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扁平洞室中岩柱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20067发布日期:2020-05-29 14: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超扁平洞室中岩柱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径向系统锚索支护结构(7),设置有多个锚索(9),锚索(9)由两侧已开挖导洞向预留的中岩柱的上方倾斜打设;

径向系统锚杆支护结构(8),设置有多个锚杆,锚杆间隔设置在相邻的锚索(9)之间;

锚杆(10),横向设置在中岩柱中,中导洞、边导洞开挖支护完成后形成局域承载拱(5),拆除中岩柱后围岩分步封闭天然承载拱(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径向系统锚杆支护结构(8)中锚杆的长度为3m~10m,相邻的锚杆的环向、纵向间距为1m~3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径向系统锚索支护结构(7)中的锚索(9)的长度为15m~35m,相邻的锚索(9)的环向、纵向间距为4m~8m,预加力1000kn~2500kn。

4.一种超扁平洞室中岩柱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洞室断面进行分区,分出中导洞、上导洞、下导洞和下层预留核心岩土,通过中导洞、上导洞、下导洞形成中岩柱;

步骤二,依次开挖中导洞、上层边导洞和下层边导洞,安装径向系统锚索支护结构和径向系统锚杆支护结构;

步骤三,由两侧已开挖中导洞、上层边导洞向中岩柱上方打设倾斜锚索,对中岩柱上方围岩进行预加固;向中岩柱打设横向对拉锚杆进行加固,并向锚杆施加预加力;

步骤四,拆除中岩柱,并同时安装径向系统锚杆支护结构;

步骤五,拆除下层预留核心岩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

将中导洞分为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中导洞(11)和第二中导洞(12);

将上层边导洞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上层边导洞(21)、第二上层边导洞(22);

下层边导洞位于上层边导洞底部,分为分别位于第一上层边导洞(21)、第二上层边导洞(22)底部的第一下层边导洞(31)、第二下层边导洞(3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将中岩柱分为:

第一中岩柱(41),位于第一中导洞(11)与第一上层边导洞(22)之间;

第二中岩柱(42),位于第一中导洞(11)和第二中导洞(12)之间;

第三中岩柱(43),位于第二中导洞(12)和第二上层边导洞(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由洞室前、后端头开辟工作面,先从两侧向中间逐段拆除第二中岩柱(42),然后依次对拆第一中岩柱(41)、第三中岩柱(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中岩柱(41)与第三中岩柱(42)对拆的拆除面的纵向间距大于15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施做中岩柱的拆除段上方的径向系统锚杆支护结构(8),通过加固中岩柱上方围岩,加固体与局域承载拱(5)实现无缝衔接,封闭围岩天然承载拱(52),洞室外圈形成围岩的环向自承载拱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扁平洞室中岩柱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对洞室断面进行分区,分出中导洞、上导洞、下导洞和下层预留核心岩土,通过中导洞、上导洞、下导洞形成中岩柱;步依次开挖中导洞、上层边导洞和下层边导洞,安装径向系统锚索支护结构和径向系统锚杆支护结构;由两侧已开挖中导洞、上层边导洞向中岩柱上方打设倾斜锚索,对中岩柱上方围岩进行预加固;向中岩柱打设横向对拉锚杆进行加固,并向锚杆施加预加力;拆除中岩柱,并同时安装径向系统锚杆支护结构;拆除下层预留核心岩土。本发明在施工阶段预留中岩柱支护结构,与导洞上方局域承载拱联合作用,围岩整体受力体系的平稳转换,分步封闭围岩天然承载拱,实现超扁平洞室安全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贺维国;宋超业;陈翰;王星;吕书清;李兆龙;杨志斌;范国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天津)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2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