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越器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92538发布日期:2023-12-27 01:3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越器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采油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穿越器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1、潜油电泵作为海上油田主要的人工举升装备,需要潜油电缆将动力由地面输送到井下,以往的电缆穿越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处在350℃高温、21mpa的氮气环境下作业。

2、目前,电缆穿越器与油管挂等部件多采用硅橡胶的o型圈进行密封,然而,穿越器长期处在高温高压工况下,普通的硅橡胶o型圈会发生热膨胀及应力松弛的问题,从而导致密封性能失效。尤其是在注热的过程中,井口所承受的温度较高,容易影响穿越器的密封效果,从而存在电缆损坏的风险,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越器的密封结构,可以提高穿越器的密封效果和密封稳定性,从而提高穿越器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耐久度,降低电缆出现损伤的风险。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越器的密封结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弯管部、上接筒、下接筒以及线缆组件,所述上接筒上连接有采油树帽,所述下接筒上连接有油管挂;

3、所述上接筒的底端插入所述下接筒内,并与所述下接筒螺纹连接,所述上接筒的底端嵌设有弹性的第一密封圈,且所述第一密封圈能够与所述下接筒的内壁形成抵接密封;

4、所述下接筒的顶端螺纹套设有密封筒,且所述密封筒能够遮盖所述上接筒与所述下接筒的连接位置,以实现所述上接筒与所述下接筒连接位置处的密封。

5、可选地,所述上接筒的底端一体成型设置有密封斜面,所述下接筒的内壁一体成型设置有与所述密封斜面相契合的密封锥面,当所述上接筒与所述下接筒完成螺纹连接时,所述密封斜面与所述密封锥面形成抵接密封。

6、可选地,所述下接筒的顶端滑动套设有c形的第一密封环,且所述第一密封环位于所述密封筒的上方,所述采油树帽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密封环相匹配的第一环腔,且所述密封筒能够将所述第一密封环推入所述第一环腔内。

7、可选地,所述上接筒的顶端滑动套设有c形的第二密封环,所述上接筒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压紧环,且所述压紧环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环的上方,所述采油树帽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密封环相匹配的第二环腔,且所述压紧环能够将所述第二密封环推入所述第二环腔内。

8、可选地,所述上接筒上嵌设有弹性的第二密封圈,且所述第二密封圈能够与所述采油树帽的内壁形成抵接密封。

9、可选地,所述下接筒的顶端螺纹套设有位于所述密封筒下方的紧固环,所述下接筒上滑动套设有c形的第三密封环,且所述第三密封环位于所述紧固环的下方,所述油管挂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密封环相匹配的第三环腔,且所述紧固环能够将所述第三密封环推入所述第三环腔内。

10、可选地,所述下接筒上嵌设有弹性的第三密封圈,且所述第三密封圈能够与所述油管挂的内壁形成抵接密封。

11、可选地,所述下接筒的底端由上到下依次滑动套设有上挡环、第四密封环和下挡环,所述上挡环和所述第四密封环分别呈c形,所述油管挂的底部开设有第四环腔,当所述线缆组件与所述下接筒完成连接时,所述线缆组件能够推动所述下挡环、第四密封环以及上挡环同步运动,并使所述第四密封环和所述上挡环分别卡入所述第四环腔内。

12、可选地,所述线缆组件包括:

13、下端帽,螺纹连接于所述下接筒的底端,且所述下端帽能够推动所述下挡环向上运动;

14、承压环,设置于所述下端帽内;

15、承压垫片,设置于所述下端帽内、且位于所述承压环的上方,当所述下端帽与所述下接筒完成螺纹配合时,所述承压环将所述承压垫片压紧于所述下接筒的底端;

16、装配孔,数量为多个、且分别开设于所述承压环上;

17、钢管线缆,数量为多个、且分别穿设于相应的所述装配孔内,每个所述装配孔内分别设置有用于对相应的所述钢管线缆进行固定的限位件。

18、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

19、锥形卡环,设置于所述装配孔内;

