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2517发布日期:2022-09-21 03:4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隧道初期支护施工中,拱架施工结束后进行复喷混凝土施工,喷射过程中拱脚位置被喷上混凝土,导致下道工序施工中要清除附着的混凝土方可露出连接板以及拱脚处钢架,耗时费力。传统工艺采用土工布覆盖拱脚位置,以防止混凝土污染拱脚底部的连接板,防止混凝土堵住连接板上的安装孔。
3.但是,覆盖土工布等材料易被高强混凝土冲击位移,保护效果差,且土工布承受能力较差,在混凝土直接的冲击下,已发生破裂,从而造成连接板被混凝土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以解决覆盖土工布等材料易被高强混凝土冲击位移,保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其包括竹胶板和一排竖向等距排列的拱脚,所述拱脚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竹胶板右侧与一排拱脚对应开设有一排等距排列的卡槽,所述竹胶板通过卡槽与拱脚插接,所述竹胶板下表面右侧开设有一排等距排列的插槽,所述插槽与卡槽间隔设置,所述插槽均插接有位于竹胶板下侧的支撑木方,所述竹胶板下表面左侧设有一排等距排列的木楔,所述木楔与卡槽间隔设置,所述竹胶板左侧设有土工布。
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进一步:所述竹胶板右侧在卡槽的开口处的后侧设有自动卡锁机构,所述自动卡锁机构包括固定角铁,所述固定角铁与竹胶板右侧边连接,所述固定角铁位于卡槽开口处的后侧,所述固定角铁右侧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前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有活动角铁,所述活动角铁与固定角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角铁前端能够堵住卡槽的开口处,且活动角铁前端设有斜坡面结构。
7.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进一步:所述竹胶板右侧在卡槽的开口处的前侧设有导向角铁,所述导向角铁的一侧板上穿设有第二铁钉,所述导向角铁通过第二铁钉与竹胶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角铁另一侧板的后侧面与卡槽内前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进一步:所述竹胶板左侧设有位于z型条,所述z型条上半部的侧板穿设有第三铁钉,所述z型条和土工布共同通过第三铁钉与竹胶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木楔顶端与竹胶板与z型条之间的缝隙插接。
9.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进一步:
所述所述土工布上表面左侧设有定位角铁,所述定位角铁的底板上穿设有水泥钉,所述定位角铁和土工布能够共同通过水泥钉与地面固定连接。
10.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进一步:所述竹胶板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上设有与卡槽内侧尺寸相匹配的凹槽。
11.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进一步:所述固定角铁的底板上穿设有第一铁钉,所述固定角铁通过第一铁钉与竹胶板固定连接。
12.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进一步:所述活动角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与固定角铁固定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好后能够将土工布牢固固定住,且用坚固的竹胶板来承受大部分混凝土的冲击,而土工布只需承受少量飞溅的混凝土冲击,同时用侧挡板挡住飞溅的混凝土,从而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混凝土污染拱脚,并能够保证连接板的洁净,同时保证该装置能够稳定且牢固地阻挡住混凝土。
15.2、本实用新型安装过程简答及操作,需要将竹胶板通过卡槽卡住拱脚,通过支撑木方和木楔支撑起竹胶板,并用定位角铁和水泥钉固定住土工布的尾部即可,安装速度快,且能够保证安装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16.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17.图1为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前侧俯视角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前侧仰视角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z型条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拱脚;2、连接板;3、竹胶板;4、卡槽;5、插槽;6、支撑木方;7、木楔;8、土工布;9、固定角铁;10、第一铁钉;11、第一固定板;12、弹簧;13、第二固定板;14、活动角铁;15、滑槽;16、t型滑块;17、斜坡面结构;18、导向角铁;19、第二铁钉;20、z型条;21、第三铁钉;22、侧挡板;23、定位角铁;24、水泥钉。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的实施例。
