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926353发布日期:2022-10-25 22:4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在特大型矿井中,为了保持煤炭的高产量,工作面的连续推进距离也越来越长,这也就使得一旦矿井下出现事故,事故具备了扩散速度快、灾害危险区域长且逃生路线长的问题,因此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矿山安全装置,在现有的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中,还都是使用煤矿移动式救生舱,但是这种救生舱由于本身体积较大,距离掘进工作面距离较远,一旦发生事故,还是容易出现工作人员无法及时进入救生舱体的技术问题,从而影响了矿井掘进迎头面操作人员的逃生效果,基于申请人于2022年4月28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使用方法。
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和使用方法,因此提高了矿井掘进迎头面操作人员的逃生效果。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逃生通道的筒壳、用于把筒壳安装在矿井掘进巷道壁上的悬挂装置。
6.由于设计了筒壳和悬挂装置,通过筒壳,实现了管道逃生通道设置,通过悬挂装置,实现了在矿井掘进巷道壁上进行安装,实现了从掘进迎头面向外延伸的逃生通道设置,不再使用煤矿移动式救生舱,因此提高了矿井掘进迎头面操作人员的逃生效果。
7.本发明设计了,按照从掘进迎头面向外延伸的逃生通道设置的方式把筒壳和悬挂装置相互联接。
8.本发明设计了,按照管廊式通道的方式把筒壳与悬挂装置联接。
9.本发明设计了,悬挂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吊挂装置、探伸座和锚杆。
10.以上四个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对筒壳的悬挂安装,实现了沿矿井掘进巷道壁进行安装,通向矿井掘进迎头面。
11.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筒壳和悬挂装置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轨道。
1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3.本发明设计了,在轨道与锚杆之间设置有探伸座,在轨道上设置有吊挂装置并且
在吊挂装置上设置有筒壳。
1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筒壳、轨道、吊挂装置、探伸座和锚杆,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15.本发明设计了,筒壳设置为包含有筒部、第一吊钩部、第二吊钩部、包裹层部和法兰盘部并且在筒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体,筒部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吊钩部联接并且筒部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二吊钩部联接,筒部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包裹层部联接并且筒部的端口部设置为与法兰盘部联接,第一吊钩部和第二吊钩部分别设置为与吊挂装置联接,筒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一吊钩部和第二吊钩部分别设置为u字形杆状体,第一吊钩部和第二吊钩部的端头设置为与筒部联接并且包裹层部设置为玻璃纤维布,包裹层部设置为与筒部环绕式联接并且相邻的两个法兰盘部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相互联接,环形凹槽体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环形凹槽体设置为沿筒部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通道延伸分布设置,实现了在矿井掘进巷道中内置管廊,由环形凹槽体,增加了逃生人员的蹬踏摩擦力。
17.本发明设计了,位于第一吊钩部上的吊挂装置的长度与位于第二吊钩部上的吊挂装置的长度的比例设置为1:0.92-0.95。
1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逃生通道得的出入端口进行下置设置。
19.本发明设计了,锚杆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矿井掘进巷道壁植入式联接并且锚杆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探伸座联接,锚杆设置为管缝式锚杆。
2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杆植入进行固定,提高了对探伸座的支撑强度。