20、卡套螺丝,螺纹连接于所述装配孔的端口处;

21、其中,所述钢管线缆穿过相应的所述锥形卡环以及所述卡套螺丝,且所述卡套螺丝能够将所述锥形卡环压紧于所述装配孔的内壁以及所述钢管线缆的侧壁,以实现对所述钢管线缆的固定。

2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穿越器的密封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23、该装置通过密封筒对上接筒和下接筒的连接位置进行密封,确保提升穿越器自身间隙处的密封性,以提高穿越器的密封效果和密封稳定性,从而提高穿越器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耐久度,降低电缆出现损伤的风险。同时,密封筒还能增加上接筒与下接筒的密封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不仅如此,通过对采油树帽和油管挂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进行密封,从而提高穿越器与采油树帽和油管挂之间的密封稳定性。

24、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穿越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弯管部(1)、上接筒(2)、下接筒(3)以及线缆组件(4),所述上接筒(2)上连接有采油树帽(5),所述下接筒(3)上连接有油管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筒(2)的底端一体成型设置有密封斜面(10),所述下接筒(3)的内壁一体成型设置有与所述密封斜面(10)相契合的密封锥面(11),当所述上接筒(2)与所述下接筒(3)完成螺纹连接时,所述密封斜面(10)与所述密封锥面(11)形成抵接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筒(3)的顶端滑动套设有c形的第一密封环(12),且所述第一密封环(12)位于所述密封筒(9)的上方,所述采油树帽(5)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密封环(12)相匹配的第一环腔(13),且所述密封筒(9)能够将所述第一密封环(12)推入所述第一环腔(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越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筒(2)的顶端滑动套设有c形的第二密封环(14),所述上接筒(2)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压紧环(15),且所述压紧环(15)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环(14)的上方,所述采油树帽(5)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密封环(14)相匹配的第二环腔(16),且所述压紧环(15)能够将所述第二密封环(14)推入所述第二环腔(16)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越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筒(2)上嵌设有弹性的第二密封圈(18),且所述第二密封圈(18)能够与所述采油树帽(5)的内壁形成抵接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筒(3)的顶端螺纹套设有位于所述密封筒(9)下方的紧固环(19),所述下接筒(3)上滑动套设有c形的第三密封环(20),且所述第三密封环(20)位于所述紧固环(19)的下方,所述油管挂(6)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密封环(20)相匹配的第三环腔(21),且所述紧固环(19)能够将所述第三密封环(20)推入所述第三环腔(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越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筒(3)上嵌设有弹性的第三密封圈(26),且所述第三密封圈(26)能够与所述油管挂(6)的内壁形成抵接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越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筒(3)的底端由上到下依次滑动套设有上挡环(22)、第四密封环(23)和下挡环(24),所述上挡环(22)和所述第四密封环(23)分别呈c形,所述油管挂(6)的底部开设有第四环腔(27),当所述线缆组件(4)与所述下接筒(3)完成连接时,所述线缆组件(4)能够推动所述下挡环(24)、第四密封环(23)以及上挡环(22)同步运动,并使所述第四密封环(23)和所述上挡环(22)分别卡入所述第四环腔(27)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越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组件(4)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越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6)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器的密封结构,改善了穿越器密封效果差,电缆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弯管部、上接筒、下接筒以及线缆组件,上接筒上连接有采油树帽,下接筒上连接有油管挂;上接筒的底端插入下接筒内,并与下接筒螺纹连接,上接筒的底端嵌设有弹性的第一密封圈,且第一密封圈能够与下接筒的内壁形成抵接密封;下接筒的顶端螺纹套设有密封筒,且密封筒能够遮盖上接筒与下接筒的连接位置,以实现上接筒与下接筒连接位置处的密封。本发明可以提高穿越器的密封效果和密封稳定性,从而提高穿越器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耐久度,降低电缆出现损伤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马增华,孙玉豹,王通,蒋召平,顾启林,张华,赵云龙,戴金明,肖增鹏,孙红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