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非再生溶液的气田单井液体脱硫系统

文档序号:28666633发布日期:2022-01-26 21:2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非再生溶液的气田单井液体脱硫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脱硫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非再生溶液的气田单井液体脱硫系统。


背景技术:

2.天然气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它主要存在于油田和天然气田,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天然气主要用途是作燃料,可制造炭黑、化学药品和液化石油气,由天然气生产的丙烷、丁烷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
3.天然气脱硫的方法比较多,主要包括湿法脱硫技术、干法脱硫技术、气体膜分离法脱硫技术、微生物脱硫技术等,天然气原料在进行脱硫时,往往需要对天然气原料中的硫化氢的含量进行检测,现有的天然气原料中硫化氢含量的检测仅具有检测功能,无法提前对天然气原料中的硫化氢进行初步处理,因此后期在天然气原料中的硫化氢进行分离时,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处理的工作效率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再生溶液的气田单井液体脱硫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非再生溶液的气田单井液体脱硫系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非再生溶液的气田单井液体脱硫系统,包括气液分离罐、气液分离器、二氧化碳发生器、控制器和三通电磁阀;
6.其中,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内部一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内部另一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
7.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一侧设置有分离器出气口、分离器第二进气口和分离器出水口,所述气液分离器上的分离器第一进气口内连通有原料进气口,所述原料进气口的一端贯穿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一侧;
8.其中,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的一端与所述分离器出气口的一端连通,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的另一端连通有硫化氢检测仪,所述硫化氢检测仪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硫化氢检测仪的一端连通有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的一端贯穿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另一侧;
9.其中,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气液分离罐的一侧上,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单片机;
10.其中,所述三通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通气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三通电磁阀的底端通过回流管道与所述分离器第二进气口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流管道的一端贯穿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另一侧。
11.优选的,所述气液分离罐内固定安装有水净化器,所述水净化器的顶部与所述分离器出水口的一端连通,所述水净化器的底部设置有净水排水口,所述净水排水口上连通有阀门。
12.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内还设有通信模块和定位模块,且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定位模块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数据接收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硫化氢检测仪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电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所述三通电磁阀的电控端连接。
13.优选的,所述通信模块上设置有包括蓝牙模块、lora通信模块、nb-iot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和5g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定位模块上设置有包括gps定位模块或北斗定位模块中的一种。
14.优选的,所述气液分离罐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开放窗口和第一通孔,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另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套接在所述原料进气口的一端上,所述第二通孔套接在所述通气管道的一端上,所述第三通孔套接在所述回流管道的一端上。
15.优选的,所述原料进气口上连通有电磁阀。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气液分离罐内固定安装了气液分离器,能够有效的将天然气原料中的水分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的天然气经过二氧化碳发生器后,天然气中的硫化氢与二氧化碳初步的反应,硫化氢会然气进行脱硫,降低了后期处理天然气中的硫化氢的工作强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后期处理天然气的工作效率;
