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井双工作面相遇复合灾害能量分割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76453发布日期:2024-01-23 11:46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井双工作面相遇复合灾害能量分割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煤岩动力灾害防治,具体涉及一种深井双工作面相遇复合灾害能量分割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深煤炭开采不断增加,小构造和采动应力叠加引发复杂煤岩动力灾害,引起广泛关注。这种复合灾害由深部高瓦斯压力、高地应力、低渗透煤层及围岩耦合作用引发。不同于浅部开采阶段的单一灾害,深部复合灾害表现为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的双重特征。冲击地压或强矿震后,会产生广泛的裂隙通道,这些裂隙通道导致瓦斯异常涌出,加剧高瓦斯区的突出灾害。此外,瓦斯还影响煤体强度、变形破裂和冲击倾向性,增加灾害复杂性。因此,需要预测和防控这种矿压瓦斯复合型动力灾害。高瓦斯大埋深煤层中双工作面相遇是潜在因素之一。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煤矿在上覆煤层采区回采同时,进行下覆煤层采区机巷的掘进,但深部开采增加了复合动力灾害风险。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能在有效防止矿压瓦斯复合型动力灾害发生的前提下,实现双工作面相遇的开采,从而有效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是本行业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深井双工作面相遇复合灾害能量分割控制方法,通过在双工作面之前施工治理区域,能在有效防止矿压瓦斯复合型动力灾害发生的前提下,实现双工作面相遇的开采,从而有效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井双工作面相遇复合灾害能量分割控制方法,具体步骤为:

3、a、选择治理区域位置:先确定采区1巷道位置及采区2预掘进巷道位置,并根据上述位置,在采区1巷道与采区2预掘进巷道之间的采区2煤层区域确定为治理区域;

4、b、治理区域内部划分:在采区1煤层尚未回采前以及采区2巷道尚未开始掘进前,在步骤a确定的治理区域内,从采区1向采区2的方向依次将其划分成四个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第一区域最靠近采区1巷道,第四区域最靠近采区2预掘进巷道;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两者面积相同、且在四个区域中面积最大;第二区域的面积大于第四区域的面积;

5、c、施工治理区域:按照步骤b的划分分别施工四个区域,使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形成为能量吸收区,用于吸收后续开采及掘进过程中产生的地应力能量及瓦斯冲击能量;第二区域形成能量分割区,用于将采区1回采产生的能量和采区2掘进产生的能量分割,使采区1回采产生的能量通过第一区域吸收,采区2掘进产生的能量通过第三区域吸收;第四区域形成能量抵抗区,用于抵抗经过第一区域至第三区域弱化后采区1传来的地应力能量,增强采区2煤体的稳定性;

6、d、双工作面同时开采:完成步骤c后,开始同时进行采区1煤层的回采以及采区2巷道的掘进,此时采区1回采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被第一区域吸收,剩余能量经过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能量分割及吸收后,极少能量到达第四区域,被第四区域抵抗,完成采区1能量缓冲的作用,同时采区2掘进产生的能量经过能量抵抗区弱化后被第三区域吸收,剩余能量在第二区域内完成能量缓冲作用;通过将采区1和采区2两者能量分割并分别吸收,将整体煤层中的地应力能量与瓦斯能量分割开并分别进行吸收缓冲,以降低复合灾害的风险,从而实现采区1和采区2的安全开采。

7、进一步,所述第一区域至第四区域的形状均为矩形,且并排布设。

8、进一步,所述步骤b中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面积分别占治理区域的42%;第二区域的面积占治理区域的10%;第四区域的面积占治理区域的6%。采用该占比使得治理区域对能量分割及吸收能达到最优效果。

9、进一步,所述步骤c中四个区域具体施工为:对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分别进行水力冲孔,卸载煤层中的地应力,同时抽采其中的瓦斯,释放两个区域内的地应力能量与瓦斯能量,使两个区域均成为能量吸收区;

10、对第二区域进行加密水力冲孔,使该区域冲孔密度至少为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冲孔密度的2倍以上,卸载该区域煤层中的地应力能量,减少应力传递到下方煤层,同时抽采煤层中的瓦斯,降低瓦斯浓度至0.4%以下,使其成为能量分割区;

11、对第四区域进行注浆加固操作,增强煤体稳定性,使其成为能量抵抗区。

12、进一步,所述水力冲孔为使用高压水流对煤层进行冲孔施工,注浆加固操作为向煤层注入具有增强结构特性的材料,如聚氨酯材料或硅酸盐水泥等。

13、进一步,所述步骤d中当采区1进行回采时,实施切顶留巷,切除已回采区域煤层的顶板,释放顶板应力能量,防止应力传递到采区2处的煤层中,同时保留采区1巷道,让其抵挡掉落的煤层顶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5、1、本发明在采区1煤层尚未回采前以及采区2巷道尚未开始掘进前,确定治理区域,并在治理区域内划分第一区域至第四区域形成连续的治理带,各个区域均具有特定功能,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为能量吸收区,用于吸收后续开采及掘进过程中产生的地应力能量及瓦斯冲击能量;第二区域为能量分割区,用于将采区1回采产生的能量和采区2掘进产生的能量分割;第四区域为能量抵抗区,用于抵抗经过第一区域至第三区域弱化后采区1传来的地应力能量;通过四个区域的协同作用,能够同时实现地应力的吸收、分割和抵抗,将整体煤层中的地应力能量与瓦斯能量分割开并分别进行吸收缓冲,以降低复合灾害的风险,从而实现采区1和采区2的安全开采。

16、2、本发明采用的施工措施均为矿井成熟的施工设备及方法,便于不同矿井直接使用,且整个施工过程简单,从而在各个不同矿井具有广泛适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深井双工作面相遇复合灾害能量分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深井双工作面相遇复合灾害能量分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至第四区域的形状均为矩形,且并排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深井双工作面相遇复合灾害能量分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面积分别占治理区域的42%;第二区域的面积占治理区域的10%;第四区域的面积占治理区域的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深井双工作面相遇复合灾害能量分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四个区域具体施工为:对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分别进行水力冲孔,卸载煤层中的地应力,同时抽采其中的瓦斯,释放两个区域内的地应力能量与瓦斯能量,使两个区域均成为能量吸收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深井双工作面相遇复合灾害能量分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冲孔为使用高压水流对煤层进行冲孔施工,注浆加固操作为向煤层注入具有增强结构特性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深井双工作面相遇复合灾害能量分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当采区1进行回采时,实施切顶留巷,切除已回采区域煤层的顶板,释放顶板应力能量,防止应力传递到采区2处的煤层中,同时保留采区1巷道,让其抵挡掉落的煤层顶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井双工作面相遇复合灾害能量分割控制方法,先在采区1和采区2之间确定治理区域,并在治理区域内划分第一至第四区域形成连续的治理带,各个区域均具有特定功能,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为能量吸收区,用于吸收后续开采及掘进过程中产生的地应力能量及瓦斯冲击能量;第二区域为能量分割区,用于将采区1回采产生的能量和采区2掘进产生的能量分割;第四区域为能量抵抗区,用于抵抗经过第一区域至第三区域弱化后采区1传来的地应力能量;通过四个区域的协同作用,能够同时实现地应力的吸收、分割和抵抗,将整体煤层中的地应力能量与瓦斯能量分割开并分别进行吸收缓冲,以降低复合灾害的风险,从而实现采区1和采区2的安全开采。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翟成,曹锋,段毅,孙勇,胡加振,魏启磊,杜晨军,徐宏阳,来永帅,黄静,汪再友,柴保良,杨润泽,郭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许昌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