25.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
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26.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27.图1-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连接板保护装置,其包括:竹胶板3和一排竖向等距排列的拱脚1,所述拱脚1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竹胶板3右侧与一排拱脚1对应开设有一排等距排列的卡槽4,所述竹胶板3通过卡槽4与拱脚1插接,所述竹胶板3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侧挡板22,所述侧挡板22上设有与卡槽4内侧尺寸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竹胶板3下表面右侧开设有一排等距排列的插槽5,所述插槽5与卡槽4间隔设置,所述插槽5均插接有位于竹胶板3下侧的支撑木方6,所述竹胶板3下表面左侧设有一排等距排列的木楔7,所述木楔7与卡槽4间隔设置,所述竹胶板3左侧设有土工布8,所述竹胶板3左侧设有位于z型条20,所述z型条20上半部的侧板穿设有第三铁钉21,所述z型条20和土工布8共同通过第三铁钉21与竹胶板3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木楔7顶端与竹胶板3与z型条20之间的缝隙插接,通过竹胶板3与z型条20之间缝隙的设置,能够保证木楔7支撑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所述所述土工布8上表面左侧设有定位角铁23,所述定位角铁23的底板上穿设有水泥钉24,所述定位角铁23和土工布8能够共同通过水泥钉24与地面固定连接,通过定位角铁23和水泥钉24的设置,能够保证土工布8安装的牢固性,能够提高土工布8承受冲击的能力。
28.所述竹胶板3右侧在卡槽4的开口处的后侧设有自动卡锁机构,所述自动卡锁机构包括固定角铁9,所述固定角铁9与竹胶板3右侧边连接,具体的,所述固定角铁9的底板上穿设有第一铁钉10,所述固定角铁9通过第一铁钉10与竹胶板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角铁9位于卡槽4开口处的后侧,所述固定角铁9右侧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1,所述第一固定板11前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3,所述第二固定板13固定连接有活动角铁14,所述活动角铁14与固定角铁9滑动连接,具体的,所述活动角铁14上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内侧滑动连接有t型滑块16,所述t型滑块16与固定角铁9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角铁14前端能够堵住卡槽4的开口处,且活动角铁14前端设有斜坡面结构17。
29.所述竹胶板3右侧在卡槽4的开口处的前侧设有导向角铁18,所述导向角铁18的一侧板上穿设有第二铁钉19,所述导向角铁18通过第二铁钉19与竹胶板3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角铁18另一侧板的后侧面与卡槽4内前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通过导向角铁18的设置,能够便于拱脚1卡入卡槽4内,同时能够便于拱脚1推开活动角铁14。
30.工作原理:
31.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先将竹胶板3上的卡槽4对准拱脚1,然后使拱脚1卡入卡槽4内,在卡入的过程中,拱脚1的一侧沿着导向角铁18导向的一面向卡槽4开口处滑动,且拱脚1的另一侧通过斜坡面结构17推动活动角铁14向远离卡槽4开口处的一端滑动,并使弹簧12压缩,当拱脚1完全卡入卡槽4内后,弹簧12推动第二固定板13,第二固定板13推动活动角铁14,使活动角铁14重新堵住卡槽4的开口端,从而防止拱脚1从卡槽4内脱离,再将支撑木方6对准并插入插槽5内,从而支撑起竹胶板3的右侧,接着,将木楔7的顶端插入z型条20与竹胶
板3之间的缝隙内,从而支撑起竹胶板3的左侧,最后,通过定位角铁23和水泥钉24将土工布8的左侧边与地面固定;这样,该装置在安装好后能够将土工布8牢固固定住,且用坚固的竹胶板3来承受大部分混凝土的冲击,而土工布8只需承受少量飞溅的混凝土冲击,同时用侧挡板22挡住飞溅的混凝土,从而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混凝土污染拱脚1,并能够保证连接板2的洁净,同时保证该装置能够稳定且牢固地阻挡住混凝土;该装置安装过程简答及操作,需要将竹胶板3通过卡槽4卡住拱脚1,通过支撑木方6和木楔7支撑起竹胶板3,并用定位角铁23和水泥钉24固定住土工布8的尾部即可,安装速度快,且能够保证安装的牢固性。
32.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用新型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