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51361发布日期:2021-09-25 02:35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由于地铁自身封闭空间的局限性,给地铁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地铁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会非常的严重。热浪、有毒气体等都会与人流逃生自下而上的方向一致,对于地铁中的人员疏散、逃生等特别不利。
3.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在两条单线区间隧道应设联络通道,以此来降低火灾对地铁的危害值。现在,盾构法施工已成为地铁区间隧道施工的主要工法,但是,联络通道工程量小、一般位于现况道路或地下管线之下,联络通道大多不能实施降水作业,只能采用注浆、冻结等辅助施工措施,施工安全风险较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及环境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本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解决了上述施工风险较大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包括:根据联络通道的开口直径,在已经贯通的第一盾构隧道的侧壁上选取所述联络通道的开口位置;在所述第一盾构隧道的开口位置和第二盾构隧道对应所述开口位置处预设半径范围内分别设置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其中,所述第一盾构隧道和所述第二盾构隧道为以及贯通的盾构隧道,且所述联络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盾构隧道和所述第二盾构隧道;在所述第一混凝土补块和所述第二混凝土补块的强度达到预设强度后,对所述第一混凝土补块和所述第二混凝土补块进行锚索对拉,以固定所述第一混凝土补块与所述第一盾构隧道的管片、所述第二混凝土补块与所述第二盾构隧道的管片;在所述开口位置进行钻进操作,以贯穿所述第一盾构隧道和所述第二盾构隧道;破除所述第一混凝土补块和所述第二混凝土补块并清除渣土,形成初始通道;以及对所述初始通道进行加固且在所述初始通道内安装防火门,以形成所述联络通道。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开口位置进行钻进操作包括:在所述第一盾构隧道内安装后靠系统和钻进设备;在所述开口位置处安装始发套管;其中所述始发套管靠近所述开口位置一端包括刀具;所述后靠系统和所述钻进设备驱动所述始发套管执行钻进动作;当所述始发套管钻进预设距离后,焊接第二套管与所述始发套管;所述后靠系统和所述钻进设备驱动焊接套管执行钻进动作;其中,所述焊接套管表示多根套管焊接形成的套管;以及当所述焊接套管钻进所述预设距离后,焊接后续套管与所述焊接套管,持续焊接套管直至所述始发套管到达所述第二盾构隧道的管片处。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靠系统包括千斤顶;其中,所述当所述焊接套管钻进所述预设距离后,焊接后续套管与所述焊接套管包括:当所述焊接套管剩余在所述第一盾构隧道
内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停止钻进并收缩所述千斤顶;以及焊接后续套管与所述焊接套管。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靠系统和所述钻进设备驱动焊接套管执行钻进动作包括:确定所述联络通道的基线和当前钻进动作的基点;以及基于所述基线和所述基点,确定所述当前钻进动作的钻进方向。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破除所述第一混凝土补块和所述第二混凝土补块并清除渣土包括:破除所述第一混凝土补块和所述第二混凝土补块并对套管内的土壤执行挖掘操作。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初始通道进行加固包括:对所述套管内进行注浆操作,并进行二次衬砌和设置加强环梁。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套管上包括多个预留孔;其中,所述对所述套管内进行注浆操作包括:由所述多个预留孔向所述套管的外侧注浆。
12.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在所述开口位置进行钻进操作之前,所述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盾构隧道和所述第二盾构隧道内分别安装第一止水框和第二止水框。
13.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形成初始通道之后,所述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还包括:对套管进行节点防水处理。
14.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开口位置进行钻进操作之前,所述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盾构隧道和所述第二盾构隧道进行加固操作。
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通过在已经贯通的第一盾构隧道的侧壁上选取联络通道的开口位置,在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对应开口位置处设置混凝土补块,在混凝土补块的强度达到预设强度后,对混凝土补块进行锚索对拉,以固定混凝土补块与盾构隧道的管片;然后,在开口位置进行钻进操作,以贯穿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在贯穿之后破除混凝土补块并清除渣土,形成初始通道;最后,对初始通道进行加固且在初始通道内安装防火门,以形成联络通道;利用混凝土补块和锚索对拉以保证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的强度,避免钻进过程中塌陷或沉降等施工安全问题,并且在钻进完成后破除混凝土补块,且对联络通道进行加固,以保证联络通道的强度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17.图1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钻进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0.图4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1.图5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2.图6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26.图1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包括:
