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井内事故用磨孔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4235发布日期:2020-07-04 01:0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井内事故用磨孔钻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井内事故用磨孔钻头,适用于井内出现各种管材事故时使用,属于地质勘探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因地层、进尺速率、泥浆、转速、钻压等各种原因,如果出现配合不好,工人钻探经验不足等情况,很有可出现钻杆折断、套管拔不出来等情况,这就需要及时处理。以往都是采用普通的平底唇面钻头,处理效果不很好,效率较低,此方法受金刚石粒度的影响,效率不高,影响使用。并且现有处理事故用工具在磨削过程中,孔底的掉落物、循环水中的岩粉等会堵塞磨孔钻头的水口,磨孔钻头出水量不足,对金刚石冷却不到位,钻探无法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井内事故用磨孔钻头,提高磨孔钻头的处理效果,能够在井底出现异块,钻具掉落在井底,采用其它工具无法处理时,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磨削,能够很好地处理事故,保证钻探正常进行,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处理井内事故用磨孔钻头,包含水口、下底喷孔一、下底喷孔二、侧水口、磨孔面、钢体、胎体、上底喷孔一和上底喷孔二,所述钢体为底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钢体的上端面设有与钢体内腔相连通的下底喷孔一和下底喷孔二,下底喷孔一和下底喷孔二均至少为一个;钢体的上端面设有胎体,胎体上端面设有与下底喷孔一和下底喷孔二相对应的上底喷孔一和上底喷孔二;下底喷孔一和上底喷孔一同心设置,并相互连通;下底喷孔二和上底喷孔二偏心设置,并相互连通;胎体的上端面设有磨孔面,磨孔面由多层同心设置的环状尖齿组成,多层环状尖齿围绕设置在上底喷孔一和上底喷孔二的外侧;胎体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呈放射状设置的水口,胎体的侧面设有与水口相连通的侧水口。

所述钢体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所述钢体的上端面从内至外依次设有多层环状的沟槽,在与金属粉末烧结过程中,沟槽增大接触面积,使胎体烧结更加牢靠。

所述下底喷孔一和上底喷孔一均为两个,下底喷孔二和上底喷孔二均为一个。

所述下底喷孔二的直径大于下底喷孔一的直径;上底喷孔二的直径大于上底喷孔一的直径。

所述胎体上设有金刚石。

在使用过程中,水流从钢体内部空腔流经下底喷孔一和上底喷孔一、下底喷孔二和上底喷孔二、水口、侧水口,形成水流循环,实现胎体的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磨孔钻头的处理效果,能够很好地处理事故,保证钻探正常进行,避免因处理事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水口1、下底喷孔一2、下底喷孔二3、侧水口4、磨孔面5、钢体6、胎体7、沟槽8、上底喷孔一9、上底喷孔二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处理井内事故用磨孔钻头,包含水口1、下底喷孔一2、下底喷孔二3、侧水口4、磨孔面5、钢体6、胎体7、上底喷孔一9和上底喷孔二10,所述钢体6为底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钢体6的上端面设有与钢体6内腔相连通的下底喷孔一2和下底喷孔二3,下底喷孔一2和下底喷孔二3均至少为一个;钢体6的上端面设有胎体7,胎体7上端面设有与下底喷孔一2和下底喷孔二3相对应的上底喷孔一9和上底喷孔二10;下底喷孔一2和上底喷孔一9同心设置,并相互连通;下底喷孔二3和上底喷孔二10偏心设置,并相互连通;胎体7的上端面设有磨孔面5,磨孔面5由多层同心设置的环状尖齿组成,多层环状尖齿围绕设置在上底喷孔一9和上底喷孔二10的外侧;胎体7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呈放射状设置的水口1,胎体7的侧面设有与水口1相连通的侧水口4。

所述钢体6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所述钢体6的上端面从内至外依次设有多层环状的沟槽8,在与金属粉末烧结过程中,沟槽增大接触面积,使胎体烧结更加牢靠。

