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洞衬砌台车及衬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03923发布日期:2020-05-12 16:07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涵洞衬砌台车及衬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衬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涵洞衬砌台车及衬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涵洞内壁进行混凝土衬砌时,二衬台车一直要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脱模,例如,设涵洞跨度为l,当2米<l≦8米时,混凝土强度达到75%才准许脱模,参考天数11~12天,8米<l时,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才准许脱模。参考天数28天因此,需要将台车停留在衬砌处一段时间,这极大地限制了二衬台车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洞衬砌台车。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涵洞衬砌台车,包括台车组、回顶架、顶升机构、车轮、支撑缸,所述台车组包括依次横向排列的两个边模车架与设置于两个边模车架之间的减跨车架,所述回顶架设置于中车架的后部;所述边模车架、减跨车架的顶部分别设置顶模板,底部分别通过顶升机构与车轮连接;其中,边模车架远离减跨车架的一侧设置拐角模板、侧模板,边模车架的顶模板、拐角模板、侧模板依次铰接,若干支撑缸设置于拐角模板、侧模板与边模车架之间,所述支撑缸的一端分别与边模车架铰接,另一端分别与拐角模板、侧模板铰接。

本发明利用上述涵洞衬砌台车进行衬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台车驶入涵洞待衬砌处,调节顶升机构、支撑缸以使顶模板、拐角模板、侧模板至设定处;

步骤2:在台车顶部与侧部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支撑缸收缩带动拐角模板、侧模板脱膜,减跨车架的顶升机构收缩以带动减跨车架的顶模板脱模,此时,边模车架的顶模板保持支撑状态;

步骤3、减跨车架向前推进至下一工位,回顶架从后面跟进,回顶架的顶升机构将回顶架顶起以使回顶架的顶部将涵洞内壁衬砌的混凝土进行支撑;

步骤4、边模车架的顶升机构收缩并向前行走至减跨车架两侧以组成下一工位的台车组;

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1至4的操作以对涵洞内壁进行混凝土衬砌。

本涵洞衬砌台车还包括设置于边模车架或者减跨车架与顶模板之间的上纵梁、平移油缸,两个横向排列的上纵梁的顶部分别与顶模板固连,底部分别与边模车架或者减跨车架滑动连接,所述平移油缸横向且水平设置于两个上纵梁之间,平移油缸的缸体与边模车架或者减跨车架铰接,活塞杆与边模车架上远离减跨车架的上纵梁或者减跨车架上任一上纵梁连接,平移油缸带动顶模板水平移动。

具体的,所述边模车架、减跨车架包括以下结构:支腿、顶梁、中间梁,其中,两排支腿平行设置,顶梁的两端分别两排支腿的顶部固连,中间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排支腿的中部固连,所述两排支腿的前后两端的支腿分别通过顶升机构与车轮连接。

具体的,所述支撑缸包括上支撑缸、下支撑缸,其中,所述上支撑缸的一端与边模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拐角模板与顶模板的铰接处铰接;所述下支撑缸的一端与边模车架铰接,另一端与侧模板铰接

具体的,所述拐角模板、侧模板靠近边模车架的一侧设置联接梁,所述联接梁与边模车架之间设置丝杆千斤顶,所述丝杆千斤顶的两端分别与联接梁、边模车架铰接,当将拐角模板、侧模板顶至设定处时,通过丝杆千斤顶对其进行稳定的支撑,避免在混凝土的压力下拐角模板、侧模板脱膜,当需要脱模时,拆下丝杆千斤顶即可。

具体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顶升机构、车轮、支撑缸通讯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台车的移动与模板的伸缩。

具体的,所述边模车架的下部设置配重块,保证台车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边模车架、减跨车架的前端、后端分别设置扶梯,扶梯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优化的,所述台车组包括依次横向排列的两个边模车架与设置于两个边模车架之间的两个以上的减跨车架,根据涵洞的跨度选择减跨车架的数量,特别是当涵洞的跨跨度大于8米时,中间设两个或多个减跨车架以减小混凝土跨度,在更短时间内让两边的边模车架向前脱模推进。

具体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油缸与螺旋千斤顶,其中,所述设置于台车组的油缸与设置于回顶架的螺旋千斤顶,所述边模车架、减跨车架的底部分别通过油缸与车轮连接,所述回顶架的底部通过螺旋千斤顶与车轮连接。