21.本发明设计了,探伸座设置为包含有座板部、纵板部、竖板部、中心座部、第一钢丝绳部、第一钢丝绳夹部和调节螺栓螺母部并且在纵板部的内端头设置有通孔体,在纵板部上设置有第一滑动孔体并且在竖板部上设置有第二滑动孔体,纵板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座板部联接并且纵板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竖板部的下端头联接,第一滑动孔体设置为与调节螺栓螺母部联接并且第二滑动孔体设置为与中心座部联接,第一钢丝绳部设置为与通孔体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钢丝绳部的两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钢丝绳夹部联接,第一钢丝绳部的上环绕部设置为与中心座部套装式联接并且第一钢丝绳部的下环绕部设置为与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栓套装式联接,第一钢丝绳部的下环绕部设置为与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母内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并且中心座部设置为与锚杆套装式联接,座板部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与轨道联接并且座板部设置为矩形片桩体,纵板部和竖板部分别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中心座部设置为具有中心孔体的中字形块状体,中心座部的内收缩体设置为与第二滑动孔体联接并且中心座部的外收缩体设置为与第一钢丝绳部联接,中心座部的中心孔体设置为与锚杆联接并且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栓设置为与第一滑动孔体联接,通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两个通孔体设置在纵板部上,第一滑动孔体和第二滑动孔体分别设置为长条孔状体。
2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竖向位置进行可调节的座支撑设置。
23.本发明设计了,吊挂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二钢丝绳部、第二钢丝绳夹部、吊扣、第二耳板部和内镶嵌座并且内镶嵌座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耳板部联接,第二耳板部设
置为与吊扣的上端头联接并且第二钢丝绳部的两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钢丝绳夹部联接,第二钢丝绳部的上环绕部设置为与吊扣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二钢丝绳部的下环绕部设置为与筒壳的贯串式联接,内镶嵌座设置为与轨道沉入式联接并且吊扣设置为链条,第二耳板部设置为具有孔体的矩形片桩体并且第二耳板部的孔体设置为与吊扣联接,内镶嵌座设置为五边形筒状体。
2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进行吊挂进行连接支撑设置。
25.本发明设计了,轨道设置为包含有管部、第一耳板部和连接环部并且在管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开口体,管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耳板部联接并且管部的端头设置为与连接环部套装式联接,管部和开口体分别设置为与吊挂装置联接并且第一耳板部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与探伸座联接,管部和连接环部分别设置为五边形筒状体并且第一耳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2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梁式进行支撑,实现了向掘进迎头面进行延伸,简化了对筒壳的安装。
27.本发明设计了,筒壳与吊挂装置、探伸座和锚杆设置为按照吊挂通道体的方式分布并且筒壳、吊挂装置、探伸座和锚杆与轨道设置为按照轨体支撑的方式分布,一个吊挂装置、一个探伸座和一个锚杆设置为组成一组悬挂部件并且两组悬挂部件设置在筒壳和轨道之间,第一吊钩部和第二吊钩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钢丝绳部联接,内镶嵌座设置为与管部联接,第一耳板部设置为与座板部联接。
28.本发明设计了,筒壳设置为包含有筒部、第一吊钩部、第二吊钩部、包裹层部、法兰盘部、第一环形卡箍部和第二环形卡箍部并且包裹层部的外侧面的其中一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一环形卡箍部联接,包裹层部的外侧面的其中另一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二环形卡箍部联接并且筒部设置为波纹管。
2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具有加强型保护层的筒壳设置,提高了筒壳的隔热防腐性能。
30.本发明设计了,吊挂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二钢丝绳部、第二钢丝绳夹部和吊环部并且吊环部设置为与第二钢丝绳部的上环绕部联接,吊环部设置为与管部沉入式联接并且在吊环部与管部之间设置有插轴,吊环部设置为葫芦形圈状体。
3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与轨道的快速安装。
32.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使用方法,其步骤是:由筒壳实现了管道逃生通道设置,由悬挂装置实现了在矿井掘进巷道壁上进行安装,实现了从掘进迎头面向外延伸的逃生通道设置。
