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多孔掏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9463发布日期:2022-08-09 19:1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巷道多孔掏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矿山凿岩爆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巷道多孔掏槽结构。


背景技术:

2.在较为破碎的岩体内掘进巷道时,常采用钻爆法,而掏槽施工是钻爆法的核心工艺,一般的掏槽方式有直筒掏槽(包含平行龟裂掏槽,角柱掏槽,螺旋掏槽)和楔形掏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掏槽参数复杂,不利于工程应用;掏槽爆破振动大;掏槽轮廓复杂,不利于后续崩落孔和周边孔的布置等问题。
3.专利cn201910693731.1公开了一种菱形大直径空孔直眼掏槽结构及平巷施工工艺,其设置核心装药孔,并在其外周分布有连线呈菱形的若干个大直径空孔,若干个大直径空孔外周由内至外分布有若干层连线呈矩形的若干个装药孔,以解决掏槽爆破轮廓不规整,参数复杂,爆破振动大的问题,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所需的钻孔直径大,在较为破碎的岩体中使用时,会造成溃孔现象的发生,且需对空孔进行装药,整体的炸药单耗大,施工进度慢,炮孔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巷道多孔掏槽结构,提供了一种效率高、炮孔利用率高、单耗低的掏槽结构。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巷道多孔掏槽结构,包括待爆破的岩面,所述岩面中部设有掏槽区,所述掏槽区内开设有九个或十个掏槽孔,相邻的所述掏槽孔距离相同,中部竖列的所述掏槽孔间隔式装药,其余所述掏槽孔为空孔,所述掏槽区外圈环设有辅助孔,所述辅助孔围绕掏槽区分别形成菱形与矩形,所述岩面沿巷道轮廓线布置周边孔与底边孔。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8.进一步的,所述掏槽区内开设有九个掏槽孔,所述掏槽孔形成横三竖三的矩形排布。
9.进一步的,所述掏槽区内开设有十个掏槽孔,所述掏槽孔为中部四个、两侧分别为三个的三竖列排布。
10.进一步的,所述掏槽孔的间距为10-15cm。
11.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孔设有两组分别为菱形孔与矩形孔,所述菱形孔与矩形孔分别形成围绕掏槽区的菱形与矩形,所述辅助孔的孔距为500-700mm。
12.进一步的,所述周边孔与底边孔深度相同,所述掏槽孔比周边孔深20-30cm。
13.进一步的,所述周边孔与底边孔距巷道轮廓线150-200mm布置,孔距为400-600mm,采用孔内不耦合装药,两端炸药采用导爆索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周边孔采用堵塞物进行堵塞,所述堵塞物由炮泥或废纸组成,堵塞长度为400-600mm。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6.采用多空孔、单孔装药的方式,降低掏槽区装药量,降低爆破振动,辅助孔采用菱形+方形嵌套布置,合理利用断面空间,进一步降低爆破振动,提高爆破效率,并通过选择性堵塞的方式,减少爆破准备时间,提高整个掘进过程的效率,可以实现巷道的高效掏槽及爆破。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十孔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九孔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的侧剖面及装药结构图;
20.图4为图2的侧剖面及装药结构图;
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2.1、装药掏槽孔;2、两端装药掏槽孔;3、菱形孔;4、矩形孔;5、周边孔;6、底边孔;7、空孔掏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25.可以理解,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26.如图1-4所示的巷道多孔掏槽结构,包括待爆破的岩面,清理岩面后,判断软弱结构面位置。在软弱结构面位置,根据区域岩体情况设置掏槽区,掏槽区内布置掏槽孔,当岩石条件相对较好时,采用十孔掏槽,当岩石条件相对较差时,采用九孔掏槽。
27.采用十孔掏槽时,掏槽孔为中部四个、两侧分别为三个的三竖列排布,相邻的掏槽孔距离相同,间距为10-15cm,中部竖列的掏槽孔间隔式装药,其余掏槽孔为空孔,掏槽区外圈环设有辅助孔,辅助孔围绕掏槽区分别形成菱形与矩形,岩面沿巷道轮廓线布置周边孔5与底边孔6。
28.当采用十孔掏槽、双孔装药时,两装药孔分两段起爆,当采用十孔掏槽、单孔装药时,作为首段起爆;而后为辅助孔、周边孔5和底边孔6。
29.采用九孔掏槽时,掏槽孔形成横三竖三的矩形排布,相邻的掏槽孔距离相同,中间
数列的掏槽孔间隔装药,也可中间竖列的最中部的掏槽孔如图2所示,或横三竖三对角的掏槽孔装药。其余掏槽孔为空孔,掏槽区外圈环设有辅助孔,辅助孔围绕掏槽区分别形成菱形与矩形,岩面沿巷道轮廓线布置周边孔5与底边孔6。
30.当采用九孔掏槽、双孔装药时,两装药孔分同段起爆,当采用九孔掏槽、单孔装药时,作为首段起爆;而后为辅助孔、周边孔5和底边孔6。
31.具体而言,辅助孔设有两组分别为菱形孔3与矩形孔4,菱形孔3与矩形孔4分别形成围绕掏槽区的菱形与矩形,辅助孔的孔距为500-700mm。
32.具体的,周边孔5与底边孔6深度相同,掏槽孔比周边孔5深20-30cm。
33.周边孔5与底边孔6距巷道轮廓线150-200mm布置,孔距为400-600mm,采用孔内不耦合装药,两端炸药采用导爆索连接。其中,周边孔5采用堵塞物进行堵塞,堵塞物由炮泥或废纸组成,堵塞长度为400-600mm。
3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35.1、掏槽结构简单、效率高
36.利用软弱结构面,根据岩性进行布孔,无需施工斜孔或其他类型孔,掏槽结构简单,现场可操作性强,掏槽效果好、效率高。
37.2、炸药单耗低
38.通过合理布置炮孔,减少装药孔数量,改变掏槽孔的装药结构,实现炸药单耗的降低。相关大量现场试验表明,采用该种方法可降低炸药单耗25%,降低了巷道开掘成本,进而降低了矿山整体的开采成本,间接提高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39.3、炮孔利用率高
40.普通掏槽法的炮孔利用率在70~80%左右,而采用该种方法的炮孔利用率最高可超过95%,其在一定程度高,提高了整体爆破的能耗利用效率。
41.4、施工效率高
42.除周边孔外,其他炮孔均无需进行堵塞,减少了爆破堵塞时间,提高整个施工效率。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