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粘结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3883发布日期:2021-07-06 21:1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粘结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粘结带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隧道在交通建设中越来越广泛。隧道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防水、排水工程极为重要。现有技术中,隧道内的防水板、排水板和防排水板的固定方式主要是先用热熔垫圈和固定件(如射钉)将缓冲层固定在隧道的初期支护上,然后人工将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热熔焊接于热熔垫圈上。这种铺挂固定方式存在许多的缺点。例如,在铺设过程中需采用人工逐个在热熔垫片处进行热熔焊接,施工效率低。且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在热熔焊接处易开裂,开裂处易发生渗漏,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的防排水效果难以保证。此外,隧道掌子面爆破施工时会产生冲击气流,气流冲击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的缺口易造成防水板、排水板或防排水板进一步破坏甚至掉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隧道粘结带结构,可通过粘结带结构实现隧道内防水结构的与隧道内壁的快速临时固定;且固定可靠,不容易脱离。
3.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210370715u,公开日为2017年03月15日,名称为“隧道变形缝防渗漏结构”,公开了一种隧道变形缝防渗漏结构,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框架、依次层叠设置于变形缝的出水口处的土工布、防水板以及隔离膜,在层叠的所述土工布、所述防水板以及所述隔离膜的两侧均通过粘结带密封连接,所述土工布、所述防水板以及所述隔离膜形成防水组件,所述固定框架围设于所述防水组件的外表面且用于与隧道固定连接。但是该专利中的防渗漏结构仍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隧道内防水结构铺挂固定方式,施工效率低连接不可靠的问题,提供一种隧道粘结带结构,可通过粘结带结构实现隧道内防水结构的与隧道内壁的快速临时固定;且固定可靠,不容易脱离。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隧道粘结带结构,包括公贴和母贴,公贴包括第一连接本体和钩件层,第一连接本体上设有若干个凸块,第一连接本体设置在凸块与钩件层之间,第一连接本体设有凸块的一侧设有由胶水凝结形成的胶水层,母贴包括第二连接本体和绒毛层,钩件层与绒毛层可粘接。
7.上述技术方案中,公贴与隧道的内壁固定,母贴与防水板等防水结构件固定。使用时,将第一连接本体设置有凸块的一侧涂上隧道内部结构安装时专用的胶水,再将其与隧道的内壁粘合,将母贴与防水结构件固定后,将绒毛层与钩件层接触压紧,即可实现隧道内防水结构的临时固定。所述胶水层也可以事先涂抹在第一连接本体上。凸块可以保证胶水与第一连接本体更加紧密的连接,不容易脱离。
8.作为优选,所述凸块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小口端与第一连接本体固定。所述结
构可以使第一连接本体与胶水更加紧密的连接,锥形结构使第一连接本体与胶水不容易脱离,从而使公贴与隧道内壁的可靠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凸块为鼓形结构,凸块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本体连接。所述结构可以使第一连接本体与胶水更加紧密的连接,鼓形结构使第一连接本体与胶水不容易脱离,从而使公贴与隧道内壁的可靠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钩件层、凸块和第一连接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结构可以保证公贴结构强度。
11.作为优选,所述钩件层包括若干个钩形件。所述钩形件紧密布置在第一连接本体上,钩形件成对分布,且每一对的形件的弯曲方向相对设置,能够有效增强粘结带的粘接强度。
12.作为优选,所述公贴和母贴的材料为塑料。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本体远离绒毛层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结构可以使第二连接本体与防水结构连接更加可靠稳定。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可通过粘结带结构实现隧道内防水结构的与隧道内壁的快速临时固定;(2)公贴与隧道内壁的固定可靠,不容易脱离。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公贴1、第一连接本体1.1、钩件层1.2、凸块1.3、胶水层1.4、母贴2、第二连接本体2.1、绒毛层2.2、凹槽2.3。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19.实施例1:
20.如图1所示,一种隧道粘结带结构,包括公贴1和母贴2,公贴1和母贴2的材料为塑料,公贴1包括第一连接本体1.1和钩件层1.2,第一连接本体1.1上设有若干个凸块1.3,钩件层1.2、凸块1.3和第一连接本体1.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连接本体1.1设置在凸块1.3与钩件层1.2之间,第一连接本体1.1设有凸块1.3的一侧设有由胶水凝结形成的胶水层1.4;钩件层1.2包括若干个钩形件,所述钩形件紧密布置在第一连接本体1.1上,钩形件成对分布,且每一对的形件的弯曲方向相对设置母贴2包括第二连接本体2.1和绒毛层2.2,钩件层1.2与绒毛层2.2可粘接;第二连接本体2.1远离绒毛层2.2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凹槽2.3。
21.上述技术方案中,公贴1与隧道的内壁固定,母贴2与防水板等防水结构件固定。使用时,将第一连接本体1.1设置有凸块1.3的一侧涂上隧道内部结构安装时专用的胶水,再将其与隧道的内壁粘合,将母贴2与防水结构件固定后,将绒毛层2.2与钩件层1.2接触压紧,即可实现隧道内防水结构的临时固定。所述胶水层1.4也可以事先涂抹在第一连接本体1.1上。凸块1.3可以保证胶水与第一连接本体1.1更加紧密的连接,不容易脱离。
22.实施例2:
23.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凸块1.3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小口端与
第一连接本体1.1固定。所述结构可以使第一连接本体1.1与胶水更加紧密的连接,锥形结构使第一连接本体1.1与胶水不容易脱离,从而使公贴1与隧道内壁的可靠连接。
24.实施例3:
25.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凸块1.3为鼓形结构,凸块1.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本体1.1连接。所述结构可以使第一连接本体1.1与胶水更加紧密的连接,锥形结构使第一连接本体1.1与胶水不容易脱离,从而使公贴1与隧道内壁的可靠连接。
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可通过粘结带结构实现隧道内防水结构的与隧道内壁的快速临时固定;(2)公贴1与隧道内壁的固定可靠,不容易脱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