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1305发布日期:2022-06-29 12:2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地下隧道的支护有初期支护和后期支护,初期支护一般叫初支,就是刚开挖完采用的一些支护方式,比如围岩好的时候就简单的锚杆挂网喷锚支护,围岩不好的话就用钢拱架支护。
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 213360130 u的“一种控制红粘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包括多个钢拱架及多个锚管;多个钢拱架分别通过锚管固定在隧道围岩内壁上,锚管锚固在隧道围岩内;相邻的两钢拱架之间的隧道围岩内壁上铺设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钢拱架连接;相邻的两钢拱架设有多个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钢拱架连接,对钢筋网片固定。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而且,该实用新型通过在相邻的钢拱架之间设置钢筋网片,并通过多个连杆对钢筋网片固定并加强,能很好控制红粘土隧道围岩大变形。
4.但现有技术中,在隧道中安装初期支护时,会使用大量钢板,需要逐一将钢板运输至需要进行支护的隧道位置,才可进行组装,降低了隧道初期支护的安装效率,延迟了隧道施工的进度,且在空间有限的隧道内对初期支护拆卸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本发明在隧道需要安装初期支护时,首先沿着隧道内围岩的底部,逐一铺设导轨,并使用固定件将导轨固定在隧道内的预设位置,当隧道内的导轨铺设完成后,在导轨的外端,提前将两个护板支撑件之间组装上护板,再将两个护板支撑件和它们之间的护板,沿导轨送入隧道内,并在其到达预设位置后,将护板支撑件底部与导轨上开设的安装孔通过螺栓紧固安装,避免护板支撑件发生滑动错位,依次将在外界组装好的护板,送入隧道内并将其两侧的护板支撑件与导轨限位固定后,即可快速完成隧道内初期支护的施工,不再需要逐一将护板运输至预设地方再进行组装,且在隧道支护需要拆除时,也只需将护板支撑件与导轨之间的紧固螺栓拆除后,就可推动护板支撑件,使其携带护板,沿导轨逐一运输出隧道,简化了隧道支护的安装步骤,加快了隧道内初期支护的施工效率,且更加便于在隧道内对支护的拆除和运输出隧道的工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包括:导轨、固定件和护板支撑件,所述导轨的两端均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插孔的内侧与固定件的顶部外侧卡接,所述导轨的顶部与多个护板支撑件的底部活动安装,每两个所述护板支撑件之间均卡接有护板;所述护板支撑件包括卡件和底座,所述卡件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
卡件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侧与护板的外侧卡接,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凸块,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件,所述凸块的底部外侧与导轨的顶部内侧活动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的顶部轴心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与凸块的外侧滑动安装,所述导轨的两侧对称均匀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7.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的一端对称固定安装有连接件,所述导轨的另一端对称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贯穿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槽的一端贯穿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8.进一步的,所述卡槽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卡槽远离限位块的一侧贯穿开设有限位槽。
9.进一步的,所述凸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铲刀,所述铲刀的底部与滑槽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件的外侧贯穿开设有螺栓孔。
10.进一步的,所述凸块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均匀活动安装有多个滚轮,每个所述滚轮的底部与滑槽的上表面滚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护板包括板材和包裹网,所述板材的外侧与包裹网的内侧卡接,所述板材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侧与限位槽的内侧卡接,所述板材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侧与限位块的外侧活动安装,所述卡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荧光条。
12.进一步的,所述板材包括玻璃棉层和钢板层,所述玻璃棉层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杆件,所述钢板层的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杆件的外侧与凹槽的内侧卡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锥形杆,所述锥形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锥形杆的外侧均匀开设有多个固定槽,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螺纹连接管,所述螺纹连接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
14.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将两个护板支撑件和它们之间的护板,沿导轨送入隧道内,并在其到达预设位置后,将护板支撑件底部与导轨上开设的安装孔通过螺栓紧固安装,避免护板支撑件发生滑动错位,依次将在外界组装好的护板,送入隧道内并将其两侧的护板支撑件与导轨限位固定后,即可快速完成隧道内初期支护的施工,不再需要逐一将护板运输至预设地方再进行组装,且在隧道支护需要拆除时,也只需将护板支撑件与导轨之间的紧固螺栓拆除后,就可推动护板支撑件,使其携带护板,沿导轨逐一运输出隧道,简化了隧道支护的安装步骤,加快了隧道内初期支护的施工效率,且更加便于在隧道内对支护的拆除和运输出隧道的工作。
15.2、本发明的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当护板支撑件在隧道内的导轨上滑动时,其底部凸块的一侧铲刀,将在导轨的滑槽内对掉落的积土进行铲除,避免护板支撑件在导轨上被卡停。
