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极破碎回风巷道漏风封堵的围岩注浆方法

文档序号:35895831发布日期:2023-10-28 22:1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极破碎回风巷道漏风封堵的围岩注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巷道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极破碎回风巷道漏风封堵的围岩注浆方法。


背景技术:

1、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但很多地区受上世纪小煤窑开采影响,煤层完整性遭到破坏,遗留的空巷与空区给后续煤炭资源整合与回收带来了新的挑战。回风巷道在矿井生产过程中承担着为矿井提供源源不断的风量的责任,但当回风巷道在穿越采空区过程中,往往由于顶板及部分帮暴漏在空区中,围岩较为破碎,易发生失稳问题。

2、由于回风巷道围岩极为破碎,该类巷道的通风量、通风压力损失较大。另外,受到松散煤体氧化升温影响,煤体内部与巷道表面产生热力风压,顶帮的冒落空洞与离层间隙形成绝热层,加速了巷道的漏风过程。从而导致工作面通风量不足,给正常生产工作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

3、综上所述,极破碎漏风巷道的主要控制难点在于围岩裂隙较大且多处于贯通状态,而常规的壁后充填注浆对细微裂隙的封堵效果较差,亟需一种能有效解决穿越采空区回风巷道的围岩控制与漏风封堵问题的围岩加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极破碎回风巷道漏风封堵的围岩注浆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针对极破碎回风巷道漏风封堵的围岩注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步骤a:在巷道(1)全断面打设充填注浆孔(5);

5、步骤b:在充填注浆孔(5)中预埋孔口管(9);

6、步骤c:在巷道(1)全断面喷射混凝土(4),防止封闭围岩内的浆液渗出;

7、步骤d:利用注浆孔口管(9)注入水泥—粉煤灰单液浆,充填区域(6)内的围岩裂隙与空区注实压密;

8、步骤e:在两排充填注浆孔(5)之间打设二次注浆孔(7);

9、步骤f:在二次注浆孔(7)中预埋孔口管(9)并施工喷射混凝土(4),孔口管(9)和施工喷射混凝土(4)与步骤b、c要求一致;

10、步骤g:利用注浆孔口管(9)注入水泥—水玻璃单液浆。

11、进一步地,在步骤a中,充填注浆孔(5)钻孔直径为30mm~50mm,孔深为2500mm~3000mm。

12、进一步地,在步骤b中,孔口管(9)直径为25mm~45mm,长度为500mm~1000mm,输出端有溢浆孔(10)。

13、进一步地,在步骤b中,孔口管使用锚固剂(12)固定并使用止浆塞(11)封口。

14、进一步地,在步骤c中,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25~c30,厚度为30mm~50mm,并保证孔口管(9)的外露长度不低于30mm。

15、进一步地,在步骤d中,注入水泥—粉煤灰单液浆的注浆压力为2.0~2.5mpa。

16、进一步地,在步骤e中,二次注浆孔(7)钻孔直径为30mm~50mm,孔深为1000mm~2000mm。

17、进一步地,在步骤g中,注入水泥—水玻璃单液浆的注浆压力为2.5~3.0mpa。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9、本发明采用先壁后充填、后二次注浆的方式,首先利用水泥—粉煤灰浆液,充填围岩中赋存的贯通裂隙及空洞,改善围岩受力状态,保证了巷道的基本稳定;再利用水泥—水玻璃浆液二次注浆,通过调整浆液参数和注浆压力,进一步封闭围岩中的细微裂隙,围岩气密性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保证了极破碎巷道的正常通风量,为该类巷道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技术特征:

1.一种针对极破碎回风巷道漏风封堵的围岩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极破碎回风巷道漏风封堵的围岩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充填注浆孔(5)钻孔直径为30mm~50mm,孔深为2500mm~30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极破碎回风巷道漏风封堵的围岩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孔口管(9)直径为25mm~45mm,长度为500mm~1000mm,输出端有溢浆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极破碎回风巷道漏风封堵的围岩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孔口管使用锚固剂(12)固定并使用止浆塞(11)封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极破碎回风巷道漏风封堵的围岩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25~c30,厚度为30mm~50mm,并保证孔口管(9)的外露长度不低于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极破碎回风巷道漏风封堵的围岩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注入水泥—粉煤灰单液浆的注浆压力为2.0~2.5mp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极破碎回风巷道漏风封堵的围岩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二次注浆孔(7)钻孔直径为30mm~50mm,孔深为1000mm~20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极破碎回风巷道漏风封堵的围岩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g中,注入水泥—水玻璃单液浆的注浆压力为2.5~3.0mpa。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针对极破碎回风巷道漏风封堵的围岩注浆方法,属于巷道支护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在巷道全断面打设充填注浆孔,在充填注浆孔中预埋孔口管,在巷道全断面喷射混凝土,防止封闭围岩内的浆液渗出,利用注浆孔口管注入水泥—粉煤灰单液浆,充填区域内的围岩裂隙与空区注实压密,在两排充填注浆孔之间打设二次注浆孔,在二次注浆孔中预埋孔口管并施工喷射混凝土,孔口管和施工喷射混凝土与一次注浆时要求一致,利用注浆孔口管注入水泥—水玻璃单液浆。本发明不仅可以对壁后充填的结构弱面进行补注加强,还可进一步封闭围岩中细微裂隙,极大提升围岩的气密性,保证了巷道正常的通风量,为巷道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硕,韩立军,董文龙,许昌毓,闫帅,乔志,刘尊林,孙华清,王栋晨,张骥,刘明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矿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