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射负压除尘装置及采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0240发布日期:2022-12-28 00:59阅读:50来源:国知局
引射负压除尘装置及采煤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煤机除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射负压除尘装置及采煤机。


背景技术:

2.采煤机喷雾引射控尘是一项有效治理采煤机滚筒处粉尘的技术,该技术在利用高压喷雾消灭粉尘的同时,由喷雾引射形成的负压抽吸作用,将周围的含尘气流抽入装置内净化,减少了粉尘向人行侧的扩散。
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引射负压除尘装置中控尘部的延伸长度受控尘装置位置的因素影响,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降尘、控尘效果及适用性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射负压除尘装置及采煤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引射负压除尘装置适用性差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射负压除尘装置,包括:支撑部;控尘部,控尘部设置在支撑部上,控尘部的长度可调;引射部,引射部设置在控尘部上,引射部用于喷射雾流并吸入控尘部外的含尘流体至控尘部内,引射部沿控尘部的轴向延伸。
6.进一步地,控尘部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架和控尘架,连接架和控尘架的延伸方向相同,连接架设置在支撑部上,连接架的长度可调,控尘架和连接架的相对位置可调。
7.进一步地,控尘架的一部分穿设在连接架内,引射负压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连接架和控尘架,在第一紧固件拆卸的情况下,控尘架伸入连接架的长度可调,在第一紧固件穿入的情况下,控尘架和连接架的相对位置固定。
8.进一步地,连接架包括多个贯穿连接架的第一连接孔,控尘架包括多个贯穿控尘架的第二连接孔,每一个第一连接孔均可沿控尘架的延伸方向移动至与任意一个第二连接孔对应的位置,第一紧固件穿设在相互对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
9.进一步地,连接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框架和第二连接框架,第一连接框架设置在支撑部上,第二连接框架和控尘架连接,第二连接框架和第一连接框架在第一连接框架的长度方向上存在重合区域,引射负压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过第一连接框架和第二连接框架,在第二紧固件拆卸的情况下,重合区域的长度可调,在第二紧固件穿入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框架和第二连接框架的相对位置固定。
10.进一步地,引射部包括第一引射组和第二引射组,第一引射组和第二引射组设置在控尘架的同一侧,第一引射组设置在第二引射组的上方,第一引射组的喷流方向和第二引射组的喷流方向均朝控尘架背离连接架的一侧延伸,第一引射组的喷流方向相对于水平面朝向斜上方,第二引射组的喷流方向相对于水平面朝向斜下方。
11.进一步地,控尘部具有负压腔和与负压腔连通的负压引射口,第一引射组包括多
个第一引射筒体和第一喷流部,第一喷流部包括多个第一喷头,第一引射筒体穿设在负压腔内,第一引射筒体的两端分别和控尘架的外部、负压腔连通,第一喷流部设置在负压腔内,多个第一喷头一一对应地穿设在多个第一引射筒体内,第一喷头沿第一引射筒体的轴线方向喷射雾流以在负压腔内形成负压,含尘流体通过负压引射口进入负压腔。
12.进一步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设置在连接架背离控尘架的一端,第一支撑座和连接架铰接,第二支撑座设置在连接架的底部。
13.进一步地,第二支撑座包括限位座和支撑轮,限位座设置在连接架的底部,限位座具有多个连接位置,多个连接位置沿连接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支撑轮可拆卸地设置在任意一个连接位置上。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煤机,采煤机包括机体部,摇臂部、滚筒部和上述的引射负压除尘装置,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支撑部设置在机体部和摇臂部上,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引射部朝向滚筒部设置。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引射负压除尘装置,包括:支撑部;控尘部,所述控尘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控尘部的延伸长度可调;引射部,所述引射部设置在所述控尘部上,所述引射部用于喷射雾流并吸入所述控尘部外的含尘流体至所述控尘部内,所述引射部沿所述控尘部的轴向延伸并朝所述控尘部的周向倾斜。采用该方案,通过对控尘部延伸长度的调节实现了对设置在控尘部内的引射部的喷流位置的调节,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喷流位置不可移动导致降尘、控尘的范围受限的情况,提高了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图1的引射负压除尘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示出了图1的引射负压除尘装置中控尘架和引射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1.10、支撑部;11、第一支撑座;12、第二支撑座;121、限位座;122、支撑轮;20、控尘部;21、连接架;211、第一连接框架;212、第二连接框架;22、控尘架;23、负压腔; 24、负压引射口;31、第一引射组;311、第一引射筒体;312、第一喷流部;32、第二引射组;41、第一紧固件;42、第二紧固件;50、吊挂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射负压除尘装置,包括:支撑部 10;控尘部20,控尘部20设置在支撑部10上,控尘部20的长度可调;引射部,引射部设置在控尘部20上,引射部用于喷射雾流并吸入控尘部20外的含尘流体至控尘部20内,引射部沿控尘部20的轴向延伸。