33.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与掘进迎头面进行对接的管廊设置,保持了在矿井掘进巷道中设置通道。
34.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把锚杆安装在中心座部的中心孔体中,把锚杆安装在矿井掘进巷道壁中,从而把竖板部安装在矿井掘进巷道壁上,把第一钢丝绳部穿在通孔体中,通过第一钢丝绳夹部把第一钢丝绳部的两个端头连接在一起,把第一钢丝绳部的上环绕部套在中心座部上,把第一钢丝绳部的下环绕部套在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栓上,使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母在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栓上进行转动,把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母内端端面部作用在第一钢丝绳部的下环绕部上,通过连接螺栓螺母把座板部与第一耳板部连接,把连
接环部套在管部上,从而把轨道安装在探伸座上,把内镶嵌座放到在管部中,把第二钢丝绳部分别串过吊扣、第一吊钩部和第二吊钩部中,通过第二钢丝绳部的两个端头的搭接长度,实现对筒部的高度进行调节,再通过第二钢丝绳夹部把第二钢丝绳部的两个端头连接在一起,从而把筒部实现吊起,通过连接螺栓螺母把相邻的两个法兰盘部连接在一起,把连接环部放到相邻的两个管部的端头,通过焊接方式把连接环部与管部的端头连接,把相邻的两个管部连接在一起,随着掘进迎头面的推进,通过锚杆把探伸座安装在推进的矿井掘进巷道壁上,再把轨道安装在探伸座上,通过吊挂装置把筒壳安装在轨道上,从而把筒壳延伸到掘进迎头面上,使位于内端的筒部的外端口部处于掘进迎头面中,由相互连贯的筒部作为逃生通道,在对筒壳进行维修时,操作人员在筒壳上行走,管部作为扶手,需要对筒壳的高度进行调节时,使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母在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栓上进行反方向转动,使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栓在第一滑动孔体中移动,通过第一钢丝绳部,使中心座部在第二滑动孔体中移动,实现对座板部的高度调节,当完成对筒壳的高度调节后,使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母在调节螺栓螺母部的螺栓上进行转动。
35.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把包裹层部环绕包装在筒部上,把第一环形卡箍部和第二环形卡箍部分别套在包裹层部上,使第一环形卡箍部和第二环形卡箍部处于收拢状态,把吊环部通过开口体放到在管部中,把插轴放到吊环部中,使插轴与管部连接,再把第二钢丝绳部分别串过吊环部、第一吊钩部和第二吊钩部中。
36.以上两个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矿井掘进巷道中进行筒壳安装,实现了对筒壳的高度进行调节。
37.本发明设计了,位于第一吊钩部上的吊挂装置的长度与位于第二吊钩部上的吊挂装置的长度的比例设置为1:0.92-0.95,使相互连贯的筒部呈倒v字形分布。
38.以上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逃生通道的中间高、端头低设置,提高了逃生通道的效率。
39.在本技术方案中,筒壳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轨道、吊挂装置、探伸座和锚杆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座板部、纵板部、竖板部、中心座部、第一钢丝绳部、第一钢丝绳夹部、调节螺栓螺母部、通孔体、第一滑动孔体、第二滑动孔体、管部、第一耳板部、连接环部、开口体、第二钢丝绳部、第二钢丝绳夹部、吊扣、第二耳板部、内镶嵌座、吊环部、筒部、第一吊钩部、第二吊钩部、包裹层部、法兰盘部、环形凹槽体、第一环形卡箍部和第二环形卡箍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40.在本技术方案中,从掘进迎头面向外延伸的逃生通道设置的筒壳和悬挂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和使用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2.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图2为探伸座4和锚杆5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轨道2和吊挂装置3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吊挂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筒壳1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示意图,图7为筒部11、第一吊钩部12、包裹层部14、法兰盘部15和第一环形卡箍部18的连接关系示意图,筒壳-1、轨道-2、吊挂装置-3、探伸座-4、锚杆-5、座板部-41、纵板部-42、竖板部-43、中心座部-40、第一钢丝绳部-44、第一钢丝绳夹部-45、调节螺栓螺母部-46、通孔体-47、第一滑动孔体-48、第二滑动孔体-49、管部-21、第一耳板部-22、连接环部-23、开口体-24、第二钢丝绳部-31、第二钢丝绳夹部-32、吊扣-34、第二耳板部-35、内镶嵌座-36、吊环部-37、筒部-11、第一吊钩部-12、第二吊钩部-13、包裹层部-14、法兰盘部-15、环形凹槽体-16、第一环形卡箍部-18、第二环形卡箍部-19。
