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勘探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1903发布日期:2020-04-14 19:3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勘探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查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质勘探钻机。



背景技术:

钻机是一种用于地质勘探,包括煤田、石油、冶金、矿产、地质、水文、有色、核工业勘探的钻探机械设备,在地质勘查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钻机对地面或山体进行钻探。

目前,公告号为cn2068161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质勘查用钻机,它包括钻机主体、钻杆、钻头、支架组件、导向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钻机主体安装在导向组件上,导向组件通过角度调节组件安装在支架组件上,支架组件包括矩形框体和四个支腿,矩形框体下表面的四个角分别与一个支腿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但是上述地质勘查用钻机的支腿长度固定且不可调节,而野外地质勘探的地形地貌通常较复杂,当人们利用上述钻机在丛林密布等活动高度小的环境中钻探时,支腿难以伸直进入勘探环境中,导致钻机无法在该环境中使用,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地质勘探钻机,支腿的长度可根据勘探环境进行调节,具有适用范围大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勘探钻机,包括本体和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矩形框体和分设在矩形框体四角的四根支腿,所述支腿包括活动杆以及矩形框体通过安装组件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朝向活动杆的端面设有供活动杆伸入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杆的侧壁设有固定块;所述活动槽的一侧设有供固定块伸入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上沿水平方向绕切有呈弧形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远离插槽的一侧设有与插槽延伸方向相同的移动槽,所述固定杆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四个与移动槽连通的通孔,所述固定块远离活动杆的端面设有固定螺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与固定螺孔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固定杆和活动杆时,先将活动杆伸入活动槽并使固定块伸入插槽,再通过转动活动杆使固定块绕转动槽移动;当固定块移至与移动槽连通时,手推活动杆使其向靠近固定杆的一侧移动,此时人们可通过选择将固定螺栓穿过不同通孔与固定螺孔螺纹连接,使得活动杆伸入固定杆的长度发生改变,从而使支腿的长度发生变化。在活动高度小的勘探环境中,人们可将支腿的长度缩短以便支架组件伸入;在活动高度大的勘探环境中,人们可将支腿的长度伸长以扩大人手在操作本体时的活动空间,钻机的适用范围大。若钻探过程中固定螺栓松动时,转动槽的侧壁还能限制固定块与移动槽完全分离,从而使固定杆和活动杆不会完全分离,避免支架组件倒塌而损坏本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远离活动杆的端面设有卡块,每个通孔的一侧均设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所述卡块和固定螺孔的间距等于通孔和与其相近的卡槽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杆沿移动槽移动时,卡块会随固定块移动并与移动槽的侧壁抵接而发生轻微形变,当卡块移入卡槽时不再受到移动槽侧壁的限制而恢复原状,此时卡块受到卡槽的限制不易移动,并且固定螺孔和与该卡槽相近的通孔对齐。卡块和卡槽配合一方面起到初步定位活动杆的作用,方便人们拧动固定螺栓;另一方面还具有方便固定螺孔和通孔对齐的效果。调节支腿长度时,人们仅需用力推动活动杆使卡块和卡槽分离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块的形状为半球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和移动槽的内壁的接触面为弧面且接触面积小,对固定块移动时的影响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观察孔,所述观察孔和四个通孔均连通且宽度小于通孔的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孔使得人们可直接从外部观察到固定块的移动位置,方便人们调节固定块的移动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上粘贴有位于观察孔一侧的刻度条,所述刻度条上的刻度线沿竖直方向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刻度条起到参考对照的作用,人们可通过参考刻度条调节四根支腿的长度至相等,从而提高本体和矩形框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刻度条为荧光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野外地质勘探时地形复杂多样,当外部环境恶劣且光线暗淡时,荧光条制成的刻度条能够反光,不仅方便人们及时定位支腿,还能起到应急救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矩形框体上设有四个分别供四根固定杆伸入的安装孔,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上端设有定位槽,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与定位槽过盈配合的楔形块;所述安装孔的一侧设有与定位槽的延伸方向相同的燕尾槽,所述楔形块上设有滑设于燕尾槽内的燕尾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支腿时,将固定杆由下至上伸入安装孔中,再将楔形块的一端插入定位槽内,此时固定杆受到楔形块的限制不会继续移动,从而实现固定杆和矩形框体的连接。定位固定杆时人们只需要手推楔形块而无需另外拧动螺栓等连接件,操作简便。楔形块和定位槽过盈配合使其不易与固定杆分离,燕尾块和燕尾槽配合能够限制楔形块移出矩形框体,从而提高了固定杆和矩形框体连接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孔相对的内壁上均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内滑设有让位块,所述让位块的一侧连接有驱使其一端伸出让位槽的让位弹簧,两个让位块靠近彼此的端面和上、下端面的连接处均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插入安装槽时,两个让位块受到固定杆的挤压背向运动并压缩与其连接的让位弹簧,使得让位弹簧对让位块产生朝向固定杆的作用力,从而使两个让位块夹住固定杆,进一步提高了固定杆的稳定性。倒角在固定杆伸入安装槽时起导向的作用,方便倒角的伸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连接固定杆和活动杆时,将活动杆伸入活动槽、固定块伸入插槽,再将固定块沿转动槽转至与移动槽连通,然后将固定块沿移动槽移动,人们可通过将固定螺栓穿过不同的通孔后与固定螺孔螺纹连接,使得支腿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适应不同的勘探环境,适用范围大;

2.卡块和卡槽起到初步定位活动杆的作用,方便人们拧动固定螺栓;观察孔使人们可直接从外部观察到固定块的位置,便于人们及时调整活动杆的移动方向;

