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顶油藏开发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4459511发布日期:2023-06-15 01:07阅读:86来源:国知局
气顶油藏开发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油藏开采,尤其涉及一种气顶油藏开发方法和一种气顶油藏开发系统。


背景技术:

1、在油藏开采技术领域中,存在气层处于油层顶部的区域,这部分区域被称为油气区气顶油藏,目前技术中仅仅是在油层区域中采集油藏,在气层区域中采集气藏,对油气区气顶油藏目前技术中的处理方式大多为闲置处理,导致气顶油藏无法被开采,油藏开采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顶油藏开发方法。

3、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气顶油藏开发系统。

4、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气顶油藏开发方法,包括:

5、基于测井信息和地震质料,确定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信息;

6、基于所述沉积微相信息对所述目的层段进行物性条带划分,获取优质物性条带和劣质物性条带;

7、在所述目的层段内的优质物性条带设置第一菱形井网;

8、在所述目的层段内的劣质物性条带设置第二菱形井网;

9、其中,所述第一菱形井网的短轴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菱形井网的短轴长度。

1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测井信息和地震质料,确定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信息的步骤包括:

11、基于测井记录和录井质料,确定所述目的层段的岩心沉积特征;

12、基于所述岩心沉积特征和区域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岩相与测井曲线特征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13、基于测井曲线和地震质料,建立波形属性与测井曲线特征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14、基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信息。

1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岩心沉积特征和区域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岩相与测井曲线特征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

16、基于测井记录和录井质料,获取自然伽马、光电吸收截面指数、补偿密度和补偿中子孔隙度,作为测井相分析原始曲线;

17、基于所述测井相分析原始曲线,建立岩相与测井曲线特征之间的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1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测井相分析原始曲线,建立岩相与测井曲线特征之间的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

19、

20、其中,sdn为第一对应关系,为补偿中子孔隙度,ρc为补偿密度。

2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测井曲线和地震质料,建立波形属性与测井曲线特征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

22、基于地震剖面上波组的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频率、几何外形进行地震相分析,获取地震分析数据;

23、基于所述地震分析数据和测井曲线特征,建立初始对应关系;

24、通过聚类分析处理所述初始对应关系,获取波形属性与测井曲线特征之间的所述第二对应关系。

2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信息的步骤包括:

26、将时间域的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转换为频率域的第二对应关系;

27、对所述频率域的第二对应关系进行地震信号差值,结合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生成地震相图;

28、基于所述地震相图,确定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信息。

2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时间域的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转换为频率域的第二对应关系是通过如下公式实现的:

30、

31、其中,a(f)为插值函数值,an为频率域信号;n为离散点号;δf为频率域采样间隔;f为待插值点处频率值;i是虚数单位。

3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沉积微相信息对所述目的层段进行物性条带划分,获取优质物性条带和劣质物性条带的步骤包括:

33、将所述沉积微相信息中与河道对应的区域作为优质物性条带;

34、将所述沉积微信信息中与河道间向对应的区域作为劣质物性条带。

3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菱形井网的长轴方向沿着所述河道的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菱形井网的短轴方向垂直于所述河道的方向。

3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目的层段中确定油气区;

37、基于所述第一菱形井网和所述第二菱形井网的注入井注入驱替液体,以形成注入屏障,切断油区与气区的混相通道;

38、基于所述第一菱形井网和所述第二菱形井网的采出井,通过间注间采的方式采集油气区内的油藏。

3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菱形井网和所述第二菱形井网的采出井,通过间注间采的方式采集油气区内的油藏的步骤包括:

40、明确所述目的层段中油气区与气区的油气边界;

41、选取所述第一菱形井网和所述第二菱形井网中与油气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的采出井采集所述油气区内的油藏。

4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油气区的油藏完成采集之后,通过所述采出井采集所述油气区内的气藏。

4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气顶油藏开发方法还包括:

44、调节所述注入井的注入量和所述采出井的采集量,使得油气区的油气界面平衡。

4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所述注入井的注入量和所述采出井的采集量,使得油气区的油气界面平衡的步骤包括:

46、基于生产记录和测试记录,建立多相渗流理论平衡模型;

47、基于所述多相渗流理论平衡模型,确定注入和举升参数。

4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生产记录和测试记录,建立多相渗流理论平衡模型的步骤包括:

49、通过下式建立所述多相渗流理论平衡模型:

50、

51、

52、

53、其中,为势函数的变化量,为纵向位移变化量,γ为作用在流动单元点上力,γc为使单元流体稳定的力,δγ为油气容重差,k为渗透率,μ为油的粘度,为势函数,p为作用在单元上的力,γg为动用半径,z为纵向位移,q为极限产油量,he为动用厚度,为射孔的射开程度,μ0为原油地层条件下粘度。

5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菱形井网中长轴距离与短轴的距离比大于或等于1.5。

5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菱形井网中短轴的距离为300 m至400m。

5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气顶油藏开发系统,包括:

57、确认单元,所述确认单元用于基于测井信息和地震质料,确定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信息;

58、划分单元,所述划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沉积微相信息对所述目的层段进行物性条带划分,获取优质物性条带和劣质物性条带;

59、绘制单元,所述绘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目的层段内的优质物性条带设置第一菱形井网;

60、所述绘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目的层段内的劣质物性条带设置第二菱形井网;

61、其中,所述第一菱形井网的短轴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菱形井网的短轴长度。

62、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顶油藏开发方法先基于测井信息和地震质料来驱动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信息,在基于沉积微相信息对目的层段的物性进行划分,划分出优质物性条带和劣质特性条带,针对目的层段内与优质物性条带对应的区域设置第一菱形井网,针对目的层段与劣质物性条带对应的区域设置第二菱形井网,如此设置即可基于第一菱形井网和第二菱形井网对气顶油藏中的油藏进行采集,通过第一菱形井网和第二菱形井网的设置,使得井网能够与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信息相匹配,使得井网中的注入井能够切断油区与气区混相通道,向上抑制气顶膨胀,防止气窜;向下提供水驱能量,提高气顶油藏开发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