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72676发布日期:2022-03-09 10:12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砂管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


背景技术:

2.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防砂管柱,现有技术中完井防砂工艺的防砂管柱依靠管柱的自身重力克服浮力及套管的摩擦阻力而下入,防砂管柱在下钻至设计位置前,如遇复杂情况,处理措施单一,只能采取上提、下放活动管柱、小排量循环来解除,由于坐封工具不允许承受扭矩,或仅能承受也是非常有限的扭矩,无法处理复杂情况,且效果不理想,为此,公开号为cn103573226b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其有益效果为,防砂管柱底部具有旋转功能,适合于大位移水平井、井眼轨迹差、易塌井、易缩径的井,利于钻具顺利通过复杂井段;
3.但该实用新型专利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缺点,防砂管柱底部的钻头在安装后,需要放置在井下,无法取出,当钻头出现损坏时,维护成本较高,且外管柱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连接稳定性较差,不利于内管柱的放置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具有安装稳定好和易于维护使用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包括外管柱,所述外管柱内部套设有内管柱,所述内管柱底端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底端安装有钻头,所述连接柱底端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安装有液压马达,所述连接柱底端边部开设有限位滑孔,所述限位滑孔内壁顶端开设有限位储油腔室,所述限位储油腔室内部安装有环形限位活塞板,所述环形限位活塞板底端设置有环形限位滑板;
6.所述钻头顶端边部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内壁底端开设有调节腔室,所述调节腔室内壁底端等距开设有限位卡孔,所述调节腔室内壁底端靠近限位卡孔处等距安装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卡孔内部安装有调节支撑柱,所述调节支撑柱顶端安装有环形调节板,所述调节支撑柱底端连接有清洁转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管柱内壁顶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内槽,所述内管柱外壁底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外槽,所述连接柱顶端中部开设有连接卡槽,所述第一连接内槽的内径和连接卡槽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内槽内壁、第一连接外槽内壁和连接卡槽内壁均开设有连接螺纹,所述内管柱和连接柱之间以及相邻两个内管柱之间均通过螺纹啮合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槽内壁顶端中部开设有第一进油孔,所述限位储油腔室内壁顶端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油孔。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钻头顶端
中部开设有安装卡槽,所述液压马达转轴端位于安装卡槽内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滑孔的横截面尺寸和限位卡槽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环形限位滑板的横截面尺寸和限位卡槽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环形限位滑板底端连接有环形调节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钻头外壁底部等距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清洁转板一端顶部设置有调节卡块,所述调节卡块顶端中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部铰接连接有调节支撑柱。