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自卸式捞油抽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2569发布日期:2021-07-20 15:4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超重自卸式捞油抽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捞油抽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超重自卸式捞油抽子。



背景技术:

石油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的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但是石油在地壳中的储存量是有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捞油是井下施工的高难度作业项目,在捞油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捞油抽子。

现有技术中捞油抽子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配重总成、进液总成、密封总成和出液总成,配重总成包括配重管导向头,配重管导向头与配重管连接;进液总成包括进液接头,进液接头与变径接头连接;密封总成包括中心管,中心管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垫板、压环、密封皮碗、压紧螺母和锁紧螺母;出液总成包括上帽和出液阀罩,出液阀罩内连接有压帽,压帽上依次设置有阀座、阀球、挡头和挡块;配重管与进液接头连接,变径接头与中心管连接,中心管与出液阀罩连接,出液阀罩与上帽连接。使用该捞油抽子时,用钢丝拴住该捞油抽子的上部,然后将捞油抽子放置在油管中,下行程时,捞油抽子在钢丝绳重量、加重杆重量、抽子自重的作用下在油管中下行,此时,密封皮碗未受到油套环压,处于未膨胀状态,与油管间摩擦力很小,当抽子下入液面下指定深度时,油液从进液接头的孔进入抽子中心管,并且顶开阀球,进入抽子上方油管内部;上行程时,当抽子上下油压相等时,阀球关闭,密封皮碗受压膨胀,贴紧油管内壁,防止抽子上方油管中油液漏失,此时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反转,带动抽子上行,直到井口位置,完成一次捞油作业。

井下气压的变化难以控制,低产油井大部分底层压力过小,捞油作业时负压过大,造成钢丝绳拉力过大和动力不足的状况,会使卡钻或一系列井下事故等频繁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归结于现有技术中的捞油抽子不具备卸压功能,不能及时的将多余的油量卸掉。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可以及时的卸掉多余油量的捞油抽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超重自卸式捞油抽子,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捞油抽子不具备卸压功能,不能及时的将多余的油量卸掉,从而使捞油作业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反尔球安装在反尔球座上,当上行过程中油过重时,会使中心管下移,连接机构上移,最终使反尔球不再封闭卸压孔,油从卸压孔漏出去,从而可以及时的达到卸压的作用,进而可以减少捞油作业的困难程度。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超重自卸式捞油抽子,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上安装有密封皮碗,所述中心管的下部连接有进油筒,所述中心管的上端连接有弹簧压板;还包括滑动筒,所述弹簧压板可在滑动筒内滑动,所述滑动筒上开有多个出油眼孔,所述中心管上套设有位于弹簧压板与滑动筒间的吨位弹簧,所述弹簧压板上开有多个通孔,所述进油筒内从下到上依次安装有反尔球座,所述反尔球座的中部开有卸压孔,所述反尔球座的上部还设有可在进油筒内上下移动的卸压球座,所述卸压球座上安装有可封闭卸压孔的反尔球,所述卸压球座的顶面安装有穿过通孔且与滑动筒连接的连接机构。

连接机构的优选结构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在反尔球座顶面且穿过通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滑动筒的内壁连接。

所述中心管上分别安装有位于密封皮碗顶面和底面的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所述中心管上开有与密封皮碗内部连通的封闭孔。

所述中心管7上安装有上螺母(16)和下螺母17,所述上螺母(16)与上固定座13接触,下螺母17与下固定座6接触。

所述进油筒的下部还连接有配重块。

所述滑动筒的顶面还安装有担子盘,所述担子盘上开有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反尔球安装在反尔球座上,当上行过程中油过重时,会使中心管下移,连接机构上移,最终使反尔球不再封闭卸压孔,油从卸压孔漏出去,从而可以及时的达到卸压的作用,进而可以减少捞油作业的困难程度。

(2)本实用新型中将吨位弹簧设置在弹簧压板和进油筒的底部间,当卸载的油量达到一定的量后,弹簧恢复原状带动中心管上移,反尔球和卸压球座在自身重力以及油压的作用下下移并将卸压孔自动封闭,自动装置在进液过多和负压过大都能起到保护油井和设备不会受到损坏。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选用不同的吨位弹簧可以卸压不同吨位的油量,泄压比较科学的,也快捷准确。

