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裂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60466发布日期:2023-12-05 17:45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裂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裂车,特别涉及一种压裂车。


背景技术:

1、压裂车是用于向井内注入高压、大排量压裂液,将地层压开并把支撑剂挤入裂缝的专用车辆。主要用于油、气、水井的各种压裂作业,也可用于水力喷砂、煤矿高压水力采煤、船舶高压水力除锈等作业。设备能进行单机和联机作业。主要由载车底盘、车台发动机、车台传动箱、压裂泵、管汇系统、润滑系统、电路系统、气路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组成。

2、目前压裂车在联机作业时,普遍需要多台压裂车停放整齐于空地上,而其中为了保障在串联或者并联各个压裂车上的压裂泵时,压裂液输送管的安装空间和长度足够,不仅需要压裂车司机多次调整压裂车的间距,而且有时压裂车作业位置有限,其中一辆压裂车挪移一下,可能就需整个车队重新调整位置,进而造成整个压裂作业准备时间过长。同时在压裂车在长时间作业时,其压裂车的轮胎不但要承载其本身各个系统的质量,还要一定承受压裂液在经过该车系统时的重量,因此压裂车中轮胎使用寿命普遍较短,并且在压裂车作业过程中,一旦发生爆胎等事故,就会容易破坏车辆旁的压裂管,导致压裂管的泄露和连接断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裂车,具有主动支撑压裂车作业、快速调整压裂车之间间距的效果。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压裂车,包括车体、安装于车体底盘上的压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底盘底部设置有一对自动顶升装置,且两自动顶升装置分别位于车体底盘的前后部分,所述自动顶升装置包括固定于车体底盘底部的支撑横梁、滑动于所述支撑横梁上的滑动框架、驱动滑动框架相对支撑横梁滑动的驱动组件、可升降安装于滑动框架下方的支撑框架、驱动支撑框架升降远离或靠近支撑框架的升降组件,所述支撑框架和滑动框架之间最大距离大于所述支撑框架到地面的距离,所述滑动框架和支撑框架长宽一致,且上下相互平行。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压裂车联机作业需要调整间距时,首先车体底盘前后自动顶升装置中的升降组件,就会分别驱动两支撑框架下方的支撑框架向下远离滑动框架,由于支撑框架和滑动框架之间最大距离大于支撑框架到地面的距离,因此支撑框架在下降前期,会逐渐靠近并接触地面,而在后期,支撑框架和滑动框架就会相对地面将车体顶起,使得车体的轮胎离开地面的同时,并且还让车体整体质量都承载到滑动框架上的支撑横梁上,接着驱动组件就会驱动滑动框架相对支撑横梁滑动,又因为此时滑动框架、支撑框架均和地面接触,而车体此时全部悬空于地面上,因此车体就会相对于滑动框架和地面左右横移,进而以此实现调整各个压裂车间距的同时,还能有效代替轮胎支撑车体作业,从而减轻轮胎的压力、提高轮胎使用寿命。其中,若滑动框架所横移距离不足,可以通过该装置多次放下和抬起车体,来进行连续性横移,即可实现大幅度的调整。

4、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横梁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倒立的t型导轨,所述滑动框架长于所述t型导轨,且滑动框架的两长边架分别滑动于支撑横梁和t型导轨之间的沟槽中。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障滑动框架稳定滑动连接支撑横梁下方。

6、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框架长边架的上下表面转动安装有多个平行间隔的滚筒,所述滚筒滚动于t型导轨下端的翼板上或支撑横梁的底面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小滑动框架和支撑横梁之间的摩擦,提高滑动框架相对支撑横梁滑动的稳定性。

8、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平行固定于滑动框架的空隙且滑动穿插t型导轨中部的丝杆、转动于t型导轨且和丝杆螺纹配合的螺母、固定套装于螺母上的蜗轮、转动于t型导轨且啮合蜗轮的蜗杆、固定安装于支撑横梁且驱动蜗杆转动的电机,所述t型导轨内部开设有空腔,且丝杆滑动穿过空腔,所述螺母、蜗轮和蜗杆均安装于空腔内,所述支撑横梁侧面开设有安装电机的凹槽,所述电机输出端从凹槽底部转动穿入空腔内,且固定连接蜗杆。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滑动框架相对支撑横梁滑动时,首先安装于支撑横梁上的电机会驱动蜗杆转动,接着蜗杆则会啮合传动蜗轮,使得与蜗轮连接的螺母转动,由于丝杆平行固定于滑动框架的空隙中,因此在螺母转动过程中,与之螺纹连接的丝杆就会相对其前后移动,并同时使得滑动框架相对支撑横梁滑动。

