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台车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1004发布日期:2020-08-05 01:25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防护台车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隧道防护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防护台车支架。



背景技术:

从已经建成的兰渝铁路、沪昆铁路,在建的成兰铁路、成昆铁路、丽香铁路,即将建设的川藏铁路来看,软岩大变形、岩爆等不良地质严重制约了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进度。钻爆法作为隧道施工的一种高适应性工法虽然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始终无法完全克服掌子面后方未支护段的围岩坍塌、岩石崩落等造成的人员伤害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隧道防护车辆大多将重点放在了减少落石造成安全隐患上,但是在出现大量落石、大块落石甚至坍塌时,防护网难以起到有效的防护或减少伤害的效果,险情出现时,落石落到地面的速度对工作人员的生还率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根据实际经验和理论验证,提出一种新的防护台车支架,用在隧道防护台车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台车支架,其通过方案中各杆件的特定连接位置关系,使得支架整体能够承受较大的瞬间载荷,在险情出现时给工作人员留出了更多的反应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护台车支架,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底部立杆,底部立杆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网框状的中部连接框,中部连接框顶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竖直设置的顶部立杆;顶部立杆的底端与中部连接框的连接节点交错设置;顶部立杆上共同的固设有一水平设置的网框状的顶部连接框;所述底部立杆上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中部加强杆,中部加强杆与底部立杆以及中部连接框的边缘形成三角形结构;顶部立杆的底端以及中部连接框的连接节点均位于中部加强杆的两端之间;所述底部立杆上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底部加强杆,底部加强杆的两端位于中部加强杆的两侧,底部立杆上连接有底部加强杆的侧壁与连接有中部加强杆的侧壁呈夹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顶部立杆的底端与中部连接框的连接节点交错设置,在承接落石的冲击时中部连接框的连接节点以及立杆与中部连接机框之间的连接节点能够共同的分担落石带来的冲击,减小单一连接节点的负载,减小中部连接框断裂的可能;通过设置与底部立杆以及连接框的边缘形成三角形结构的中部加强杆,使得底部立杆与中部连接框之间的连接强度得到了提高,减小了落石落下时产生的巨大动能将底部立杆与中部连接框砸扁的可能;同时,由于顶部立杆的底端以及中部连接框的连接节点均位于中部加强杆的两端之间,所以落石下落产生的巨大动能能够被中部连接框的连接节点、顶部立杆的连接几点以及中部加强杆的连接节点共同分担,进一步提高了支架整体的结构强度;另外,底部加强杆的设置还能够使得支架整体更加稳定,减小了支架整体在承受落石的冲击倾翻导致中部连接框以及中部加强杆效果降低的可能。

较佳的:所述中部连接框包括固设于底部立杆上的中部长杆以及固设于相邻两根在中部长杆之间的中部短杆,中部长杆与中部短杆的连接点和顶部立杆的底端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部长杆与中部短杆的连接点和顶部立杆的底端交错设置能够将落石带来的冲击分散,使得中部长杆与中部短杆的连接点与顶部立杆的连接节点一同承担,增强结构强度。

较佳的:中部长杆包括水平设置的工字钢,中部长杆连接有中部短杆处的凹槽内固设有中部连接块,中部连接块与中部短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字钢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节约大量钢材,降低了成本,同时中部连接块的设置能够使的中部短杆与中部长杆之间的里连接面积增大,保证了连接强度。

较佳的:顶部连接框包括固设于顶部立杆上的顶部长杆以及固设于顶部立杆上的顶部短杆,顶部立杆包括工字钢,顶部立杆的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连接块,顶部连接块与顶部短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字钢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节约大量钢材,降低了成本,同时顶部连接块的设置能够使的顶部短杆与顶部长杆之间的里连接面积增大,保证了连接强度。

较佳的:共同连接有顶部短杆的两根顶部立杆上共同固设有倾斜设置的顶部加强杆,顶部加强杆与一顶部立杆以及一顶部短杆形成三角形结构,顶部长杆两端处的顶部加强杆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顶部加强杆与顶部立杆以及顶部短杆形成三角形结构,且两个顶部加强杆相对设置,能够提高顶部连接框与顶部立杆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整体的结构强度,使得落石落下时顶部连接框能够起到有效的缓冲和防护作用。