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控尘部20延伸长度的调节实现了对设置在控尘部20内的引射部的喷流位置的调节,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喷流位置不可移动导致降尘、控尘的范围受限的情况,提高了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适用性。
25.具体地,控尘部20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架21和控尘架22,连接架21和控尘架22的延伸方向相同,连接架21设置在支撑部10上,连接架21的长度可调,控尘架22和连接架21 的相对位置可调。这样设置,通过调节连接架21的长度,实现对控尘架22内的引射部的喷流位置的调节,通过调节控尘架22和连接架21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实现了对控尘架22内的引射部的喷流位置的调节范围的扩大,进一步提高了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适用性。
26.如图1和图2所示,控尘架22的一部分穿设在连接架21内,引射负压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41,第一紧固件41可拆卸地穿过连接架21和控尘架22,在第一紧固件41拆卸的情况下,控尘架22伸入连接架21的长度可调,在第一紧固件41穿入的情况下,控尘架22 和连接架21的相对位置固定。
27.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架21和控尘架22的相对位置通过第一紧固件41固定,避免连接架 21和控尘架22在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相对窜动,导致引射部的喷流位置偏离预定位置的情况,保证引射负压除尘装置工作的可靠性。
28.具体地,连接架21包括多个贯穿连接架21的第一连接孔,控尘架22包括多个贯穿控尘架22的第二连接孔,每一个第一连接孔均可沿控尘架22的延伸方向移动至与任意一个第二连接孔对应的位置,第一紧固件41穿设在相互对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这样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紧固件41的安装和拆卸,进一步地,便于对连接架21和控尘架22的相对位置的调节。具体地,第一紧固件41包括至少一个螺栓,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孔为5个,第二连接孔为6个,一个第一连接孔和其对应的第二连接孔为一组连接孔组,一个螺栓对应穿过一组连接孔组,图示中控尘架22和连接架21通过5个螺栓一一对应穿过5个连接孔组实现二者相对位置的固定,通过调节连接孔组的数量即可实现对控尘架22和连接架21相对位置的调节。以图1和图2为例,当需要调节控尘架22和连接架21 的相对位置使得控尘部20整体长度变长时,先将第一紧固件41、即5个螺栓从连接孔组内拔出,工作人员控制控尘架22朝背离连接架21一侧移动,减小连接孔组数量,直至剩余一组连接孔组时,即最右侧的第二连接孔和最左侧的第一连接孔对应时,控尘架22和连接架21 的整体长度最长,通过一个螺栓穿过该连接孔组保证控尘架22和连接架21连接的可靠性。可选地,控尘部20的可调伸长长度不小于500mm。
29.具体地,连接架2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框架211和第二连接框架212,第一连接框架211设置在支撑部10上,第二连接框架212和控尘架22连接,第二连接框架212和第一连接框架211在第一连接框架211的长度方向上存在重合区域,引射负压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二紧固件42,第二紧固件42可拆卸地穿过第一连接框架211和第二连接框架212,在第二紧固件42拆卸的情况下,重合区域的长度可调,在第二紧固件42穿入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框架211和第二连接框架212的相对位置固定。这样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二紧固件42的安装
和拆卸,进一步地,便于对第一连接框架211和第二连接框架212相对位置的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紧固件42为螺栓,第一连接框架211、第二连接框架212的相对位置的调节方式与控尘架22、连接架21的相对位置的调节方式相同。
30.如图1至图3所示,引射部包括第一引射组31和第二引射组32,第一引射组31和第二引射组32设置在控尘架22的同一侧,第一引射组31设置在第二引射组32的上方,第一引射组31的喷流方向和第二引射组32的喷流方向均朝控尘架22背离连接架21的一侧延伸,第一引射组31的喷流方向相对于水平面朝向斜上方,第二引射组32的喷流方向相对于水平面朝向斜下方。
