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杆辅助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4816发布日期:2020-02-18 12:3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杆辅助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钻杆辅助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钻杆是钻孔工具中连接、用以传递动力的杆件,是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原钢材经过技术加工而成,其长度一般在3m~9m左右,重量较大。钻井作业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钻杆进行起下,在起下钻杆过程中,需要将井场的钻杆移至井口或将井口的钻杆移至井场,目前该过程没有辅助工具,主要依靠钻工的拉拽拖动,多通过钻机吊起钻杆的一端,另一端则主要由钻工抱起或用绳索拉起,劳动强度巨大,安全性低,且效率不高,进而影响了钻井的进度,使得钻进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钻杆辅助移动装置,不仅可以减少钻工的劳动强度,增加安全性,且可方便快捷的使得钻杆快速移动,大大提高了起下钻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钻杆辅助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座,车底座的左侧安装有车把,车把的右侧安装有垂直挡板,垂直挡板的右侧安装有圆弧挡板,圆弧挡板的底部有伸缩挡板,车底座的前后两侧装有滑轮,车把的上部装有开关。

进一步地说,车底座的右侧为u型开口。

进一步地说,圆弧挡板为2个,圆弧挡板通过铰链对称安装在车底座u型开口的内侧。

进一步地说,圆弧挡板为四分之一圆弧形状。

进一步地说,圆弧挡板上设有弹性网。

进一步地说,伸缩挡板为2个,通过螺栓对称固定在车底座右侧底部。

进一步地说,车把通过支撑杆固定在车底座的左侧中部。

进一步地说,滑轮不少于4个,对称安装在车底座的前后两侧。

进一步地说,垂直挡板为弹性挡板。

进一步地说,开关为机械旋转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车底座上设置有伸缩挡板,当伸缩挡板伸出时可保证钻杆的不滑落,当伸缩挡板收缩时,钻杆可自由滑落至地,极大了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机械旋转开关可更加便捷的控制伸缩挡板,且有u型开口的车底座和圆弧挡板的设计减小了车身对钻杆摩擦的同时也保证了人员的安全,使得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圆弧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伸缩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底座,2-圆弧挡板,3-铰链,4-垂直挡板,5-支撑杆,6-车把,7-开关,8-伸缩挡板,9-滑轮,10-弹性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1,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钻杆辅助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座1,车底座1的左侧安装有车把6,车把6的右侧安装有垂直挡板4,垂直挡板4的右侧安装有圆弧挡板2,圆弧挡板2的底部有伸缩挡板8,车底座1的前后两侧装有滑轮9,车把6的上部上装有开关7。

车底座1的右侧为u型开口,车底座1的前后两侧对称装有滑轮9,滑轮9不少于4个,滑轮9支撑起整个装置,使得底座1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滑轮9的滚动带动整个装置一起移动。

车底座1的右端u型开口内侧上部装有铰链3,铰链3为2个,对称安装在u型开口内侧顶部,圆弧挡板2数量为2个,圆弧挡板2通过铰链3对称安装在车底座1的u型开口的内侧,圆弧挡板2的弧度为四分之一圆弧状。

车底座1的右端底部上装有伸缩挡板8,伸缩挡板8为2个,通过螺栓对称安装在u型开口的底部两侧,伸缩挡板8位于圆弧挡板2的下部,当伸缩挡板2呈拉伸时,两个圆弧挡板接触形成一个半圆状,当伸缩挡板压缩时,两个圆弧挡板呈分离状态,此时,车底座1的u型开口呈中空状态。

圆弧挡板2的表面上安装有弹性网10,在弹性网10在很大程度减小了钻杆对圆弧挡板的冲击力,垂直挡板4为弹性挡板,亦减小了钻杆对车身的冲击力。

支撑杆5安装在车底座1的左侧中间位置,支撑杆5上安装有车把6,人工推动整个装置及掌握方向十分方便。

车把6上安装有开关7,开关7为机械旋转开关,开关7通过滑动杆来控制伸缩挡板8的拉伸和压缩,开关7可旋转90°来控制拉伸和压缩,且开关7较长,旋转起来比较省力。

在钻机起下钻的过程中,当钻杆的一端被钻机吊起时,钻杆的另一端可以直接放入该装置中。放入该装置前,应先扭动开关7使得伸缩挡板8处于拉伸位置,此时两个圆弧挡板2呈接触状态,支撑其钻杆的该端,在垂直挡板4的作用下避免钻杆向前滑动,依靠钻机吊起或下放钻杆的另一端来拉回或者推动装置移动,当钻杆被推动水平位置时,扭动开关7使得伸缩挡板8处于压缩位置,此时,在钻杆重力的作用下,两个圆弧挡板2分离,钻杆滑落至地,人工推开装置,该钻杆的移动完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