16.3、本发明的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护板外侧设置的荧光条,在护板与护板支撑件组装后,会被夹在限位槽内侧,当护板背面受到掉落的泥土或石块的冲击、挤压时,护板一旦发生形变,则会将护板外侧的卡块挤出限位槽,进而将荧光条暴
露在限位槽外侧,在隧道内提醒施工人员此处有可能发生塌方的危险,也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隧道内的异常情况,避免隧道内因护板的遮挡而无法及时发现塌方的情况。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的结构 立体图;图2为一种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导轨一 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导轨另 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护板支 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护板支 撑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护板的 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a结构图;图8为一种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固定件 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一种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板材的 结构示意图。
18.图例说明:1、导轨;2、固定件;3、护板支撑件;11、插孔;4、护板;30、卡件;34、底座;301、卡槽;342、凸块;340、支撑板件;10、滑槽;13、安装孔;12、连接件;14、连接槽;120、第一连接孔;140、第二连接孔;303、限位块;302、限位槽;343、铲刀;341、螺栓孔;344、安装槽;345、滚轮;40、板材;41、包裹网;401、卡块;402、固定槽;402、荧光条;420、玻璃棉层;410、钢板层;421、杆件;411、凹槽;20、锥形杆;202、限位板;201、固定槽;203、螺纹连接管;21、限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21.实施例1请参阅图1-9所示,一种控制红黏土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初期支护装置,包括:导轨1、固定件2和护板支撑件3,导轨1的两端均开设有多个插孔11,插孔11的内侧与固定件2的顶部外侧卡接,导轨1的顶部与多个护板支撑件3的底部活动安装,每两个护板支撑件3之间均卡接有护板4,护板支撑件3包括卡件30和底座34,卡件30的底部与底座34的顶部固定安装,卡件30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301,卡槽301的内侧与护板4的外侧卡接,底座3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凸块342,底座34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件340,凸块342的底部外侧与导轨1的顶部内侧活动安装,导轨1的顶部轴心处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的内侧与凸块342的外侧滑动安装,导轨1的两侧对称均匀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3,导轨1的一端对称固定安装有连接件12,导轨1的另一端对称开设有连接槽14,连接件12的一端贯穿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0,
连接槽14的一端贯穿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40,固定件2包括锥形杆20,锥形杆2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板202,锥形杆20的外侧均匀开设有多个固定槽201,限位板2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螺纹连接管203,螺纹连接管203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21,隧道需要安装初期支护时,首先沿着隧道内围岩的底部,逐一铺设导轨1,并使用固定件2将导轨1固定在隧道内的预设位置,当隧道内的导轨1铺设完成后,在导轨1的外端,提前将两个护板支撑件3之间组装上护板4,再将两个护板支撑件3和它们之间的护板4,沿导轨1送入隧道内,并在其到达预设位置后,将护板支撑件3底部与导轨上开设的安装孔13通过螺栓紧固安装,避免护板支撑件3发生滑动错位,依次将在外界组装好的护板4,送入隧道内并将其两侧的护板支撑件3与导轨1限位固定后,即可快速完成隧道内初期支护的施工,不再需要逐一将护板4运输至预设地方再进行组装,且在隧道支护需要拆除时,也只需将护板支撑件3与导轨1之间的紧固螺栓拆除后,就可推动护板支撑件3,使其携带护板4,沿导轨1逐一运输出隧道,简化了隧道支护的安装步骤,加快了隧道内初期支护的施工效率,且更加便于在隧道内对支护的拆除和运输出隧道的工作。
22.实施例2请参阅图1-9所示,凸块34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铲刀343,铲刀343的底部与滑槽10的内侧活动连接,支撑板件340的外侧贯穿开设有螺栓孔341,凸块342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344,安装槽344的内侧均匀活动安装有多个滚轮345,每个滚轮345的底部与滑槽10的上表面滚动连接,护板4包括板材40和包裹网41,板材40的外侧与包裹网41的内侧卡接,板材40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卡块401,卡块401的外侧与限位槽302的内侧卡接,板材40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固定槽402,固定槽402的内侧与限位块303的外侧活动安装,卡块40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荧光条402,板材40包括玻璃棉层420和钢板层410,玻璃棉层42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杆件421,钢板层410的内侧开设有凹槽411,杆件421的外侧与凹槽411的内侧卡接,当护板支撑件3在隧道内的导轨1上滑动时,其底部凸块342的一侧铲刀,将在导轨1的滑槽10内对掉落的积土进行铲除,避免护板支撑件3在导轨1上被卡停;护板4外侧设置有包裹网41,使得护板4的背面受到掉落石块或泥土冲击时,不会飞溅出碎块,保护护板4正面的施工人员,护板4外侧设置的荧光条402,在护板4与护板支撑件3组装后,会被夹在限位槽302内侧,当护板4背面受到掉落的泥土或石块的冲击、挤压时,护板4一旦发生形变,则会将护板4外侧的卡块401挤出限位槽302,进而将荧光条402暴露在限位槽302外侧,在隧道内提醒施工人员此处有可能发生塌方的危险,也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隧道内的异常情况,避免隧道内因护板4的遮挡而无法及时发现塌方的情况。
2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