10、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一对铰接安装于支撑框架上的伸缩液压缸、分别转动连接于伸缩液压输出端的活动轴、一对一端分别铰接活动轴且另一端铰接滑动框架底部的连杆一、一对一端分别铰接活动轴且另一端铰接支撑框架顶部的连杆二,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长度相同,且上下对称于滑动框架和支撑框架之间,所述伸缩液压缸位于两对连杆一或两对连杆二之间,且左右对称,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均向滑动框架或支撑框架中部折叠翻转,且相互靠近的一端表面平整,所述滑动框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铰接连接连杆一的铰接座一,且铰接座一均匀分布于滑动框架四角处,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接连接连杆二的铰接座二,且铰接座二均匀分布支撑框架的四角处,所述活动轴位于连杆一或连杆二朝滑动框架外的一侧,且连杆一和连杆二分别固定设有铰接活动轴的铰接座三和铰接座四。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支撑框架远离或靠近滑动框架时,首先两伸缩液压缸就会分别驱动各自活塞杆伸缩进出缸体内,而活塞杆前端所铰接的活动轴,则会在其伸缩过程中,活动轴就会通过其上铰接座三和铰接座四,拉动或推动两对连杆一和连杆二相互展开或者折叠,由于连杆一通过铰接座一铰接滑动框架上、连杆二通过铰接座二铰接支撑框架上,因此在每对连杆一和连杆二相互展开和折叠过程中,支撑框架就会相对的远离或者靠近滑动框架。其中,连杆一和连杆二均向滑动框架或支撑框架中部折叠翻转,且相互靠近的一端表面平整,因此在连杆一和连杆二完全展开成180度时,两者相互靠近一端的表面,就会上下相互紧贴对齐,以此使得连杆一和连杆二上下达到平衡,且无法进一步展开或者受车体重力又恢复折叠。

12、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轴上还铰接有连杆三,所述连杆三远离活动轴的另一端铰接有上下对称的连杆四和连杆五,所述连杆四和连杆五位于两伸缩液压缸之间,且和连杆一、连杆二等长,所述滑动框架固定设有铰接连接连杆四远离连杆三一端的铰接座五,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设置有铰接连接连杆五远离连杆三一端的铰接轴六,所述连杆四和连杆五上分别固定设有铰接连杆三的铰接座七和铰接座八。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杆一和连杆二相互折叠和展开时,滑动框架和支撑框架中部的连杆四、连杆五会在连杆三牵引下,进行同样的折叠和展开的运动,并且与连杆一和连杆二共同的保持并支撑滑动框架和支撑框架相对距离,从而进一步提高滑动框架和支撑框架支撑车体挪移和作业的稳定性。

14、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杆三朝向滑动框架外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定位凸柱,所述铰接座七和铰接座八通过定位凸柱铰接连杆三,所述定位凸柱和另一连杆三所铰接的活动轴之间可拆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开设有供定位凸柱和活动轴滑动穿过的通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杆一和连杆二完全展开时,将限位杆上两通孔分别套到定位凸柱和活动轴上,就可以将连杆一和连杆二、连杆四和连杆五此时的状态完全锁定,进而提高该装置支撑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在车体被该装置支撑作业时,预防伸缩液压缸突然失效或者不受控制,导致车体被放下砸伤或误伤路过的工人。

16、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朝滑动框架中部的一侧端角分别开设有倒角一和倒角二,所述连杆一和铰接座一之间铰接旋转中心线与倒角一的轴心线重合,且倒角一的半径等于该轴心线到滑动框架底部的距离,所述连杆二和铰接座二之间铰接旋转中心线与倒角二的轴心线重合,且倒角二的半径等于该轴心线到支撑框架顶部的距离。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够让连杆一和连杆二实现向滑动框架中部展开和折叠的效果,而且与倒角一和倒角二相邻的端面,还能可以在连杆一和连杆二完全展开180度后,使得连杆一和滑动框架、连杆二和支撑框架之间达到平衡,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自动顶升装置支撑的稳定性。

18、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杆四位于背离其所设置铰接座七的一侧端角开设倒角三,所述连杆五位于背离其所设置铰接座八的一侧端角开设有倒角四,所述连杆四和铰接座五之间铰接旋转中心线与倒角三的轴心线重合,且倒角三的半径等于该轴心线到滑动框架底部的距离,所述连杆五和铰接座六之间铰接旋转中心线与倒角四的轴心线重合,且倒角四的半径等于该轴心线到滑动框架底部的距离。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够让连杆四和连杆五实现向滑动框架两端展开和折叠的效果,而且与倒角三和倒角四相邻的端面,还能可以在连杆四和连杆五完全展开180度后,使得连杆四和滑动框架、连杆五和支撑框架之间达到平衡,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该装置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1.通过自动顶升装置中支撑横梁、滑动框架和支撑框架等结构,不仅能够代替轮胎主动支撑抬起车体作业,而且还能控制驱动车体进行左右小幅度的横移,进而在代替车体轮胎支撑车体,以减轻车体轮胎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能够根据压裂管长度和安装空间,快速有效地调整压裂车之间的间距,以缩短压裂车的作业准备时间。

22、2.通过驱动组件中丝杆、螺母,以及蜗轮和蜗杆的传动结构,不仅能够实现驱动滑动框架相对支撑横梁滑动的效果,而且配合蜗轮和蜗杆之间自锁特性,还能在滑动前后有效锁定滑动框架和支撑横梁的相对位置,以保障车体稳定的停留在合适位置处。

23、3.通过升降组件中伸缩液压缸、连杆一、连杆二和活动轴的传动结构,不仅能够稳定驱动支撑框架远离和靠近滑动框架,而且配合连杆一和连杆二的可折叠性,还能在使用前和使用后自动折叠收回到车体底盘下方,进而在不影响车体行驶的同时,还能降低该装置在车体底部所占用的空间。

24、4.通过活动轴、连杆三、连杆四和连杆五之间连接结构,不仅能够协同连杆一和连杆二共同的保持并支撑滑动框架和支撑框架相对距离,以进一步提高滑动框架和支撑框架支撑车体挪移和作业的稳定性,而且连杆三上定位凸柱和活动轴配合限位板,还能将连杆一和连杆二、连杆四和连杆五展开时的状态完全锁定,从而提高该装置在支撑车体作业时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