18.2、本技术方案中,在硫化氢检测仪的一端连通有三通电磁阀,当大批量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含量过高时,硫化氢检测仪会将数据信息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会控制三通电磁阀将下侧的通口打开,之后硫化氢超标的天然气会通过回流管道返回到气液分离器,然后在进行分离和经过二氧化碳发生器进行反应,提高了硫化氢初步处理的效果;
19.3、本技术方案中,在气液分离罐内安装水净化器,水净化器的一端与分离器出水口连通,这样能够将分离出来的水进行净化,节约水资源,可以再次利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非再生溶液的气田单井液体脱硫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非再生溶液的气田单井液体脱硫系统的图1中a部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非再生溶液的气田单井液体脱硫系统的图1中b部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非再生溶液的气田单井液体脱硫系统的图1中c部放大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非再生溶液的气田单井液体脱硫系统的控制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气液分离罐;2、第一支撑板;3、开放窗口;4、气液分离器;5、原料进气口;
50、电磁阀;6、分离器第一进气口;7、分离器出气口;8、二氧化碳发生器;9、分离器第二进气口;10、分离器出水口;11、控制器;110、单片机;111、通信模块;112、定位模块;12、水净化器;13、净水排水口;14、阀门;15、三通电磁阀;16、回流管道;17、第一通孔;18、第二支撑板;19、硫化氢检测仪;20、第二通孔;21、通气管道;22、第三通孔;23、第三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实施例一
28.参照图1-图5,一种基于非再生溶液的气田单井液体脱硫系统,包括气液分离罐1、气液分离器4、二氧化碳发生器8、控制器11和三通电磁阀15;
29.其中,气液分离罐1的内部一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气液分离罐1的内部另一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8和第三支撑板23。
30.其中,气液分离器4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2上,气液分离器4的一侧设置有分离器出气口7、分离器第二进气口9和分离器出水口10,气液分离器4上的分离器第一进气口6内连通有原料进气口5,原料进气口5的一端贯穿于气液分离罐1的一侧。
31.其中,二氧化碳发生器8固定安装在第三支撑板23上,二氧化碳发生器8的一端与分离器出气口7的一端连通,二氧化碳发生器8的另一端连通有硫化氢检测仪19,硫化氢检测仪19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板18上,硫化氢检测仪19的一端连通有通气管道21,通气管道21的一端贯穿于气液分离罐1的另一侧。
32.其中,控制器11固定安装在气液分离罐1的一侧上,控制器11内设置有单片机110。
33.其中,三通电磁阀15的一端与通气管道21的一端连通,三通电磁阀15的底端通过回流管道16与分离器第二进气口9的一端连通,回流管道16的一端贯穿于气液分离罐1的另一侧。
34.实施例二
3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参照图1,气液分离罐1内固定安装有水净化器12,水净化器12的顶部与分离器出水口10的一端连通,水净化器12的底部设置有净水排水口13,净水排水口13上连通有阀门14,在气液分离罐1内安装水净化器12,水净化器12的一端与分离器出水口10连通,这样能够将分离出来的水进行净化,节约水资源,可以再次利用,参照图5,控制器11内还设有通信模块111和定位模块112,且通信模块111和定位模块112分别通过导线与单片机110电性连接,单片机110可采用stc89c52rc8051芯片mcu电子stc15w408as元器件,单片机110的数据接收端通过导线与硫化氢检测仪19的数据输出端连接,单片机110的电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三通电磁阀15的电控端连接,参照图5,通信模块111上设置有包括蓝牙模块、lora通信模块、nb-iot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和5g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通过通信模块111能够远程对控制器11上数据进行监控和调试,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操作更加便捷,定位模块112上设置有包括gps定位模块或北斗定位模块中的一种,能够快速定位到该装置的位置,维修检查更加方便,参照图1-图4,气液分离罐1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开放窗口3和第一通孔17,气液分离罐1的另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20和第三
通孔22,第一通孔17套接在原料进气口5的一端上,第二通孔20套接在通气管道21的一端上,第三通孔22套接在回流管道16的一端上,这样方便了原料进气口5、回流管道16和通气管道21贯穿于气液分离罐1的外壁,参照图1,原料进气口5上连通有电磁阀50,在气液分离罐1内的设备进行检修时,能够停止对气液分离罐1内进行输送天然气原料。
36.工作原理:通过在气液分离罐1内固定安装了气液分离器4,天然气原料进入到气液分离器4内经过离心力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后的天然气经过二氧化碳发生器8后,天然气中的硫化氢与二氧化碳初步的反应,硫化氢会会天然气进行脱硫,工作人员需要定期的处理二氧化碳发生器8内的沉淀物,在硫化氢检测仪19的一端连通有三通电磁阀15,当大批量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含量过高时,硫化氢检测仪19会将数据信息传递给单片机110,单片机110会控制三通电磁阀15将下侧的通口打开,之后硫化氢超标的天然气会通过回流管道16返回到气液分离器4,然后在进行离心分离和经过二氧化碳发生器8进行反应,在气液分离罐1内安装水净化器12,水净化器12的一端与分离器出水口10连通,这样能够将分离出来的水进行净化,节约水资源,可以再次利用。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