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46415发布日期:2022-04-27 13:4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钻进钻头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


背景技术:

2.灌注桩,是一种就位成孔,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制成的桩,主要施工过程有,成孔、下放钢筋笼、灌混凝土,最后成桩。
3.随着基础设施的大力推进,支护桩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伴随着常规水泥土搅拌桩的出现,实现基坑的支护。
4.为加强支护强度,在多个搅拌桩基础上,施工灌注桩,由于搅拌桩的硬,地层呈软硬不均布置,因此,加大了施工难度。
5.现有技术中,采用两种不同的钻头,实现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施工过程需要更换钻头,导致施工效率低下,且更换钻头费时费力,极其不便;并且,这种方式钻进,易导致钻进偏移,无法保障孔壁的垂直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软硬不均地层,钻进效率低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包括杆体、钻进环以及多个固定板,所述钻进环呈环绕套设所述杆体布置,所述固定板的上端与所述杆体呈连接布置,所述固定板的下端与所述钻进环呈连接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固定板呈倾斜布置,且各个所述固定板沿所述杆体的圆周呈间隔对应布置;所述杆体的下部设有多个钻进齿,所述钻进环设有多个斗齿,各个所述斗齿呈环绕间隔布置,钻进时,所述钻进齿与所述斗齿呈同步钻进布置。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呈扁平状布置,沿所述杆体的径向方向,所述固定板逐渐朝下呈倾斜布置;沿所述固定板的宽度方向,所述固定板具有朝下布置的切削部,所述切削部设有多个切削齿组,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所述切削齿组呈依序间隔排列布置。
9.进一步的,所述切削齿组包括第一削齿和第二削齿,所述第一削齿和所述第二削齿分别朝下延伸且呈倾斜布置,所述第一削齿与所述第二削齿呈交错布置。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具有上固面,所述上固面沿所述杆体的轴向呈倾斜布置,且所述上固面与所述杆体呈外表面呈焊接布置。
11.进一步的,各个所述钻进齿与各个所述斗齿呈同一水平面布置。
12.进一步的,所述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包括多个导向板,各个所述导向板与所述所述固定板呈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导向板的沿所述钻进环的径向方向呈水平延伸布置,所述导向板的内端与所述杆体呈连接布置,所述导向板的外端与所述钻进环呈连接布置;所述杆体、所述导向板和所述固定板呈三角状布置。
13.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呈倾斜布置,所述导向板的倾斜的角度与所述固定板的倾斜的角度呈一致布置。
14.进一步的,所述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包括挤压环和多个固定器,所述挤压环呈环绕套设所述杆体布置,所述固定器用于将所述挤压环与所述固定板呈连接布置;所述挤压环与所述钻进环呈上下对应布置,且所述挤压环的径值与所述钻进环的径值呈一致布置。
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器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以及固定螺丝,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呈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夹板的内端与所述挤压环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二夹板的内端与所述挤压环呈连接布置,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夹持所述固定板布置,所述固定螺丝分别贯穿所述第一夹板的外端和所述第二夹板的外端,所述固定螺丝用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夹持固定所述固定板。