具体实施方式
43.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4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4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8.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
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筒壳1、轨道2、吊挂装置3、探伸座4和锚杆5并且在轨道2与锚杆5之间设置有探伸座4,在轨道2上设置有吊挂装置3并且在吊挂装置3上设置有筒壳1。
49.在本实施例中,锚杆5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矿井掘进巷道壁植入式联接并且锚杆5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探伸座4联接,锚杆5设置为管缝式锚杆。
50.通过锚杆5,形成了对探伸座4的支撑连接点,由锚杆5,实现了与探伸座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探伸座4的支撑载体。
51.在本实施例中,探伸座4设置为包含有座板部41、纵板部42、竖板部43、中心座部40、第一钢丝绳部44、第一钢丝绳夹部45和调节螺栓螺母部46并且在纵板部42的内端头设置有通孔体47,在纵板部42上设置有第一滑动孔体48并且在竖板部43上设置有第二滑动孔体49,纵板部42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座板部41联接并且纵板部42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竖板部43的下端头联接,第一滑动孔体48设置为与调节螺栓螺母部46联接并且第二滑动孔体49设置为与中心座部40联接,第一钢丝绳部44设置为与通孔体47贯串式联接并且第一钢丝绳部44的两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钢丝绳夹部45联接,第一钢丝绳部44的上环绕部设置为与中心座部40套装式联接并且第一钢丝绳部44的下环绕部设置为与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栓套装式联接,第一钢丝绳部44的下环绕部设置为与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母内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并且中心座部40设置为与锚杆5套装式联接,座板部41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与轨道2联接并且座板部41设置为矩形片桩体,纵板部42和竖板部43分别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中心座部40设置为具有中心孔体的中字形块状体,中心座部40的内收缩体设置为与第二滑动孔体49联接并且中心座部40的外收缩体设置为与第一钢丝绳部44联接,中心座部40的中心孔体设置为与锚杆5联接并且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栓设置为与第一滑动孔体48联接,通孔体47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两个通孔体47设置在纵板部42上,第一滑动孔体48和第二滑动孔体49分别设置为长条孔状体。
52.通过探伸座4,形成了对轨道2和锚杆5的支撑连接点,由座板部41,实现了与轨道2的连接,由中心座部40,实现了与锚杆5的连接,由纵板部42、竖板部43、第一钢丝绳部44、第一钢丝绳夹部45、调节螺栓螺母部46、通孔体47、第一滑动孔体48和第二滑动孔体49,实现了对座板部41的高度进行调节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轨道2的支撑载体。
53.在本实施例中,轨道2设置为包含有管部21、第一耳板部22和连接环部23并且在管部2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开口体24,管部2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耳板部22联接并且管部21的端头设置为与连接环部23套装式联接,管部21和开口体24分别设置为与吊挂装置3联接并且第一耳板部22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与探伸座4联接,管部21和连接环部23分别设置为五边形筒状体并且第一耳板部22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54.通过轨道2,形成了对吊挂装置3和探伸座4的支撑连接点,由管部21和开口体24,实现了与吊挂装置3的连接,由第一耳板部22,实现了与探伸座4的连接,由连接环部23,实现了对相邻的两个管部21之间进行相互连接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吊挂装置3的支撑载体。