27.步骤110:根据联络通道的开口直径,在已经贯通的第一盾构隧道的侧壁上选取联络通道的开口位置。
28.本方案主要针对赋存有四层地下水的线路的情况,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类似的线路的施工,其中,该四层地下水类型分别为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潜水、承压水。第一层为上层滞水,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无明显变化规律,第二层地下水为潜水,年内动态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年平均变幅约为1~2m,第三层地下水为层间潜水,年变化幅度3~4m 左右,第四层地下水为承压水,年变化幅度2~3m左右。
29.确定联络通道的开口直径,并根据该开口直径在联络通道开口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开口位置,例如可以由已贯通的右线盾构隧道作为工作面,当然,也可以选择已贯通的左线盾构隧道作为工作面。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的内径为5.8m,开口位置占主隧道的夹角为69度,比内径 5.4m的盾构隧道更能承受此开口尺寸。
30.步骤120:在第一盾构隧道的开口位置和第二盾构隧道对应开口位置处预设半径范围内分别设置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
31.其中,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为以及贯通的盾构隧道,且联络通道连通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在确定了开口位置后,先对开口位置进行一定范围的混凝土补块设置,以避免钻进机切削下来的破碎管片与整体管片不连接而散落。混凝土补块的设置必须比钻进机大,一端设置为平面,另一端设置为弧面且与主隧道弧形一致。
32.步骤130:在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的强度达到预设强度后,对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进行锚索对拉,以固定第一混凝土补块与第一盾构隧道的管片、第二混凝土补块与第二盾构隧道的管片。
33.待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的强度达到预设强度后,对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进行锚索对拉固定混凝土补块与管片,以提高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的强度。
34.步骤140:在开口位置进行钻进操作,以贯穿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
35.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完成联络通道大直径套管钻进法施工钻进机始发平台、钻进
机始发与接收密封的装置、钻进机组装并调试、后靠设备体系安装、正线隧道管片加固系统安装、套管进场等一系列施工准备,然后在开口位置进行钻进操作,以贯穿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
36.步骤150:破除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并清除渣土,形成初始通道。
37.在钻进工作完成后,破除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并且切割多余的套管使与隧道正线弧度一致,并进行套管内土壤的开挖,以形成初始通道。
38.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5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破除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并对套管内的土壤执行挖掘操作。
39.步骤160:对初始通道进行加固且在初始通道内安装防火门,以形成联络通道。
40.在初始通道内对其进行加固操作以提高联络通道的强度和安全性,并且在联络通道内安装防火门,以提高防火安全性。防火门需要具备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满足耐火稳定性、隔热性及完整性要求的功能。防火门需要具有一定耐火性的防火分隔物,防火门不仅有普通门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阻止火势蔓延或者烟雾向外扩散的作用,对蔓延的火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阻止,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人员的疏散,保证人身财产安全,本技术中的防火门尺寸为2100
×
900mm。
