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铁和隧道用防冲击防护密闭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50277发布日期:2022-12-14 02:4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地铁和隧道用防冲击防护密闭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和隧道密闭隔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地铁和隧道用防冲击防护密闭门。


背景技术:

2.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在地铁和隧道中会有多个支线,支线从而用于人工步行,其中之间中还往往放置有较为重要的元件,比如电机和控制元件,为了保护元件,人们在支线外部设置有密闭门,通过密闭门从而完成密封和保护。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9138776b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抗冲击防护密闭门,包括门板、弹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溃缩体以及第二溃缩体;当抗冲击防护密闭门受到较大冲击波冲击时,弹片首先受到冲击波的冲击,并压缩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溃缩体以及第二溃缩体,将冲击波的能量转化为形变,从而吸收冲击波的能量,以防门板出现变形。此外,若冲第一溃缩体以及第二溃缩体吸收巨大能量后,发生断裂,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将弹片并连带着第一溃缩体以及第二溃缩体弹开,防止第一溃缩体、第二溃缩体以及弹片卡住门板,此外还阻挡一部分冲击波直接冲击门板。因此,本技术的抗冲击防护密闭门在承受较大的冲击波时,防护密闭门不会发生变形,密闭效果好。
4.但是,上述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装置在抗冲击的过程中是通过多个弹片进行承载并缓解冲击力,但是缓冲的结构长时间的裸露在室外,经过空气的氧化,会造成缓冲结构氧化并降低缓冲能力降低,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地铁和隧道用防冲击防护密闭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铁和隧道用防冲击防护密闭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防冲击防护密闭门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铁和隧道用防冲击防护密闭门,包括中心支撑架,所述中心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抗冲击板;
7.包裹防尘框,其设置于抗冲击板外部的一侧,所述抗冲击板与中心支撑架之间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减震弹簧,且第一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抗冲击板和中心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包裹防尘框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收缩腔;
8.第一抗冲击加固块,其设置于抗冲击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抗冲击加固块纵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抗冲击加固块,且第一抗冲击加固块与抗冲击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抗冲击加固块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抗冲击固定条。
9.优选的,所述抗冲击板外部的四角位置均设置有滑动块,且滑动块与抗冲击板固
定连接,所述包裹防尘框内部的四角位置均设置有滑动轨,且滑动轨的内部与滑动块外部的一侧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中心支撑架外部的四角位置均设置有橡胶贴合垫,所述橡胶贴合垫的内部设置有中空腔,且中空腔延伸至橡胶贴合垫的内部。
11.优选的,若干个所述橡胶贴合垫的一端均设置有滑动支撑杆,且滑动支撑杆与橡胶贴合垫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支撑杆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且第二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支撑杆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支撑杆外部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框,且连接框与固定块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中心支撑架的外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块,且固定块与中心支撑架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中心支撑架的一侧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抗冲击加固块,所述第二抗冲击加固块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抗冲击固定条,且第二抗冲击固定条和第二抗冲击加固块均与固定块固定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抗冲击板的外部设置有包裹防尘框,包裹防尘框与抗冲击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减震弹簧的支撑配合滑动块在滑动轨外部滑动,可使得抗冲击板在承受冲击力的同时直接进行收缩,收缩的同时由滑动轨对滑动块的限制提高收缩时的稳定性,并且在没有承受压力时,由包裹防尘框进行包裹,包裹可直接避免异物进入并滞留于抗冲击板与包裹防尘框之间,使得装置得以长时间的使用,避免异物以及潮湿造成密封门抗冲击能力较差,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块外部的四角位置均设置有橡胶贴合垫,橡胶贴合垫的内部设置有中空腔,橡胶贴合垫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支撑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密闭门关闭,并通过橡胶贴合垫与墙壁贴合,贴合的同时挤压中空腔并通过吸附完成辅助固定,辅助提高密闭门的密封性,同时通过第二减震弹簧的回弹性可提高密闭门的承载能力。