55.在本实施例中,吊挂装置3设置为包含有第二钢丝绳部31、第二钢丝绳夹部32、吊扣34、第二耳板部35和内镶嵌座36并且内镶嵌座36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耳板部35联接,第二耳板部35设置为与吊扣34的上端头联接并且第二钢丝绳部31的两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钢丝绳夹部32联接,第二钢丝绳部31的上环绕部设置为与吊扣34贯串式联接并且
第二钢丝绳部31的下环绕部设置为与筒壳1的贯串式联接,内镶嵌座36设置为与轨道2沉入式联接并且吊扣34设置为链条,第二耳板部35设置为具有孔体的矩形片桩体并且第二耳板部35的孔体设置为与吊扣34联接,内镶嵌座36设置为五边形筒状体。
56.通过吊挂装置3,形成了对筒壳1和轨道2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钢丝绳部31,实现了与筒壳1的连接,由内镶嵌座36,实现了与轨道2的连接,由第二钢丝绳夹部32、吊扣34和第二耳板部35,实现了对内镶嵌座36与第二钢丝绳部31之间进行连接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筒壳1和轨道2之间连接的部件。
57.在本实施例中,筒壳1设置为包含有筒部11、第一吊钩部12、第二吊钩部13、包裹层部14和法兰盘部15并且在筒部11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体16,筒部11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吊钩部12联接并且筒部11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二吊钩部13联接,筒部11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包裹层部14联接并且筒部11的端口部设置为与法兰盘部15联接,第一吊钩部12和第二吊钩部13分别设置为与吊挂装置3联接,筒部1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一吊钩部12和第二吊钩部13分别设置为u字形杆状体,第一吊钩部12和第二吊钩部13的端头设置为与筒部11联接并且包裹层部14设置为玻璃纤维布,包裹层部14设置为与筒部11环绕式联接并且相邻的两个法兰盘部15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相互联接,环形凹槽体16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环形凹槽体16设置为沿筒部11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58.通过筒壳1,形成了对吊挂装置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吊钩部12和第二吊钩部13,实现了与吊挂装置3的连接,由筒部11、法兰盘部15和环形凹槽体16,实现了管通道设置,由包裹层部14,实现了对筒部11进行隔热防腐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逃生通道的部件。
59.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吊钩部12上的吊挂装置3的长度与位于第二吊钩部13上的吊挂装置3的长度的比例设置为1:0.92-0.95。
60.其技术目的在于:使筒部11处于倾斜分布。
61.在本实施例中,筒壳1与吊挂装置3、探伸座4和锚杆5设置为按照吊挂通道体的方式分布并且筒壳1、吊挂装置3、探伸座4和锚杆5与轨道2设置为按照轨体支撑的方式分布,一个吊挂装置3、一个探伸座4和一个锚杆5设置为组成一组悬挂部件并且两组悬挂部件设置在筒壳1和轨道2之间,第一吊钩部12和第二吊钩部13分别设置为与第二钢丝绳部31联接,内镶嵌座36设置为与管部21联接,第一耳板部22设置为与座板部41联接。
6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63.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其步骤是:把锚杆5安装在中心座部40的中心孔体中,把锚杆5安装在矿井掘进巷道壁中,从而把竖板部43安装在矿井掘进巷道壁上,把第一钢丝绳部44穿在通孔体47中,通过第一钢丝绳夹部45把第一钢丝绳部44的两个端头连接在一起,把第一钢丝绳部44的上环绕部套在中心座部40上,把第一钢丝绳部44的下环绕部套在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栓上,使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母在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栓上进行转动,把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母内端端面部作用在第一钢丝绳部44的下环绕部上,通过连接螺栓螺母把座板部41与第一耳板部22连接,把连接环部23套在管部21上,从而把轨道2安装在探伸座4上,把内镶嵌座36放到在