3.固定杆和矩形框体通过楔形块插接,操作简便;燕尾块和燕尾槽配合能限制楔形块与矩形框体分离,让位块起到夹持固定杆的作用,使固定杆在插入安装孔后不会随意移动,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固定杆和安装孔分离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3是凸显本实施例中安装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支腿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支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本体;2、支架组件;3、矩形框体;4、支腿;5、固定杆;6、活动杆;7、限位台肩;8、尖锐部;9、安装孔;10、燕尾槽;11、楔形块;12、燕尾块;13、定位槽;14、让位槽;15、让位弹簧;16、让位块;17、倒角;18、活动槽;19、固定块;20、插槽;21、转动槽;22、移动槽;23、通孔;24、固定螺栓;25、固定螺孔;26、观察孔;27、卡槽;28、卡块;29、刻度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质勘探钻机,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本体1和支架组件2,支架组件2包括矩形框体3和四根支腿4,四根支腿4分别通过安装组件连接在矩形框体3的四角。支腿4包括固定杆5和活动杆6,固定杆5位于活动杆6的上侧,活动杆6的下端依次连接有限位台肩7和尖锐部8。

如图2、图3所示,矩形框体3的四角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9,安装孔9的内壁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燕尾槽10,安装组件包括楔形块11,楔形块11的下端面固定有燕尾块12,燕尾块12靠近楔形块11远离燕尾槽10的一端且滑设在燕尾槽10内。固定杆5的上端靠近楔形块11的端面设有定位槽13,楔形块11和定位槽13过盈配合。安装支腿4时,将固定杆5由下至上穿出安装孔9直至定位槽13和楔形块11的高度平齐,再通过推动楔形块11使其一端伸入定位槽13内,此时固定杆5受到楔形块11的限制位置固定。

如图2、图3所示,安装孔9相对的两个内壁上设有让位槽14,让位槽14的底面固定有让位弹簧15,让位弹簧15的另一端固定有让位块16,让位块16在让位弹簧15的作用下一端伸出让位槽14。两个让位块16靠近彼此的端面和上、下端面的连接处均设有倒角17。固定杆5伸入安装孔9时先与倒角17抵接并驱动两个让位块16背向运动,让位弹簧15受压产生弹力,从而对固定杆5起到一定的夹持作用,使得固定杆5不会随意移动,提高了固定杆5的稳定性。

如图4、图5所示,固定杆5的下端面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活动槽18,活动槽18的内径略大于活动杆6的直径,活动杆6的侧壁上端固定有固定块19。活动槽18的一侧设有与其连通并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插槽20,插槽20的内壁上端设有转动槽21,转动槽21呈弧形并沿水平方向以活动槽18的轴线绕切成型,转动槽21远离插槽20的一侧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移动槽22。移动槽22的内壁上设有四个通孔23,四个通孔23沿竖直方向呈等距分布,其中一个通孔23内穿设有固定螺栓24,固定块19远离活动杆6的端面设有与固定螺栓24螺纹连接的固定螺孔25。

如图4、图5所示,连接固定杆5和活动杆6时,将活动杆6伸入活动槽18、固定块19伸入插槽20,再通过转动活动杆6使固定块19绕转动槽21移动,接着将固定块19移入移动槽22内,最后将固定螺栓24穿过其中一个通孔23后与固定螺孔25螺纹连接,从而实现活动杆6的固定。人们可将固定螺栓24穿过不同通孔23后与固定螺孔25螺纹连接,使得支腿4的长度发生改变以适应活动高度不同的勘探环境,适用范围大。

如图4、图5所示,固定杆5的侧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观察孔26,观察孔26的中轴线和四个通孔23的圆心的连线共线,观察孔26的宽度小于通孔23的直径且与移动槽22连通。人们可直接透过观察孔26观察到固定块19的位置,方便人们及时调整活动杆6的移动方向。

如图4、图5所示,移动槽22的内壁上设有四个呈半球形的卡槽27,四个卡槽27均与观察孔26连通。固定块19远离活动杆6的端面固定有卡块28,卡块28位于固定螺孔25的下侧,卡块28呈半球形且由可形变的橡胶材料制成,卡槽27和与其相近的通孔23的距离等于卡块28和固定螺孔25的间距。卡块28在随固定块19移动时受到移动槽22的侧壁挤压而发生形变,当卡块28移至卡槽27时其会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原状,此时卡槽27的侧壁使卡块28不易移出,从而使活动杆6不会随意移动。卡块28和卡槽27过盈配合起到初步定位活动杆6的作用,方便人们拧动固定螺栓24。

如图4、图5所示,每根固定杆5上均通过胶水粘贴有由荧光材料制成的刻度条29,刻度条29位于观察孔26的一侧并与观察孔26的轴线平行,刻度条29上的刻度线沿竖直方向分布。人们可通过参照刻度条29调节活动杆6伸入活动槽18的长度,方便四根支腿4的长度调至相等。荧光材料制成的刻度条29在光线暗时还能反光,便于人们定位支腿4。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调节支腿4长度时,先将活动杆6伸入活动槽18并上移,同时固定块19伸入插槽20,再通过转动活动杆6使固定块19沿转动槽21移动,当固定块19与转动槽21远离插槽20的内壁抵接时,手推活动杆6使其带动固定块19上移,使得固定块19沿移动槽22移动。人们可参照刻度条29移动活动杆6直至固定螺孔25和通孔23对齐,最后将固定螺栓24穿过该通孔23后与固定螺孔25螺纹连接以实现活动杆6的固定。人们可通过将固定螺栓24穿过不同的通孔23后与固定螺孔25连接,使得活动杆6伸入活动槽18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支腿4的长度以适应活动高度不同的勘探环境,适用范围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