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巷道风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8956发布日期:2020-06-30 19:49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井下巷道风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巷道通风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井下巷道风门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巷道都会配套相应的风道等通风设施,以保证井下氧气供给并稀释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等,优化井下作业环境。相应地,为了保证各风道内的气压恒定,保证通风阻力和通风效率,通常会设置隔墙,并在隔墙上设置风门,以满足人员或车辆需要穿过隔墙通行的需求。

目前现有的井下巷道风门系统内,同一组风门系统通常包括平行设置的两道风门,并在各风门处配合设置风窗结构,传统的工作模式下,上部风窗开启,下部风门关闭,当需要通行时,开启一侧风门,人员或车辆由该开启侧风门进入两道风门之间,然后关闭开启侧风门,开启另一侧出口方向的风门,以便人员或车辆离开两道风门之间的区域并通过该风门系统。

然而,虽然上述现有风门系统能够满足基本的人员车辆通行需求,但当其开启单侧风门时,通风断面瞬时增大,导致风道内通风阻力大幅降低,致使该风道相应的通风设施无法保证正常的通风阻力和工作性能,造成巷道内的风量瞬时增大,而与该巷道并联的其他巷道内的风量相应减少,严重影响了整个通风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给相关井下作业造成不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井下巷道风门系统,以保持巷道通风阻力,保证井下通风系统稳定运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巷道风门系统,该井下巷道风门系统能够有效保持巷道通风阻力,保证井下通风系统稳定运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巷道风门系统,包括一道设置于巷道内的隔墙,所述隔墙的一侧设置有与巷道同向延伸的廊道,所述隔墙上可开合地设置有与所述廊道连通的主风门,所述隔墙上具有连通所述隔墙两侧空间的风窗,所述廊道远离所述隔墙的一端可开合地设置有与下游巷道连通的副风门。

优选地,所述主风门与所述副风门间连接有使所述主风门与所述副风门无法同时开启的联锁装置。

优选地,所述联锁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联锁绳和导向滑轮。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井下巷道风门系统,其运行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主风门和副风门全部关闭,通过风窗保证隔墙两侧的空间通风稳压,当有人员和车辆需要通过该风门系统时,先将隔墙处的主风门打开,之后人员和车辆经由该主风门进入廊道内,然后关闭主风门,再开启副风门,以便人员和车辆经由副风门离开廊道并继续行驶至下游巷道处。该井下巷道风门系统通过具有独立封闭结构的廊道实现主风门与副风门间的连通,且布置结构中仅需单个隔墙即可实现风窗、廊道及风门等部件的安装布置,有效避免了因双隔墙配套风门结构开启风门时造成的风道内通风阻力大幅波动现象,保证了巷道及其相应的通风系统的通风阻力稳定,进而保证了井下通风系统的整体运行可靠性和工况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井下巷道风门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其中,11-巷道、12-隔墙、121-主风门、122-风窗、13-廊道、131-副风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井下巷道风门系统,该井下巷道风门系统能够有效保持巷道通风阻力,保证井下通风系统稳定运行。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井下巷道风门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井下巷道风门系统,包括一道设置于巷道11内的隔墙12,隔墙12的一侧设置有与巷道11同向延伸的廊道13,隔墙12上可开合地设置有与廊道13连通的主风门121,隔墙12上具有连通隔墙12两侧空间的风窗122,廊道13远离隔墙12的一端可开合地设置有与下游巷道11连通的副风门131。

布置运行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主风门121和副风门131全部关闭,通过风窗122保证隔墙12两侧的空间通风稳压,当有人员和车辆需要通过该风门系统时,先将隔墙12处的主风门121打开,之后人员和车辆经由该主风门121进入廊道13内,然后关闭主风门121,再开启副风门131,以便人员和车辆经由副风门131离开廊道13并继续行驶至下游巷道11处。该井下巷道风门系统通过具有独立封闭结构的廊道13实现主风门121与副风门131间的连通,且布置结构中仅需单个隔墙12即可实现风窗122、廊道13及风门等部件的安装布置,有效避免了因双隔墙12配套风门结构开启风门时造成的风道内通风阻力大幅波动现象,保证了巷道11及其相应的通风系统的通风阻力稳定,进而保证了井下通风系统的整体运行可靠性和工况稳定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风门系统相比,本申请中同尺寸的风窗122局部风阻调整范围得以显著增大,以巷道11断面24㎡、调节风窗122尺寸0.8×0.4㎡为例,传统带风门的调节风窗122的局部风阻调整范围为(29.8~+∞)(n·s2·m-8),而本申请中带有廊道13结构的调节风窗122的局部风阻调整范围为(14.9~+∞)(n·s2·m-8)。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所述井下巷道风门系统中,控风部分和通行部分相互独立,易于管理。风窗122、主风门121、副风门131及廊道13相互独立设置,易于调节风阻,并且只需调节一处风窗122即可完成风阻的调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调整风阻时不影响行人及通车,风门系统维护时,只需关闭主风门121或副风门131中的任一扇便可保证通风风阻,易于管理和维护,实现了部件相互独立管理。

更具体地,所述井下巷道风门系统在保证通风设施的作用下减少了一道风窗122,保证了风阻的可控性,且减少了一道隔墙12,从而大幅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量,并使得巷道11管路、电缆等只需穿过一道墙体,穿墙处的预留套管数量减少,漏风处理更容易。

另一方面,主风门121与副风门131间连接有使主风门121与副风门131无法同时开启的联锁装置。该联锁装置能够有效避免主风门121与副风门131同时打开,从而避免因两风门同时打开导致的巷道11内通风阻力大幅波动现象,保证通风系统整体通风阻力恒定。

另外,联锁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联锁绳和导向滑轮。该联锁绳的结构简单可靠,能够简便高效地实现主风门121与副风门131间的结构联锁,同时,通过导向滑轮能够有效保证联锁绳及主风门121和副风门131的联动位移精度,避免发生部件错位。

当然,实际应用中上述联锁装置还可以采用联锁杆等其他具备联锁功能的部件或机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灵活选择联锁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井下巷道风门系统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井下巷道风门系统,其运行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主风门和副风门全部关闭,通过风窗保证隔墙两侧的空间通风稳压,当有人员和车辆需要通过该风门系统时,先将隔墙处的主风门打开,之后人员和车辆经由该主风门进入廊道内,然后关闭主风门,再开启副风门,以便人员和车辆经由副风门离开廊道并继续行驶至下游巷道处。该井下巷道风门系统通过具有独立封闭结构的廊道实现主风门与副风门间的连通,且布置结构中仅需单个隔墙即可实现风窗、廊道及风门等部件的安装布置,有效避免了因双隔墙配套风门结构开启风门时造成的风道内通风阻力大幅波动现象,保证了巷道及其相应的通风系统的通风阻力稳定,进而保证了井下通风系统的整体运行可靠性和工况稳定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井下巷道风门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