(4)本实用新型中中心管上安装有上螺母和下螺母,上螺母与上固定座接触,下螺母与下固定座接触。通过上螺母和下螺母便于对密封皮碗的拆卸和安装,同时也便于调节密封皮碗的松紧程度。

(5)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筒的顶面还安装有担子盘,担子盘上开有连接孔,担子盘的原理就如轴承,这样钢丝与担子盘连接,钢丝转动的时候带动担子盘转动,但是捞油抽子不会转动,从而不会使钢丝缠绕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尔球封闭卸压孔时的正面剖视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尔球未封闭卸压孔时的正面剖视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b处的剖视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1配重块,2进油筒,3反尔球座,31卸压孔,4卸压球座,5连接杆,6下固定座,7中心管,71封闭孔,8滑动筒,81出油眼孔,9吨位弹簧,10弹簧压板,101通孔,11连接板,12担子盘,121连接孔,13上固定座,14密封皮碗,15反尔球,16上螺母,17下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超重自卸式捞油抽子,包括中心管7,中心管7上安装有密封皮碗14,中心管7的下部连接有进油筒2,中心管7的上端连接有弹簧压板10;还包括滑动筒8,弹簧压板10可在滑动筒8内滑动,滑动筒8上开有多个出油眼孔81,中心管7上套设有位于弹簧压板10与滑动筒8间的吨位弹簧9,弹簧压板10上开有多个通孔101,进油筒2内从下到上依次安装有反尔球座3,反尔球座3的中部开有卸压孔31,反尔球座3的上部还设有可在进油筒2内上下移动的卸压球座4,卸压球座4上安装有可封闭卸压孔31的反尔球15,卸压球座4的顶面安装有穿过通孔101且与滑动筒8连接的连接机构。

连接机构的优选结构为: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在反尔球座3顶面且穿过通孔101的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与滑动筒8的内壁连接。

优选的,中心管7上分别安装有位于密封皮碗14顶面和底面的上固定座13和下固定座6,中心管7上开有与密封皮碗14内部连通的封闭孔71。

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该捞油抽子捞油时,可以先通过钢丝拴住进油筒2的上部,然后通过常规的方式将该捞油抽子放置在油管中,下行程时,捞油抽子在钢丝重量和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在油管中下行,此时,密封皮碗14处于未膨胀状态,与油管间摩擦力很小,当抽子下入油面下指定深度时,油液进入进油管,并通过油液的压力将反尔球15向上顶开,油液从卸压孔31进入中心管7中,再从中心管7中进入进油筒2中,并从进油筒2上的出油眼孔81流出去;上行程时,反尔球15上部的压力大于下部的压力,因此反尔球15下移至将卸压孔31封闭,同时油液通过封闭孔71进入密封皮碗14内,密封皮碗14膨胀封闭住油管。

上行过程中,若油液过重时,弹簧压板10顶面的压力会大于底面的压力,油液将弹簧压板10向下压,弹簧压板10再将中心管7下压,同时由于捞油抽子向上移动,所以滑动筒8会向上移动,滑动筒8再依次带动连接板11、连接杆5、卸压球座4和反尔球15向上移动,最终使反尔球15不再封闭住卸压孔31,油液便在向下的液压下从卸压孔31流出,当流出的油液到达一定量后,吨位弹簧9会恢复原状,并带动中心管7上移,此时连接板11、连接杆5和反尔球15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再次将卸压孔31封闭住,从而完成对油液的卸压,进而可以减少捞油作业的困难程度,并减少事故的发生。

优选的,中心管7上安装有上螺母16和下螺母17,上螺母16与上固定座13接触,下螺母17与下固定座6接触。通过上螺母16和下螺母17便于对密封皮碗14的拆卸和安装,同时也便于调节密封皮碗14的松紧程度,并能对密封皮碗14起到保护作用,使密封皮碗14不受伤害。

优选的,进油筒2的下部还连接有配重块1,通过配重块1可以增加捞油抽子自身的重量,从而使该捞油抽子更容易下行到指定位置。

优选的,滑动筒8的顶面还安装有担子盘12,担子盘12上开有连接孔121,钢丝可以穿过连接孔121,并固定在担子盘12上,担子盘12的原理就如轴承,这样钢丝与担子盘12连接,钢丝转动的时候带动担子盘12转动,但是捞油抽子不会转动,从而不会使钢丝缠绕在一起。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