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管柱外壁顶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外槽,所述外管柱内壁底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内槽,所述外管柱顶端边部开设有固定滑槽,所述固定滑槽内壁底端开设有固定储油腔室,所述固定储油腔室内部安装有环形固定活塞板,所述环形固定活塞板顶端设置有环形固定卡板,所述外管柱内壁顶部等距开设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内壁一侧开设有挤压储油腔室,所述挤压储油腔室内部安装有t型挤压凸块,所述t型挤压凸块一侧安装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储油腔室内壁顶端一侧开设有导油孔,所述第二连接内槽内壁顶端边部开设有固定卡槽。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外槽内壁和第二连接内槽内壁均开设有固定螺纹,相邻两个所述外管柱之间通过螺纹啮合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卡槽的横截面尺寸和环形固定卡板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环形固定卡板一端位于固定卡槽内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储油腔室和挤压储油腔室之间通过导油孔连接,所述挤压储油腔室内部、导油孔内部和固定储油腔室内部均储存有液压油。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第二连接外槽和第二连接内槽的配合使用,可以对相邻两个外管柱之间进行组装连接,通过内管柱以及固定滑槽、固定储油腔室、环形固定卡板、环形固定活塞板、挤压槽、挤压储油腔室、t型挤压凸块、挤压弹簧、导油孔和固定卡槽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相邻两个外管柱之间的连接进行反顶,通过反顶的设计,可以提高相邻两个外管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密封性能,便于多个外管柱拼接后的稳定使用,有利于提高外管柱的使用性能。
18.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调节腔室、限位卡孔、环形调节板、调节支撑柱、限位弹簧、收纳槽和调节卡块的配合使用,可以对清洁转板进行展开,通过使用清洁转板,可以增大钻头的作业面积,使钻头能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通过往第二进油孔内部注入液压油以及限位滑孔、限位储油腔室、环形限位活塞板、环形限位滑板、限位卡槽、调节腔室、限位卡孔、环形调节板和调节支撑柱的配合使用,可以将清洁转板转动到收纳槽内部,实现对清洁转板的存放,通过收纳清洁转板,可以降低钻头的放入以及取出难度,便于工作人员对钻头的后续检修维护,通过往第一进油孔内部注入液压油以及液压马达的配合使用,可以使钻头转动,便于钻头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钻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管柱的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钻头的安装剖视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调节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外管柱的剖视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7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7中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外管柱;2、内管柱;3、连接柱;4、钻头;5、第一连接内槽;6、第一连接外槽;7、连接卡槽;8、安装槽;9、液压马达;10、安装卡槽;11、第一进油孔;12、限位滑孔;13、限位储油腔室;14、第二进油孔;15、环形限位活塞板;16、环形限位滑板;17、限位卡槽;18、调节腔室;19、限位卡孔;20、环形调节板;21、调节支撑柱;22、限位弹簧;23、收纳槽;24、清洁转板;25、调节卡块;26、第二连接外槽;27、第二连接内槽;28、固定滑槽;29、固定储油腔室;30、环形固定卡板;31、环形固定活塞板;32、挤压槽;33、挤压储油腔室;34、t型挤压凸块;35、挤压弹簧;36、导油孔;37、固定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
32.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完井防砂工艺及其防砂管柱,包括外管柱1,外管柱1内部套设有内管柱2,内管柱2底端安装有连接柱3,内管柱2内壁顶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内槽5,内管柱2外壁底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外槽6,连接柱3顶端中部开设有连接卡槽7,第一连接内槽5的内径和连接卡槽7的内径相同,第一连接内槽5内壁、第一连接外槽6内壁和连接卡槽7内壁均开设有连接螺纹,内管柱2和连接柱3之间以及相邻两个内管柱2之间均通过螺纹啮合连接,降低了相邻内管柱2之间的拼接难度以及内管柱2与连接柱3之间的拼接难度,便于工作人员对内管柱2以及连接柱3的组装使用,连接柱3底端安装有钻头4,连接柱3底端中部开设有安装槽8,安装槽8内部安装有液压马达9,连接柱3底端边部开设有限位滑孔12,限位滑孔12内壁顶端开设有限位储油腔室13,限位储油腔室13内部安装有环形限位活塞板15,安装槽8内壁顶端中部开设有第一进油孔11,限位储油腔室13内壁顶端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油孔14,便于液压马达9和环形限位活塞板15的使用,环形限位活塞板15底端设置有环形限位滑板16。
