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智能分注管柱缓冲的底球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0296发布日期:2023-05-17 17:13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智能分注管柱缓冲的底球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分注管柱缓冲的底球结构,属于井下仪器。


背景技术:

1、底球连接在作业管柱的最下端,通常是一种球形单向截止阀结构。当从油管内打压时底球起密封作用,从而保证胀封封隔器及地层分层注水等工艺的正常实施;当从套管内打压反洗井时,底球处于打开状态,井内沉积的泥沙等可以从底球中心通道进入油管冲洗出井。底球通过螺纹连接在管柱上,下井过程或遇阻时将承受较大的冲击,冲击碰撞以应力波的方式沿管柱上传到连接在管柱上智能分注或其他仪器,将会导致仪器损坏及可靠性下降等严重问题,从而对油田注水驱油开发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智能分注管柱缓冲的底球结构,以解决智能分注管柱作业时因冲击过大导致的仪器损坏及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适用于智能分注管柱缓冲的底球结构,包括立管状的底球座,底球座的上端与油管柱连接,底球座上端的内部开设有上宽下窄的锥形孔,钢球落于锥形孔内,底球座的下端开设有装配孔,锥形孔的下端与装配孔通过中心孔连通,底球座的侧面开设有连通中心孔至底球座外部的侧向进液孔,撞击头的装配端具有轴肩结构并通过橡胶柱和锁紧套装匹配固定于底球座下端的装配孔内,撞击头和橡胶柱的中部沿轴向开设有连通至中心孔的中心进液孔。

3、前述底球结构中,底球座下端的装配孔内加工有内螺纹,锁紧套由两个半环形锁紧套扣合而成,锁紧套的内径与撞击头中部的外径相匹配;

4、前述底球结构中,撞击头的轴肩结构伸至装配孔内,且轴肩结构与装配孔底部之间的区域通过橡胶柱填充,轴肩结构与锁紧套之间垫设有橡胶环垫。

5、前述底球结构中,钢球的直径大于锥形孔的最小直径且小于锥形孔的最大直径。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橡胶非线性弹性的特点,较小的变形就能吸收较大的冲击能量,减小管柱作业撞击对智能分注仪器可靠性的不利影响,在不影响底球正常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了管柱的抗冲击能力,适用于智能分注仪器的作业管柱缓冲结构,也适用于其他井下仪器的抗冲击缓冲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智能分注管柱缓冲的底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管状的底球座(2),底球座(2)的上端与油管柱连接,底球座(2)上端的内部开设有上宽下窄的锥形孔(21),钢球(1)落于锥形孔内,底球座(2)的下端开设有装配孔(22),锥形孔(21)的下端与装配孔(22)通过中心孔(23)连通,底球座(2)的侧面开设有连通中心孔(23)至底球座(2)外部的侧向进液孔(24),撞击头(3)的装配端具有轴肩结构(31)并通过橡胶柱(4)和锁紧套(5)装匹配固定于底球座(2)下端的装配孔(22)内,撞击头(3)和橡胶柱(4)的中部沿轴向开设有连通至中心孔(23)的中心进液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智能分注管柱缓冲的底球结构,其特征在于:底球座(2)下端的装配孔(22)内加工有内螺纹,锁紧套(5)由两个半环形锁紧套扣合而成,锁紧套(5)的内径与撞击头(3)中部的外径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用于智能分注管柱缓冲的底球结构,其特征在于:撞击头(3)的轴肩结构(31)伸至装配孔(22)内,且轴肩结构(31)与装配孔(22)底部之间的区域通过橡胶柱(4)填充,轴肩结构(31)与锁紧套(5)之间垫设有橡胶环垫(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智能分注管柱缓冲的底球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球(1)的直径大于锥形孔的最小直径且小于锥形孔的最大直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智能分注管柱缓冲的底球结构,包括立管状的底球座,底球座的上端与油管柱连接,底球座上端的内部开设有上宽下窄的锥形孔,钢球落于锥形孔内,底球座的下端开设有装配孔,锥形孔的下端与装配孔通过中心孔连通,底球座的侧面开设有连通中心孔至底球座外部的侧向进液孔,撞击头的装配端具有轴肩结构并通过橡胶柱和锁紧套装匹配固定于底球座下端的装配孔内,撞击头和橡胶柱的中部沿轴向开设有连通至中心孔的中心进液孔。以解决智能分注管柱作业时因冲击过大导致的仪器损坏及可靠性下降的问题。属于井下仪器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冯贵洪,田昆,谢泰平,魏炎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