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23333发布日期:2022-12-20 23:1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旋挖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桥梁建筑过程中,为确保桥梁的稳固性,常常在桥梁下方建筑支撑桥梁的支撑桩,在对支撑桩建造时,通过在水底进行挖孔浇筑混凝土,使支撑柱底部能够承载一定的压力,将水底的污泥通过旋挖设备清理处理,使混凝土形成固定形状。旋挖装置是一种综合性的钻机,其可以配合多种不同类型的钻头满足不同地层的钻孔需求,也因此,旋挖装置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旋挖装置的钻头具有开口向下的腔体,在钻头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钻头在转动的同时向下钻进,将土屑通过钻头下端的开口装入腔体内,在腔体装满后,移出钻头,在钻头离开钻孔后,打开封堵钻头下端开口的底板,土屑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离开腔体,完成钻孔的工作。
3.常规的旋挖装置在水下使用时,由于水下的污泥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钻头在水下上升的过程中,钻头下端的封堵板不能完全将开口密封,使得流动的污泥能够抽泥管钻头下端缝隙流出,且污泥具有一定的吸附性,使得污泥吸附在钻头空腔的侧壁,在往复使用钻孔机时,需要人工不定时地去清理,极大降低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旋挖钻头在水下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5.本发明的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包括钻头、刀盘、清理组件和驱动组件;钻头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开口朝下的安装腔,第二壳体具有开口朝下的储料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同轴设置,且第二壳体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且能够沿自身轴线滑动地设置于安装腔内;刀盘设置于第一壳体的下端,刀盘能够将安装腔的开口封堵,刀盘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上下贯穿的进料口,进料口的边缘设置有倾斜的破碎刀,破碎刀用于对第一壳体下方的污泥松动;刀盘上转动设置有封堵板,封堵板转动时能够将进料口封堵或打开;清理组件包括清洁盘和刮板,清洁盘滑动设置于储料腔内,且清洁盘侧壁与储料腔侧壁密封连接;刮板沿清洁盘的径向方向设置,刮板的侧壁抵接清洁盘的下端面,且刮板能够绕清洁盘的轴线转动;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第三动力源、第四动力源和第五动力源,第一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壳体转动,第二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壳体上下移动,第三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二壳体转动,第四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二壳体上下移动,第五动力源用于驱动清洁盘上下移动。
6.进一步地,刀盘具有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均为半圆盘结构,第一板与第二板上均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进料口,每个进料口的边缘均设置有倾斜的破碎刀,每个破碎刀的下端位于转动方向的前侧;第一板的弧段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第二板的弧
段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第一壳体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固定块通过第一铰接杆铰接于第一安装槽内,第一铰接杆与第一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始终具有驱动第一板向上偏转的力,使第一板初始状态处于水平状态;第二固定块通过第二铰接杆铰接于第二安装槽内,第二铰接杆与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始终具有驱动第二板向上偏转的力,使第二板初始状态处于水平状态。
7.进一步地,封堵板具有第一块和第二块,第一块与第二块均为扇形板状结构,第一块同轴转动连接第一板,第二块同轴转动连接第二板,第一块与第二块的弧形边缘上均设置有第一齿环,第二壳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齿环,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块与第二块同步转动。
8.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内侧壁转动设置有驱动环,驱动环内侧壁设置有第三齿环,驱动环下端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开口向下的推动槽,推动槽内滑动设置有推动块,且推动块与推动槽端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在驱动环转动时推动块能够对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进行挤压,使第一板与第二板均发生偏转;第二壳体的外侧壁设置有第四齿环,且初始状态时,第四齿环处于第三齿环的下方,第二壳体沿自身轴线向上滑动时,第二齿环脱离啮合第一齿环,第三齿环啮合第四齿环。
