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02276发布日期:2021-11-03 13:4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前探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


背景技术:

2.在掘进迎头工作中,迎头在放完炮或者切割后没有支护的情况下,顶上的浮矸活石易掉落,顶板破碎较严重的地方更危险,会造成人员伤亡。为了防止岩石的掉落,暂时维护围岩稳定和保障工作面安全,用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前探梁梁架可以起到临时支护的作用,挡住迎头顶上没有支护的地方,防止顶上破碎散落及顶板裂开受压,然而市面上各种的井下前探梁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417570u所公开的防尘前探梁,其虽然实现了保证了迎头临时支护的安全,又实现了全封闭降尘,使用效果好,但是并未解决现有的井下前探梁还存在的问题:强度不够,且前探梁之间不方便进行拼接,在前探梁使用时,每个前探梁均为独立的,在一个前探梁出现问题时,其他的前探梁起不到辅助支撑的作用,降低了安全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连接板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连接板之间呈工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对称设置有第三弧面,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对称设置有第四弧面,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开设有供所述插块插接的凹槽,所述凹槽的顶板位于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板,所述凹槽的底板位于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下表面。
6.优选的,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设置为6cm,且所述第二弧面和所述第一弧面的结构相同。
7.优选的,所述第三弧面的半径设置为12cm,且所述第四弧面和所述第三弧面的结构相同。
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连接板之间的高度为130cm,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下表面之间的厚度均为18cm,所述连接板的左右表面之间厚度为20cm。
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开设有通孔。
10.优选的,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套接在所述紧固螺栓上。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连接板均设置为高分子材料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能够增加井下前探梁的整体强度,增加了安全性。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插块,另一侧设置凹槽,使两组前探梁之间能够进行拼接,并通过紧固螺栓穿过螺纹孔再配合螺母固定,从而方便前探梁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在一组前探梁支撑出现问题时,其他的前探梁能够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连接板;4、第一弧面;5、第二弧面;6、第三弧面;7、第四弧面;8、插块;9、螺纹孔;10、凹槽;11、第一定位板;12、第二定位板;13、紧固螺栓;14、螺母;15、通孔;16、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板分实施例,而不是全板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和连接板3,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和连接板3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和连接板3之间呈工型结构,第一支撑板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弧面4,第二支撑板2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弧面5,第一支撑板1与连接板3之间对称设置有第三弧面6,第二支撑板2与连接板3之间对称设置有第四弧面7,连接板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插块8,插块8上开设有螺纹孔9,连接板3的另一端开设有供插块8插接的凹槽10,凹槽10的顶板位于连接板3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板11,凹槽10的底板位于连接板3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板12,第一定位板11与第二定位板12之间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3,紧固螺栓1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4,螺母14设置在第二定位板12的下表面。
22.为了增加支撑强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弧面4的半径设置为6cm,且第二弧面5和第一弧面4的结构相同。
23.为了增加支撑强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三弧面6的半径设置为12cm,且第四弧面7和第三弧面6的结构相同。
24.为了方便使用,更好的在井下配合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支撑板1、第二
支撑板2和连接板3之间的高度为130cm,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上下表面之间的厚度均为18cm,连接板3的左右表面之间厚度为20cm。
25.为了降低重量,且不影响支撑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上均开设有通孔15。
26.为了使紧固螺栓13与螺母14固定的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螺母14与第二定位板12之间设置有垫片16,垫片16套接在紧固螺栓13上。
27.为了方便加工,减轻重量,增加强度,防腐蚀,防静电,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和连接板3均设置为高分子材料板。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弧面4、第二弧面5、第三弧面6和第四弧面7,能够增加井下前探梁的整体强度,增加了安全性;通过在连接板3的一侧设置插块8,另一侧设置凹槽10,使两组前探梁之间能够进行拼接,并通过紧固螺栓13穿过螺纹孔9再配合螺母14固定,从而方便前探梁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在一组前探梁支撑出现问题时,其他的前探梁能够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和连接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二支撑板(2)和所述连接板(3)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二支撑板(2)和所述连接板(3)之间呈工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弧面(4),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弧面(5),所述第一支撑板(1)与所述连接板(3)之间对称设置有第三弧面(6),所述第二支撑板(2)与所述连接板(3)之间对称设置有第四弧面(7),所述连接板(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插块(8),所述插块(8)上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连接板(3)的另一端开设有供所述插块(8)插接的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顶板位于所述连接板(3)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板(11),所述凹槽(10)的底板位于所述连接板(3)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板(12),所述第一定位板(11)与所述第二定位板(12)之间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3),所述紧固螺栓(1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4),所述螺母(14)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板(12)的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4)的半径设置为6cm,且所述第二弧面(5)和所述第一弧面(4)的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弧面(6)的半径设置为12cm,且所述第四弧面(7)和所述第三弧面(6)的结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二支撑板(2)和所述连接板(3)之间的高度为130cm,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上下表面之间的厚度均为18cm,所述连接板(3)的左右表面之间厚度为2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上均开设有通孔(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14)与所述第二定位板(12)之间设置有垫片(16),所述垫片(16)套接在所述紧固螺栓(13)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二支撑板(2)和所述连接板(3)均设置为高分子材料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井下前探梁,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连接板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连接板之间呈工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对称设置有第三弧面,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对称设置有第四弧面,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开设有供所述插块插接的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能够增加井下前探梁的整体强度,增加了安全性。增加了安全性。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华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中泰吊索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30
技术公布日:2021/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