41.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6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对套管内进行注浆操作,并进行二次衬砌和设置加强环梁。钻进机的刀具直径是比套管直径宽20mm,钻进完成套管壁后会出现空洞。为了避免混凝土与套管之间出现空洞和疏松区,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以防出现沉降。在施作二次模筑的混凝土的前进行注浆,其中需注意控制好注浆压力,尽量使空隙密实注满浆。钻进机钻进工作完毕后,套管贯通整个联络通道进入整体接收装置后,对第一盾构隧道、第二盾构隧道与联络通道套管连接处进行注浆固定,向始发和接收端及接收装置中的预留气囊进行充气,从而可以对可能存在的空隙进行封堵。待确认所有的加固措施和封堵措施有效后,使套管与钻进机脱离,拆卸钻进机。开挖并清运套管内的土体,并进行回填注浆。对套管余出部分进行切割,使其弧度适应整个隧道且符合细部防水节点处理的要求。对联络通道和正线隧道结构的接头进行防水处理,对套管内的泥土进行清理等,最终达到不影响后续施工的程度。同时通过套管预留孔对套管壁后进行注浆,控制注浆压力,使其壁后不要出现空洞。拆除套管预留孔中的丝堵把注浆设备安装在内丝管箍上进行背后注浆。为了达到注浆要求达到注浆效果,我们选择的回填注浆的主要参数主要有注浆压力和注浆速度,其中注浆压力为0.2~ 0.5mpa,注浆速度为5~15l/min。注浆浆液选择为微膨胀水泥浆其配比为水灰比1:1。用注浆机进行注浆,初压拟为0.3mpa,终压拟为0.6mpa。待注浆管进行连接后,在注浆前先用压水试验检查一下管路是否畅通,随后开启注浆泵进行注浆。具体的,套管上包括多个预留孔,由多个预留孔向套管的外侧注浆。
42.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联络通道施工方法,采用取芯钻进,套管跟进,套管即为结构,即以钻进机装配带有刀具的首套管在联络通道开口处边钻边前进,形成套管嵌入到土壤,管内填满渣土的状态,待套管贯通后,清除套管内渣土,套管即为联络通道的初支。既不受地面环境、地下水影响,又不用考虑土体加固,整体风险相对较小,以此实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4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封闭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通过在已经贯通的第一盾构隧道的侧壁上选取联络通道的开口位置,在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对应开口位
置处设置混凝土补块,在混凝土补块的强度达到预设强度后,对混凝土补块进行锚索对拉,以固定混凝土补块与盾构隧道的管片;然后,在开口位置进行钻进操作,以贯穿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在贯穿之后破除混凝土补块并清除渣土,形成初始通道;最后,对初始通道进行加固且在初始通道内安装防火门,以形成联络通道;利用混凝土补块和锚索对拉以保证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的强度,避免钻进过程中塌陷或沉降等施工安全问题,并且在钻进完成后破除混凝土补块,且对联络通道进行加固,以保证联络通道的强度和安全性。
44.图2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钻进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140可以包括:
45.步骤141:在第一盾构隧道内安装后靠系统和钻进设备。
46.在第一盾构隧道内安装后靠系统和钻进设备,注意调整垂直与水平轴线坐标,使其与联络通道施工机械位置吻合,避免位置有过大的偏差;安装完毕进行后靠系统的调试。在地面进行钻进机的组合安装与调试,在施工作业面处进行钻进机始发平台与钻进机械的安装。安装需重点注意调整与联络通道开口位置准确性,并注意与后靠系统的契合程度。在安装完毕后,需对整套系统进行微调整并检查调试。
47.步骤142:在开口位置处安装始发套管;其中始发套管靠近开口位置一端包括刀具。
48.刀具通常设置在始发套管上,在始发套管的钻进过程中切割土壤以实现始发套管和其他套管的前进以贯穿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套管(包括始发套管)的长度为1.4m,厚度为22mm,重量为2.5t,在加工、制作、运输的过程中,为保证套管是一个正圆,在套管内部中加十字交叉的工字钢进行临时支撑。当将套管运送到施工作业面处,与上一套管进行焊接且安装在钻进机上以后方可卸除工字钢。并且需要至少提前24小时在地面进行套管表面环氧沥青漆2层,以避免套管在钻进中损坏锈腐。
49.步骤143:后靠系统和钻进设备驱动始发套管执行钻进动作。
50.利用后靠系统驱动钻进设备以带动始发套管转动和前进,即实现始发套管的钻进动作,从而实现始发套管上的刀具切割土壤。
51.步骤144:当始发套管钻进预设距离后,焊接第二套管与始发套管。
52.当始发套管钻进预设距离后,例如当其钻进至剩余20mm左右(即留在第一盾构隧道内的长度为20mm左右)后停止钻进,收缩千斤顶,焊接第二根套管与始发套管,千斤顶继续顶进。
53.步骤145:后靠系统和钻进设备驱动焊接套管执行钻进动作;其中,焊接套管表示多根套管焊接形成的套管。
54.在钻进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焊接单根套管至已经钻进的焊接套管上,以增加焊接套管的长度,并且在焊接后由后靠系统和钻进设备驱动焊接套管执行钻进动作,从而实现不断的钻进至第二盾构隧道,以实现贯穿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
55.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45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确定联络通道的基线和当前钻进动作的基点,并且基于基线和基点,确定当前钻进动作的钻进方向。在钻进机开始钻进前,要选好基线和基点,保证导向支架的精确程度。其中,基线即联络通道设计的中心线,基点即临时水准点。一定要牢靠的设置基线和基点,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导向支架不能发生
移动。尤其是基线,如果方向稍微有移动,便有可能造成特别大的误差。竖直方向的控制:控制钻进机方向的主要是千斤顶的单侧推力,它与钻进机姿态变化量间的关系非常离散,当钻进机出现下俯时,可加大下侧千斤顶的推力,当钻进机出现上仰时,可加大上侧千斤顶的推力。水平方向的控制:与竖直方向纠偏的原理是一样的,如果左偏,需加大左侧千斤顶的推进压力,如果右偏,则需加大右侧千斤顶的推进压力进行调整,进而使钻进机沿着设计平面路线方向钻进。