优化的,所述边模车架、减跨车架之间设置支撑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涵洞衬砌台车及衬砌方法,采用两个边模车架与设置于两个边模车架之间的减跨车架构成台车组,衬砌过程中,通过回顶架对未完全凝固的混凝土进行顶紧,从而释放边模车架与减跨车架以对下一工位的涵洞进行衬砌,本装置加快了涵洞衬砌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涵洞衬砌台车的示意图;

图2至4为涵洞衬砌台车脱模过程图;

其中,1为边模车架,2为减跨车架,3为回顶架,4为顶模板,5为拐角模板,6为侧模板,7为支撑缸,8为顶升机构,9为上纵梁,10为平移油缸,11为联接梁,12为丝杆千斤顶,13为配重块,14为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涵洞衬砌台车,包括台车组、回顶架3、顶升机构8、车轮14、支撑缸7、上纵梁9、平移油缸10,控制器,台车组包括依次横向排列的两个边模车架1与设置于两个边模车架1之间的减跨车架2,回顶架3设置于中车架的后部;边模车架1、减跨车架2的顶部分别设置顶模板4,底部分别通过顶升机构8与车轮14连接;其中,边模车架1远离减跨车架2的一侧设置拐角模板5、侧模板6,边模车架1的顶模板4、拐角模板5、侧模板6依次铰接,若干支撑缸7设置于拐角模板5、侧模板6与边模车架1之间,支撑缸7的一端分别与边模车架1铰接,另一端分别与拐角模板5、侧模板6铰接;上纵梁9、平移油缸10设置于边模车架1或者减跨车架2与顶模板4之间,两个横向排列的上纵梁9的顶部分别与顶模板4固连,底部分别与边模车架1或者减跨车架2滑动连接,平移油缸10横向且水平设置于两个上纵梁9之间,平移油缸10的缸体与边模车架1或者减跨车架2铰接,活塞杆与边模车架1上远离减跨车架2的上纵梁9或者减跨车架2上任一上纵梁9连接,边模车架1、减跨车架2的前端、后端分别设置扶梯;本实施例中控制器采用plc(可编辑逻辑控制器),车轮14通过行走电机驱动,控制器与顶升机构8、行走电机、支撑缸7通讯连接。

其中,边模车架1、减跨车架2包括以下结构:支腿、顶梁、中间梁,其中,两排支腿平行设置,顶梁的两端分别两排支腿的顶部固连,中间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排支腿的中部固连,两排支腿的前后两端的支腿分别通过顶升机构8与车轮14连接,两排支腿之间的下部设置配重块13;

其中,支撑缸7包括上支撑缸7、下支撑缸7,其中,上支撑缸7的一端与边模车架1铰接,另一端与拐角模板5与顶模板4的铰接处铰接;下支撑缸7的一端与边模车架1铰接,另一端与侧模板6铰接

其中,拐角模板5、侧模板6靠近边模车架1的一侧设置联接梁11,联接梁11与边模车架1之间设置丝杆千斤顶12,丝杆千斤顶12的两端分别与联接梁11、边模车架1铰接。

本实施例中,顶升机构8包括油缸与螺旋千斤顶,其中,设置于台车组的油缸与设置于回顶架3的螺旋千斤顶,边模车架1、减跨车架2的底部分别通过油缸与车轮14连接,回顶架3的底部通过螺旋千斤顶与车轮14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涵洞衬砌台车,使用时,如图2至4所示,在台车顶部与侧部浇注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凝固程度后,拆下丝杆千斤顶12,支撑缸7收缩带动拐角模板5、侧模板6脱膜,减跨车架2的油缸收缩以带动减跨车架2的顶模板4脱模,此时,保持边模车架1的顶模板4处于支撑状态;然后减跨车架2向前推进至下一工位,回顶架3从后面跟进,回顶架3的螺旋千斤顶将回顶架3顶起以使回顶架3上的顶部将涵洞内壁衬砌的混凝土进行支撑,边模车架1的油缸收缩并向前行走至减跨车架2两侧以组成下一工位的台车组,油缸伸长以将顶模板4、拐角模板5、侧模板6推至设定的位置,安装丝杆千斤顶12,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快速的对涵洞内壁进行混凝土衬砌。

本实施例提供的涵洞衬砌台车及衬砌方法,无需等到混凝土完全凝固即可使回顶架代替台车组进行支撑,台车组脱模并移至下一个工位进行涵洞衬砌,其施工效率高。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