9.进一步地,第二壳体内侧壁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挡环;刮板的长度等于清洁盘的直径,刮板包括固定部和滑动部,固定部与滑动部的长度均等于清洁盘的直径,固定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滑动槽,固定部的上端面抵接清洁盘的下端面,滑动部上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滑动槽内,且滑动部上端与滑动槽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滑动部轴线处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块,第一驱动块贯穿固定部,清洁盘上设置有开口向下的驱动槽,第一驱动块设置于驱动槽内,第一驱动块与驱动槽端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件,且第一驱动块侧壁与驱动槽侧壁螺旋连接,在滑动部沿滑动槽滑动时,固定部的上端对清洁盘的底面进行清理。
10.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第一壳体侧壁通过第四弹性件固定连接;第二壳体侧壁设置有限位环槽,在第三齿环啮合第四齿环时,限位块进入限位环槽内,限位块能够对第二壳体的上下滑动进行阻碍。
11.进一步地,第一动力源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壳体转动,第二动力源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带动第一壳体上下移动;第三动力源为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带动第二壳体转动,第四动力源为第四气缸,第四气缸带动第二壳体上下移动;第五动力源为第五气缸,第五气缸带动清洁盘上下移动。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包括钻头、刀盘、清理组件和驱动组件,在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第三动力源和第四动力源的共同驱动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同步向下移动,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同步转动,第一壳体转动时,刀盘同步转动,且破碎刀逐渐将第一壳体下方的污泥松动,并且污泥经过进料口被收集至储料腔内,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时,停止驱动第一壳体转动,第二壳体继续转动,第二壳体驱动封堵板转动,封堵板逐渐将进料口封堵,在封堵板将进料口封堵后驱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同步向上移动,在第一壳体移动至脱离水面时,单独驱动第二壳体向上滑动,且驱动第二壳体转动,使得封堵板再次打开进料口,同时驱动清洁盘向下滑动,
清洁盘将储料腔侧壁的污泥清理干净,通过刮板转动对清洁盘下端面的污泥进行清理,减少污泥在储料腔侧壁的附着,进而提高在水下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中钻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中第一壳体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中驱动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中刀盘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中第二壳体的剖视图;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中清洁盘和刮板的剖视图。
15.图中:110、输送小车;120、钻头;130、第一壳体;131、安装腔;132、第一开口;133、第一安装槽;134、第二安装槽;140、第二壳体;141、储料腔;142、第二开口;143、第二齿环;144、第四齿环;145、限位环槽;210、刀盘;211、第一板;212、第二板;220、第一固定块;230、第一铰接杆;240、第二固定块;250、第二铰接杆;260、进料口;270、破碎刀;280、封堵板;281、第一块;282、第二块;290、第一齿环;310、驱动环;311、第三齿环;312、推动块;410、限位块;420、第四弹簧;510、清洁盘;511、驱动槽;520、刮板;521、固定部;522、滑动部;523、第二弹簧;530、第一驱动块;540、第三弹簧;550、固定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7.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19.本发明的一种桥梁桩基水下旋挖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11所示,包括输送小车110、钻头120、刀盘210、清理组件和驱动组件。