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心支撑架的外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块,中心支撑架的一侧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抗冲击加固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中心支撑架对若干个固定块进行连接并支撑,支撑可有效提高装置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并且同时,由第二抗冲击加固块增加装置的厚度,厚度的提高可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避免因碰撞产生完成和断裂。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密闭门外部结构侧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密闭门外部结构主视图。
21.图中:1、固定块;2、中心支撑架;3、包裹防尘框;4、抗冲击板;5、收缩腔;6、滑动块;7、滑动轨;8、第一抗冲击加固块;9、第一抗冲击固定条; 10、第一减震弹簧;11、第二抗冲击加固块;12、第二抗冲击固定条;13、连接框;14、滑动支撑杆;15、第二减震弹簧;16、橡胶贴合垫;17、中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画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铁和隧道用防冲击防护密闭门,包括中心支撑架2,中心支撑架2的一侧设置有抗冲击板4;
24.包裹防尘框3,其设置于抗冲击板4外部的一侧,抗冲击板4与中心支撑架 2之间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减震弹簧10,且第一减震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抗冲击板4和中心支撑架2固定连接,包裹防尘框3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收缩腔5;
25.第一抗冲击加固块8,其设置于抗冲击板4的一侧,第一抗冲击加固块8纵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抗冲击加固块8,且第一抗冲击加固块8与抗冲击板4 固定连接,第一抗冲击加固块8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抗冲击固定条9。
26.请参阅图1,抗冲击板4外部的四角位置均设置有滑动块6,且滑动块6与抗冲击板4固定连接,包裹防尘框3内部的四角位置均设置有滑动轨7,且滑动轨7的内部与滑动块6外部的一侧滑动连接,通过滑动连接可提高密闭门收缩时的稳定性。
27.请参阅图1、图2图3,中心支撑架2外部的四角位置均设置有橡胶贴合垫 16,橡胶贴合垫16的内部设置有中空腔17,且中空腔17延伸至橡胶贴合垫16 的内部,由中空腔17内部的气体排出后,外部的气压进行挤压完成橡胶贴合垫 16的固定。
28.请参阅图1和图2,若干个橡胶贴合垫16的一端均设置有滑动支撑杆14,且滑动支撑杆14与橡胶贴合垫16固定连接,滑动支撑杆14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15,且第二减震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支撑杆14和固定块1 固定连接,滑动支撑杆14外部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框13,且连接框13与固定块 1固定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第二减震弹簧15的回弹性可在应对冲击的时产生缓冲。
29.请参阅图1和图2,中心支撑架2的外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块1,且固定块1与中心支撑架2固定连接,通过若干个固定块1可提高密闭门的承载能力以及抗冲击能力。
30.请参阅图1,中心支撑架2的一侧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抗冲击加固块11,第二抗冲击加固块11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抗冲击固定条12,且第二抗冲击固定条12和第二抗冲击加固块11均与固定块1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抗冲击加固块11可提高装置整体的承载能力,避免因碰撞造成弯曲。
31.工作原理:在使用密闭门时,根据图1、图2和图3,为了避免长时间的使用在造成内部潮湿以及堆积异物,外部的冲击接触抗冲击板4时,冲击力会通过抗冲击板4直接传递至第一减震弹簧10,通过第一减震弹簧10的收缩完成对力的抵消,抵消的过程中产生的横向移动,并滑动块6在滑动轨7内横向移动,并且在不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包裹防尘框3对中心支撑架2外部的一侧进行包裹,包裹从而保护和限制抗冲击板4的周围,为了使得密闭门的密封性得到提升,在关闭并进行密封时,由环状设置的若干个橡胶贴合垫16贴合墙壁,并挤压排出中空腔17内的空气使得中空腔17内部的气压低于外部,通过气压的挤压完成固定,产生碰撞的同时,由橡胶贴合垫16对应的滑动支撑杆14外部的滑动支撑杆14回弹性进行一部分力的抵消,为了使得装置的抗冲击力得到提升,通过若干个阵列的第二抗冲击加固块
11和若干个阵列的第一抗冲击加固块8固定于中心支撑架2和抗冲击板4的一侧,提高对应位置的厚度,由此提高抗冲击位置,另一方面,通过在中心支撑架2的外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块1,提高承载能力,避免产生弯折。
32.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