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避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78777发布日期:2023-02-04 04:2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施工避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施工避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隧道的挖掘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涌水突泥等现象,一旦发生,施工人员将面临淹溺、埋置、缺氧等威胁生命安全的问题,目前隧道挖掘施工一般设置了逃生通道;公告号为cn211008738u、名称为一种隧道建设用安全避险逃生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利用在隧道一侧设置有逃生孔的逃生管拼接而成的逃生通道,但是逃生通道未考虑地下水喷突等意外情况,当隧道发生坍塌及突水时,作业人员可能会出现无法及时的从逃生通道内逃生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避险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隧道施工避险装置无法有效提供避险条件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避险装置,包括:
5.避险舱,所述避险舱设有相连通的内腔室和入舱口,以及用于封闭所述入舱口的舱门,所述避险舱上设有浮力层;
6.底座,所述底座设有安装口,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口两侧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避险舱通过所述安装口贴合于所述底座上;
7.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均向上倾斜,以使所述底座上表面的面积小于其下表面的面积。
8.进一步,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以所述安装口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呈镜像设置。
9.进一步,所述避险舱为球形。
10.进一步,所述安装口的截面为弧形结构,以与所述避险舱的表面相切。
11.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与所述安装口相连通。
12.进一步,所述避险舱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拉环。
13.进一步,所述避险舱的外表面悬挂有若干氧气面罩。
14.进一步,所述避险舱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发光条。
15.进一步,所述避险舱的外表面设有安全扣环。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底座上的安装口能够将避险舱安装于底座上,以便于将其一并安装于隧道施工现场处,在遇到突发情况,如隧道突然坍塌或突水时,作用人员能够快速的进入到避险舱的内腔室内,以缩短避险距离,再通过舱门将避险舱的内腔室封闭,能够避免水和坍塌的泥土等进入其内,对作业人员提供有效的避险条件;同时,避险舱上的浮力层能够使其与底座发生脱离,以便于避险舱随水漂浮,以便等待救援;再者,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倾斜向上设置,能够使底座的上表面小于其下
表面,从而增加其稳固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隧道施工避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19.附图标号说明:
20.1、避险舱;101、舱门;2、底座;201、安装口;202、第一倾斜面;203、第二倾斜面;204、避让口;3、拉环;4、氧气面罩;5、发光条;6、安全扣环。
2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参见图至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避险装置,包括有避险舱1,所述避险舱1设有相连通的内腔室和入舱口,以及用于封闭所述入舱口的舱门101,所述避险舱1上设有浮力层;
24.底座2,所述底座2设有安装口201,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口201两侧的第一倾斜面202和第二倾斜面203,所述避险舱1通过所述安装口201贴合于所述底座2上;
25.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面202和第二倾斜面203均向上倾斜,以使所述底座2上表面的面积小于其下表面的面积。
26.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施工人员进入避险,在隧道的施工现场处设有避险舱1,避险舱1设有相连通的内腔室和入舱口(内腔室内设有应急物品,如:氧气罐、水、食物等),施工人员能够通过入舱口快速的进入到避险舱1内进行避险;另一方面,为了便于将避险舱1安装在施工现场,避险舱1设于底座2上,底座2上设有安装口201,安装口201便于使避险舱1与底座2相贴合,使得避险舱1的入舱口能够随时保持畅通,避免因避险舱1的倾斜,导致入舱口不通畅的情况;再者,安装口201的两侧设有第一倾斜面202和第二倾斜面203,且第一倾斜面202和第二倾斜面203均向上倾斜,使得底座2上表面的面积小于下表面的面积,提高底座2的稳定性;而为了提高避险舱1的抗压、防水、漂浮性能,在避险舱1上设有浮力层,浮力层的材质为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具有强度高、耐磨、耐冲击、耐腐蚀、耐光等优良性能,在遇到隧道坍塌和突水情况时,能够保证避险舱1保持完好无损,以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遇到突水情况时,能够保证避险舱1随着水流漂浮并脱离底座2;同时,通过将避险舱1设置在施工现场,能够缩短避险路程,使施工人员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进行避险,避险舱1能够与底座2脱离,随水漂流,以便于其等待救援或自救。
27.所述第一倾斜面202和所述第二倾斜面203以所述安装口201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呈镜像设置。
28.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避险舱1能够与底座2相脱离后漂浮在水面上,第一倾斜面202和第二倾斜面203以安装口201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呈镜像设置,在水流漫过安装口201后,能够使避险舱1从底座2上脱离。当然,由于避险舱1是漂浮不定的,为了避免避险舱1内
的施工人员在其内发生剧烈晃动,在内腔室内设有可以手拉的固定环(未图示)。
29.所述避险舱1为球形。
30.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避险舱1的整体强度,避险舱1为球形,球形装置具有较高的抗冲击力,与浮力层的聚乙烯材料配合,能够进一步增强避险舱1的整体强度,避免其被隧道坍塌的石块损坏;进一步,所述安装口201的截面为弧形结构,以与所述避险舱1的表面相切。以便于与球形的避险舱1表面相切,使其贴合更紧密。
31.所述底座2上设有避让口204,所述避让口204与所述安装口201相连通。
32.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使避险舱1漂浮于水面上,在底座2上设有避让口204,避让口204与安装口201相连通,水能够通过避让口204向贴合在安装口201上的避险舱1提供浮力,便于其从底座2上脱离。
33.所述避险舱1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拉环3。
34.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有施工人员来不及进入到避险舱1内,在避险舱1外表面设有拉环3,施工人员能够通过拉环3随着避险舱1一起漂流;进一步,所述避险舱1的外表面悬挂有若干氧气面罩4;在水流过多对施工人员造成威胁时,施工人员能够通过避险舱1外表面上悬挂的氧气面罩4进行呼吸,避免其发生溺水。在避险舱1表面上设有用于控制氧气面罩4启停的开关。
35.所述避险舱1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发光条5。
36.本实施例中,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为了使施工人员快速的找到避险舱1的位置,避险舱1的外表面设有发光条5。
37.所述避险舱1的外表面设有安全扣环6。
38.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施工人员体力透支,在避险舱1的外表面设有安全扣环6,施工人员可将自身的安全带绑在安全扣环6上,以随避险舱1一并移动,避免其因体力不支被水流冲走。
3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