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巷道喷浆管路风压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3645发布日期:2023-03-25 00:4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下巷道喷浆管路风压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一种井下巷道喷浆管路风压补偿装置,属于井下巷道喷浆管路风压补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针对煤矿井下巷道进行围岩喷浆是巷道支护的一项重要基本工作,由于煤矿巷道空间狭小,在井下多使用转子式喷浆机进行喷浆操作,其工作原理是将砂子、米石、水泥和速凝剂通过上料口供入转子式喷浆机料腔中,再利用空气压缩机向料腔中注入高压空气使物料以悬浮状输送至喷头,最终物料在喷头混合腔内与水进行快速混合后喷向巷道围岩。
3.但是随着喷浆巷道的不断延伸,喷浆管路也越来越长,风量压力损失将不断增加,可能会使喷浆物料输送间断、输送不及时,此时需要增加多套喷浆机和喷浆材料搬运点,这又将导致喷浆作业投入工时多,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井下巷道喷浆管路风压补偿装置结构的改进。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井下巷道喷浆管路风压补偿装置,包括风动储能罐,所述风动储能罐的罐身上设置有压力仪表和多个进气口,在每个进气口外侧均设置有风压嘴,所述风压嘴的内部设置有截止阀;
6.所述风压嘴通过外接压风软管与风机相连,所述风压嘴与压风软管的连接处还设置有进气阀门;
7.所述风动储能罐的一端还焊接有出风管,在出风管上安装有单向逆止阀,所述出风管具体通过快接卡箍与喷浆主管连接固定。
8.所述风动储能罐的长度为500mm,内径为150mm;
9.所述出风管的内径为50mm。
10.所述压风软管具体为6分压风软管。
11.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煤矿井下巷道围岩的喷浆管路风压补偿装置,通过增加风助器来补充风量风压,具体在喷浆主管道上接入多级风动储能罐,配合风机和压风软管实现对喷浆材料的长距离输送,解决因输送距离长导致风压损失的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喷浆泵的使用数量,并减少喷浆材料的输送点,有效降低现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整套装置使用方式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使用效果好,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图;
15.图中:1为风动储能罐、2为压力仪表、3为风压嘴、4为截止阀、5为压风软管、6为进气阀门、7为出风管、8为单向逆止阀、9为快接卡箍、10为喷浆主管。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巷道喷浆管路风压补偿装置,包括风动储能罐1,所述风动储能罐1的罐身上设置有压力仪表2和多个进气口,在每个进气口外侧均设置有风压嘴3,所述风压嘴3的内部设置有截止阀4;
17.所述风压嘴3通过外接压风软管5与风机相连,所述风压嘴3与压风软管5的连接处还设置有进气阀门6;
18.所述风动储能罐1的一端还焊接有出风管7,在出风管7上安装有单向逆止阀8,所述出风管7具体通过快接卡箍9与喷浆主管10连接固定。
19.所述风动储能罐1的长度为500mm,内径为150mm;
20.所述出风管7的内径为50mm。
21.所述压风软管5具体为6分压风软管。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浆助风器装置,应用于井下巷道围岩喷浆作业场所,主要通过设置储能罐作为风助器补充风压,解决随着喷浆管路延伸造成风量压力损失的问题,实现长距离集中输送喷浆材料,同时避免多喷浆机同时操作时喷浆材料输送点分散的缺陷。
2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安装使用前,自喷浆巷道口位置开始,在喷浆泵最远输送距离前方10m位置处接入第一组助风器(储能罐),此后根据压风情况每50-100m分别并入一组助风器(储能罐),每组助风器可以增加补偿约0.5mpa的压力,能够有效解决风压衰减问题,实现喷浆材料的长距离运输,减少喷浆泵的使用。
24.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浆助风器,主要包括风动储能罐和连接管道,其中风动储能罐长为500mm、内径为150mm,罐体外侧设置有直径50mm的无缝钢管、6分压风软管、6分截止阀、6分进气阀门、压力表、快接卡箍等部件,连接管道由长1000mm、2寸规格的钢管和快接卡箍组成。
25.在风动储能罐的出风管上安装有单向逆止阀,能够阻断喷浆料逆向进入筒体,罐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压力表,罐体的上下部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各进气口外接的风压嘴内部设置截止阀控制压风进气,罐体内部容积大,能够提高风量储备。
2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风动储能罐通过出风管连接在喷浆主管上,并使用快接卡箍进行连接固定,操作人员打开截止阀,通过6分压风软管向风动储能罐内进行压气补充风压,当压力表显示风压达到0.5mpa时,人工开启单向逆止阀往喷浆主管中提供风量风压,保持合理的喷浆材料输送风压,从而实现喷浆材料长距离输送。
27.关于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各部件零件相互之间的安装连接关系是确定的、可实现的,除实施例中特殊说明的以外,其特定的连接关系可以带来相应的技术效果,解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部件零件的型号、相互间连接方式以及,由上述技术特征带来的常规使用方法、可预期技术效果,除具体说明的以外,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申请日前可以获取到的专利、期刊论文、技术手
册、技术词典、教科书中已公开内容,或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公知常识等现有技术,无需赘述,使得本案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清楚、完整、可实现的,并能根据该技术手段重现或获得相应的实体产品。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井下巷道喷浆管路风压补偿装置,包括风动储能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动储能罐(1)的罐身上设置有压力仪表(2)和多个进气口,在每个进气口外侧均设置有风压嘴(3),所述风压嘴(3)的内部设置有截止阀(4);所述风压嘴(3)通过外接压风软管(5)与风机相连,所述风压嘴(3)与压风软管(5)的连接处还设置有进气阀门(6);所述风动储能罐(1)的一端还焊接有出风管(7),在出风管(7)上安装有单向逆止阀(8),所述出风管(7)具体通过快接卡箍(9)与喷浆主管(10)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巷道喷浆管路风压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动储能罐(1)的长度为500mm,内径为150mm;所述出风管(7)的内径为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巷道喷浆管路风压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风软管(5)具体为6分压风软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种井下巷道喷浆管路风压补偿装置,属于井下巷道喷浆管路风压补偿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井下巷道喷浆管路风压补偿装置结构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风动储能罐,所述风动储能罐的罐身上设置有压力仪表和多个进气口,在每个进气口外侧均设置有风压嘴,所述风压嘴的内部设置有截止阀;所述风压嘴通过外接压风软管与风机相连,所述风压嘴与压风软管的连接处还设置有进气阀门;所述风动储能罐的一端还焊接有出风管,在出风管上安装有单向逆止阀,所述出风管具体通过快接卡箍与喷浆主管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喷浆管路风压补偿。偿。偿。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宏 黄向良 杜建伟 庄小威 杨雨鑫 杨森 崔宁宁 司广宏 武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潞安集团余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7
技术公布日:2023/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