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征:
1.一种水文观测孔施工工艺,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嵌套安装一级套管(1)、二级套管(2)和三级套管(3),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孔口底板(7)和地质层中钻取第一管孔,将一级套管(1)的下部插入第一管孔中;s2.一次注浆:向一级套管(1)中注入凝固剂,使凝固剂在一级套管(1)的底端反流至第一管孔与一级套管(1)外壁之间;s3.在一级套管(1)管壁的顶部钻取一级溢流孔;s4.在一级套管(1)和地质层中钻取第二管孔,将二级套管(2)插入第二管孔中,在二级套管(2)对应一级溢流孔的位置钻取二级溢流孔;s5.在一级溢流孔中安装封堵件,所述封堵件的直径小于一级溢流孔的孔径,所述封堵件将二级溢流孔封堵;s6.二次注浆:向二级套管(2)中注入凝固剂,使凝固剂在二级套管(2)的底端反流至第二管孔和二级套管(2)外壁之间,当凝固剂在一级溢流孔溢出时停止注入;s7.拆除封堵件;s8.在二级套管(2)和地质层中钻取第三管孔,将三级套管(3)插入第三管孔中;s9.三次注浆:向三级套管(3)中注入凝固剂,使凝固剂在三级套管(3)的底端反流至第三管孔和三级套管(3)外壁之间,当凝固剂在一级溢流孔溢出时停止注入;s10.在三级套管(3)和地质层中钻取观测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文观测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溢流孔包括第一一级溢流孔和第二一级溢流孔,第一一级溢流孔和第二一级溢流孔沿所述一级套管(1)的周向间隔180
°
设置;所述二级溢流孔包括第一二级溢流孔和第二二级溢流孔,第一二级溢流孔和第二二级溢流孔沿所述二级套管(2)的周向间隔180
°
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文观测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6还包括:停止注入凝固剂一定时间后,向第一一级溢流孔中再次注入凝固剂,当凝固剂从第二一级溢流孔溢出时停止注入;步骤s9还包括:停止注入凝固剂一定时间后,向第一一级溢流孔中再次注入凝固剂,当凝固剂从第二一级溢流孔溢出时停止注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文观测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在二级套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螺母(4),所述螺母(4)与所述第二溢流孔的位置对应;所述封堵件为螺杆,螺杆螺纹与所述螺母(4)相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文观测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0还包括:将一级溢流孔封堵,或将一级溢流孔和二级溢流孔封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文观测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还包括:在一级溢流孔中安装快速接头(5),所述快速接头(5)的内径大于所述封堵件的直径;步骤s10中,在所述快速接头(5)上安装高压截门(6),将一级溢流孔封堵。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文观测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施工完成的水文观测孔泄压后,通过一级溢流孔和二级溢流孔在三级套管的管壁上钻取注浆孔,向观测孔中注入凝固剂,将观测孔封堵。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文观测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凝固剂为水泥
或混凝土。9.一种水文观测孔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嵌套的一级套管(1)、二级套管(2)和三级套管(3),所述一级套管(1)的内径大于所述二级套管(2)的外径,所述二级套管(2)的内径大于所述三级套管(3)的外径,所述一级套管(1)、所述二级套管(2)和所述三级套管(3)三者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一级套管(1)的外壁上端设有快速接头(5),所述快速接头(5)连通至所述一级套管(1)的内部,所述快速接头(5)上安装有高压截门(6);所述二级套管(2)的管壁对应所述快速接头(5)的位置设有第二溢流孔,所述第二溢流孔处设有螺母(4)。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文观测孔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套管(1)长度为20m,所述二级套管(2)长度为60m,所述三级套管(3)长度为80m。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一种水文观测孔施工工艺及水文观测孔套管,属于煤矿水文监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在一二级套管顶部钻取溢流孔,在注入凝固剂时将内部施工水排出,避免凝固剂发生稀释,凝固后内部无积水,使观测孔结构更加稳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外层套管上钻取溢流孔,注入凝固剂时通过溢流孔排出内部施工水,避免凝固剂被水稀释,避免内部积水腐蚀;同时便于观测注入状况,能够保证注浆完全,观测孔结构更加稳固,提高观测孔的寿命,保证采煤进度。进度。进度。
技术研发人员:段元帅 刘峰 郝勇 张加国 郭明 段元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万祥矿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8
技术公布日:202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