与支撑柱21之间建立了转动的连接关系,并且通过驱动旋转套252旋转即可实现导轨23与支撑柱21之间的相对转动。

进一步:支撑柱21包括支撑柱长部211和支撑柱短部212,支撑柱短部212转动设置在行走底盘1上,支撑柱长部211下端与支撑柱短部212上端同轴通过法兰紧固连接,固定轴251沿支撑柱长部211轴线滑动设置在支撑柱长部211上。

本实施例中,采用将一根支撑柱21分为支撑柱长部211和支撑柱21端部的设置方式,由于支撑柱长部211、支撑柱短部212每一部分的重量都比一根整体的支撑柱21要轻,这就使得安装工人在对支撑柱21进行安装时更加省力,更易控制,使得安装精度更易得到保证。

进一步:支撑柱21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套27,滑动套27沿支撑柱21轴线方向滑动,固定轴251设置在滑动套27上,支撑柱21上设置有导向柱271,导向柱271与支撑柱21平行,滑动套27上设置有导向座272,导向座272上开有导向孔,导向孔与导向柱271滑动设置,动力装置一26的固定端与滑动套27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滑动套27安装在支撑柱21并且可以沿支撑柱21轴线进行滑动,固定轴251安装在滑动套27上,滑动套27侧壁上安装有导向座272,导向座272上开有导向孔,支撑柱21上安装有导向柱271,导向柱271与支撑柱21平行,导向孔套设在导向柱271上,当滑动套27沿支撑柱21移动时,导向柱271和导向孔的组合可以对滑动套27起到导向作用,可以保证滑动套27的移动精度。

进一步:支撑柱长部211的顶端和支撑柱短部212的底端均转动设置有稳定座5,稳定座5上设置有稳定锥51。

本实施例中,当支撑柱21工作时,利用支撑柱长部211顶端的稳定座5和支撑柱短部212底端的稳定座5与巷道内壁进行接触,其中转动设置的稳定座5在顶紧过程中能够与巷道内壁更好的接触,同时在稳定座5上安装了稳定锥51,与巷道接触时,稳定锥51可以扎进巷道内壁从而使得支撑柱21两端的定位更牢靠,与没有稳定锥51或没有稳定座5的支撑柱21相比,大大提高了本实施例支撑柱21支撑的稳定性、可靠性。

进一步:竖直旋转装置还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6、驱动马达61,蜗轮蜗杆减速器6的蜗轮轴与固定轴251固定连接,蜗轮蜗杆减速器6的减速器外壳与旋转套252固定连接,蜗轮蜗杆减速器6的蜗杆轴与驱动马达61输出轴连接。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先将支撑柱21进行旋转,使支撑柱21的两端分别顶紧巷道的内壁,然后利用驱动马达61驱动蜗杆转动,由于支撑柱21两端分别撑紧巷道内壁,可以将固定轴251看做是近似固定,即固定轴251、蜗轮是固定不动的,这样蜗杆就会在驱动马达61的带动下与减速器外壳一起绕蜗轮转动,就会带动旋转套252、导轨23整体绕固定轴251转动,在上述过程中通过驱动驱动马达61的转动即可驱动旋转套252绕固定轴251进行转动,即可以通过驱动驱动马达61的驱动将导轨23与支撑柱21之间的角度旋转至打孔所需的位置,这就使得导轨23与支撑柱21之间角度控制的自动化程度与传统的手动驱动方式相比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蜗轮蜗杆还具有自锁功能,当导轨23与支撑柱21旋转至工作所需的角度后,停止驱动马达61驱动,导轨23将与支撑柱21保持角度固定不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