31.在本实施例中,将引射部的第一引射组31和第二引射组32的喷流方向倾斜设置,提高了引射部的喷流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降尘、控尘效果。具体地,第一引射组31与第二引射组32之间的距离为100~150mm,第一引射组31的喷流方向的仰角为 10~30
°
、偏角为45
°
~60
°
,第二引射组32的喷流方向的俯角为10~30
°
、偏角为45
°
~60
°

32.具体地,控尘部20具有负压腔23和与负压腔23连通的负压引射口24,第一引射组31 包括多个第一引射筒体311和第一喷流部312,第一喷流部312包括多个第一喷头,第一引射筒体311穿设在负压腔23内,第一引射筒体311的两端分别和控尘架22的外部、负压腔23 连通,第一喷流部312设置在负压腔23内,多个第一喷头一一对应地穿设在多个第一引射筒体311内,第一喷头沿第一引射筒体311的轴线方向喷射雾流以在负压腔23内形成负压,含尘流体通过负压引射口24进入负压腔23。
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喷头沿第一引射筒体311的延伸方向喷出流体,喷出的流体对控尘架22外周的灰尘等其降尘作用,同时,第一喷头喷出的流体受第一引射筒体311的周向限制,部分流体会将部分负压腔23内的流体卷吸至第一引射筒体311内,使得负压腔23内形成负压,负压腔23通过流体的卷吸作用通过负压引射口24将控尘架22周围的带尘流体吸入,实现对控尘架22外周的灰尘等的吸附,保证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降尘、除尘性能。
34.具体地,第二引射组32包括多个第二引射筒体和第二喷流部,第二喷流部包括多个第二喷头,第二引射筒体穿设在负压腔内,第二引射筒体的两端分别和控尘架22的外部、负压腔 23连通,第二喷流部设置在负压腔23内,多个第二喷头一一对应地穿设在多个第二引射筒体内。第一喷流部312还包括第一供流管,第二喷流部还包括第二供流管,第一供流管设置在第二供流管的上方,第一供流管和多个第一喷头均连通,第一供流管用于向多个第一喷头的喷流提供流体,第二供流管和多个第二喷头均连通,第二供流管用于向多个第二喷头的喷流提供流体。
35.可选地,负压引射口24不少于3个,负压引射口24位于控尘架22的底部,单个负压引射口24长度不小于200mm,宽度不小于40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射组31的第一引射筒体311为3个,第一喷流部312包括3个第一喷头,3个第一喷头和3个第一引射筒体311 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引射组32的第二引射筒体为3个,第二喷流部包括3个第二喷头,3个第二喷头和3个第二引射筒体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引射筒体311和第一喷头的延伸方向为第一引射组31的喷流方向,第二引射筒体和第二喷头的延伸方向为第二引射组32的喷流方向,一个负压引射口24对应一个第一引射筒体311、一个第二引射筒体设置。第一引射筒体311 和第二引射筒体的直径为50~70mm、深度为70~90mm。
36.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部10包括第一支撑座11和第二支撑座12,第一支撑座11设
置在连接架21背离控尘架22的一端,第一支撑座11和连接架21铰接,第二支撑座12设置在连接架21的底部。这样设置,通过第一支撑座11实现对控尘部20端部的固定支撑,通过第二支撑座12实现对控尘部20底部靠近重心位置的支撑,降低支撑部10的加工成本的同时,保证了支撑部10对控尘部20整体的支撑效果。
37.具体地,第二支撑座12包括限位座121和支撑轮122,限位座121设置在连接架21的底部,限位座121具有多个连接位置,多个连接位置沿连接架2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支撑轮 122可拆卸地设置在任意一个连接位置上。
3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轮122在限位座121上设置位置的调节,实现第二支撑座12对控尘部20支撑位置的转换,避免控尘部20的整体长度边长后重心位置距离第二支撑座12的支撑位置较远,导致第二支撑座12对控尘部20支撑不可靠的情况,保证支撑部10对控尘部 20的支撑效果。具体地,支撑轮122和限位座121通过第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第三紧固件为螺栓,支撑轮122、限位座121的相对位置的调节方式与控尘架22、连接架21的相对位置的调节方式相同。
39.可选地,引射负压除尘装置还包括3个吊挂件50,3个吊挂件50沿控尘部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控尘部20的上方。
40.本实用新型未示出图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煤机,采煤机包括机体部,摇臂部、滚筒部和上述的引射负压除尘装置,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支撑部10设置在机体部和摇臂部上,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引射部朝向滚筒部设置。
4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控尘部20延伸长度的调节实现了对设置在控尘部20内的引射部的喷流位置的调节,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引射负压除尘装置的喷流位置不可移动导致降尘、控尘的范围受限的情况,提高了引射负压除尘装置在采煤机中的适用性。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