管部21中,把第二钢丝绳部31分别串过吊扣34、第一吊钩部12和第二吊钩部13中,通过第二钢丝绳部31的两个端头的搭接长度,实现对筒部11的高度进行调节,再通过第二钢丝绳夹部32把第二钢丝绳部31的两个端头连接在一起,从而把筒部11实现吊起,通过连接螺栓螺母把相邻的两个法兰盘部15连接在一起,把连接环部23放到相邻的两个管部21的端头,通过焊接方式把连接环部23与管部21的端头连接,把相邻的两个管部21连接在一起,随着掘进迎头面的推进,通过锚杆5把探伸座4安装在推进的矿井掘进巷道壁上,再把轨道2安装在探伸座4上,通过吊挂装置3把筒壳1安装在轨道2上,从而把筒壳1延伸到掘进迎头面上,使位于内端的筒部11的外端口部处于掘进迎头面中,由相互连贯的筒部11作为逃生通道,在对筒壳1进行维修时,操作人员在筒壳1上行走,管部21作为扶手,需要对筒壳1的高度进行调节时,使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母在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栓上进行反方向转动,使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栓在第一滑动孔体48中移动,通过第一钢丝绳部44,使中心座部40在第二滑动孔体49中移动,实现对座板部41的高度调节,当完成对筒壳1的高度调节后,使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母在调节螺栓螺母部46的螺栓上进行转动。
64.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吊钩部12上的吊挂装置3的长度与位于第二吊钩部13上的吊挂装置3的长度的比例设置为1:0.92-0.95,使相互连贯的筒部11呈倒v字形分布。
65.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支持例之一,位于第一吊钩部12上的吊挂装置3的长度与位于第二吊钩部13上的吊挂装置3的长度的比例设置为1:0.92。
66.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支持例之二,位于第一吊钩部12上的吊挂装置3的长度与位于第二吊钩部13上的吊挂装置3的长度的比例设置为1: 0.95。
67.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支持例之三,位于第一吊钩部12上的吊挂装置3的长度与位于第二吊钩部13上的吊挂装置3的长度的比例设置为1:0.93。
68.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筒壳1设置为包含有筒部11、第一吊钩部12、第二吊钩部13、包裹层部14、法兰盘部15、第一环形卡箍部18和第二环形卡箍部19并且包裹层部14的外侧面的其中一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一环形卡箍部18联接,包裹层部14的外侧面的其中另一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二环形卡箍部19联接并且筒部11设置为波纹管。
69.其技术目的在于:实现对包裹层部14和筒部11之间进行加固连接。
70.在本实施例中,吊挂装置3设置为包含有第二钢丝绳部31、第二钢丝绳夹部32和吊环部37并且吊环部37设置为与第二钢丝绳部31的上环绕部联接,吊环部37设置为与管部21沉入式联接并且在吊环部37与管部21之间设置有插轴,吊环部37设置为葫芦形圈状体。
71.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筒壳1和轨道2之间连接的部件。
72.一种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其步骤是:把包裹层部14环绕包装在筒部11上,把第一环形卡箍部18和第二环形卡箍部19分别套在包裹层部14上,使第一环形卡箍部18和第二环形卡箍部19处于收拢状态,把吊环部37通过开口体24放到在管部21中,把插轴放到吊环部37中,使插轴与管部21连接,再把第二钢丝绳部31分别串过吊环部37、第一吊钩部12和第二吊钩部13中。
73.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从掘进迎头面向外延伸的逃生通道设置的方式把筒
壳1和悬挂装置相互联接。
74.在本实施例中,按照管廊式通道的方式把筒壳1与悬挂装置联接。
75.在本实施例中,悬挂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吊挂装置3、探伸座4和锚杆5。
76.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筒壳1和悬挂装置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轨道2。
77.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其步骤是:由筒壳1实现了管道逃生通道设置,由悬挂装置实现了在矿井掘进巷道壁上进行安装,实现了从掘进迎头面向外延伸的逃生通道设置。
78.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79.本发明具有下特点:1、由于设计了筒壳1和悬挂装置,通过筒壳1,实现了管道逃生通道设置,通过悬挂装置,实现了在矿井掘进巷道壁上进行安装,实现了从掘进迎头面向外延伸的逃生通道设置,不再使用煤矿移动式救生舱,因此提高了矿井掘进迎头面操作人员的逃生效果。
80.2、由于设计了吊挂装置3、探伸座4和锚杆5,实现了对筒壳1进行吊挂安装。
81.3、由于设计了轨道2,实现了对筒壳1进行轨体支撑。
82.4、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83.5、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84.还有其它的与从掘进迎头面向外延伸的逃生通道设置的筒壳1和悬挂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85.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矿井掘进迎头面的逃生装置和使用方法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