所述下底喷孔一2和上底喷孔一9均为两个,下底喷孔二3和上底喷孔二10均为一个。

所述下底喷孔二3的直径大于下底喷孔一2的直径;上底喷孔二10的直径大于上底喷孔一9的直径。

结合附图1-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

1、钢体的设计,如图1所示:钢体6本体为底端开口的圆柱体,内部设有空腔,用于加工螺纹及通水,其上端面上设计有3个超大直径的底喷孔,分别为两个下底喷孔一2和一个下底喷孔二3,两个下底喷孔一2分别与胎体上的两个上底喷孔一9同心设置,一个下底喷孔二3与胎体上的一个上底喷孔二10偏心设置,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在事故工具磨削过程中,有一个偏心设置的底喷孔能保证最少有一个水口通水,孔底的掉落物、循环水中的岩粉等不会堵塞水口,实现胎体的冷却,保证其寿命。

2、胎体设计,如图2所示,针对磨孔钻头,其消耗快,采用耐磨性,硬度稍高的胎体,金刚石采用45/50、50/60、60/80混目金刚石,达到一个最佳配合效果。胎体高度为20mm,保证钻头有一定的扶正作用,保证每个部位都能磨消掉。

胎体烧结工艺,金属粉料的烧结温度为1000℃,保证粘结金属融化,又不能过烧,保证流失金属适量,压力合适,保温时间5分钟。保证烧结后,达到金属粉料的充合分金化,保证金刚石的包镶度,不致使金刚石过时脱落,降低钻头的使用寿命。

3、磨孔面5的设计,如图2所示:磨孔面5由多层同心设置的环状尖齿组成,尖齿的角度为90度,由内至外依次设置在胎体的上端面,保证尖齿强度,同时加大切消深度,快速磨消,保证效率。胎体的上端面同时做出与钢体6上的下底喷孔一2与下底喷孔二3相对应的上底喷孔一9和上底喷孔二10。

本实用新型集钢体与工作层(胎体)于一体,通过偏心设置的下底喷孔二和上底喷孔二,保证最少有一个水口通水,对金刚石实现冷却,提高磨孔钻头的处理效果,能够在井底出现异块,钻具掉落在井底,采用其它工具无法处理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磨孔钻头进行磨削,能够很好地处理事故,保证钻探正常进行,避免因处理事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处理井内事故用磨孔钻头,其特征在于:包含水口(1)、下底喷孔一(2)、下底喷孔二(3)、侧水口(4)、磨孔面(5)、钢体(6)、胎体(7)、上底喷孔一(9)和上底喷孔二(10),所述钢体(6)为底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钢体(6)的上端面设有与钢体(6)内腔相连通的下底喷孔一(2)和下底喷孔二(3),下底喷孔一(2)和下底喷孔二(3)均至少为一个;钢体(6)的上端面设有胎体(7),胎体(7)上端面设有与下底喷孔一(2)和下底喷孔二(3)相对应的上底喷孔一(9)和上底喷孔二(10);下底喷孔一(2)和上底喷孔一(9)同心设置,并相互连通;下底喷孔二(3)和上底喷孔二(10)偏心设置,并相互连通;胎体(7)的上端面设有磨孔面(5),磨孔面(5)由多层同心设置的环状尖齿组成,多层环状尖齿围绕设置在上底喷孔一(9)和上底喷孔二(10)的外侧;胎体(7)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呈放射状设置的水口(1),胎体(7)的侧面设有与水口(1)相连通的侧水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井内事故用磨孔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体(6)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井内事故用磨孔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体(6)的上端面从内至外依次设有多层环状的沟槽(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井内事故用磨孔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喷孔一(2)和上底喷孔一(9)均为两个,下底喷孔二(3)和上底喷孔二(10)均为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井内事故用磨孔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喷孔二(3)的直径大于下底喷孔一(2)的直径;上底喷孔二(10)的直径大于上底喷孔一(9)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井内事故用磨孔钻头,属于地质勘探用工具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刚体(6)的上端面设有与刚体(6)内腔相连通的下底喷孔一(2)和下底喷孔二(3);刚体(6)的上端面设有胎体(7),胎体(7)上端面设有与下底喷孔一(2)和下底喷孔二(3)相对应的上底喷孔一(9)和上底喷孔二(10);下底喷孔一(2)和上底喷孔一(9)同心设置,并相互连通;下底喷孔二(3)和上底喷孔二(10)偏心设置,并相互连通;胎体(7)的上端面设有磨孔面(5),磨孔面(5)由多层同心设置的环状尖齿组成。本实用新型提高磨孔钻头的处理效果,能够很好地处理事故,保证钻探正常进行,避免因处理事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研发人员:丁向忠;王超;魏春华;孙浩齐;张伟;刘文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石钻探(唐山)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30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