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来液自驱动混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21164发布日期:2023-03-10 23:4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管线来液自驱动混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技术领域,是一种管线来液自驱动混药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发现部分油井采出液中含有大量蜡、胶质沥青质,原油凝固点较高,同时油井开采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等变化有气体释放出来,采出液在井筒中不断举升温度下降,采出液接近于半凝固状态,包裹大量气体,从井筒进入地面管线后,基本处于恒温密闭状态,采出液以气、水、油三相混合液的稳定形态存在,气体无法释放,形成膏状或半膏状体,流动困难,地面输送压力较大。
3.为了降低原油粘度、解决输送管线压力高的问题,可在输送管线中加入化学药剂(消泡剂、降粘剂、破乳剂)来破坏混合液稳定状态,脱出气体,然而在实际操作时发现加入药剂随管线内壁平稳流走,药剂无法与来液充分混合,从而导致药剂不能发挥出相应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线来液自驱动混药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在向油井采出液中加入化学药剂降低原油粘度时存在化学药剂不能与采出液充分混合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管线来液自驱动混药装置,包括外管、内管、连接法兰和螺旋叶片,外管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外管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外管内套装有可转动地内管,内管、外管、连接法兰均同轴设置,内管内径和连接法兰内径相等,内管内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
6.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7.上述管线来液自驱动混药装置可还包括来液管和出液管,来液管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出液管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来液管右端和外管左端通过一对连接法兰固定连接在一起,出液管左端和外管右端通过一对连接法兰固定连接在一起,来液管、出液管的内径均和连接法兰相等,来液管上设有加药管。
8.上述螺旋叶片的高度可等于内管内径的一半,螺旋叶片的螺距为8厘米至10厘米,螺旋叶片左右两端的水平距离为40厘米至5厘米。
9.上述外管内壁左右两端可分别设有一个轴承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均安装有一个推力球轴承,内管安装在所述的两个推力球轴承内。
10.上述内管左右两端面上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密封垫,位于外管左右两端上两个连接法兰分别在对应两个第一密封垫位置的端面上设有一个第二密封垫,每个第一密封垫和对应的一个第二密封垫滑动密封接触。
11.上述内管右端面沿圆周方向可均布有多个半球形滚珠安装孔,滚珠安装孔内安装有滚珠,滚珠的直径略小于滚珠安装孔的直径,内管右端面上通过螺栓同轴固定安装有限
位环体,对应每个滚珠安装孔位置的限位环体上均设置有左右贯通的通孔,通孔直径小于滚珠的直径,滚珠右部通过通孔凸出至限位环体左侧。
1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其通过在内管内设置螺旋叶片形成螺旋形过液通道,由此当混合有化学药剂的采出液通过螺旋形过液通道时,化学药剂和采出液会相混合在一起,另外内管还能在采出液的冲击作用下相对外管进行旋转,从而使得化学药剂和采出液混合的更加充分,最大化地发挥化学药剂作用。
附图说明
1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4.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5.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6.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外管,2为内管,3为连接法兰,4为螺旋叶片,5为来液管,6为出液管,7为加药管,8为轴承安装槽,9为推力球轴承,10为第一密封垫,11为第二密封垫,12为滚珠,13为限位环体。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18.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1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0.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该管线来液自驱动混药装置包括外管1、内管2、连接法兰3和螺旋叶片4,外管1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外管1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3,外管1内套装有可转动地内管2,内管2、外管1、连接法兰3均同轴设置,内管2内径和连接法兰3内径相等,内管2内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4。使用时,通过连接法兰3将本装置安装在油井采出液的输送管线中,由于内管2内壁和螺旋叶片4围合形成螺旋形过液通道,由此当混合有化学药剂的采出液通过螺旋形过液通道时,化学药剂和采出液会相混合在一起,另外内管2还能在采出液的冲击作用下相对外管1进行旋转,从而使得化学药剂和采出液混合的更加充分,最大化地发挥化学药剂作用,实现降低原油粘度、解决输送管线压力高的问题。
21.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实施例一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22.如附图1所示,该管线来液自驱动混药装置还包括来液管5和出液管6,来液管5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3,出液管6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3,来液管5右端和外管1左端通过一对连接法兰3固定连接在一起,出液管6左端和外管1右端通过一对连接法兰3固定连接在一起,来液管5、出液管6的内径均和连接法兰3相等,来液管5上设有加药管7。由此化学药剂可从加药管7中加入到采出液中。
23.如附图1所示,螺旋叶片4的高度等于内管2内径的一半,螺旋叶片4的螺距为8厘米至10厘米,螺旋叶片4左右两端的水平距离为40厘米至5厘米。由此对化学药剂和采出液的混合效果好。
24.实施例二: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仅在于:外管1内壁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轴承安装槽8,每个安装槽内均安装有一个推力球轴承9,内管2安装在所述的两个推力球轴承9内。内管2在采出液的冲击作用下其右端面会和连接法兰3相抵在一起,内管2和连接法兰3之间的摩擦力或多或少会影响内管2旋转,本实施例中内管2通过推力球轴承9转动安装在外管1内,推力球轴承9能承受轴向载荷,由此能避免内管2右端面和连接法兰3紧紧相抵在一起,从而保证内管2能正常旋转。
25.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实施例二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26.如附图2所示,内管2左右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密封垫10,位于外管1左右两端上两个连接法兰3分别在对应两个第一密封垫10位置的端面上设有一个第二密封垫11,每个第一密封垫10和对应的一个第二密封垫11滑动密封接触。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垫10、第二密封垫11能防止采出液进入推力球轴承9中而影响推力球轴承9正常工作。
27.实施例三: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仅在于:内管2右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半球形滚珠安装孔,滚珠安装孔内安装有滚珠12,滚珠12的直径略小于滚珠安装孔的直径,内管2右端面上通过螺栓同轴固定安装有限位环体13,对应每个滚珠安装孔位置的限位环体13上均设置有左右贯通的通孔,通孔直径小于滚珠12的直径,滚珠12右部通过通孔凸出至限位环体13左侧。内管2在采出液的冲击作用下使得滚珠12与连接法兰3相抵在一起,较内管2右端面直接和连接法兰3之间面接触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滚珠12与连接法兰3之间形成点接触,极大地减小了两者间的摩擦力,利于内管2旋转。
28.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