20.钻头120包括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第一壳体130呈圆柱状,第一壳体130具有开口朝下的安装腔131,第一壳体130通过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连接于输送小车110。输送小车110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第一动力源用于带动第一壳体130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二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壳体130上下移动。具体地,第二动力源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固定连接输送小车110,第二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30上端,第二气缸启动时驱动第一壳体130沿自身轴线上下移动。第一动力源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于第二气缸的输出端,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30,第一电机启动时带动第一壳体130绕自身轴线转动。
21.第二壳体140呈圆柱状,第二壳体140具有开口朝下的储料腔141,第二壳体140设置于安装腔131内,第二壳体140的外径等于第一壳体130的内径,即第二壳体140的外侧壁抵接第一壳体130的内侧壁,第二壳体140能够在安装腔131内转动,且第二壳体140能够在安装腔131内沿自身轴线滑动。第一壳体130上端盖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开口132,输送小车110上设置有第三动力源和第四动力源,第三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二壳体140转动,第四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二壳体140上下移动。具体地,第四动力源为第四气缸,第四气缸固定设置在驱动小车上,第四气缸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口132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140上,第四气缸启动时能够驱动第二壳体140上下移动。第三动力源为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固定连接第四气缸的输出端,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40,第三电机启动时能够驱动第二壳体140绕自身轴线转动。
22.第一壳体130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安装槽133和第二安装槽134,第一安装槽133与第二安装槽134处于第一壳体130的直径线上,且第一安装槽133与第二安装槽134均贯穿第一壳体130的内外侧壁。刀盘210具有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2,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2均为半圆盘结构,且第一板211的圆心与第二板212的圆心相同,第一板211的弧段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220,第一固定块220垂直第一板211设置,第一固定块220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铰接杆230,且第一铰接杆230平行于第一板211的板面,第一铰接杆230与第一安装槽133侧壁铰接,且第一铰接杆230与第一安装槽133侧壁设置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始终处于蓄力状态,使得第一板211的板面初始状态处于水平状态。第二板212的弧段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240,第二固定块240垂直于第二板212设置,第二固定块240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铰接杆250,且第二铰接杆250平行于第二板212的板面,第二铰接杆250与第二安装槽134侧壁铰接,且第二铰接杆250与第二安装槽134侧壁设置有第二扭簧,且第二扭簧始终处于蓄力状态,使得第二板212的板面初始状态处于水平状态。初始状态时,第二壳体140的外侧壁抵接第一固定块220和第二固定块240的内侧壁,且第二壳体140的下端抵接第一板211的板面和第二板212的板面。第一板211与第二板212上均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进料口260,
第一板211的进料口260与第二板212的进料口260关于第一壳体130的某一直径对称设置,且进料口260均为扇形结构,每个进料口260的径向边缘固定设置有倾斜的破碎刀270,破碎刀270的上端固定连接于进料口260的径向边缘,在第一壳体130绕自身轴线转动时,且在第一板211与第二板212均为水平状态时,破碎刀270的下端处于破碎刀270上端的前侧,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40同步转动时,破碎刀270能够松动第一壳体130下方的污泥,便于污泥进入储料腔141。
23.在本实施例中,刀盘210上转动连接有封堵板280,封堵板280能够将两个进料口260同时封堵。具体地,封堵板280具有第一块281和第二块282,第一块281与第二块282均为扇形板状结构,第一块281所对应的圆心与第一板211所对应的圆心同轴设置,且第一块281与第二板212转动连接,第一块281能够绕自身圆心转动,在第一块281转动时能够封堵第一板211上的进料口260。第二块282所对应的圆心与第二板212所对应的圆心同轴设置,且第二块282与第二板212转动连接,第二块282能够绕自身圆心转动,在第二块282转动时能够封堵第二板212上的进料口260。进一步地,第一块281的弧形边缘与第二块282的弧形边缘均设置有第一齿环290,第二壳体14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齿环143,初始状态时,第二齿环143啮合第一齿环290,且两个进料口260均处于打开状态。在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40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二壳体140转动带动第一块281封堵第一板211上的进料口260,第二壳体140转动带动第二块282封堵第二板212上的进料口260。
