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砂-岩交接地层的组合支护结构

文档序号:26895865发布日期:2021-10-09 12:39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砂-岩交接地层的组合支护结构
一种适用于砂

岩交接地层的组合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组合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砂

岩交接地层的组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风积沙是经风力搬运形成的松散堆积物。我国风积沙分布范围广泛,尤其是在戈壁沙漠地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是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部分西藏地区风积沙现象明显。其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差,隧道开挖后,若支护不及时,围岩变将产生较大变形,影响施工安全。风积沙暗洞施工多采用分部开挖+超前支护方式修筑隧道,超前支护多为大管棚或超前水平旋喷桩。同时由于风积沙松散的缘故,隧道开挖要尽量避免对围岩的扰动,因此开挖方式采常用机械开挖。但岩石地层其围岩抗剪强度相对于土和沙地层较高,围岩的自稳性较高,一般不用大管棚和超前水平旋喷桩,且可以采用控制爆破的方式开挖隧道。因此在砂

岩交接处将涉及施工工序的变换。
3.在我国西藏地区,风积沙具有埋深较浅的特性,一般不超过40m左右,且多位于隧道的进出口位置。隧道穿越这样的地层时,常会遇到砂

岩交接的情况,若交接处支护结构处理不当,容易导致交接处支护强度低,后期易出现一定的衬砌变形大、开裂等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风积沙地层中与岩石交接处隧道的施工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砂

岩交接地层的组合支护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砂

岩交接地层的组合支护结构,采用三段式的支护结构,分别为:
6.风积沙地层段:采用超前水平旋喷桩进行支护。
7.砂

岩地层交接段:在掌子面推进到风积沙地层段末端临近岩石地层段侧1

2米段搭接钢架形成搭接段,将超前小导管一端焊接在钢架上,另一端打入岩石段地层。
8.岩石地层段: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支护。
9.进一步的,在风积沙地层段,在掌子面打入玻璃纤维锚杆。
10.进一步的,钢架采用两榀型钢钢架。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2.1、风积沙地层段开挖前先施工风积沙地层段超前水平旋喷桩,然后在超前水平旋喷桩的保护下分部开挖隧道,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13.2、组合支护结构设置搭接段,风积沙与岩石的交接处采用两榀型钢钢架作为搭接,钢架置于风积沙地层段末端临近岩石地层段侧,将岩石地层段采用超前小导管焊接与钢架上,以保证搭接处有足够的重叠长度和强度。
14.3、岩石地层段施工时先施工超前小导管,然后在此支护下分部开挖隧道,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同时开挖方式有机械开挖转为控制爆破开挖,保证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风积沙地层段支护结构以及施工图。
16.图2为砂

岩地层交接段支护结构以及施工图。
17.图3为岩石地层段支护结构以及施工图。
18.图中:1

超前旋喷桩;2

钢架;3

隧道开挖方向;4

玻璃纤维锚杆;5

掌子面;6

超前小导管,7



岩交接面;8搭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砂

岩交接地层的组合支护结构,采用三段式的支护结构,分别为:
21.风积沙地层段(如图1所示):采用超前水平旋喷桩1进行支护。
22.砂

岩地层交接段(如图2所示):在掌子面5推进到风积沙地层段末端临近岩石地层段侧1

2米段搭接钢架2形成搭接段8,将超前小导管6一端焊接在钢架2上,另一端打入岩石段地层。
23.岩石地层段(如图3所示):采用超前小导管6进行支护。
24.进一步的,在风积沙地层段,在掌子面5打入玻璃纤维锚杆4。
25.进一步的,钢架2采用两榀型钢钢架。
26.本实用新型组合支护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
27.1、风积沙地层段开挖前先施工风积沙地层段超前水平旋喷桩1,然后在超前水平旋喷桩1的保护下分部开挖隧道,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28.2、隧道掌子面5推进到离岩石地层段1

2米时,施工搭接段8型钢钢架2,然后再施工超前小导管6,小导管一端焊接在钢架上,另一端打入岩石段地层,保证搭接段8的超前支护强度,然后在此支护下分部开挖隧道。
29.3、掌子面5通过搭接段8进入岩石地层段后,施工方式改为分部开挖+超前小导管支护6,施工时先施工超前小导管6,然后在此支护下分部开挖隧道,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同时开挖方式由机械开挖转为控制爆破开挖,保证施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砂

岩交接地层的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三段式的支护结构,分别为:风积沙地层段:采用超前水平旋喷桩(1)进行支护;砂

岩地层交接段:在掌子面(5)推进到风积沙地层段末端临近岩石地层段侧1

2米段搭接钢架(2)形成搭接段(8),将超前小导管(6)一端焊接在钢架(2)上,另一端打入岩石段地层;岩石地层段:采用超前小导管(6)进行支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砂

岩交接地层的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积沙地层段,在掌子面(5)打入玻璃纤维锚杆(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砂

岩交接地层的组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2)采用两榀型钢钢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砂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儒 赵生杰 孔超 严俊 杨志君 马凯蒙 郑宗溪 杨瞻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1.06
技术公布日:2021/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