16.进一步的,所述钻进环呈扁平状布置且呈环状布置,所述钻进环具有环面,钻进时,所述环面抵触贴合孔壁。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针对软硬不均地层进行钻进施工时,杆体与钻机呈连接布置,钻机驱动杆体旋转,带动钻进环和各个固定板呈旋转布置,通过钻进齿与斗齿的配合下,实现对软硬不均地层进行钻进,无需更换钻头,简化施工步骤,以及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在各个固定板的作用下,增强钻进环与杆体的连接稳固性,在钻进环的作用下,挤压孔壁,降低塌孔风险,同时,有助于保障孔壁的垂直度。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的立体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的主视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的导向环的布局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的导向环的俯视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与搅拌桩的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26.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7.参照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28.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包括杆体1、钻进环3以及多个固定板2,钻进环3呈环绕套设杆体1布置,固定板2的上端与杆体1呈连接布置,固定板2的下端与钻进环3呈连接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固定板2呈倾斜布置,且各个固定板2沿杆体1的圆周呈间隔对应布置;杆体1的下部设有多个钻进齿11,钻进环3设有多个斗齿31,各个斗齿31呈环绕间隔布置,钻进时,钻进齿11与斗齿31呈同步钻进布置。
29.上述的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针对软硬不均地层进行钻进施工时,杆体1与钻机呈连接布置,钻机驱动杆体1旋转,带动钻进环3和各个固定板2呈旋转布置,通过钻进齿11与斗齿31的配合下,实现对软硬不均地层进行钻进,无需更换钻头,简化施工步骤,以及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在各个固定板2的作用下,增强钻进环3与杆体1的连接稳固性,在钻进环3的作用下,挤压孔壁,降低塌孔风险,同时,有助于保障孔壁的垂直度。
30.多个搅拌桩6呈咬合布置,中间地层较软,搅拌桩6的桩基较硬,钻进齿11针对较软地层,实现较软地层的钻进,多个斗齿31针对较硬地层,实现较硬地层的钻进,且各个斗齿31呈环绕间隔对应布置,钻进更加平稳,且有效对较硬地层进行钻进。
31.固定板2呈扁平状布置,沿杆体1的径向方向,固定板2逐渐朝下呈倾斜布置;沿固定板2的宽度方向,固定板2具有朝下布置的切削部,切削部设有多个切削齿组21,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切削齿组21呈依序间隔排列布置。
32.这样,钻进时,固定板2不仅起到导向作用,同时,通过切削齿组21,辅助钻进齿11和斗齿31,便于钻进。
33.切削齿组21包括第一削齿和第二削齿,第一削齿和第二削齿分别朝下延伸且呈倾斜布置,第一削齿与第二削齿呈交错布置;通过第一削齿和第二削齿的配合,不同方向进行钻进,增强钻进效果,便于钻进成孔。
34.固定板2的上端具有上固面,上固面沿杆体1的轴向呈倾斜布置,且上固面与杆体1呈外表面呈焊接布置;这样,固定板2整体呈倾斜布置,便于固定板2切削土层,提高钻进效果。
35.另外,在各个固定板2的作用下,起到导向作用,降低钻进时产生偏移,增强钻进垂直性,提高钻进效果。
36.各个钻进齿11与各个斗齿31呈同一水平面布置,实现对较硬地层和较软地层进行同步钻进。
37.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包括多个导向板4,各个导向板4与固定板2呈一一对应布置,导向板4的沿钻进环3的径向方向呈水平延伸布置,导向板4的内端与杆体1呈连接布置,导向板4的外端与钻进环3呈连接布置;杆体1、导向板4和固定板2呈三角状布置。
38.这样,在各个导向板4的作用下,起到导向作用,降低钻进时产生偏移,增强钻进垂直性,提高钻进效果;并且,杆体1、导向板4和固定板2性整体更加稳定,增强钻头的稳固性,提高钻头的使用寿命。
39.导向板4呈倾斜布置,导向板4的倾斜的角度与固定板2的倾斜的角度呈一致布置;避免导向板4与固定板2造成相互影响,并且,这样设置,导向板4和固定板2配合对土层多层次切割,便于钻进。
40.适用软硬不均地层的钻进钻头包括挤压环和多个固定器5,挤压环呈环绕套设杆
体1布置,固定器5用于将挤压环与固定板2呈连接布置;挤压环与钻进环3呈上下对应布置,且挤压环的径值与钻进环3的径值呈一致布置;这样,在挤压环的作用下,在钻进的过程中,对孔壁起到挤压加固作用,降低塌孔风险,保证孔壁垂直度。
41.固定器5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以及固定螺丝,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呈对应布置,第一夹板的内端与挤压环呈连接布置,第二夹板的内端与挤压环呈连接布置,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夹持固定板2布置,固定螺丝分别贯穿第一夹板的外端和第二夹板的外端,固定螺丝用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夹持固定固定板2。
42.实现挤压环的安设,一般采用焊接或直接在固定板2上打孔螺接两种方式,焊接之后,必须切割掉,操作麻烦,而且下次使用还得重新焊接,反复焊接对挤压环和固定板2的伤害较大;如果在固定板2上打孔,则容易应力集中,破坏固定板2,影响固定板2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固定器5实现挤压环的安设,则可避免采用焊接,且可实现循环利用。
43.钻进环3呈扁平状布置且呈环状布置,钻进环3具有环面,钻进时,环面抵触贴合孔壁;增大钻进环3与孔壁的接触面积,使钻孔更加稳定,降低塌孔风险。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