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30内侧壁转动设置有驱动环310,驱动环310内侧壁设置有第三齿环311,驱动环310下端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开口向下的推动槽,推动槽内滑动设置有推动块312,且推动块312与推动槽端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具体地,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处于原长时推动块312的下端处于推动槽的外侧。在驱动环310转动时,推动块312能够对第一固定块220和第二固定块240进行挤压,使第一板211与第二板212均发生偏转,进而使第一壳体130下端的开口被完全打开。第二壳体140的外侧壁设置有第四齿环144,且初始状态时,第四齿环144处于第三齿环311的下方,在第二壳体140与第一壳体130发生相对转动后,第一块281将第一板211上的进料口260封堵,第二块282将第二板212上的进料口260封堵,且驱动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40同步向上移动,使第一壳体130离开水面至污泥收集点,此时驱动第二壳体140向上移动,第二壳体140的下端侧壁脱离抵接第一固定块220和第二固定块240的内侧壁,且第二壳体140下端的第二齿环143脱离啮合第一齿环290,第二壳体140侧壁的第四齿环144啮合驱动环310内侧壁的第三齿环311。在第二壳体140下端侧壁脱离抵接第一固定块220和第二固定块240的内侧壁时,储料腔141内的污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第一板211与第二板212偏转适当角度,此时驱动第二壳体140转动,第二壳体140带动驱动环310转动,推动块312对第一固定块220的外侧壁与第二固定块240的外侧壁进行挤压,使第一板211与第二板212快速相互远离,将安装腔131的开口完全打开。
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30内侧壁设置有限位块410,限位块410沿第一壳体130截面的径向方向设置。具体地,第一壳体130内侧壁设置有开口向内的凹槽,限位块410的外端滑动设置于凹槽内,且限位块410与凹槽端部之间通过第四弹性件固定连接,具体地,第四弹性件为第四弹簧420,第四弹簧420的内端固定连接于限位块410上,第四弹簧420的外端固定连接于凹槽的端部,在第四弹簧420处于原长时,限位块410的内端处于凹槽的外侧。
第二壳体140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环槽145,在第三齿环311啮合第四齿环144时,限位块410进入限位环槽145内,在第四气缸停止驱动第二壳体140上下滑动时,限位块410能够对第二壳体14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向下滑动进行阻碍,在第四气缸启动时,第二壳体140能够克服限位块410的阻碍继续沿自身轴线滑动,使第二壳体140能够继续上下滑动。
26.清理组件包括清洁盘510和刮板520,清洁盘510呈圆盘状结构,清洁盘510的直径等于第二壳体140的内径,清洁盘510滑动密封地设置于储料腔141内,第二壳体140上端面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二开口142,输送小车110上固定设置有第五动力源,第五动力源用于带动清洁盘510在储料腔141内上下移动。具体地,第五动力源为第五气缸,第五气缸固定设置在输送小车110上,第五气缸的输出端穿过第二开口142固定连接清洁盘510,第五气缸启动时能够推动清洁盘510在储料腔141内上下移动。清洁盘510下端面中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驱动槽511,且驱动槽511侧壁设置有螺旋槽。刮板520包括固定部521和滑动部522,固定部521与滑动部522的长度均等于清洁盘510的直径,固定部521与滑动部522均水平设置,固定部521上端面抵接于清洁盘510的下端面,固定部521下端面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滑动槽,滑动部522的上端滑动设置于滑动槽内,且滑动部522的上端与滑动槽的端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具体地,第二弹性件为第二弹簧523,第二弹簧523竖直设置,第二弹簧523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滑动槽端部,第二弹簧523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滑动部522的上端。滑动部52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块530,第一驱动块530贯穿固定部521上下侧壁,第一驱动块530的上端设置于驱动槽511内,且第一驱动块530的侧壁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滑动设置于螺旋槽内,且第一驱动块530的上端与驱动槽511端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三弹性件,具体地,第三弹性件为第三弹簧540,第三弹簧540竖直设置,第三弹簧540的上端固定连接于驱动槽511端部,第三弹簧540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块530。第二壳体140内侧壁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挡环550,在滑动部522下端抵接固定挡环550时,且第五气缸继续推动清洁盘510向下滑动,第一驱动块530上的导向块沿螺旋槽滑动,使固定部521在清洁盘510下端面转动。