56.步骤146:当焊接套管钻进预设距离后,焊接后续套管与焊接套管,持续焊接套管直至始发套管到达第二盾构隧道的管片处。
57.在一实施例中,后靠系统包括千斤顶;其中,上述步骤146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当焊接套管剩余在第一盾构隧道内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停止钻进并收缩千斤顶,并且焊接后续套管与焊接套管。当焊接套管钻进预设距离后,例如当其钻进至剩余20mm左右(即留在第一盾构隧道内的长度为20mm左右)后停止钻进,收缩千斤顶,焊接后续套管与焊接套管,千斤顶继续顶进。正常钻进一段距离,钻进机切削到接近第二盾构隧道管片处,放慢钻进与顶进的速度,期间已在左线工作面对第二盾构隧道的管片联络通道开口周围进行支撑支护完毕后,进行对第二盾构隧道管片的钻进切割。
58.采用特殊设计的钻进机切削混凝土补块继而切削到隧道管片,切削钻破隧道管片后稍微放慢钻速,后靠设备系统顶进钻进机,始发套管钻进机进而切削到土壤部分,待其钻进至剩余20mm左右后停止钻进,收缩千斤顶,焊接下一个套管,千斤顶继续顶进。钻至土壤,钻速逐步由 4r/min调整到1r/min。
59.图3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步骤140之前,上述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还可以包括:
60.步骤170:在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内分别安装第一止水框和第二止水框。
61.在混凝土补块外侧进行止水框体的安装,用膨胀螺栓进行固定,止水框体比套管直径略大。止水框体的开口端一圈设置指向隧道结构的外侧的“y形橡胶密封条”装置,此密封条固定在止水箱体中是通过压条实现的。其中,在止水箱体上有一圈进水管,可以随意开合,用与切削管片时的降温。首管节进入止水框体,开始切削混凝土补块和管片,此时钻进机钻速是4r/min。在切削混凝土补块与管片的时候,通过止水框体中的水管进行降温。止水框体对切削透管片时涌出的泥沙进行阻挡,防止泥沙流失,导致整体失稳、上部沉降等。注意混凝土补块与止水框体的密合程度及整体与管片的密合与紧固程度,需检查止水框体上的止水橡胶,以防过多的泥沙溢出。
62.图4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步骤150之后,上述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还可以包括:
63.步骤180:对套管进行节点防水处理。
64.对联络通道和第一盾构隧道、第二盾构隧道结构的接头进行防水处理,对套管内的泥土进行清理等,最终达到不影响后续施工的程度。检查管片与套管之间连接的角部是否漏水,棉丝和石棉灰需捣密实,各个步骤需做达标。以达到防止渗漏水的效果。
65.图5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步骤140之前,上述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还可以包括:
66.步骤190:对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进行加固操作。
67.待套管壁后注浆进行完毕之后,达到一定标准,随后对加强环梁与二次衬砌进行施工,在二衬完成且有强度后,拆除正线管片的加固措施,清理现场。联络通道化施工完毕,土壤清理干净,套管即为联络通道结构,相当于联络通道的初支。设置二次衬砌厚度为200mm,选用c40的混凝土,按结构受力进行配筋施工。需注意和节点防水施工与加强环梁施工之间的协调关系。
68.图6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设备60包括:开口位置选取模块61,用于根据联络通道的开口直径,在已经贯通的第一盾构隧道的侧壁上选取联络通道的开口位置;混凝土补块设置模块62,用于在第一盾构隧道的开口位置和第二盾构隧道对应开口位置处预设半径范围内分别设置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锚索对拉模块63,用于在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的强度达到预设强度后,对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进行锚索对拉,以固定第一混凝土补块与第一盾构隧道的管片、第二混凝土补块与第二盾构隧道的管片;钻进操作模块64,用于在开口位置进行钻进操作,以贯穿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初始通道形成模块65,用于破除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并清除渣土,形成初始通道;联络通道形成模块66,用于对初始通道进行加固且在初始通道内安装防火门,以形成联络通道。
6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封闭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设备,通过开口位置选取模块61在已经贯通的第一盾构隧道的侧壁上选取联络通道的开口位置,混凝土补块设置模块62在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对应开口位置处设置混凝土补块,在混凝土补块的强度达到预设强度后,锚索对拉模块63对混凝土补块进行锚索对拉,以固定混凝土补块与盾构隧道的管片;然后,钻进操作模块64在开口位置进行钻进操作,以贯穿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初始通道形成模块65在贯穿之后破除混凝土补块并清除渣土,形成初始通道;最后,联络通道形成模块66对初始通道进行加固且在初始通道内安装防火门,以形成联络通道;利用混凝土补块和锚索对拉以保证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的强度,避免钻进过程中塌陷或沉降等施工安全问题,并且在钻进完成后破除混凝土补块,且对联络通道进行加固,以保证联络通道的强度和安全性。
70.在一实施例中,初始通道形成模块65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破除第一混凝土补块和第二混凝土补块并对套管内的土壤执行挖掘操作。
