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814420发布日期:2023-04-19 14:55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


背景技术:

1、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当隧道已经挖通之后,仍然还是有可能发生隧道初支拱拱顶溜塌的情况,当发生溜塌时,隧道初支拱顶结构会形成空腔,该空腔位置会有大量的流水进入到隧道中,现有技术中,都是采用施工人员或机械将溜塌的土石块运输出隧道,但是这个过程中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伤害,还会严重影响整个隧道施工的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溜塌抢险过程中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确定溜塌位置、出水口以及流水的水量;

4、s2,确定进入溜塌段的人数;

5、s3,施工人员将注浆管道运输至溜塌位置,其中,所述注浆管道为多根管道拼接形成的l型管道,该l型管道的一端延伸出溜塌段;

6、s4,将溜塌段边缘位置的土石块向出水口位置推动使得土石块的密度增大;

7、s5,在l型管道上连接加压泵;

8、s6,对溜塌段进行注浆;

9、s7,浆液成型,出水口被封闭;

10、s8,将溜塌石块运输出隧道。

11、进一步的,所述s3中,注浆管道包括相连通的竖向管道和横向管道,所述竖向管道端口与所述出水口相对设置,所述横向管道与所述竖向管道相交并延伸至溜塌段外。

12、进一步的,所述s4中,当土石块推动到指定位置后,在推动面覆盖混凝土形成止浆墙,该止浆墙用于阻止浆液的外溢。

13、进一步的,所述止浆墙上具有注浆孔,所述横向管道穿过所述注浆孔与所述竖向管道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管道与所述竖向管道的数量相同且均数量为多根。

15、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管道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根,同时所述横向管道在水平方向设置有多层,实现快速注浆并形成浆液层,溜塌空腔在上层竖向管道的注浆作用下堆积形成浆液层。

16、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管道上连接有压力表,通过观察压力表确定是否继续注浆。

17、进一步的,在上一浆液层注入水位增加到指定量时,多余的水会被引流到下一层。

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通过设置注浆管道进行快速注浆,随着注浆的不断注入,围岩中不断堆积形成一定的浆液层,随着浆液的注入水位也不断增加,多余的水会随着上一注浆孔的分流减压引流到第二序孔内,直到浆液饱满后多余浆液回随着管路注浆转移到第二序孔道内,以此循环可将现场所有孔道全部进行快速注浆,在此过程中可以不需多余人员现场干预注浆流程,同时还保证了抢险的迅速性以及安全性。



技术特征:

1.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注浆管道包括相连通的竖向管道和横向管道,所述竖向管道端口与所述出水口相对设置,所述横向管道与所述竖向管道相交并延伸至溜塌段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当土石块推动到指定位置后,在推动面覆盖混凝土形成止浆墙,该止浆墙用于阻止浆液的外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浆墙上具有注浆孔,所述横向管道穿过所述注浆孔与所述竖向管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管道与所述竖向管道的数量相同且均数量为多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管道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根,同时所述横向管道在水平方向设置有多层,实现快速注浆并形成浆液层,溜塌空腔在上层竖向管道的注浆作用下堆积形成浆液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管道上连接有压力表,通过观察压力表确定是否继续注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一浆液层注入水位增加到指定量时,多余的水会被引流到下一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隧道溜塌段的混凝土逆向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溜塌位置、出水口以及流水的水量;S2,确定进入溜塌段的人数;S3,施工人员将注浆管道运输至溜塌位置,其中,所述注浆管道为多根管道拼接形成的L型管道,该L型管道的一端延伸出溜塌段;S4,将溜塌段边缘位置的土石块向出水口位置推动使得土石块的密度增大;S5,在L型管道上连接加压泵;S6,对溜塌段进行注浆;S7,浆液成型,出水口被封闭;S8,将溜塌石块运输出隧道。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溜塌抢险过程中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苟仕川,阳作亮,刘向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和拓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