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91311发布日期:2023-09-01 13:4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煤炭开采支护,尤其涉及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


背景技术:

1、目前,我国井工煤矿进行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过程均需要对巷道进行支护,传统技术主要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树脂网”进行支护,巷道每掘进一个循环(0.8-1.0m),便需要进行一排支护,防止新揭露的巷道发生片帮、冒顶等安全事故。由于“锚杆/锚索+金属网/树脂网”技术支护工艺比较复杂,条件较复杂的煤矿需要人工进行支护,存在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安全系数低、锚杆/锚索与金属网/树脂网不能重复利用、经济性差等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巷道掘进效率,且由于上述掘进技术不能实现全封闭支护,导致极易发生巷道顶板冒落、煤壁侧帮漏冒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2、近年来,巷道超前液压支架、单元式液压支架等相关技术装备发展迅速,用于对巷道进行超前支护或临时支护,具有支护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安全系数高、可以重复利用等优势,但传统超前液压支架、单元式液压支架存在结构复杂、不能实现全封闭支护等问题,不能用于替代传统的“锚杆/锚索+金属网/树脂网”支护技术,难以解决煤层巷道临时支护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该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具有结构精简、全封闭支护的优点。

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包括支撑主体框架、支撑顶板和支撑侧板,所述框架包括支撑横梁、支撑套筒,所述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套筒均可伸缩,所述支撑横梁的两端与所述支撑套筒相连,所述支撑顶板与所述支撑套筒相连,所述支撑侧板与所述支撑横梁相连,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相连,所述支撑顶板覆盖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的至少部分支撑横梁,所述支撑侧板覆盖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的至少部分支撑套筒。

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具有结构精简、全封闭支护的优点。本申请提出了利用全封闭式液压支架对巷道进行临时支护,用于取代传统“锚杆/锚索+金属网/树脂网”支护技术,并且能够弥补超前液压支架、单元式液压支架等存在的诸多不足,为实现巷道快速掘进及高效、可靠支护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撑。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套筒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横梁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横梁和第二支撑横梁,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横梁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横梁和第二支撑横梁相连,所述支撑套筒包括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套筒和第二支撑底座,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套筒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套筒和第二支撑底座相连。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包括第一定向套筒、移动限位板、第一耳板、第二耳板,所述第一定向套筒的第一端设有移动限位板,两个所述移动限位板形成第一限位通道,所述第一耳板位于所述第一定向套筒的第一端的内部,所述第二耳板位于所述移动限位板相背离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横梁包括横梁移动杆、端部支撑帽、第三耳板、第四耳板,所述横梁移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端部支撑帽相连,所述第三耳板位于所述横梁移动杆的第一端内部,所述第四耳板与所述端部支撑帽相连,所述端部支撑帽远离所述横梁移动杆的一侧设置第二限位通道,所述第一定向套筒的第二端与所述横梁移动杆的第二端可滑动地相连。

6、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移动杆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所述端部支撑帽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套筒包括顶部支撑帽、导向杆,所述顶部支撑帽位于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所述支顶部撑帽与导向杆相连接,所述顶部支撑帽与支撑顶板相连接,所述导向杆第一端的侧面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包括底座本体、第五耳板,第六耳板和第七耳板,第五耳板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第一端侧面,第六耳板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侧面,所述第七耳板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第二端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导向杆的连接孔和所述底座本体相连。

8、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顶板包括第一支撑顶板和第二支撑顶板,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顶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顶板搭接,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顶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顶板共面。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顶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支撑顶板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位于第一侧的一半板体的厚度是位于第二侧的一半板体的两倍,所述第二板体的位于第一侧的一半板体的厚度是位于第二侧的一半板体的两倍,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侧搭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顶板还包括第八耳板和第九耳板,所述第八耳板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九耳板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主体框架还包括第一水平横梁、第二水平横梁和第三水平横梁,所述第一水平横梁、第二水平横梁和第三水平横梁连接两个支撑主体框架,所述第一水平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的第一支撑横梁,所述第二水平横梁的两端和第三水平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的第二支撑底座相连。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主体框架还包括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水平横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八耳板或第九耳板相连,所述第四支撑柱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横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横梁相连。



技术特征:

1.一种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套筒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横梁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横梁和第二支撑横梁,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横梁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横梁和第二支撑横梁相连,所述支撑套筒包括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套筒和第二支撑底座,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套筒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套筒和第二支撑底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包括第一定向套筒、移动限位板、第一耳板、第二耳板,所述第一定向套筒的第一端设有移动限位板,两个所述移动限位板形成第一限位通道,所述第一耳板位于所述第一定向套筒的第一端的内部,所述第二耳板位于所述移动限位板相背离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横梁包括横梁移动杆、端部支撑帽、第三耳板、第四耳板,所述横梁移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端部支撑帽相连,所述第三耳板位于所述横梁移动杆的第一端内部,所述第四耳板与所述端部支撑帽相连,所述端部支撑帽远离所述横梁移动杆的一侧设置第二限位通道,所述第一定向套筒的第二端与所述横梁移动杆的第二端可滑动地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横梁移动杆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所述端部支撑帽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套筒包括顶部支撑帽、导向杆,所述顶部支撑帽位于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所述顶部支撑帽与导向杆相连接,所述顶部支撑帽与支撑顶板相连接,所述导向杆第一端的侧面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包括底座本体、第五耳板,第六耳板和第七耳板,第五耳板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第一端侧面,第六耳板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侧面,所述第七耳板位于所述底座本体的第二端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导向杆的连接孔和所述底座本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撑顶板包括第一支撑顶板和第二支撑顶板,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顶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顶板搭接,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顶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顶板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顶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支撑顶板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位于第一侧的一半板体的厚度是位于第二侧的一半板体的两倍,所述第二板体的位于第一侧的一半板体的厚度是位于第二侧的一半板体的两倍,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侧搭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八耳板和第九耳板,所述第八耳板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九耳板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水平横梁、第二水平横梁和第三水平横梁,所述第一水平横梁、第二水平横梁和第三水平横梁连接两个支撑主体框架,所述第一水平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的第一支撑横梁,所述第二水平横梁的两端和第三水平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主体框架的第二支撑底座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水平横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八耳板或第九耳板相连,所述第四支撑柱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横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横梁相连。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包括支撑主体框架、支撑顶板和支撑侧板,所述框架包括支撑横梁、支撑套筒,所述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套筒均可伸缩,所述支撑横梁的两端与所述支撑套筒相连,所述支撑顶板与所述支撑套筒相连,所述支撑侧板与所述支撑横梁相连,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相连,所述支撑顶板覆盖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的至少部分支撑横梁,所述支撑侧板覆盖两个所述支撑主体框架的至少部分支撑套筒。本发明提供的巷道临时支护液压支架具备结构精简、全封闭支护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庞义辉,刘建军,关书方,姜志刚,凌鹏涛,王景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