71.在一实施例中,联络通道形成模块66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对套管内进行注浆操作,并进行二次衬砌和设置加强环梁。
72.在一实施例中,钻进操作模块64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第一盾构隧道内安装后靠系统和钻进设备;在开口位置处安装始发套管;其中始发套管靠近开口位置一端包括刀具;后靠系统和钻进设备驱动始发套管执行钻进动作;当始发套管钻进预设距离后,焊接第二套管与始发套管;后靠系统和钻进设备驱动焊接套管执行钻进动作;其中,焊接套管表示多根套管焊接形成的套管;当焊接套管钻进预设距离后,焊接后续套管与焊接套管,持续焊接套管直至始发套管到达第二盾构隧道的管片处。
73.图7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设备60 还可以包括:止水模块67,用于在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内分别安装第一止水框和第二止水框。
7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设备60还可以包括:防水模块68,用于对套管进行节点防水处理。
7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设备60还可以包括:隧道加固模块69,用于对第一盾构隧道和第二盾构隧道进行加固操作。
76.下面,参考图8来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任一个或两者、或与它们独立的单机设备,该单机设备可以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通信,以从它们接收所采集到的输入信号。
77.图8图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78.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和存储器12。
79.处理器1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他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10中的其他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80.存储器1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 (rom)、硬盘、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11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上文所述的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以及/或者其他期望的功能。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存储诸如输入信号、信号分量、噪声分量等各种内容。
81.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13和输出装置14,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
82.在该电子设备是单机设备时,该输入装置13可以是通信网络连接器,用于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收所采集的输入信号。
83.此外,该输入设备13还可以包括例如键盘、鼠标等等。
84.该输出装置14可以向外部输出各种信息,包括确定出的距离信息、方向信息等。该输出设备14可以包括例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以及通信网络及其所连接的远程输出设备等等。
85.当然,为了简化,图8中仅示出了该电子设备10中与本技术有关的组件中的一些,省略了诸如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等的组件。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当的组件。
86.除了上述方法和设备以外,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技术各种实施例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
87.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88.此外,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技术各种实施例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
89.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

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90.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技术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91.本技术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92.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技术的等效方案。
93.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技术。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因此,本技术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94.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技术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