33.钻头4顶端中部开设有安装卡槽10,液压马达9转轴端位于安装卡槽10内部,降低
了钻头4的转动难度,便于钻头4的使用,钻头4顶端边部开设有限位卡槽17,限位卡槽17内壁底端开设有调节腔室18,调节腔室18内壁底端等距开设有限位卡孔19,调节腔室18内壁底端靠近限位卡孔19处等距安装有限位弹簧22,限位卡孔19内部安装有调节支撑柱21,调节支撑柱21顶端安装有环形调节板20,限位滑孔12的横截面尺寸和限位卡槽17的横截面尺寸相同,环形限位滑板16的横截面尺寸和限位卡槽17的横截面尺寸相同,环形限位滑板16底端连接有环形调节板20,便于环形调节板20的使用,调节支撑柱21底端连接有清洁转板24,钻头4外壁底部等距开设有收纳槽23,清洁转板24一端顶部设置有调节卡块25,调节卡块25顶端中部开设有卡接槽,卡接槽内部铰接连接有调节支撑柱21,便于清洁转板24的调节使用。
34.外管柱1外壁顶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外槽26,外管柱1内壁底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内槽27,第二连接外槽26内壁和第二连接内槽27内壁均开设有固定螺纹,相邻两个外管柱1之间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便于相邻外管柱1之间的拼接安装,外管柱1顶端边部开设有固定滑槽28,固定滑槽28内壁底端开设有固定储油腔室29,固定储油腔室29内部安装有环形固定活塞板31,环形固定活塞板31顶端设置有环形固定卡板30,外管柱1内壁顶部等距开设有挤压槽32,挤压槽32内壁一侧开设有挤压储油腔室33,挤压储油腔室33内部安装有t型挤压凸块34,t型挤压凸块34一侧安装有挤压弹簧35,挤压储油腔室33内壁顶端一侧开设有导油孔36,第二连接内槽27内壁顶端边部开设有固定卡槽37,固定卡槽37的横截面尺寸和环形固定卡板30的横截面尺寸相同,环形固定卡板30一端位于固定卡槽37内部,可以对相邻两个外管柱1之间进行连接,可以提高外管柱1使用时的密封性能,固定储油腔室29和挤压储油腔室33之间通过导油孔36连接,挤压储油腔室33内部、导油孔36内部和固定储油腔室29内部均储存有液压油,便于工作人员对环形固定卡板30位置的调节使用。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工作人员将外管柱1下放到井下,之后工作人员在该外管柱1顶部继续拼接增加的外管柱1,用以增加井下外管柱1的数量,以到达更好的防护效果,然后工作人员在内管柱2底部安装连接柱3,并在连接柱3底部安装钻头4,随后工作人员将安装钻头4的内管柱2放入外管柱1内部,并在内管柱2顶部继续拼装增加的内管柱2,使的钻头4进入到井下;
36.内管柱2在外管柱1内部移动的过程中,会逐渐接触到t型挤压凸块34,并对t型挤压凸块34进行挤压,使的t型挤压凸块34进入到挤压储油腔室33内部,t型挤压凸块34移动的过程中会对挤压储油腔室33内部的液压油进行挤压,使的液压油通过导油孔36进入到固定储油腔室29内部,并推动环形固定活塞板31向上移动,环形固定活塞板31向上移动推动环形固定卡板30向上移动,使的环形固定卡板30顶部进入到相邻外管柱1的固定卡槽37内部,对相邻两个外管柱1之间的连接进行反顶,用以提高相邻两个外管柱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密封性能,便于多个外管柱1拼接后的稳定使用,有利于提高外管柱1的使用性能;
37.通过调节腔室18、限位卡孔19、环形调节板20、调节支撑柱21、限位弹簧22、收纳槽23和调节卡块25的配合使用,可以对清洁转板24进行展开,通过使用清洁转板24,可以增大钻头4的作业面积,使钻头4能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有利于提高钻头4的使用性能,在需要钻头4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第一进油孔11往液压马达9内部注入液压油,使的液压马达9运行,液压马达9工作带动钻头4转动,对井壁以及井筒内部进行处理,当需要对清洁转板24进行收纳时,工作人员通过第二进油孔14往限位储油腔室13内部注入液压油,使的环形限位
活塞板15向下移动,环形限位活塞板15向下移动推动环形限位滑板16向下移动,环形限位滑板16向下移动推动环形调节板20向下移动,环形调节板20向下移动推动调节支撑柱21向下移动,调节支撑柱21向下移动推动清洁转板24转动,使的清洁转板24进入到收纳槽23内部,便于工作人员对清洁转板24的存放。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