较佳的:所述顶部立杆有六根且对称的分布在顶部长杆两端处,一顶部立杆两侧的两根顶部加强杆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部加强杆对称设置能够使得顶部连接框与顶部立杆整体结构对称,便于加工和焊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中部连接框、底部立杆以及中部加强杆,能够使得支架整体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得到提高,使得支架能够承受更大的瞬间冲击,为支架下方的工作人员留出更多的反应时间;

2.通过顶部连接框、顶部立杆以及顶部加强杆,能够能够使得支架整体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得到提高,使得支架能够承受更大的瞬间冲击,配合中部连接框,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架整体的耐冲击性能,为支架下方的工作人员留出更多的反应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图1中为表示顶部立杆位置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为表示底部立杆位置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顶部连接框;11、顶部长杆;12、顶部短杆;13、顶部连接块;2、顶部立杆;21、顶部加强杆;22、顶部加强块;3、中部连接框;31、中部长杆;32、中部短杆;33、中部连接块;4、顶部安全梯;41、底部安全梯;5、底部立杆;51、底部加强杆;52、底部加强块;6、中部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防护台车支架,参见图1和图2,包括竖直设置的六根底部立杆5,六根底部立杆5三根一组对称设置,底部立杆5为竖直设置的工字钢,六根底部立杆5呈矩形的两条相对的侧边状分布,一组三根底部立杆5中位于两侧的底部立杆5上均固设有倾斜设置的底部加强杆51,底部加强杆51的底端与底部立杆5的底端平齐,同一底部立杆5上的两个底部加强杆51呈开口向下的v字状设置,工字钢状的底部立杆5连接有底部加强杆51处的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加强块52与底部加强杆51的一端固定连接。中部连接框3以及顶部连接框1上均固设有安全梯,两个安全梯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连接于顶部连接框1上的是顶部安全梯4,连接于中部连接框3上的是底部安全梯41,顶部安全梯4与底部安全梯41均与防护台车支架通过螺栓连接。由于安全梯与防护台车之间是可拆卸的螺栓连接,当然也可以根据工况改变安全梯的数量和安装位置,例如将安全梯安装于防护台车支架的一侧等。

底部立杆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中部加强杆6,底部立杆5连接有中部加强杆6的侧壁垂直于其连接有底部加强杆51的侧壁。中部加强杆6的底端位于底部加强杆51的顶端与底部立杆5之间,顶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中部连接框3。中部连接框3包括连接在底部立杆5顶端的中部长杆31以及固设于相邻两根中部长杆31之间的中部短杆32。

参见图1和图3,中部长杆31有三根,且三根中部长杆31的两端分别于六根底部立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中部短杆32有十根,且十根中部短杆32均匀的分布在三根中部长杆31形成的两个空隙之间,并形成网框状结构。中部长杆31呈工字钢状,且中部长杆31连接有中部短杆32处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中部连接块33,中部连接块33与中部短杆32固定连接。

中部连接框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顶部立杆2,顶部立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中部长杆31的顶面上,且顶部立杆2的底端与中部连接框3的连接节点交错分布,即中部长杆31连接有中部短杆32的位置与中部长杆31连接有顶部立杆2的位置交错分布。顶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部连接框1。顶部连接框1包括与顶部立杆2固定连接的顶部长杆11以及与顶部立杆2固定连接的顶部短杆12。顶部立杆2有六根且三根一组地均匀对称的分布在三根中部长杆31上。顶部长杆11有三根,且三根顶部长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六根顶部立杆2的顶端上,顶部长杆11平行于中部长杆31。顶部短杆12有六根且均匀对称的分布在三根顶部长杆11形成的两个空隙之间,顶部短杆12平行于中部短杆32。顶部连接杆垂直于顶部短杆12且形成网框状结构。顶部连接框1的两端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中部连接框3的两端之间。顶部立杆2以及顶部短杆12均呈工字钢状,且顶部立杆2与顶部短杆12连接处的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连接块13,顶部连接块13与顶部短杆12固定连接。

一组三根的顶部立杆2中间的一根顶部立杆2上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顶部加强杆21,顶部加强杆21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一组三根顶部立杆2中间的一根顶部立杆2上,顶端固定连接在这根顶部立杆2一侧的另一顶部立杆2上,且连接在同一顶部立杆2上的两根顶部加强杆21呈开口向上的v字状设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