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煤矿井下巷道皮带过墙的堵漏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5642发布日期:2020-05-06 22:3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用于煤矿井下巷道皮带过墙的堵漏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煤矿井下巷道皮带过墙的堵漏风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通风系统中,在安装有皮带的巷道中,皮带在一些情况下需要穿过墙体,这时变会导致巷道中漏风增大,影响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稳定。为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在皮带过墙的地方进行堵漏风。

目前在皮带过墙的地方进行堵漏风时,通常使用皮带钉在进风侧墙体上来实现,然而,这种堵漏风方式存在漏风大,堵漏风的皮带固定不牢靠,堵漏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目前在皮带过墙的地方进行进行堵漏风的方式存在漏风大、堵漏风的皮带固定不牢靠及堵漏风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煤矿井下巷道皮带过墙的堵漏风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巷道皮带过墙的堵漏风装置,其包括框架、螺孔、上部分封堵胶皮、中部分封堵胶皮、下部分封堵胶皮、螺母和铁皮,其中:所述框架为倒u形,框架的左右两侧的中心线上和上边的中心线上设置有若干个螺孔,螺母焊接在螺孔的背面,框架的左右两侧和上侧通过铁皮密封,下部分封堵胶皮为u形,下部分封堵胶皮的下边与框架的底面连接,下部分封堵胶皮的上边与皮带架的下皮带连接,下部分封堵胶皮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与框架下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中部分封堵胶皮的下边与皮带架的下皮带连接,中部分封堵胶皮的上边与皮带架的上皮带的底部连接,中部分封堵胶皮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与框架中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中部分封堵胶皮下部的左右两侧与下部分封堵胶皮上部的左右两侧部分重叠,上部分封堵胶皮的下边覆盖住上皮带且覆盖住上皮带的部分为条形状,上部分封堵胶皮的上边和左右两边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与框架的上边和上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上部分封堵胶皮下部的左右两侧与中部分封堵胶皮上部的左右两侧部分重叠。

可选地,所述上部分封堵胶皮、中部分封堵胶皮和下部分封堵胶皮均采用阻燃胶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中部分封堵胶皮和下部分封堵胶皮有部分重叠,上部分封堵胶皮和中部分封堵胶皮有部分重叠,以及设置上部分封堵胶皮、中部分封堵胶皮和下部分封堵胶皮的两侧与框架连接、框架的左右两侧和上侧通过铁皮密封,提供了一种在皮带过墙的地方堵漏风效果好的装置,巷道中的风基本不能通过本实用新型而进入巷道。通过设置上部分封堵胶皮、中部分封堵胶皮和下部分封堵胶皮的两侧与框架连接,使得封堵胶皮能够连接得比较牢固。因此,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封堵胶皮固定牢固,基本不会漏风、堵漏风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煤矿井下巷道皮带过墙的堵漏风装置,其包括框架1、螺孔2、上部分封堵胶皮3、中部分封堵胶皮4、下部分封堵胶皮5、螺母9和铁皮10,其中:所述框架1为倒u形,框架1的左右两侧的中心线上和上边的中心线上设置有若干个螺孔2,螺母9焊接在螺孔2的背面,框架1的左右两侧和上侧通过铁皮10密封,下部分封堵胶皮5为u形,下部分封堵胶皮5的下边与框架1的底面连接,下部分封堵胶皮5的上边与皮带架6的下皮带8连接,下部分封堵胶皮5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9与框架1下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中部分封堵胶皮4的下边与皮带架6的下皮带8连接,中部分封堵胶皮4的上边与皮带架6的上皮带7的底部连接,中部分封堵胶皮4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9与框架1中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中部分封堵胶皮4下部的左右两侧与下部分封堵胶皮5上部的左右两侧部分重叠,上部分封堵胶皮3的下边覆盖住上皮带7且覆盖住上皮带7的部分为条形状,上部分封堵胶皮3的上边和左右两边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9与框架1的上边和上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上部分封堵胶皮3下部的左右两侧与中部分封堵胶皮4上部的左右两侧部分重叠。

可选地,所述上部分封堵胶皮3、中部分封堵胶皮4和下部分封堵胶皮5均采用阻燃胶皮。阻燃胶皮解决了因皮带摩擦容易起火的问题,确保本实用新型能够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上皮带7从上部分封堵胶皮3的条形状部分穿过,过皮带的墙砌在框架1的左右两侧和上侧固定住框架1即可。如此,皮带架6、上皮带7和下皮带8之间的间隙便被上部分封堵胶皮3、中部分封堵胶皮4和下部分封堵胶皮5封堵住了。由于中部分封堵胶皮4和下部分封堵胶皮5有部分重叠,上部分封堵胶皮3和中部分封堵胶皮4有部分重叠,因此,风也不会从封堵胶皮之间的间隙中通过,堵漏风效果好。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煤矿井下巷道皮带过墙的堵漏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螺孔(2)、上部分封堵胶皮(3)、中部分封堵胶皮(4)、下部分封堵胶皮(5)、螺母(9)和铁皮(10),其中:

所述框架(1)为倒u形,框架(1)的左右两侧的中心线上和上边的中心线上设置有若干个螺孔(2),螺母(9)焊接在螺孔(2)的背面,框架(1)的左右两侧和上侧通过铁皮(10)密封,下部分封堵胶皮(5)为u形,下部分封堵胶皮(5)的下边与框架(1)的底面连接,下部分封堵胶皮(5)的上边与皮带架(6)的下皮带(8)连接,下部分封堵胶皮(5)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9)与框架(1)下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中部分封堵胶皮(4)的下边与皮带架(6)的下皮带(8)连接,中部分封堵胶皮(4)的上边与皮带架(6)的上皮带(7)的底部连接,中部分封堵胶皮(4)的左右两边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9)与框架(1)中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中部分封堵胶皮(4)下部的左右两侧与下部分封堵胶皮(5)上部的左右两侧部分重叠,上部分封堵胶皮(3)的下边覆盖住上皮带(7)且覆盖住上皮带(7)的部分为条形状,上部分封堵胶皮(3)的上边和左右两边分别通过螺栓和螺母(9)与框架(1)的上边和上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上部分封堵胶皮(3)下部的左右两侧与中部分封堵胶皮(4)上部的左右两侧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矿井下巷道皮带过墙的堵漏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分封堵胶皮(3)、中部分封堵胶皮(4)和下部分封堵胶皮(5)均采用阻燃胶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煤矿井下巷道皮带过墙的堵漏风装置,属于矿用设备领域,以解决目前方式存在漏风大、堵漏风的皮带固定不牢靠及堵漏风效果差的问题。框架为倒U形,框架的中心线设有若干个螺孔,框架的左右两侧和上侧通过铁皮密封;下部分封堵胶皮的下边与框架底面连,上边与下皮带连接,左右两边分别与框架下部左右两侧连;中部分封堵胶皮的下边与皮带架的下皮带连,上边与上皮带底部连,左右两边分别与框架中部左右两侧连,中部分封堵胶皮下部左右两侧与下部分封堵胶皮上部左右两侧部分重叠;上部分封堵胶皮的下边覆盖住上皮带,上边和左右两边分别与框架的上边和上部的左右两侧连,上部分封堵胶皮与中部分封堵胶皮部分重叠。

技术研发人员:田晓波;张宏;张国强;曹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4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