27.结合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作时,将输送小车110移动至适当位置时,启动第二气缸和第四气缸,第二气缸驱动第一壳体130向下滑动,第四气缸驱动第二壳体140同步向下滑动。在第一壳体130的下端抵接至水下污泥时,同时启动第一电机与第三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壳体130转动,第三电机带动第二壳体140同步转动,在第一壳体130转动时,破碎刀270对水下污泥进行松动,随着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40同步向下移动并转动,使破碎刀270松动后的污泥通过进料口260进入储料腔141内部,随着第二气缸对第一壳体130的推动,储料腔141逐渐充满污泥。此时停止第一电机、第二气缸和第四气缸,第三电机继续转动,使第二壳体140与第一壳体130发生相对转动,由于此时第二壳体140下端的第二齿环143啮合的第一齿环290,第二壳体140转动带动第一块281在第一板211上转动,使得第一块281对第一板211上的进料口260进行封堵;同时第二壳体140转动带动第二块282在第二板212上转动,使得第二块282对第二板212上的进料口260进行封堵,减少污泥在进料口260向储料腔141外流动。
28.将进料口260封堵后,停止第三电机,同时启动第二气缸和第四气缸,在第二气缸和第四气缸的驱动下,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40同步向上移动,逐渐使第一壳体130下端脱离水面,并通过控制驱动小车将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同步移动至堆放污泥的上
方,此时停止第二气缸,在第四气缸的继续驱动下,第二壳体140与第一壳体130发生相对移动,第二壳体140在安装腔131内向上移动时,第二壳体140下端的第二齿环143脱离啮合第一齿环290,第二壳体140在上移的过程中,第二壳体140侧壁的第四齿环144啮合驱动环310上的第三齿环311,且第二壳体140下端脱离抵接第一固定块220和第二固定块240的内侧壁,在污泥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第一板211与第二板212均被污泥挤向下反转一定角度,使第一板211与第二板212之间打开一定间隙。在第二壳体140向上滑动时,限位块410逐渐进入限位环槽145内,此时停止第四气缸,在限位块410的作用下,第二壳体140不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此时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带动第二壳体140转动,第二壳体140外侧壁固定设置的第四齿环144带动驱动环310转动,驱动环310下端周侧壁设置的多个推动块312对第一固定块220的外侧壁和第二固定块240的外侧壁进行推动,使第一板211与第二板212快速相互远离,第一板211与第二板212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增加,直至安装腔131的开口被完全打开,污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快速脱离储料腔141。
29.在安装腔131的开口完全打开后,启动第五气缸,第五气缸推动清洁盘510向下滑动,由于清洁盘510的侧壁与储料腔141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清洁盘510在储料腔141内向下滑动,清洁盘510对第二壳体140内侧壁进行清理,在刮板520的滑动部522下端抵接到第二壳体140下端的固定挡环550时,随着第五气缸的进一步推动,滑动部522沿滑动槽向上滑动,滑动部522对第二弹簧523进行挤压。由于滑动部522中部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块530设置于驱动槽511内,且第一驱动块530侧壁设置的导向块沿驱动槽511侧壁的螺旋槽滑动,在滑动部522沿滑动槽向上滑动时,第一驱动块530同步沿驱动槽511滑动,同时对第三弹簧540进行压缩,在导向块与螺旋槽的作用下使第一驱动块530发生转动,在第一驱动块530的带动下固定部521在清洁盘510的下端面转动,固定部521对清洁盘510的下端面进行清理,减少污泥在清洁盘510下端面附着。
30.完成对清洁盘510底面的清理后,启动第五气缸,第五气缸拉动清洁盘510向上滑动,使清洁盘510恢复至初始高度,同时在第二弹簧523和第三弹簧540的共同作用下,固定部521和滑动部522恢复至初始位置。其次启动第三电机转动固定角度,第三电机转动带动第二壳体140转动固定角度,第二壳体140带动驱动环310转动固定角度,驱动环310下端设置的相邻两个推动块31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使推动块312不再对第一固定块220和第二固定块240的外侧壁进行推动,在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的作用下,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2发生偏转,使第一板211与第二板212再次将安装腔131的开口封堵。然后启动第四气缸,第四气缸推动第二壳体140向下滑动,使第二壳体140的下端侧壁再次抵接第一固定块220的内侧壁和第二固定块240的内侧壁,且第二壳体140下端的第二齿环143啮合第一块281上的第一齿环290和第二块282上的第一齿环290,然后停止第四气缸,启动第三电机转动固定角度,第三电机转动带动第二壳体140转动固定角度,第二壳体140转动带动第一块281和第二块282转动固定角度,使第一板211上的进料口260和第二板212上的进料口260再次被打开。由此往复对水下污泥进行旋挖。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